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份基差抄 —100 有題中襲的 交易中確定基差也是 —100 所以實現完全套期保值。
2.
①:預期價差將縮小,進行賣出套利,賣出(價格較高一邊)大豆期貨合約,買入豆粕期貨合約。
②:
(1)從價差分析:2月份價差800元/噸 ; 4月份價差500元/噸 價差縮小了300元/噸 即盈利為300元/元
(2)對沖:大豆合約虧損 = 2400 - 2300 = 100元/噸
豆粕合約盈利 = 1900 - 1500 = 400元/噸
最終總盈利 = 400 - 100 = 300元/噸
㈡ 國際貿易案例分析(求解)
1、不是。復在CIF條件下,賣制方只有保證按時發貨的義務,而無須保證貨物何時達到。
2、交易沒有達成。我方22日的回電中修改了價格條款,屬於還盤,即成了新的發盤,意方原發盤即隨之無效。因此我方25日的去電並不能使交易達成。
3、我方應堅持向代收行索賠。在憑信託收據借單時,若代收行沒有徵得我方同意擅自讓買方借單,應負付款責任。
4、我方應向買方協商,徵得買方同意。銀行只按信用證規定付款,而不管合同中有無規定。我方沒有按信用證規定交貨,銀行有理由拒付。
5、可以從保險公司得到賠償,但只能賠8000美元。因為船隻觸礁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損失屬於平安險的保險責任范圍內,而暴雨所造成的部分損失不在其范圍內。
6、交易未達成。法方來電規定7月份交貨,而德方回電要求6月交貨,已對法方的發盤進行了實質性的修改,屬於還盤,法方未復電同意,因此交易沒有達成。
德方可以要求法方退回400000歐元,或重新與法方達成交易。
㈢ 關於交易磋商的案例分析題的答案
1、詢盤:詢盤是交易的一方向對方探詢交易條件,詢盤多由買方作出,也可由賣方作出、內容可詳可略。買方詢盤:「有興趣東北大豆,請發盤」,詢盤對交易雙方無約束力。
2、發盤:發盤也叫發價,發盤多由賣方提出,也可由買方提出。實務中常見由買方詢盤後,賣方發盤,但也可以不經過詢盤,一方逕直發盤。例如:「東北大豆5元/斤」。
3、還盤:還盤可以在雙方之間反復進行,還盤的內容通常僅陳述需變更或增添的條件,對雙方同意的交易條件毋需重復。
4、接受:受盤人在發盤的有效期內,無條件地同意發盤中提出的各項交易條件,願意按這些條件和對方達成交易的一種表示。
(3)交易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貿易談判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國際商品貿易中,合同能否順利簽訂,主要取決於雙方條款的談判結果。在一筆交易中,為了獲得有利的貿易條件,雙方經常會發生糾紛。
雙方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努力實現互利共贏。同時,協議應符合各自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國際貿易慣例。
㈣ 案例分析(2)
1、甲-乙,委託代理協議書
2、乙-丙,屬於轉委託行為。是否認定為有效需滿足以下條件:(1)乙得的重病是否嚴重到他已經完全無法正常的完成代理工作;(2)轉委託給丙,是否為甲的利益。
3、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2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行為,可認定為交易有效:(1)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
(2)被代理人的繼承人均予承認的;
(3)被代理人與代理人約定到代理事項完成時代理權終止的;
(4)在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經進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後為了被代理人的繼承人的利益繼續完成的。
㈤ 期貨交易案例分析問題
目前國內來各家期貨經紀公自司的保證金比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你這個問題沒有提供具體的保證金比率數值,因此無法算出具體的各保證金數值。我在這里給你個比較詳細的演算框架,具體數值你自己向裡面套。
假設這家期貨經紀公司上海銅的保證金比率為a,那麼張先生的
(1)履約保證金=16500×5×20×a
初始保證金=16500×5×20×a
維持保證金=16500×5×20×a×75%
(2)浮動虧損=(16500-16000)×5×20=50000
那麼現在,張先生的保證金賬戶余額為100000-50000=50000 ,如果這一賬戶余額小於維持保證金(16500×5×20×a×75%),那麼張先生就需要補足保證金了,需要補交的就是追加保證金,
追加保證金=16500×5×20×a - 50000
如果你知道這家期貨公司的滬銅保證金比率a,代入你就可以算出具體答案了。
(個人原創,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㈥ 國際貿易案例分析2
美商做法不合理。《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第五十二條規定第二款規定,如果賣方交付的數量大於合同規定的數量,買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絕收取多交部分的貨物。如果買方收取多交部分貨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須按合同價格付款。
所以,美方可以拒收多交的2000公噸鐵礦石或以合同價格購買2000公噸鐵礦石一部分或全部,但同時,他不能拒絕包括合同規定的全部貨物。
㈦ 《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案例分析
6,從中國運輸貨物的國家達10天以上,那麼90天見票後付款交單(D / P在90天以後的視線),這樣的規定不使感 - 因為D / P付款交單單,也就是說,付款人必須支付可以得到的文件。 D / P長期(如30天或45天等),一般在海洋運輸,該文件的貨物到達之前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人,但早在占壓資金,D / P遠期付款交單條件等貨物到港後,影響支付給銀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運輸時間10天左右,但文件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到達,甚至比銀行在貨物到達後,D/P90天的付款條款不適用,並能可謂是多餘的,毫無意義的。
因此,賣方接受並不排除 - 後10天貨到香港,買方肯定需要的文件傳送,D / P付款的原則,無論是轉發的天數,為了帶走文件時,一定要 - 這是主要的區別D / P和D / A
7,賣方應負責的損失 - 因為合同條款是FOB賣方將貨物裝後,風險轉移給購貨方,並在合同規定的裝運貨物的合同檢驗機構檢驗,符合質量的條件下。貨物在航行中,由於海浪過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導致質量受到影響。因此,賣方的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8,我發現這樣做合理的線 - 因為信用證是獨立的處理開證行以外的合同文件提交的受益者,表面一致的資信證明文件支付,沒有實際的商品。所以,我注意到拒絕發卡銀行,該行是有道理的。
(1)開證銀行的差異符合UCP600的規定。
(2)該業務的一個錯誤是誤解信用證的,的信貸不明白的只是數量和裝運的字母是不允許分批和允許轉船條款和改變的意義後的信用證後,作為開證行指出:允許分批裝運總量為500噸。一個公司,因為它錯誤500噸400噸和100噸的船舶,因此,不符合的。記錄在轉運的話,提交的提單,這也是違反信用證的規定,開證行拒絕支付。
正確操作:8月31日500噸的貨物一次性的船直接安裝到目的港,如何交單的談判。
㈧ 鋼材中遠期交易經典案例誰有啊,舉個例子說明他的好處
一 、穩健型賣出保值操作方案:
回顧2009年,鋼材市場將繼續呈供大於求的局面,鋼材出口難以有大幅增長。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將繼續維持目前的位置作小幅震盪,下半年隨著各項經濟刺激措施效果顯現有望拉動鋼材價格上漲。在此分析基礎上,制定如下方案:
1. 方案概述:
可規避的風險:批量進貨後鋼材價格出現大幅下跌。
適用對象:一級鋼貿商、大型經銷商;
保值方向:賣期保值;
賣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購入現貨同時在某大宗市場賣出遠期螺紋鋼;
賣期保值原理簡介:購入鋼材現貨後,將未銷售的庫存鋼材、在途鋼材在大宗市場做空賣出,鎖定銷售利潤。
2. 模擬操作實例:
某鋼貿公司 2月初由鋼廠進貨共10000噸,鋼廠結算價3300元,公司銷貨價3350元(銷售利潤50元),到貨日期 2月25日。為防止在到貨之前鋼材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遭受風險,該公司在某大宗市場以 3400 元做空10000噸螺紋鋼。
2 月中旬,鋼材現貨價格下跌至3200元,鋼材電子盤價格下跌至3250元,公司簽訂一份銷售合同,將此批鋼材中的2000噸以3200元售出,同時將賣出的螺紋鋼中的2000噸以3250平倉。
套保結果分析:
現貨盈虧:3200-3300= -100 元/噸
電子盤盈虧:3400-3250= 150 元/噸
實際盈利:50 元/噸
如果不作套期保值操作,則:
現貨盈虧:3200-3300= -100 元/噸
模擬操作結論:通過套期保值,公司可以實現預期的利潤目標,規避了鋼價下跌的風險。
3.某鋼貿公司保值操作方案:
穩健型賣出保值操作方案
保值價位的確定
基於對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走勢的判斷,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將在3000-3900元之間作區間震盪,震盪的低點在3000-3300元/噸(三級螺紋鋼為例),震盪的區間高點在3800-3900元,上半年的均價在3400-3500元左右。
基於以上判斷,制定如下套保方案
3000-3200元/噸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做少量保值;
保值比例:30%
3300-3500元/噸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做至少一半保值;
保值比例:50%
3600-3800元/噸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做大部分保值;
保值比例:80%
3800以上元/噸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做全部保值;
保值比例:90%以上
說明:保值比例=期貨做空數量/未定價銷售貨物數量
以上保值比例僅為建議方案,實際保值數量還要根據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和保證金充裕程度來確定。未保值的現貨,按照日常經營擇機高賣低買,根據鋼材市場變化情況確定買賣時機。未保值的現貨將承擔鋼材價格下跌的風險。
二、沖抵進貨成本的買入套期方案:
1. 方案概述:
可規避的風險:當鋼價相對低點時,不能及時補充庫存錯失進貨良機;鋼價相對高點時進貨源源不斷,不能及時售貨形成被動囤貨;
適用對象:一級鋼貿商、大型經銷商;
操作方向:雙向操作;
賣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判斷出的低點不能及時補充庫存時,在期貨市場作
多頭買入;在補充庫存或者至階段性高點後,在鋼材大宗市場作多頭平倉。
原理簡介:鋼材現貨貿易實質就是在鋼材現貨市場的投機行為,利潤來源於現貨的進銷差價。但大中型鋼貿商因流動資金等原因不能自由選擇進貨的時機,主要體現在不能自由確定進貨的數量和價格上。中規鋼材電子交易市場為貿易商提供了這樣一個市場:在電子盤市場開盤時間內,隨時自由選擇以市場價格和數量進行鋼材遠期合約的買賣。
2. 模擬操作實例:
某鋼貿公司與某鋼廠有協議,每月銷鋼材10000噸,結算價以發貨日上海地區某鋼鐵綜合指數為准,該鋼貿商平時控制屯貨量在3000噸以下。3月2日,螺紋鋼電子盤6月合約價格下跌至3250元,營銷部門認為這是本月螺紋鋼價格的低點,應按3250元增加3000噸的庫存。但從鋼廠傳來的信息表明,最快一批貨3000噸要到3月10日才能發貨。營銷部門3月2日以3250元買入3000噸鋼材期貨作為虛擬庫存。
3月10日鋼廠到貨,結算價3500元。當日將3000噸鋼材期貨以3550元平倉。
套保結果分析:
3000 噸鋼材現貨進貨成本進貨成:3500 元/噸
鋼材遠期合約的盈利:3550-3250=300 元/噸
沖抵後的現貨進貨成本:3500-300=3200 元/噸
如果沒有做套期保值,則: 貿易商無法在價格相對低點購入現貨,進貨成本會增加 300 元/噸。
模擬操作結論:靈活操作套期保值,公司降低了鋼材現貨的進貨成本。
3. 鋼貿公司建虛擬庫存
虛擬庫存建設方案
建庫價位的確定
基於對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走勢的判斷,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將在3000-3900元之間作區間震盪,震盪的低點在3000-3300元/噸(三級螺紋鋼為例),震盪的區間高點在3800-3900元,上半年的均價在3400-3500元左右。
基於以上判斷,制定如下操作方案
價格區間
操作方案
3100以下
如不能在低價及時補充現貨庫存,以少量資金買入鋼材遠期合約,建立虛擬庫存;
虛擬庫存比例:90%
3100-3200元/噸
如不能及時補充現貨庫存,以少量資金買入鋼材遠期合約,建立虛擬庫存;
虛擬庫存比例:70%
3200-3500元/噸
減少虛擬庫存,沖減現貨進貨成本;
虛擬庫存比例:30%以下
3500-3800元/噸
清空虛擬庫存,沖減現貨進貨成本;
如仍有現貨則對現貨賣出保值;
保值比例70%
3800元/噸以上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作全部保值;
保值比例:90%以上
說明:虛擬庫存比例=虛擬庫存數量/公司最大存貨比例
保值比例=期貨做空數量/未定價銷售貨物數量
以上虛擬庫存比例、保值比例僅為建議方案,實際虛擬庫存比例、保值數量還要根據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和期貨賬戶保證金充裕程度來確定。
未保值的現貨,按照日常經營擇機高賣低買,根據鋼材市場變化情況確定買賣時機。未保值的現貨將承擔鋼材價格下跌的風險。
三、跨市套利方案:
1. 方案概述:
適用對象:可以同時在電子盤和期貨市場同時操作的機構客戶。
方案目標:獲取低風險的利潤。
操作方向:雙向操作;
基本操作方法:在兩個市場同時做等量的買入賣出操作,利用兩個市場不同合約的價差變化獲利。
原理簡介:跨市套利是指在某個交易所買入(或賣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種商品合約同時,在另一個交易所賣出(或買入)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種商品合約,以期在有利時機分別在遠期和遠期合約交易市場對沖在手的合約獲利。
2. 模擬操作實例:
某鋼貿公司同時在上海某兩個螺紋鋼大宗交易市場開有交易賬戶,通過對兩者合約觀察發現,二者交易的合約的實物標的基本一致,二者價價格走勢基本一致,但是仍會出現小范圍的波動。二者的差價基本維持在每噸上下浮動 30 元的范圍內: 當其中一個市場價格比另外一個市場價格高30元:買價格低的市場遠期合約,賣價格高的市場遠期合約;反之:買高價合約,買賣低價合約;
以上操作每噸盈利:30+30=60元/噸
3. 某鋼貿公司跨市套利操作方法
跨市套利操作方法
合約價差范圍的確定
1、確定可套利操作的兩個合約。
2、追蹤甲大宗市場與乙大宗市場的差價
3、根據兩個市場價格走勢,同時計算交割成本、運輸成本、庫存成本等費用後,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價差的合理范圍:
價差范圍:上限A→下限B
基於以上判斷,制定如下操作方案
價格區間
操作方案
兩合約價差接近或超過上限A
賣出甲合約,同時買入等量的乙合約。
兩合約價差接近或超過下限B
買入(平倉)甲合約,同時賣出(平倉)等量的乙合約。
說明:合約差價
虛擬庫存比例=虛擬庫存數量/公司最大存貨數量
來源:上海中規鋼材電子交易市場,上文有部分表格未顯示,要查看全文的話 你直接去他們網站看得了
㈨ 國際貿易案例分析
首先了解下CIF的定義:
「CIF術語的中譯名為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其原文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按此術語成交,貨價的構成因素中包括從裝運港至約定目的地港的通常運費和約定的保險費,故賣方除具有與CFR術語的相同的義務外,還就為買方辦理貨運保險,交支付保險費。」
-摘自網路
簡單講,就是運費+保險+FOB本地費用(如產品的成本+一定的利潤,裝貨費,單證費,碼頭費,櫃子來回的托運費等,和其他費用)。這里的運費和保險,其實是進口商付的錢(含在合同單價裡面),出口方只是幫忙找運輸公司和保險公司,代為辦理而已,其他程序同FOB操作。
回到LZ的問題:
貿易條款:CIF;
當事人:進口方A,出口方B,運輸公司C(船公司或者無船的代理)和保險人D;
問題:
1/ 與C辦理運輸手續的是哪一個公司?
- 是B公司,即出口方B,
與D公司辦理保險手續的事那一個公司?
- 還是B公司,即出口方B;
2/ C公司是否能已保函為由拒絕賠償?為什麼?
- 原文是,「在B公司提供保函後,C公司為外包裝有水漬的該批貨物出具清潔提單。」
首先,不清楚「保函」具體內容是什麼(應該是保證產品和包裝無損之類的),但是僅從字面了解,出口方B在出具「保函」前,很有可能知道這些外包裝是有水漬的(可能在出廠,裝貨前已有,有故意欺騙的意思),或者不知道,外包裝也可能是在貨物從工廠運往出口碼頭的時候產生的。但是絕對是在上船前產生的,因為按照國際貿易慣例來講,貿易的風險劃分是按照「貨物是否越過船舷」為界的。很顯然,貨物在上船前,即越過船舷前,已經受損,所以,理論上,這個損失應該是出口方B承擔,所以,運輸公司C拒絕賠償也是理所當然的。
3/ D公司能否拒賠A公司?為什麼?
同理,保險人D也是拒絕賠償的,因為,保險人D的保險賠付界定也是按照「貨物是否越過船舷」來的,只是保障,從貨物上船(第一次越過船舷),到目的港,吊櫃卸貨(第二次越過船舷)期間的一切風險。很顯然,這些貨物是在上船前都損壞了的,所以保險人D拒賠很正常。
-----------
其實,這個題目講的是,國際貿易中各個當事人對於風險劃分和判定的問題,考的就是這個。。。。。
相信,進口方A也只能自認倒霉,但可以向出口方B投訴,這里就不多講了。
ANYWAY希望LZ能滿意並採納,同望其他童鞋補充,T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