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潛在的進入者對現有企業的威脅程度取決於哪些因素
所謂潛在進入者(Potential Entrants),可能是一個新辦的企業,也可能是一個採用多角化經營戰略的原從事其它行業的企業,潛在進入者會帶來新的生產能力,並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潛在進入者對本行業的威脅取決於本行業的進入壁壘以及進入新行業後原有企業反應的強烈程度。
⑵ 如何分析潛在進入者
一般而言,當本行業處於導入期時,潛在進入者進入將更多地起到培育市場的作用,即雖然行業資本量K因其進入而增大,但市場有效需求量Q因其進入同樣會增大,如果有效需求量Q增長快於行業資本量K的增長,對行業整體是有利的。借用學習曲線原理,在行業導入期,隨著潛在進入者的進入,行業生產量不斷擴大,行業生產能力隨之提高,單位產品生產成本會較快降低,行業盈利能力將提高。
對行業其他生命周期階段,潛在進入者的影響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一般而言,處於成長期時,由於需求量增長迅速,潛在進入者對需求進行了分流,直觀看似乎不利於行業內競爭者。但由於需求量迅速增長,行業內現有生產能力可能並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如果沒有新的加入者,未滿足的需求可能會尋求替代品,替代品行業的激活可能會顛覆對現有行業的需求,影響行業盈利能力。
當行業處於成熟期時,需求量增長緩慢,競爭趨於激烈,行業吸引力趨於下降,潛在進入者往往不會選擇進入。但成熟期雖然需求量增長緩慢,但需求總量很大,從現金流角度看,對某些潛在進入者仍是有吸引力的。當行業處於衰退期時,需求量開始萎縮,行業資本收益率下降,部分企業選擇撤資退出。對成熟期和衰退期,潛在進入者的威脅可能並未減小。此時實力很強的潛在進入者仍可能選擇進入,往往通過並購、重組等手段,以低廉價格得到相關資產,憑借自身優勢對行業內企業形成很大沖擊。
⑶ 五力模型分析中,為什麼現有企業未達到規模經濟效應,潛在進入者的威脅大
因為行業內的企業如果均未達到規模經濟效應,那麼新進入的企業就沒有必要非要大規模進入以達到規模經濟效應就可以與現有企業競爭,所以潛在的進入者威脅就大。
⑷ 什麼是威脅分析,威脅要素有哪些
威脅分析: 主要是對周邊國家或地區客觀存在的以軍事行動危害本國安全的狀態進行判定。 一個國家在安全上所面臨的威脅,有時是明確的,有時是隱蔽的,有時是現實的,,有時是潛在的……因此,分析或判定威脅,必須實事求是。威脅必須是客觀存在的,既不能對存在的威脅視而不見,認為太平無事:也不能人為地製造威脅,無中生有,或誇大其詞。前者的後果,可能導致國家的「危」或「亡」。後者的後果,可能使國家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消耗在過度的備戰之中,從而影響國家正常的經濟建設。只有對國家周邊安全的威脅進行客觀的,正確的判斷,才能定下正確的國防決心,做出合理的國防部署,進行適度的國防建設。產生威脅的要素: 1、實力。包括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一個國家的實力超過了國家的防禦需要他就有力量、有可能對他國構成威脅。 2、企圖。企圖是構成威脅的主觀要素,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能否構成威脅,一看力量,二看企圖。 判定一個國家的企圖,應從他的政治制度和推行的對外政策去分析。霸權主義、擴張主義、軍國主義、強權政治、恐怖主義等都將對別國構成現實威脅。 3、環境、時機和方式。環境指的是國際環境。當一國有企圖,有實力,又有一定的支持他的擴張行徑的國際盟國擁護,這種威脅就會變成現實。時機是指在什麼時候行動。當己方力量具備,國際環境成熟,對方出現了可乘之機,威脅的企圖和行動就可能暴露出來。方式是指採取何種行為。他有干涉內政、蠶食挑釁、對領土佔領、邊界陳兵、經濟封鎖禁運制裁以及實施恐怖行為等。
⑸ 桂林三金葯業潛在進入者威脅分析
進入壁壘:指的是新進入者進入現有競爭者所佔有優勢的領域或行業時所面臨的障礙,它可以是規模優勢,產品差異化,資本需求,政策性,分銷渠道等多種壁壘。具體些是,當新企業與現有企業要形成比較有力的競爭時,新企業必須要突破一種或多種進入壁壘,爭取到一定的市場,佔有較大的優勢。進入壁壘的一種有效途徑可以是對現有者的短板的突破,從而形成新進入者的優勢。
⑹ 五種力量模型分析的新進入者的威脅
五種力量模型分析的新進入者的威脅是指:
新進入者在給行業帶來新生產能力、新資源的同時,將希望在已被現有企業瓜分完畢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這就有可能會與現有企業發生原材料與市場份額的競爭,最終導致行業中現有企業盈利水平降低,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危及這些企業的生存。
競爭性進入威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這就是進入新領域的障礙大小與預期現有企業對於進入者的反應情況。
進入障礙主要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本需要、轉換成本、銷售渠道開拓、政府行為與政策(如國家綜合平衡統一建設的石化企業)、不受規模支配的成本劣勢(如商業秘密、產供銷關系、學習與經驗曲線效應等)、自然資源(如冶金業對礦產的擁有)、地理環境(如造船廠只能建在海濱城市)等方面。
(6)海正葯業潛在進入者威脅分析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在同一行業內的企業總是不歡迎那些新進入的企業,因此這些老企業就會想方設法給新進入的企業進入市場製造障礙。而潛在的進入者也會精心挑選那些進入障礙較少的行業。一般來說,比較顯著的進入障礙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規模經濟
所謂的規模經濟,就是指當企業逐漸擴大規模時,企業的邊際利潤隨之遞增。從成本的角度看,也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在單位變動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量越高單位產品對於固定成本的分攤越少,從而達到降低單位成本的目的。
通常來說,規模經濟所製造的障礙可以通過各種經濟活動來實現,包括生產、研發、營銷、采購、服務等。在這種情況下,新進入者就會躇躊:倘若規模較大,可能會存在諸多風險,遭到競爭報復;倘若規模較小,又無法降低成本,使自己處於成本劣勢。
規模經濟所造成的規模障礙以微波爐製造商格蘭仕最為顯著。其全球最大的生產規模極大地降低了其生產成本,使格蘭仕微波爐有足夠的價格空間,從而使得新進入者無法與其進行抗衡,紛紛退出競爭。
(2)產品差異化
產品是企業生存之根本,而只有差異化的產品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事實上,企業只有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展現產
品或服務的特性,才能夠有機會贏得顧客,優先於其他企業向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眾多知名品牌例如,可口可樂、豐田、海爾、玉蘭油等廠商投入如此巨大的廣告費,也是為了宣傳其產品區別於其他產品的特性,建立顧客對於自己產品的信任和忠誠。
鑒於此,新進入者會花費大量的廣告和宣傳投入來消除消費者對於市場原有產品的忠誠,或者用更低的價格與之抗衡,這無疑會減少企業的利潤.
(3)資本要求
在新的行業,競爭意味著大量的投資。除了設備和廠房設施之外,庫存、市場營銷活動和企業的其他重要職能,都需要大量的資本。因此,即使新的行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新進企業也可能無法負擔大量的資本投入。
(4)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是指由於顧客轉向新供應商所引起的一次性成本,例如,購買新的輔助設備就屬於轉換成本。有時轉換成本很低,例如,消費者從中式快餐改吃西式快餐,幾乎沒有轉換成本。有時轉換成本較高,例如,製造商生產更新式或更有創意的產品,會給產品的最終消費者帶來極高的轉換成本。
例如,VCD被DVD所替代,隨身聽被MP3所代替等,消費者實現這種轉換所需的成本很高。新進入者要想進入就必須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或者給予消費者更加低廉的價格。一般情況下,當前各方之間的關系越穩固,轉移到其他供應商的成本就越高。
(5)進入分銷渠道
產品進入市場後,必須通過良好而有效的分銷渠道實現銷售。企業一旦與分銷商建立起經銷關系,就會悉心培育市場,為新進入者的進入製造轉換成本。分銷渠道對於新進入者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大的進入障礙。
尤其在快速消費品行業,商場超市的貨架空間有限,企業必須說服經銷商經營自己的產品,否則就會被替代產品佔領市場。能夠吸引經銷商做出上述決策的方法就是增加分銷商的利潤空間或者投放更多的廣告宣傳。這些無疑都會減少廠商的利潤。
(6)與規模無關的成本劣勢
也許競爭對手們可能具有新進入者無法比擬的成本優勢,例如熟練的工人、獨有的產品技術、順暢的采購渠道、政府的支持等。新進入者必須設法減少或消除這些因素的戰略相關性。例如海爾在美國小鎮建廠就是為博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事實上,當地政府給予了海爾極大的支持,甚至將一條路命名為海爾路。
(7)政府政策
政府可以通過授權或特許經營對進入特定行業進行控制。例如,在煙草製造、灑類生產、煙酒零售、銀行業務、證券交易等行業,政府的決定和法規都限制了企業的進入。
想要進入某個行業的企業還要預料到市場上原有企業的反應。倘若意料到反應將織B激烈,進入的成功可能性相對而言就會很小。如果一個企業與這個行業的利益相關,或者它有一定的資源,或者行業的增長緩慢或受到限制,原有企業採取激烈報復措施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這時新進入者可以尋找那些原有企業未提供服務的市場縫隙進入,避開進入障礙。小的創業企業一般員好是尋找並服務於那些被忽視的細分市場。
例如,吉利汽車進入汽車市場時,專注於節能小型轎車,這個市場一直被大的汽車企業所忽視。吉利通過避開與強大對手的競爭,迅速佔有了這一市場,並為更全面的市場介入打下了基礎。
⑺ 怎樣進行一個行業潛在進入競爭者威脅程度的評估
選a,d,c,e
波特五力分析屬於外部環境分析中的微觀環境分析,主要用來分析本行業的企業競爭格局以及本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關系。根據波特(M.E.Porter)的觀點,一個行業中的競爭,不止是在原有競爭對手中進行,而是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替代品的競爭、買方討價還價的能力、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這五種基本競爭力量的狀況及綜合強度,決定著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從而決定著行業中最終的獲利潛力以及資本向本行業的流向程度,這一切最終決定著企業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下面一一簡要說明:
1, 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是行業競爭的一種重要力量,這些新進入者大都擁有新的生產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資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場地位。新進入者加入該行業,會帶來生產能力的擴大,帶來對市場佔有率的要求,這必然引起與現有企業的激烈競爭,使產品價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獲得資源進行生產,從而可能使得行業生產成本升高,這兩方面都會導致行業的獲利能力下降。
2, 替代品的威脅:某一行業有時常會與另一行業的企業處於競爭的狀況,其原因是這些企業的產品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質。替代產品的價格如果比較低,它投入市場就會使本行業產品的價格上限只能處在較低的水平,這就限制了本行業的收益。本行業與生產替代產品的其它行業進行的競爭,常常需要本行業所有企業採取共同措施和集體行動。
3, 買方討價還價的能力:買方亦即顧客,買方的競爭力量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但主要由以下三個因素決定:買方所需產品的數量、買方轉而購買其他替代產品所需的成本、買方所各自追求的目標。買方可能要求降低購買價格,要求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多的優質服務,其結果是使得行業的競爭者們相互競爭殘殺,導致行業利潤下降。
4, 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對某一行業來說,供應商競爭力量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供應商行業的市場狀況以及他們所提供物品的重要性。供應商的威脅手段一是提高供應價格:二是降低相應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從而使下遊行業利潤下降。
5, 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力量是企業所面隊的最強大的一種力量,這些競爭者根據自己的一整套規劃,運用各種手段(價格、質量、造型、服務、擔保、廣告、銷售網路、創新等)力圖在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和爭奪更多的消費者,對行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其它利益相關者」是管理學家弗雷曼建議加到波特的競爭模型中去的。這些利益相關者是政府、工會、地方社區、借貸人、貿易組織、股東、特殊利益集團。其中,政府的作用力最大。
⑻ 簡述波特「五力」競爭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別是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波特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
波特五力模型將大量不同的因素匯集在一個簡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五種力量模型確定了競爭的五種主要來源,即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最後一點,來自在同一行業的公司間的競爭。
競爭戰略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源於企業對決定產業吸引力的競爭規律的深刻理解。任何產業,無論是國內的或國際的,無論生產產品的或提供服務的,競爭規律都將體現在這五種競爭的作用力上。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業制定競爭戰略時經常利用的戰略分析工具。
波特的競爭力模型的意義在於,五種競爭力量的抗爭中蘊含著三類成功的戰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一化戰略。
(8)海正葯業潛在進入者威脅分析擴展閱讀;
波特「五力」競爭模型缺陷,該模型更多是一種理論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實際操作的戰略工具,該模型的理論是建立在以下三個假定基礎之上的;
1、制定戰略者可以了解整個行業的信息,顯然現實中是難於做到的;
2、同行業之間只有競爭關系,沒有合作關系。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存在多種合作關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
3、行業的規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過奪取對手的份額來佔有更大的資源和市場。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往往不是通過吃掉對手而是與對手共同做大行業的蛋糕來獲取更大的資源和市場。同時,市場可以通過不斷的開發和創新來增大容量。
⑼ 分析潛在進入者需要什麼資料
規模經濟。若行業內原有企業的生產都已達到一定的規模,新進入者若以較小的規模進入該行業就將處於成本上的劣勢地位,若以較大規模進入該行業則風險較大。
經營特色與用戶忠誠度。若行業內現有企業已經樹立了較好的企業形象,用戶忠誠度較高,那麼,新進入者要想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並取得用戶的信任就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投資要求。如果本行業對一次性進入投資要求很高的話,那麼,該行業對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壁壘就較高。
資源供應。若行業內現有企業已與原材料及技術供應渠道建立了良好的穩定的供應關系,則新進入者的進入壁壘就相當高。因此,新進入者在進入該行業以前,必須做好資源供應方面的調查研究。
銷售渠道。若新進入者也想打入現有企業已經建立起來的良好的銷售渠道,則往往要求新進入者提供更優惠的價格或加強廣告宣傳,這也構成了新進入者的進入壁壘。
經驗曲線。若行業內現有企業已掌握了某種技術訣竅,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工人操作熟練,廢品率低造成其成本較低,這種成本因素也會構成新進入者的進入壁壘。
政府政策。國家對有些行業頒布許可證(如醫葯、食品、郵電,通訊設備等),或對某些原材料進行嚴格控制都會形成對新進入者的重大的進入壁壘。
原有企業的反應。若行業中的原有企業的預期報復強烈,那麼,對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壁壘就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