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立訊精密今天股價站上45.25元就上行
立訊精密今天股價占上45塊二毛五就上不去了,是不是?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因為那個股票這個專東屬西。很多時候都受到主力,現在都是基金聯合坐莊了,並不是以前。那種。真正的張家知道吧!現在都是基金聯合做賬,所以那個你很難去抄操控一隻股票。而且那個你去猜測股票的價格是很麻煩的,一件事。你就說那個。北大的教授。清華的教授,他們對股價都是。猜不到的。何況我們這種平常的人是不是所以那個問題不好回答維達也就是是騙人的?知道吧!你真真正正做過股票的人,你就知道股票的你就是買入了哪個股票你都不會像。哪怕你哥哥弟弟父親都不會透露的。你知道為什麼嗎?最主要是,那個股票漲了,別人不會謝謝你,如果股票跌了,別人都怪你,知道吧!弄得不好都會傷傷到朋友或者是。親戚朋友之間的感情。所以那個。投資投資這些東西是保密的,不是人家自私。而是投資真真正正都是自己的事情,知道吧!而且。投資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是一個慢慢慢慢來的一個過程。沒有想像中那個好像投資是一個很很刺激,一樣的事情投資就是跟我們說句最難聽就是磚廠做磚一樣是吧?就是很慢的一個很枯燥無味的就好像我們工作一樣的。
❷ 如何評價維達紙業的營銷策略
他們的營銷策略比較堅韌,抗壓能力比較強,注重穩中求進。
❸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公司分別是
可口可樂公司和百事公司
❹ 生活用紙再一次迎來了漲價潮!紙價上漲,對相關企業的股價有何影響
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如果上市公司在自己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積極的影響,上市公司的股價肯定會向上走的。在紙價上漲的情況下,造紙企業的股價肯定會有一波上漲的。
公司在提價的時候,肯定好給自己預留好價值空間的。在上市公司提價以後,對於他們的業績和利潤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A股市場,生活用紙的品牌公司,也是在提價以後,出現了業績和利潤同步增長的情況。這次提價也可以使,這些上市公司進行業務結構的調整。提價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各位,對於紙價上漲給相關企業股價產生的影響,你有什麼不同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❺ 80後小夫妻炒港股買房記
2015年4月6日,一對80後小夫妻正在香港青衣區焦急地打轉,他們在這個區內看房已經一個多月,手裡只有40萬港元作為首付,想在青衣區買一戶心儀的住宅並不容易。而就在4月11日,他們突然帶著近65萬港元的首付,自信滿滿地簽下了總價為425萬港元的房屋買賣合同。
這一周發生了什麼?2015年4月8日,香港股市開市一路飆升,全日升961點;4月9日,港股全日升707點;4月10日,港股全日升328點,一周累計升1996點。而這對80後小夫妻就是在這短短幾天內,調動首付資金追漲,在4月10日獲利了結,成功實現買房的夢想。
這樣的股市、這樣的故事,在香港各個角落都在發生,而內地股民也躍躍欲試,准備殺入港股搏一搏運氣。但是,不熟悉港股的內地股民小白們,要怎樣才能在這片「亂市」中獲得收益最大化呢?
基金慣用伎倆
港股中機構投資者佔大多數,要摸清港股的「任督二脈」,就要先了解操盤手最愛的操盤手法。
香港豐盛金融集團資產管理部分析員馮宏遠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稱,以4月8日與9日為例,大部分基金早在4月3日港股剛開始休市的時段,透過觀察易方達恆生ETF(510900)、華夏滬港通恆生ETF(愛基,凈值,資訊)(513660)等QDII基金的漲幅情況,已經敏銳地察覺到H股即將大漲的信號。
然而在香港的基金,即便是大型基金的操盤手人數也不會超過兩位數,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事情,這些基金都會先買入與大市相關的指數基金,如先行追漲與恆生指數掛鉤的盈富基金(02800.HK),然後再在恆生成份股中挑選30至40隻股進行部署。同時,為了對沖,大部分基金也會同時買入恆指期貨。
這種典型的風格,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周三港股漲幅較大的都是大型的股份,如港交所(00388.HK)等。此外,在得悉A股較H股溢價較大的炒作信息後,上周三開始,基金就大幅追這類股份。上周四,市場追漲恆指中的大盤股,如香港本地地產股等;上周五,基金在部署完大型股份後,立刻開始部署中型股份,如維達國際(03331.HK)。
「從這里你可以看到基金的投資邏輯,因為人手不夠,所以在牛市來臨的時候,基金就馬上先部署大市,鎖定收益,下一步再買進大盤股,最後才花時間去留意一些中小盤的股份。」馮宏遠說。
港股購物名單
在了解基金的投資手法之後,小散戶們也摩拳擦掌准備上場了,這一輪牛市來臨,究竟哪類股份值得入手呢?馮宏遠向記者簡單介紹了以下幾類股份:
1.香港獨家股
所謂獨家股,即只在香港上市又兼具獨特概念的股份。比如騰訊(00700.HK),TMT股中只此一傢具有如此龐大的互聯網帝國,不論多少錢,都會有資金入場買入。除此之外,金山軟體(03888.HK)、IGG(08002.HK)、博雅互動(00434.HK)、金蝶國際(00268.HK)等,這類股份在A股並沒有,也沒有類似概念的股份,所謂「物以稀為貴」,因為稀缺,所以持續都有資金在買入。
除了TMT板塊,還有李嘉誠的長和(00001.HK)、郭氏兄弟的新鴻基(00016.HK)、信和置業(00083.HK)這類香港本地地產商,也是值得關注的對象,因為這類板塊只有香港獨有,概念稀缺,遲早會升的。
2.內需股
在電商的不斷攻勢下,傳統百貨類、消費類股份受到了巨大沖擊,在港股市場,這類股份一直都處於相對低估的狀態,但實際上,這些股份大部分都沒有在A股上市,如果財務穩健,沒有資不抵債等奇葩現象出現,都是可以考慮入手的。
比如廣為人知的百麗國際(01880.HK),盡管公司增長速度已經不如過去那麼快,但品牌還是會繼續增長,再比如當時因管理層問題而股價大跌的國美(00493.HK),還有曾經在港股市場被踩得一文不值的體育類股份,如特步(01368.HK)、361度(01361.HK)等,這些股份長期飽受庫存問題的困擾,但其實有部分企業已經把問題解決了。
3.「一帶一路」概念股
「一帶一路」概念並不是只在A股炒作,香港也非常流行這一概念炒作,其中鐵路板塊就有中國南車(601766,咨詢)(01766.HK)、中國北車(601299,咨詢)(06199.HK)、中鐵(00390.HK)、中交建(01800.HK)、中鐵建(01186.HK)等。當然,「一帶一路」也並不局限在鐵路和基建股上,還可能會涉及新能源類和航空、港口類股份。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4-20,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❻ 物價上漲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調查報告
在沈陽受小麥等原材料持續上漲的影響,醬油價格普遍上漲20%左右,原來4元的拓東一級咸醬油,現在已經賣到4.8元了;而至5月下旬,成品油價格已在一年間上漲幅度超過30%。與此相關聯,國內不少地方計程車價格也水漲船高:原來賣兩元一斤的蘋果現在漲到三四元一斤;甚至平時不起眼的白糖,也漲價了;另外一些蔬菜、牛羊肉也在不同程度地漲價……
而菜價漲跌互現,尖椒、青椒、雲豆等少數品種價格高於去年,白菜、土豆、韭菜、胡蘿卜等價格低於去年,蔬菜的整體價格水平低於去年,供應總量與去年持平,基本滿足市民消費需求。
2.日常用品類:
商品的漲價像傳接力棒一樣,紙巾、毛巾類商品也偷偷跟著漲價。
我從一個超市負責人處得知,超市方已經得知廠家的通知,後期紙巾、毛巾等部分商品價格將上調10%。目前,維達、心相印、清風等多種品牌的10隻裝捲筒紙,市場價格在15—23元。到時,這些商品的價格標簽將進行微調,價格幾乎都漲到20元以上。據介紹,紙巾漲價與紙漿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關。受到去年旱災、霜凍等各種自然災害影響,國內林木減產,直接導致木漿漲價;另一方面生產成本、勞動力成本增加,加重了紙巾生產企業的造紙成本壓力。
3.汽油:
目前沈陽汽油價格為:90#汽油4.35元/升,93#汽油4.65元/升,97#汽油5.1元/升。
目前,我國成品油的定價機制是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幅度在5%-8%的范圍內時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范圍時由國家發改委調整零售中准價 。換句話說,我國的成品油價格是參照國際市場價格而制定的價格。世界范圍內汽油價格的上漲也影響到沈陽汽油的價格。
4.房價:
沈陽原來城市人口中下崗人員比較多,收入比較低,所以沈陽的房價調控一直很嚴,做的不錯,經濟發展不錯,而且最近十多年來,依靠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建設,不需要靠房地產來提升GDP,還有個原因就是沈陽作為東三省的集散中心,大量再就業人員和外來人員也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比照小城市的吃拿卡要現象也少些,所以房價照同等規模大城市相比並不高,但仍舊年年呈現走高的趨勢。 總之,全國城鎮居民8大類消費支出中,食品消費支出佔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5.8%,但不同的居民食品支出的比重差別較大。10%的高收入戶和10%的最高收入戶其比重分別為33.4%和27.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4和8.5百分點;而10%的低收入戶和10%的最低收入戶食品的消費比重分別達43.5%和46.3%,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7.7和10.5個百分點。因此,從數據可看出,食品價格的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影響是最大的。 從價格下跌的衣著、交通通信、娛樂教育文化類消費比重看,全國城鎮居民平均消費比重37.4%,而10%的高收入戶和最高收入戶的消費比重分別為38.4%和44.9%,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和7.5個百分點。從低收入群體看,10%的低收入戶和最低收入戶的消費比重分別為30.9%和27.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5和9.6個百分點。 因此,從以上數據可看出,在商品價格的下跌中,得到實惠最多的是城鎮居民中的高收入群體。而低收入群體由於消費比重低,相對而言,價格下跌的實惠則得到較少。
在目前的消費市場中,小轎車在降價,電腦、手機在降價,平板電視在降價。電信資費也在降,葯價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總體歸結為:消費需求彈性越小的漲得越多,彈性越大跌得越多;資源性、基礎性產品漲的多,電子類、科技類產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籃子漲的多,高檔消費產品降的多。 (二) 具體影響
從宏觀的角度看,由於部分商品價格上漲,特別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肉禽蛋、鮮菜、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氣等商品價格仍保持在高價位上運行,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6%,影響了農民人均多支出186元。這些都必然影響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和心理。人民手中錢越來越不值錢,紙幣貶值,存款所代表的實物量少了,勢必影響人民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人民購買力降低,影響人民消費心理,商家難攻消費者荷包,消費市場不活躍 。
但漲價幅度大的恰恰是低收入群體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價幅度大的也恰恰是這一群體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可以說對於城鎮低收入群體而言,是一方面要承受漲價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較少或難以享受到降價帶來的好處。對這一反差現象,理應受到有關方面的極大關注。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階層既消費了糧油肉,也購買享受型、科技類高端產品,在承受漲價負擔的同時,也獲得降價的好處,兩者相抵,得益大大高於支出。比如買車,原價20萬元現在只需18萬元,這2萬元的「額外」收益,可以彌補多少個月家用的「額外」支出。相反,低收入群體維持生計原已有些困難,應付一日三餐之後,無力購買其他,甚至需動用積蓄來度日,使原本買電腦的計劃泡湯,於是,只承受漲價的痛苦,卻得不到降價的好處。這就是當前物價漲跌的對不同人的不同感受與影響。因此,從價格的漲跌和居民消費比重的分析,不難看出,面對漲價,哪些人的承受力強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漲跌之中,誰的利益受損最大,誰的損失小些,誰不僅沒有損失反而得益呢?在社會分層日益明顯的今天,富人群體與窮人群體的存在是客觀事實,而他們對消費品漲價的承受力差別很大。為應對「開門七件事」,每月多開銷幾百元,對富人來說,壓力不明顯;對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來說,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對城鎮的大多數中等收入階層來說,其實也不輕松。(三) 物價上漲問題的原因分析
後文調查問卷中的最後一題實際上是我做調查前做的一些總結。供需失衡、成本拉動、國內投資過熱、國際貿易失衡、人民幣升值預期等歸根結底,都是我國通貨膨脹的現狀造成的。
其次流動性過剩,再次是之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滯後反應。
(四)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物價上漲
目前,讓老百姓最擔心的就是物價居高不下。近期的物價快速上漲,已經形成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較大壓力和緊張心理,居民消費信心指數高位回落。遏制物價,使上漲來得緩慢一些,做好應對措施,維護社會穩定,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已成為當務之急。 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想方設法盡量減輕這一部分人的生活負擔。同時,要減少物價過快上漲對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負面影響,切實將改善民生落到實處,要在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影響較多時,及時採取調整社會保障標准、發放臨時補貼等措施,確保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 有三個應對之方,一是加速人民幣升值;二是加速提高勞動力價格,增加社會公共福利,以解決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和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三是保持股市平穩發展,發揮股市吸納過剩流動性的作用。 同時,保持股市穩定發展對當前經濟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股市的穩定向上發展,可以吸納大量過剩流動性,對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有好處。如果當前股市出現暴跌甚至發生股災,那麼,對當前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股市吸納的大量流動性必然會一方面流向儲蓄、其他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將會流向房地產以及其他商品上面,將推動房地產價格以及物價繼續走高。因此,要建設好股市,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使股市成為良好的投資資金與消費資金的蓄水池,較好地吸納當前過剩的流動性。
❼ 王雅媛的網路文章列表
華南地區較分散-頭條日報20091006(2009-10-06 09:22:24)
新股上市潛水怎麼辦?-東方日報20091005(2009-10-05 11:42:47)
產量是同期3倍-頭條日報20090929(2009-09-29 10:11:55)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上海證券報20090925(2009-09-28 11:12:13)
從新股市場看泡沫未至(2009-09-25 00:23:00)
配售未必是壞事-頭條日報20090922(2009-09-22 16:54:28)
純粹誤會-東方日報20090921(2009-09-21 09:29:35)
純粹偷襲成功-上海證券報20090918(2009-09-18 12:36:50)
升好還是跌好-頭條日報20090915(2009-09-15 15:45:59)
只宜分析,不宜參與-東方日報20090914(2009-09-14 10:56:17)
市場總有大折讓股-中國證券報20090912(2009-09-12 16:46:04)
國葯與其它醫葯股的分別-上海證券報20090911(2009-09-11 12:40:32)
特許經營質素參差-頭條日報20090908(2009-09-08 10:56:08)
下半年隨時賺大錢-東方日報20090907(2009-09-07 17:07:17)
跌市創新高股票-頭條日報20090901(2009-09-01 10:48:52)
年報看不出一些東西-東方日報20090831(2009-08-31 09:50:58)
基本因素何時發揮作用-中國證券報20090829(2009-08-29 18:15:39)
香港租金回報率低-上海證券報20090828(2009-08-28 10:39:51)
A股券商競爭白熱化-頭條日報20090825(2009-08-25 14:49:52)
本港證券行面貌-東方日報20090824(2009-08-24 10:38:46)
不要選錯股票-頭條日報20090818(2009-08-18 09:34:56)
比實業賺的錢還要多-東方日報20090817(2009-08-17 10:18:12)
國企指數更有代表性-台灣經濟日報20090815(2009-08-16 00:29:39)
上證指數是否領先?-頭條日報20090811(2009-08-11 10:33:25)
談光大證券上市-東方日報20090810(2009-08-10 09:48:51)
長線投資不適用 -上海證券報20090807(2009-08-07 09:42:34)
炒分拆-頭條日報20090804(2009-08-04 10:20:47)
投資者關系的重要-東方日報20090803(2009-08-03 09:29:33)
A股多規則有原因-頭條日報20090728(2009-07-28 09:48:57)
經營不容易-東方日報20090727(2009-07-27 10:08:33)
捕捉動聽故事-上海證券報20090724(2009-07-24 09:41:48)
定單急速回升-頭條日報20090721(2009-07-21 10:10:25)
走勢印證基本面-東方日報20090720(2009-07-20 09:49:39)
一般投資者的枷鎖-香港頭條日報20090714(2009-07-14 17:12:46)
股價升幾倍,故事有人信-東方日報20090713(2009-07-13 09:37:32)
各地投資者口味不同-台灣經濟日報20090712(2009-07-12 18:59:37)
股價影響對基本面看法-上海證券報20090710(2009-07-10 09:57:44)
保利系多動作-頭條日報20090707(2009-07-07 12:16:50)
價值投資復甦-東方日報20090706(2009-07-06 09:32:41)
金融海嘯下的得益者-頭條日報20090630(2009-06-30 12:34:37)
三個問題-東方日報20090629(2009-06-29 10:34:03)
業績前調高目標價-頭條日報20090623(2009-06-23 09:46:31)
私有化為誰好-東方日報20090622(2009-06-22 10:15:55)
各有各好-頭條日報20090616(2009-06-16 12:18:16)
供股另有原因-東方日報20090615(2009-06-15 11:04:19)
買小盤股的尷尬-上海證券報20090612(2009-06-12 09:47:22)
深造為了什麼?-頭條日報20090609(2009-06-09 09:47:51)
為何不要太年輕的時候買樓-上海證券報20090605(2009-06-05 11:25:37)
升市的遺憾-頭條日報20090602(2009-06-02 12:08:21)
私募基金的一般做法-頭條日報20090519(2009-05-19 12:12:20)
私募基金的一般做法-頭條日報20090519(2009-05-19 12:12:20)
市場的憂慮並沒有發生-東方日報20090518(2009-05-18 10:05:31)
分析員的某種意義-頭條日報20090512(2009-05-12 10:40:46)
本地銀行股值錢-東方日報20090511(2009-05-11 11:46:10)
澳科控股(2300)(2009-05-05 10:31:11)
銀行狂推信用卡-頭條日報20090331(2009-03-31 10:33:59)
群星擁有與維達相同概念-東方日報20090330(2009-03-30 09:53:48)
市場熱炒利好政策-上海證券報20090327(2009-03-27 10:26:44)
因單一事件而大跌的股票-上海證券報20090320(2009-03-20 09:39:29)
小心公司業績突然走樣-東方日報20090316(2009-03-16 09:56:16)
另一方法決定買入匯豐的最好時機-頭條日報20090310(2009-03-10 08:13:00)
高市盈率跟低市盈率的分別-上海證券報2009-3-6(2009-03-05 17:18:25)
注意(2009-03-04 17:29:45)
拆局-商業電台(2009-03-04 17:11:59)
同一個原因解釋升跌-頭條日報2009-3-3(2009-03-04 16:43:08)
❽ 內地未大爆 非星戰迷面前《星戰7》拿什麼圈粉
京華時報1月12日報道 (京華時報記者聶寬冕)9日,作為2016年開年的首波重點引進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下稱《星戰7》)在內地開畫。這部遲到2周、北美人氣爆棚的巨片在內地首日就超過2億元,對於其他電影來說,有了這個成績已經要偷著樂,但放在《星戰7》身上,只能算作相對平淡。
早在影片上映前,業內就擔心這部在內地沒什麼粉絲基礎的系列影片,能否憑借新一集打開局面。不過,主創們此前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卻不擔心內地票房。新的《星戰》系列啟動後,後續影片幾乎一年一部,也許這部《原力覺醒》是他們對內地市場的一次試水。新的「星戰」粉絲正在成長當中,今天,我們就先帶您回顧一下「星戰」往事,以及它為何成為影史上最值得探討的現象級系列電影。
票房戰績東邊不亮西邊亮
上周六,最新一集的《星戰7》在內地開畫,首日票房1.94億,加上午夜場的入賬,累計2.1億,居《速度與激情7》的3.92億之後,為內地開畫第二高的成績。首周票房累計3.45億。這樣的成績在內地足以讓《星戰7》傲視其他引進片,但是不少人卻認為這個成績並不算十分理想。為什麼呢?讓我們反觀影片北美開畫後的票房成績。
《星戰7》在北美開畫時間是去年12月18日,
標準的聖誕檔影片。11月全球開啟的預售訂票活動就曾刷新北美票房預售紀錄,不少在線訂票網站更因訪問
量過大而陷入癱瘓,影迷對其的期待值可見一斑。正式上映後,影片首映當天就取得1.205億美元的驚人票房,其中點映場票房為5700萬美元,輕松刷新此前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保持的最佳首日、最佳單日、最佳周五、最佳點映場四項北美票房紀錄,也成為電影史上第一部單日票房突破1億美元的影片。接下來兩天依然保持爆棚勢頭,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總共錄得2.38億美元票房,打破《侏羅紀世界》去年暑期創下的2.08億美元首映紀錄,創下北美首映票房新高峰。海外市場方面,影片同樣全線火爆,海外首周票房高達2.79億美元,全球總成績5.17億美元,相當於34億元人民幣。就在上周又傳出好消息,該片已經超越《阿凡達》,成為北美影史的票房新科冠軍。
不僅如此,影片在口碑方面也是勢如破竹。一年一度的美國電影學會(AFI)年度十佳電影片的評選,甚至為了讓會員能一睹該片(14日洛杉磯首映),特意延長了投票截止日期,隨後該片也無懸念上榜年度十佳。所以與北美全民空巷的觀影熱潮相比,《星戰7》在內地只能算是火了,但離大爆、成為現象級還差了那麼一截。
對於這樣的現象,影評人周黎明分享了他的觀影感受:「我略微有一點失望。當然這個影片不差,但是沒有我想像那麼好,沒有像《阿凡達》當年給我們的那種沖擊,那真的是心曠神怡的感覺。」他認為,《星戰7》基本上就是一部粉絲電影,這個詞本來是中國的概念,但是用在這部影片身上非常好。「當裡面某一個演員出場的時候,底下看到一些人喊,那個就是粉絲,這個演員出場本身就是巨大的賣點。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演員在之前的30多年前那個片裡面演什麼樣的角色,你是無感的。」
□《星戰》誕生記
曾經根本找不到投資
別看現在《星球大戰》的影史地位不容動搖,但誰能想到,第一部《星戰》上映前,它幾乎是一個笑話。上世紀70年代,電影特效行業很不景氣,沒人看好科幻電影。1973年,喬治·盧卡斯拿著自己寫的《星球大戰》劇本四處兜售,宣稱拍攝這部影片只需要800萬美元,卻連連碰壁。環球影業看了盧卡斯的手稿後,直接丟了回去:故事晦澀難懂。扮演漢·索羅的哈里森·福特都曾抱怨過盧卡斯的台詞根本說不出口,萊婭公主更是對自己頭上的兩個大包很不滿。傳聞當時在拍《教父》的弗朗西斯·科波拉,聽說盧卡斯要拍《星戰》後的反應也是完全不看好。
把劇本改了又改之後,盧卡斯終於找到了金主——20世紀福克斯。《星球大戰》最初被定於1976年聖誕節上映,但因為後期遇上困難,檔期不得不改到了1977年5月,但當時電影院還是不願意放映這部看起來就會賠錢的電影。20世紀福克斯不得不使出強賣的大招,如果不放《星球大戰》,就不給熱門影片《午夜情挑》的放映權。
上映的前一天晚上,盧卡斯整夜失眠了。但事實證明他真是多慮了,算上後來追加的投資,《星球大戰》總共才花了1100萬美元,最終卻賣出了將近8億美元的票房。很多年後,有人好奇地問,《星球大戰》系列,盧卡斯為什麼先拍四五六,
再拍一二三。這是因為當年的盧卡斯根本沒想到要拍續集,但觀眾的瘋狂完全超出了想像。第一部《星戰》上映三周內,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股價就翻了一倍。而現在,六部《星戰》已經成了地球上最賺錢的系列電影。2012年,迪士尼花了40億美元,才從盧卡斯手中買到了《星球大戰》的版權。
□星戰故事線
1父子親情是最終落點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六集《星球大戰》的劇情,就是一個男人墮落了、然後被兒子喚醒的故事。也就是說,《星球大戰》的真正主角,是阿納金·天行者/達斯·維德。
不算最新的這一部,該系列已經有六部上映,分別是《星球大戰前傳1:魅影危機》(1999年)、《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2002年)、《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2005年)、《星球大戰正傳1:新希望》(1977年)、《星球大戰正傳2:帝國反擊戰》(1980年)、《星球大戰正傳3:武士歸來》(1983年)。
從劇情時間線上看,《星球大戰》的第一部應該是1999年上映的前傳1《魅影危機》,三部前傳主要講述了銀河帝國如何被西斯的邪惡力量所佔領,以及天行者阿納金墮入魔道、成為達斯·維德的過程。《魅影危機》中,用原力與光劍捍衛銀河和平的絕地武士,遭遇混入議會的邪惡組織西斯。絕地武士魁剛·金及其弟子奧比旺·肯奴比營救參議員帕德梅的過程中,遇見具有強大力量的小奴隸阿納金,他們幫助阿納金重獲自由,但在帶走他時遇到西斯的圍攻,魁剛不幸犧牲,奧比旺收阿納金為徒。
而在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與前傳3《西斯的反擊》中,銀河系已進入動盪的克隆人戰爭中,絕地武士與西斯不斷進行較量。另一條線則是阿納金與帕德梅相愛卻逐漸倒向黑暗。在前傳系列的最後,阿納金歸順西斯並被授予「達斯·維德」這個名字,帕德梅生下一雙兒女盧克與萊婭後死去。
盧克與萊婭也成為70-80年代上映的三部《星戰》的主角,這一系列講述了他們在共和國滅亡後,率領義軍艱難對抗邪惡銀河帝國的暴政,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2最新一集:新朋舊友全都有
最新一集的《星球大戰》從時間線上接續了1983年上映的《武士歸來》,講述了義軍打敗銀河帝國軍的恩多戰役結束後,銀河系出現了兩個對立的新政權:「第一軍團」和「抵抗力量」。
第一軍團由最高領袖斯諾克(安迪·瑟金斯飾)領導,抵抗力量則由曾經的萊婭公主、現在稱萊婭將軍(凱麗·費雪飾)任領導人。傳說有一份地圖顯示了盧克·天行者(馬克·哈米爾飾)的隱居
地,雙方為了這份地圖而展開激烈大戰。第一軍團的沖鋒隊員芬恩(約翰·波耶加飾)與孤兒蕾伊(黛茜·雷德利飾)相遇,在逃離追殺途中救下了掌握著重要情報的球形機器人BB-8,並偶遇了已經老去但依舊勇猛的走私者漢·索羅(哈里森·福特飾),在他的指引下,兩人心中的責任感漸漸燃起。
《原力覺醒》距離上一部《星戰》系列電影上映已然過去了10年,片中除了新出現
的元素如男女主人公芬恩、蕾伊、BB-8、「第一軍團」、「抵抗力量」外,一些懷舊元素也貫穿其中。盧克·天行者、萊婭公主、漢·索羅也都請來了老版的扮演者出演,如今的他們早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但這也讓許多上了年紀的影迷感慨萬分。要知道,這三個角色並沒有出現在本世紀初上映的三部前傳當中,影迷們上一次看見他們的身影,已經要倒推到1983年了。
3為什麼那麼多外國人愛《星戰》
《星戰》系列堪稱美國國民電影,甚至有人說,美國沒有宗教,如果有,那就是《星球大戰》。為什麼那麼愛《星戰》?難道只是因為它是最早的科幻片之一?誠然,當上世紀70年代的觀眾看著
巨大的太空飛船從銀幕上緩緩駛過,的確被驚得目瞪口呆,但《星戰》的走紅,亦離不開當時的歷史背景,或者說是「情懷」。
上世紀70年代,越南戰爭讓美國人打了整整20年,戰爭相關的文獻和影視作品滲透了美國大眾文化,而在這20年中成長起來的美國人成為1977年《星球大戰:新希望》的主要觀眾。主人公萊婭公主是個美麗善良的花季女孩,受制於黑武士達斯·維達;而塔圖因星球上的天行者盧克是個普通的追夢男孩,對高科技和未來汽車的迷戀代表了大多數美國男孩。他發現萊婭公主輸入機器人R2-D2的死星設計圖之後,開始了為正義而戰的旅程。
反戰主題下,《星戰》的故事還包含了20世紀流行的所有美劇主流元素:男女主角錯位兄妹戀+英雄救美女+父子亦仇人,而漢·索羅的形象更像父親,楚巴卡就是他們的寵物。這四個人物就是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美國家庭,而主人公符合全世界對「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認同感。
《尋龍訣》導演烏爾善昨天分析了《星戰》系列的成功因素,認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星戰》三部曲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對它的個人看法是三個關鍵詞:科幻、神話、肥皂劇。它其實是這三種非常不同的元素的巧妙結合。」
□主創訪談
「非星戰粉」也能看懂影片
盡管《星戰》的上映對國外影迷來說是件大事,但在中國內地卻是相對風平浪靜。6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只有兩部在中國上映過,其餘幾部都是通過電視和影碟傳播,完整看過6部的觀眾很有限,更不用說忠實的星戰迷了。若論在中國的知名度,《星球大戰》中如雷貫耳的天行者、萊婭公主、漢·索羅等絕對比不上近年來的漫威超級英雄。難怪美國媒體都在為《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的中國票房擔憂。
然而,幾位主創卻很樂觀。去年12月27日,《星戰7》曾在上海舉辦了盛大的中國首映禮,當時J·J·艾布拉姆斯攜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及男主角約翰·波耶加、女主角黛茜·雷德利一同亮相並接受采訪,表示不會為影片的內地票房擔憂。
導演J·J·艾布拉姆斯
要讓「非星戰粉」滿意就要帶來新氣象
談到影片在中國的票房期待,導演回憶,在上海首映時,他曾坐在觀眾席中和中國觀眾一起看完影片,觀眾反應熱烈,笑點和高潮都達到了預期,這讓他信心倍增:「歡笑、鼓掌、尖叫,無論是中國觀眾、北美觀眾,還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他們的時間點是一樣的。這種東西方的同步共鳴讓我感動。」他說,《星戰》系列的締造者喬治·盧卡斯也很喜歡這一集。
作為第一部非喬治·盧卡斯執導的《星戰》的導演,J·J·艾布拉姆斯對中國觀眾並不陌生,曾創作熱門美劇《迷失》《危機邊緣》等,電影導演處女作是備受好評的《碟中諜3》。
談到如何平衡「星戰」的老粉絲和新觀眾,他表示,「就像打造一個大都市,我們要把新的東西和歷史背景相融合,加上多元的元素,讓每個人都能融入其中,所以我們這次在大背景里用了新角色、新故事,大家都可以理解。」有粉絲猜測:三個新角色波·達默龍、芬恩和蕾伊,分別對應盧克·天行者、漢·索羅和萊婭公主。J·J·艾布拉姆斯表示:「相似的只是二男一女組合,但人物個性非常不同,我沒覺得他們有太明確的對應性。我們不想做太像『老三部』的人物,只是試圖帶回那些經典人物的精神。」而兩位新主角都是並不知名的新人,對於這樣的安排,J·J·艾布拉姆斯說是特意為之,因為「就是想選不是那麼典型的好萊塢電影的角色。」
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
甄子丹姜文《星戰》外傳中不打醬油
對於影片在中國的票房,《原力覺醒》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也並不擔心,並坦言來中國之前並未擔心中國觀眾反映不好,反倒是充滿好奇。她也提到了27日晚在上海首映時的觀影情況,「我們坐在那裡是最棒的事情。我們看了電影的前25分鍾,用手肘互相(觸碰對方),因為觀眾的反應太強烈了,每一個玩笑、每一次笑聲、每一次鼓掌或者其他的反應都是(跟其他地區和國家觀眾)一樣的,特別是幽默的部分。這非常讓人欣慰、激動。對我們來說,雖然遠離家鄉,但仍然感覺是跟熟悉的人坐在一起。」
被問及未來是否會有更多中國元素加入《星戰》系列,凱瑟琳順勢推薦了即將在明年年底上映的「星戰」外傳電影《星球大戰:俠盜一號》,故事時間介於第三集與第四集之間,講的是竊取「死星計劃」的經過。中國影星甄子丹與姜文也參演了該片,且絕非打醬油,戲份頗重。凱瑟琳·肯尼迪還透露,「未來我們也會在中國文學中發現更多的好故事,希望可以和『星戰』有更深層次結合。」
女主角黛茜·雷德利
一群厲害人講述厲害新故事
這次兩位主演蕾伊的扮演者黛茜·雷德利和芬恩的扮演者約翰·波耶加,都是90後的英國新人演員。作為女主角,黛茜·雷德利本人也如蕾伊一樣,有點像女漢子,回答問題十分直爽。她就坦言自己
並不是《星球大戰》系列的粉絲:「我以前很疑惑為什麼大家這么喜歡這個系列,但拍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明白了:這是一群很厲害的人講述了一個很厲害的新故事。」
不少人評論她長得與
同鄉、曾出演《星戰前傳1》的凱拉·奈特莉神似,黛茜也直言自己不喜歡別人這么說:「確實很多人這么說,我覺得她是非常棒的演員,但我不希望別人拿我們做比較,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男主角約翰·波耶加
作為「星戰粉」超沒有安全感
擔任男主角芬恩的約翰·波耶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帥哥,也是第一位在《星戰》系列中擔任重任的非裔黑人男演員。與女主角黛茜不同,約翰是標準的《星球大戰》狂熱粉絲。得到出演的機會對他來說幾如夢幻:
「直到進入劇組之後,我還有一種錯覺,總覺得有一天導演會走過來跟我說:這是個玩笑,你現在可以走了。」
片中,約翰扮演的芬恩與哈里森·福特扮演的漢·索羅有不少對手戲,約翰對此也非常興奮,不過他還是得意地表示:「哈里森是非常有趣的人,他很有鏡頭感,是對別人很好的示範。至於他有沒有教我變得更有魅力,其實是我讓他這么有魅力,因為我在片中的表現讓他更加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