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第三產業的現狀如何
上海目前仍是一個以工業為基礎的製造業城市,同時它的第三產業還是由一個巨大的低服務形態構成的,沒有明顯的高附加值支柱型第三產業。這不僅已經構成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與增長瓶頸,同時還影響與威脅著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持續保持。
以2002年的統計數據分析,上海一、二、三產業佔GDP產值構成分別為1.6%、47.4%、51%。雖然表面上看,上海第三產業的GDP產值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開始向人們概念中的服務業社會轉型。但如果仔細在第三產業結構中進行分類的話,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以突出比例計算,其中金融業佔GDP10.8%,批發、零售、餐飲業佔GDP11.1%,交通、運輸、郵電佔GDP7.07%,房地產佔GDP6.9%,教育、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業總計佔GDP3.6%,而將科學研究與綜合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產值相加才剛達到4.2%。因此假如考慮與知識生產、傳播、消費相關的產值總量的話,實際上這些產業的總和僅相當於單一的交通、運輸、郵電業和房地產業,遠遠小於批發、零售、餐飲業。基於這個現狀,我們不但可以肯定,上海目前仍是一個以工業為基礎的製造業城市,同時它的第三產業還是由一個巨大的低服務形態構成的,沒有明顯的高附加值支柱型第三產業。
⑵ 中國的三大產業是什麼
入世一年來中國三大產業變化有多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題報告分析,「入世」對我國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正
向效應十分明顯,但三大產業的變化走勢各不相同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近一年的時間里,「入世」的正向效應逐漸顯現,由「入世
」而導致的出口快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強勁動力。國民經濟運行已經由政
策主導增長階段轉入到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
今年以來三大產業的增長走勢與「入世」的正負影響密切聯系。從經濟增長的結
構上,可以看出「入世」對我國GDP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增長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以製造
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長了10%,提高0.7個百分點;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
長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長最快的第二
產業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門;農業積極應對「入世」,同時由於世界糧食減產
、進口壓力減小而變被動為主動;而服務業發展則因外資進入相對遲緩以及電信、軟
件、網路等新興服務業的疲軟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此,關注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
運行狀況和走勢,需要密切監測分析「入世」後三大產業的發展變化。
第一產業:積極應對變被動為主動明年預期沖擊較為明顯
(一)我國承諾的農產品進口配額未對已經供過於求的農產品市場造成較大沖擊
。
根據有關統計,2002年中國小麥關稅配額管理的准入量為846.8萬噸,
但1—8月份只進口49.8萬噸,預計全年最多可能進口100萬噸,而1—8月
份出口已達53.7萬噸,預計全年出口規模在60萬—100萬噸;玉米進口量為
7000噸,僅為年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3.4%,而預計全年出口可達950萬
噸;進口大米14.7萬噸,預計全年將實現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預計全年則可出口200萬噸;未列入關稅配額管理的大豆,全年進口量最多
為1100萬噸,比2001年減少290多萬噸。
(二)「入世」第一年,我國農業沒有受到市場開放明顯沖擊,主要在於兩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糧食減產,需求缺口較大,國際市場糧食因沒有價格優勢而難以進入中
國市場。今年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糧食因災減產,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全面上漲。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美國農業部預測,2002年世界糧食總產為20.03億噸,比
上年減少2.5%,其中小麥、稻穀已是連續5年減產。而中國糧食略有增產,特別
是優質小麥增產較多,預計今年糧食總產量將達到40200萬噸,比上年增長1.
4%,市場供給量有所增加,國內糧價繼續低位運行,對國際糧食市場保持了價格競
爭優勢。
二是中國在世貿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採取了適當的調控措施。2002年中國對
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大豆、玉米和菜籽)採取了寬嚴適度的「安全評價」、「進口安
全」和「標識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時加強對進口糧食和飼料的檢驗、檢疫管理,從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進口的增長。
(三)2003年預計我國糧食進口量增幅較大,「入世」
對農業的沖擊將會顯現。
有關管理部門和經濟學界專家普遍認為,2002年中國糧食外貿形勢好於預期
只是一個特例,是國內國際的一些特殊情況造成的。目前國際糧價的上升已對糧食生
產產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災情減輕,國際糧價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進
而影響我國糧食進出口形勢。此外,美國新農業法2002年5月公布以後,大量增
加了對糧食等農產品的補貼,其政策效應將在2003年及以後年份充分顯現出來,
美國糧食的產量、出口量將會快速增長,應對此密切關注。
第二產業:市場化與開放程度提高正向效應大大超出預期
(一)「入世」後,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大幅增加,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跨國公司
的重要製造業基地。
製造業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國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也是引進外資最多的產業
。「入世」後,中國正在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前八個月,我國加工
貿易出口達110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加工貿易一躍而成為出口主導方
式。今年以來加工貿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國家一些加工製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
。其中,近幾年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機電行業出口增長最為明顯,1—9月份,我國
機電產品出口超過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0%,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
8%,外資企業是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二)「入世」以來我國
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發展呈現三個特點。
第一,中國的出口結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出口的產品主
要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前三個季度,勞動密
集型的輕工、紡織、消費類電子產品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50%。即使是技術
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中國出口的產品也是以滿足工業化國家低端產品的需求為主,
同時還需要從發達國家進口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第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製造業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除少數關系國計民生
的行業(如國防軍工)外,基本上放開了所有的製造業領域。製造業對外開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時的承諾和當初人們的預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徵明顯的產業,其受「入世」的積極影響就越明顯,越是外
商直接投資多的行業,「入世」後出口的增長速度也就越快。中國與WTO成員實現
了「雙贏」。
第三產業:全面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關注經濟效應走向
2002年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一批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法規和條例,「入世
」協議中的承諾正在逐步變成現實,經濟運行中服務業全面開放的格局開始初步形成
。服務貿易領域利用外資呈現強勁增長,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資合同額77.7億
美元,同比增長26.5%,實際吸收外資59.3億美元,同比增長76.5%。
銀行、保險、證券以及商貿等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對外資敞
開大門。
(1)銀行業————「入世」後,我國取消了外匯業務的地域、服務對象限制
,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范圍將由去年「入世」時的上海、深圳、天津、大連進
一步擴大到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等城市,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明顯
改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明顯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資銀行在華已有4
5家營業機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產總額為477.97億元,
其中貸款總額為385億元。
預計「入世」5年後,外資銀行外幣存款份額將佔15%,人民幣存款佔10%
;外幣貸款份額將佔20%—30%,人民幣貸款佔15%;中間業務可達50%。
「入世」10年後,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將接近1/3左右,需要關注對我國銀行業
的沖擊。
(2)保險業———「入世」以來,已有34家外資保險經營機構獲准在我國營
業,19個國家和地區的112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14個城市設立了199個代
表處。據分析,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業務經營特點,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壽險份額的同
時,占據中國目前的保險空白點。目前我國的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
工程保險等險種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很小,這些空白點或者不發達的領域可供外資運
作的空間很大,要關注外資保險在這些領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二是實行
集中性市場營銷戰略,加強對收入水平相對較高,金融意識相對較強的東部沿海地區
市場的開拓。三是爭取快速擠進再保險市場。
(3)證券業————從目前有關政府管理部門頒布的政策法規看,我國證券市
場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第二步是開放並購轉
讓市場,使外資通過國有股、法人股的收購間接進入國內證券市場;第三步是在條件
成熟時,通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向外國機構投資者開
放A股市場。
「入世」後,外資證券類公司的競爭主要是鞏固傳統的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業務;
全方位介入B股業務;爭奪財務顧問等A股一級市場的輔助性業務;通過中外合資證
券公司、中外合資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控股國內證券公司的大股東的方式滲透到中國的
A股二級市場業務。
(4)零售業————總體來看,「入世」前後我國分銷領域沒有明顯變化,目
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銷售總額,大約佔全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5%,對整個中國消
費品市場的影響很小。
中國開放分銷領域後,沒有出現外資大量進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場普遍不
景氣,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外資零售企業對我國市場份額的影響。其次,我國現行的國
內零售市場開放政策已經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諾,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後才逐步實施,影響程度有待進一步觀察。第三,近幾年我國呈買方市場
狀態,流通領域競爭激烈,流通平均利潤率不斷下降,新的零售企業包括外商零售企
業在進入時大都比較謹慎。
(5)電信業————「入世」第一年,中國履行電信服務市場開放的承諾,開
放了14個城市的增值服務和移動服務,並對合資電信企業的成立條件、外商資質、
網路互聯、資源使用、網際結算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中國電信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於中國電信業的漸進式開放和目前國內電信運營業的格局,因此外資進入中國
電信服務業的領域將主要集中在增值電信服務方面。目前無論是在面向商業用戶提供
的電子數據傳輸、信息管理查詢、在線數據處理、一站式全面解決方案等方面,還是
在面向居民用戶的寬頻網路服務、社區區域網、在線點播、遠程醫療和教育等領域,
我國企業都才剛剛起步,市場整體上處於拓荒時期。而根據有關承諾,外資進入這些
領域的最高比例可以達到50%,因此外資在這些增值電信服務市場上將具有廣闊的
發展空間。而在基礎電信或移動電信領域,由於對外資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單獨
建網的可行性很小。
⑶ 世博會對上海三大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什麼
(一)2010年世博會對旅遊業的促進作用
世博會不僅對舉辦地旅遊業及相關行業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通過「旅遊消費鏈」,還將對舉辦地周邊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⑷ 上海GDP的組成中,哪些產業貢獻最大
2018年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2679.8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是0.3:29.8:69.9。毫無疑問,服務業成為了上海最大的產業。當然,一二三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合。
在上海的工業中,電子、汽車、石化、鋼材、機械設備是發展較大的產業,在這些行業中有多家知名企業,比如中芯國際、上汽集團、上海石化、寶武集團、上海電氣、振華重工、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等等。
⑸ 上海市三大產業比例
你好
上海市三大產業比例
http://www.lumix.cn/index.php?q=wiki/%E4%B8%8A%E6%B5%B7%E5%B8%82%E4%B8%89%E5%A4%A7%E4%BA%A7%E4%B8%9A%E6%AF%94%E4%BE%8B
http://www..com/s?cl=3&wd=%C9%CF%BA%A3%CA%D0%C8%FD%B4%F3%B2%FA%D2%B5%B1%C8%C0%FD
⑹ 上海三大產業各佔多少
上海市三大產業佔GDP的比例
2009年第一產業0.90%,第二產業內48.51%,容第三產業50.59%
2008年第一產業1.30%, 第二產業50.85%,第三產業47.86%
數據來源:2008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2009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⑺ 浦東三大產業
新華社信息上海11月22日電(記者葉國標)據浦東新區區長張學兵披露
,浦東新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戰略已確定,未來3-5年,將聚焦資本密集、技術
密集、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產業,打造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創新創
意產業三大高地,全面提升浦東產業能級和國際競爭力。
在以高科技為先導的先進製造業方面,浦東將繼續深化「聚焦張江」戰略,
利用張江高科技園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已形成的先進製造業集聚
優勢,進一步發展微電子、軟體、現代生物與醫葯、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電子及
通訊設備、新材料等產業,形成先進製造業的新高地。特別是在微電子領域,重
點引進世界先進水平的微電子製造核心項目,以及封裝、測試、研發和設計等關
鍵配套項目,在3-5年內建成在國際上具有知名度、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
進的微電子產業基地。
與此同時,以跨國公司高端技術戰略性轉移為契機,浦東強化有關吸引跨國
公司總部、國內大企業總部進駐的鼓勵政策,進一步發展「總部經濟」。至20
10年,落戶浦東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可望從目前的43家增至100家。
在以金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方面,為成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經濟、貿易
、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進一步提升外向型經濟的層次,浦東新近推出了加快
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框架性實施方案,全方位、多領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推
進金融、現代物流、商業貿易、會展旅遊等功能性產業:
--加快建設陸家嘴金融中心,形成集聚效應,浦東新近已出台鼓勵中外金
融機構入駐浦東的一系列新政策,為金融機構在辦公用房、人才培訓、高管人員
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時設立有關資金,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地區總部、研
發中心及後台服務等功能性機構,鼓勵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通過資本市場
的完善以及政策環境的改善,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服務業機構進入
浦東,使浦東金融業成為上海CBD的核心產業。
--外高橋「港區聯動」機制的逐步完善、浦東國際機場運能的不斷提高,
進一步提升了浦東現代物流業的支柱產業地位。預計到2010年,現代物流業
占浦東GDP的比重有望達到15%。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作為國家首批「區港
聯動」的試點,今年上半年封關運作以來進展順利,進區企業可享受保稅區和出
口加工區的疊加政策,園區具有國際中轉、國際分撥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
貿易等功能。
--浦東的商業發展和規劃布局,將按照中心商業圈、特色商業圈、分區商
業中心、居住區商業四個層次來發展,進一步完善商業布局與城市基礎設施。浦
東近期設立了「商業發展專項資金」,推進以新上海商業城為核心的張楊路商圈
、小陸家嘴中央商務和都市觀光旅遊區、花木行政文化區、新國際博覽中心會展
商貿區、機場物流區、世博會區域和主題公園區域6個特色商業圈,並將積極引
進國內外知名商貿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專賣店、旗艦店,提升浦東商業的層次和
能級。
--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契機,浦東將進一步完善會展的硬體和軟體
,促進主題公園的建設,提升會展旅遊業的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此外,保持房
地產的穩定、健康發展;發展律師、會計、咨詢、徵信評估等專業中介服務,完
善現代經濟的綜合服務功能;發展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服務業,優化投資軟
環境。
在以知識為載體的創新創意產業方面,浦東以落戶張江的上海首個文化科技
創意產業基地為依託,以創意為靈魂,以動漫和網路游戲業為突破口,建設文化
與高科技密切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從而為上海躋身世界文化產業大都市提
供支點。該基地總體規劃面積30萬平米,將憑借張江高科技園區雄厚的軟體產
業和晶元產業,著重發展動漫和游戲產業(包括網路游戲)、影視製作產業、多
媒體內容產業,其中包括多媒體的軟硬體開發和製作、動漫畫製作、游戲軟體、
高科技影視後期製作、產品工業造型設計等。
⑻ 「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城市分布圖」(圖10)和「1978-2007年上海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變化統計圖」(圖11)。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