① 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有
常用方法編輯
方法
一、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
三、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注冊會計師對於企業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四、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五、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了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六、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後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於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處於風險狀態,兩數據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於風險發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准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風險率風險評價法可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行業風險管理中使用。
② 風險敏感性分析,請問大家知道怎樣分析嗎
敏感性分析是指從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中找出對投資項目經濟效益指標有重要影響的敏感性因素,並分析、測算其對項目經濟效益指標的影響程度和敏感性程度,進而判斷項目承受風險能力的一種不確定性分析方法。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於:
(1)找出影響項目經濟效益變動的敏感性因素,分析敏感性因素變動的原因,並為進一步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如概率分析)提供依據;
(2)研究不確定性因素變動如引起項目經濟效益值變動的范圍或極限值,分析判斷項目承擔風險的能力;
(3)比較多方案的敏感性大小,以便在經濟效益值相似的情況下,從中選出不敏感的投資方案。
根據不確定性因素每次變動數目的多少,敏感性分析可以分為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的步驟
進行敏感性分析,一般遵循以下步驟:
1.確定分析的經濟效益指標
評價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指標主要包括: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利潤率、投資回收期等。
2.選定不確定性因素,設定其變化范圍。
3.計算不確定性因素變動對項目經濟效益指標的影響程度,找出敏感性因素。
4.繪制敏感性分析圖,求出不確定性因素變化的極限值。
三、單因素敏感性分析
每次只變動一個因素而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所做的敏感性分析,稱為單因素敏感性分析。
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在計算特定不確定因素對項目經濟效益影響時,須假定其它因素不變,實際上這種假定很難成立。可能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確定因素在同時變動,此時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就很難准確反映項目承擔風險的狀況,因此尚必須進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四、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假定其它不確定性因素不變條件下,計算分析兩種或兩種以上不確定性因素同時發生變動,對項目經濟效益值的影響程度,確定敏感性因素及其極限值。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一般是在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基礎進行,且分析的基本原理與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大體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因素敏感性分析須進一步假定同時變動的幾個因素都是相互獨立的,且各因素發生變化的概率相同。
例
某項目投資170000元,壽命10年,殘值20000元,基準利率為13%,預計現金流入和流出分別為35000元和3000元。試對現金流入和流出作雙因素敏感性分析。
解:設x和y分別為年現金流入和流出的變化率,則凈現值為:
NPV=-170000(A/P,13%,10)+3500(1+x)-3000(1+y)+20000(A/F,13%,10)
=-170000*0.184+35000(1+x)-3000(1+y)-20000*0.054
=1757+35000x-3000y
只要NPV>0,即y>0.586+11.67x方案就可行。
敏感性分析是一種動態不確定性分析,是項目評估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用以分析項目經濟效益指標對各不確定性因素的敏感程度,找出敏感性因素及其最大變動幅度,據此判斷項目承擔風險的能力。但是,這種分析尚不能確定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發生一定幅度的概率,因而其分析結論的准確性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實際生活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敏感性分析找出的某個敏感性因素在未來發生不利變動的可能性很小,引起的項目風險不大;而另一因素在敏感性分析時表現出不太敏感,但其在未來發生不利變動的可能性卻很大,進而會引起較大的項目風險。為了彌補敏感性分析的不足,在進行項目評估和決策時,尚須進一步作概率分析。
③ 一般公司做項目風險分析怎麼寫
在財務評價中,應對各種風險因素對財務評價指標的影響進行不確定性和風險分析,包括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和決策樹分析等。
對風險因素應 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識別,分析風險因素對項目目標的影響,進行風險等級分類,評估風險的影響結果,並根據不同類型風險的具體特點,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風險規避對策。
對於一個項目而言,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使項目獲得成功,為項目的實施創造一個平靜、穩定的環境,降低項目成本,避免損失和浪費,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 除外部的干擾,使項目順利投產並效益穩定。
在項目決策階段應考慮的風險包括:投資環境風險、地質風險、設計和技術風險、資源風險、市場風險、原材料風險、 布局安全風險、工程建設風險、人力資源風險、資金風險、匯率風險和不可抗拒力的風險等。
(3)風險分析最簡單的形式是敏感分析擴展閱讀
風險綜合評價的方法中,最常用、最簡單的分析方法是通過調查專家的意見,獲得風險因素的權重和發生概率,進而獲得項目的整體風險程度。其步驟主要包括:
1、建立風險調查表。在風險識別完成後,建立投資項目主要風險清單,將該投資項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風險全部列入表中。
2、判斷風險權重。
3、確定每個風險發生概率。可以採用1-5標度,分別表示可能性很小、較小、中等、較大、很大,代表5種程度。
4、計算每個風險因素的等級。
5、最後將風險調查表中全部風險因素的等級相加,得出整個項目的綜合風險等級。
④ 風險分析的分析方法
風險綜合評價的方法中,最常用、最簡單的分析方法是通過調查專家的意見,獲得風險因素的權重和發生概率,進而獲得項目的整體風險程度。其步驟主要包括:
1.建立風險調查表。在風險識別完成後,建立投資項目主要風險清單,將該投資項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風險全部列入表中。
2.判斷風險權重。
3.確定每個風險發生概率。可以採用1-5標度,分別表示可能性很小、較小、中等、較大、很大,代表5種程度。
4.計算每個風險因素的等級。
5.最後將風險調查表中全部風險因素的等級相加,得出整個項目的綜合風險等級。 1.使用條件:
當在項目評價中輸入的隨機變數個數多於三個,每個輸入變數可能出現三個以上以至無限多種狀態時(如連續隨機變數),就不能用理論計演算法進行風險分析,這時就必須採用蒙特卡洛模擬技術。
2.原理
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一組輸入變數的數值,並根據這組輸入變數的數值計算項目評價指標,抽樣計算足夠多的次數可獲得評價指標的概率分布,並計算出累計概率分布、期望值、方差、標准差,計算項目由可行轉變為不可行的概率,從而估計項目投資所承擔的風險。
3.蒙特卡洛模擬的程序
①確定風險分析所採用的評價指標,如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
②確定對項目評價指標有重要影響的輸入變數。
③經調查確定輸入變數的概率分布。
④為各輸入變數獨立抽取隨機數。
⑤由抽得的隨機數轉化為各輸入變數的抽樣值。
⑥根據抽得的各輸入隨機變數的抽樣值組成一組項目評價基礎數據。
⑦根據抽樣值組成基礎數據計算出評價指標值。
⑧重復第四步到第七步,直至預定模擬次數。
⑨整理模擬結果所得評價指標的期望值、方差、標准差和期望值的概率分布,繪制累計概率圖。
⑩計算項目由可行轉變為不可行的概率。
4.應用蒙特卡洛模擬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運用蒙特卡洛模擬法時,假設輸入變數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風險分析中會遇到輸入變數的分解程度問題。
輸入變數分解得越細,輸入變數個數也就越多,模擬結果的可靠性也就越高。變數分解過細往往造成變數之間有相關性,就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為避免此問題,可採用以下辦法處理。
①限制輸入變數的分解程度。
②限制不確定變數個數。模擬中只選取對評價指標有重大影響的關鍵變數,其他變數保持在期望值上。
③進一步搜集有關信息,確定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建立函數關系。
(2)蒙特卡洛法的模擬次數。
從理論上講,模擬次數越多越正確,但實際上一般應在200~500次之間為宜。 專家調查法是基於專家的知識、經驗和直覺,發現項目潛在風險的分析方法。
適用范圍:它適用於風險分析的全過程。
注意:採用專家調查法時,專家應有合理的規模,人數一般應在10-20位左右。專家的人數取決於項目的特點、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的性質而定,沒有絕對規定。
⑤ 什麼是風險分析方法
應該是風險價值:
風險價值(Value At Risk ,VaR)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市場定量工具,是用來評價包括利率風險在內的各種市場風險的概念。風險價值按字面意思解釋就是「按風險估價」,指的就是在市場條件變化時銀行證券組合交易賬戶、財產交易頭寸以及衍生金融工具頭寸等價值的變化。其具體度量值定義為在足夠長的一個計劃期內,在一種可能的市場條件變化之下市場價值變動的最大可能性。它是在市場正常波動情形下對資產組合可能損失的一種統計測度。
風險價值分析方法的優點 風險價值分析方法可以測量不同市場、不同金融工具構成的復雜的證券組合和不同業務部門的總體市場風險。
風險價值分析方法提供了統一的方法來測量風險,因此銀行管理層可以比較不同業務部門風險大小,進行績效評估,設定風險限額。
風險價值概念簡單,容易理解,適宜與股東溝通其風險狀況。
風險價值分析方法的缺陷 風險價值分析方法是基於歷史數據,並假定情景並不會發生變化,顯然,這是不符合實際的。
風險價值分析方法是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的,這些假設條件有些與現實不符合。
風險價值分析的概念雖然簡單,但它的計算有時候非常之復雜。
⑥ 什麼是風險分析,它由哪幾個主要部分構成及相互關系是什麼
風險分析實際上就是貫穿在軟體工程過程中的一系列風險管理步驟,其中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管理策略、風險解決和風險監督等。對工程建設項目投資決策或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可能造成的失誤和帶來的經濟損失所進行的估計。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之一。風險通常是指由於當事者主觀上不能控制的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實際結果與當事者的事先估計有較大的背離而帶來的經濟損失。這些背離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當事者對有關因素和未來情況缺乏足夠情報而無法作出精確估計,也可能是由於考慮的因素不夠全面而造成預期效果與實際效果之間的差異。進行風險分析,有助於確定有關因素的變化對決策的影響程度,有助於確定投資方案或生產經營方案對某一特定因素變動的敏感性。若一種因素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但對決策沒有引起很大影響,則所採取的決策對這種因素是不敏感的;若一個因素的大小稍有變化就會引起投資決策的較大變動,則決策對這一因素便是高度敏感的。了解在給定條件下的風險對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有助於正確地作出決策。風險分析是找出行動方案的不確定性(主觀上無法控制)因素,分析其環境狀況和對方案的敏感程度;估計有關數據,包括行動方案的費用,在不同情況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確定性因素各種機遇的概率,計算各種風險情況下的經濟效果;作出正確判斷,等等。進行風險分析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且多變,主要有:①技術經濟分析中採用的數據來源和精確程度。②企業的類型及其穩定性。如采礦企業因地質條件的變化通常要承擔較大的風險。③企業的廠房和設備的類型。如有些建築物和設備有較明確的經濟壽命和轉賣價值,有的經濟壽命不明確,也無多大轉賣價值。這時對前一類企業投資的風險就小於後一類企業。④分析階段的長短。如投資回收期的延長將會增大投資的風險,等等。
⑦ 常見的分析風險方法
風險是對於特定目標的尚未發生、可能發生的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對風險主要從可能性與影響程度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本文中論述的風險均為負面的風險。風險管理過程包括明確環境信息、風險評估、風險應對與監督與檢查四個環節。
1、明確環境信息
明確環境信息主要包括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確定風險准則三個方面。在進行方法開發時應當明確內外部環境,包括法規或者規范的要求、利益相關方(如QC實驗室)的需求、設備與耗材供應商的產品更新計劃、實驗室設備狀況與人員水平等;還應制定相應的風險准則,包括如何度量風險的可能性與影響程度,如何對風險進行分級,不同等級的風險應對如何應對,如何評價風險可以接受等。
2、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環節。
風險識別是發現、列舉和描述風險要素的過程。風險識別是通過識別風險源、影響范圍、事件及原因和潛在的後果等,生成一個全面的風險列表。分析方法開發階段進行風險識別時應當讓所有相關人員直接或間接參與,採用多種形式,如實驗室應當將同類分析方法曾經發生的問題匯總作為風險識別的參考,可自行內部相關領域的資深人士,查閱相關文獻,對利益相關方進行訪談,必要時可採用相關工具如魚骨圖、FMEA等。
風險分析是根據風險類型、獲得的信息和風險評估結果的使用目的,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為風險評價和風險應對提供支持。方法開發階段的風險分析是指根據已確定的風險准則對已識別的風險的可能性與影響程度進行度量,對於技術方面的風險如溶液穩定性、樣本量、儀器響應值的波動等,可以結合實驗數據與統計學工具進行定量分析,其他來源的風險如利益相關方需求、儀器型號的變化等可進行定性分析。一般情況下方法開發時的風險分析首先採用定性分析,初步揭示風險等級與主要風險,隨著研究的推進與對方法性能的理解的加深,再對風險進行具體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風險評價是將風險分析的結果與組織的風險准則比較,或者在各種風險的分析結果之間進行比較,確定風險等級,以便做出風險應對的決策。
分析方法開發階段的風險評估一般由方法開發執行人根據相關理論與經驗進行判斷,由於理論水平、經驗、風險接受能力、利害相關等多方面因素的差異,不同執行人風險評估的結果各有不同,因此在進行風險評估時,執行人應當充分收集各方意見,咨詢資深人士指導,對分析方法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
3、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處理風險的過程,對於負面的風險一般有規避、減輕、轉移、接受四種方式。在分析方法開發時對於已識別的全生命周期的風險,可基於對方法性能、樣品性質及外部環境等多重約束,採用適當的應對措施
⑧ 什麼是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Meta分析中用來評估合並結果的穩健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方法。
敏感性分析的實施方法如下:
1、改變分析模型:當異質性較高時(如I的平方>50%),建議採用隨機效應模型,相反則採用固定效應模型。
2、逐篇排除文獻:逐一剔除每一個納入的研究後再進行效應量合並,改變納入排除標准或剔除某類文獻後再進行效應量合並。
(8)風險分析最簡單的形式是敏感分析擴展閱讀
敏感性分析不僅可以評估Meta分析合並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可以評估合並結果是否受單個研究的影響,而發生顯著的變化。此外,在排除某些研究或者資料後再進行meta分析,還可評估該部分研究對結果的影響。
在進行納入文獻的質量評價之後,若存在可能低質量的研究,則需要進行敏感性分析。當異質性檢驗提示納入研究間有顯著異質性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敏感性分析,這時的敏感性分析是分析異質性的一種間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