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經濟增長慢

上海經濟增長慢

發布時間:2021-05-27 00:10:19

上海經濟發展的瓶頸是,其原因是。解決措施有。

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據統計,1978-2001年,浙江GDP年均增長率高達13.3%,由124億元猛增至6700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序由原來的第12位迅速升至第4位,人均GDP則由全國第16位升至第4位。尤為可喜的是,1997年後,我國經濟增長率逐年走低,而浙江經濟雖也有回落,但仍然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1998年較上年增長10.1%,1999年較上年增長10.0%),出口增長更高(1999年全年增長18.5%,今年1季度的增長率高達55%)。2001年浙江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700億元左右,2002年人均GDP預計可達2000美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一倍。如今,浙江經濟表現出的旺盛活力,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有人稱之"浙江現象"。以經濟學的觀點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領先於其他地區,必然是其較好地發揮了比較優勢的結果。本文即試圖從比較優勢分析的角度來探討"浙江現象"產生的原因。
經過大量的實證分析後,筆者認為,浙江與鄰近沿海發達省份及全國相比,在勞動力、環境、市場擴大、特色產業和企業經營機制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具體分析如下:
一、浙江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
勞動力資源也稱人力資源,是國民經濟的根本要素,是構成社會經濟運動的基本前提。在現代社會,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因此成為各地區比較優勢的一項重要指標。誠然,浙江的勞動力資源充沛,但在我國勞動力資源普遍充足的大環境中顯不出比較優勢。浙江在人力資源上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即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人口綜合素質較高。1989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9‰,僅稍高於滬、京2個直轄市,是省區中最低的。1999年則為4.29‰,高於滬(已出現負增長)、京、津、遼、蘇,列全國倒數第6位,在省區中列倒數第3位。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減輕了人口負擔和就業壓力,對經濟發展有利。雖然浙江人均受教育程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浙江開發歷史早,文化積淀深厚,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在全國居較高水平。相對於外省人而言,浙江人更具有崇學、敢闖、聰慧、勤奮、互助、務實等優秀素質。其優勢突出表現在浙江人對現實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並勇於創新。江浙滬歷來為我國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區。國內40%以上的科學家均出於此。根據《中國科學家傳略辭典》按籍貫統計,每百萬人所涌現的著名科學家,上海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22倍,浙江為4.15倍,江蘇為3.49倍。特別是寧波,不僅以出商界巨子聞名於世,還是名冠全國的"院士故鄉"。目前,寧波籍院士佔全國1/16,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僅一所效實中學就出了13位院士,在全國未聞其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肯動腦筋肯吃苦又富冒險精神的浙江人,邊干邊學,素質提高更多地倚仗於"來自課堂外的學習"。在改革的實踐中,涌現出滕增壽、馮根生、顏阿龍、魯冠球、宗慶後、南存輝、陳金義等一大批勇於創新,精明且善於把握機會的知名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的存在是浙江經濟騰飛極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浙江環境的比較優勢
環境資源直接影響人們選擇定居點,企業選擇區位,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一般認為,區位、資源、經濟和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社會、政|治、政策和法律環境為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以下僅對浙江的硬環境作簡要分析。(一)區位環境,浙江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濱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既利於對外交往,又利於向內擴展。而且,緊鄰上海這一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商品、資金、技術、信息、人才"五流"及產業擴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加上北南兩邊鄰省江蘇和福建均為全國經濟增長領先省份,可充分發揮集聚效應,互相支持,共同發展。(二)資源環境<BR> 盡管就礦產資源和耕地資源而言,浙江是典型的"資源小省",但浙江在港口、海洋和氣候資源等方面卻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 浙江地處祖國東南沿海的中部,港口眾多,腹地寬廣。改革開放後,港口建設速度加快,至1999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已達58個,泊位60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9個,深水泊位數佔全國8 %。寧波已躍升為全國第二大港。今年截止11月8日,寧波港的吞吐量已達1億噸,成為國內僅次於上海的,吞吐量逾億噸的世界級大港。而且舟山、溫州、乍浦、海門等港規模日益擴大,且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BR>浙江海洋漁業資源和海洋能源資源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浙江海域歷來是我國最大的漁場。1999年,浙江的海水產品產量為389.4萬噸,居全國第3位;浙江海洋捕撈漁獲量高達331.2萬噸,僅次於山東的332.5萬噸,居全國第2 位(表1)。緊靠浙江的東海陸架盆地是一個有著良好開發前景的油氣資源區,目前正在勘探開發之中。 表1:我國重點省份海水產品和海洋捕撈產量 單位:萬噸 地區 浙江福建 山東 廣東 遼寧 其他地區 <BR>海水產品產量 389.4 448.5 602.3 355.4 296.9 275.0 <BR>海洋捕撈產量 331.2 206.7 332.5 194.5 157.7 275.0 捕撈量佔全國% 22.1 13.8 22.2 13.0 10.5 18.4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BR> 浙江雖然耕地面積少,農業卻一直領先於全國。除了浙江農民吃苦耐勞,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外,與這里農業氣候條件優越也是分不開的。浙江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豐富,為農業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條件。 (三)經濟環境<BR> 浙江開發歷史悠久。隋唐時期即已成為全國居優勢的經濟區域,至今依然。特別高的經濟活動效率,使浙江發展的經濟基礎在全國處於高水平。由於浙江是全國市場經濟發育較早的省份,多年前經濟實力即已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民間的投資意識很強,在市場競爭中已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BR> 1999年,浙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8元,僅次於滬、京、津3個直轄市,居全國第4位;浙江農村人均收入3948元,僅次於滬、京2個直轄市,高居全國第3位。浙江1997年即已成為全國第一個消滅貧困縣的省份,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積居全國第一。<BR> 雖然由於資源和戰備方面的原因,解放後國家對浙江的投資極少,然而,浙江民間的投資意識很強。自1982年以來,非國有投資年均增長28.6%。1999年,全省民間投資額達1214億元,超過建國前40年浙江全社會投資的總和,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62.0%,高居全國第一(表2)。</P><P><BR>表2:部分沿海省份及全國民間投資情況表 地區 浙江 江蘇 山東 廣東 全國 <BR>民間投資額(億元) 1214.06 1389.10 1167.96 1710.45 13906.95 <BR>佔全社會投資比重(%) 62.0 56.9 52.6 58.2 46.6 <BR>資料來源:2000.11.29.《中國信息報》<BR> (四)生態環境<BR> 生態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浙江山青水秀,歷史上即享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美名,杭州則被譽為"人間天堂"。解放後,由於幾次政策失誤,山林破壞嚴重,80年代以後工業污染又給浙江的生態環境蒙上陰影。但是90年代以來,政府下大力氣,增加投入,控制污染,加上具備環境再生能力較強的先天優勢,形勢明顯好轉。最新的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浙江現有森林面積8309萬畝,比10年前增長26.6%,森林覆蓋率高達59.4%,比10年前增加了16.8個百分點,名列全國前茅。如今,浙江已是全國著名的竹業大省、花木大省、旅遊大省。1999年,浙江的綠化觀賞苗木輸出量佔全國出省量的32%。在昆明世博會上,有一半的花木出自蕭山。至今,全省共建有1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0個省級森林公園。旅遊收入領先於全國。浙江在城市生態建設方面也不乏大手筆,如杭州市決定投資60億,建設"藍天碧水"工程。<BR> 由於浙江的生態環境好,氣候條件優越,因而宜居宜游,發展旅遊業在全國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BR> <BR> 三、浙江市場擴大的比較優勢<BR> 貿易(包括國際貿易和地區間貿易)是地區經濟增長的基礎。貿易增長,也就是經濟增長在地區之間的擴散。有經濟學家認為,地區增長的必要條件是創造出口基礎

② 上海經濟在最近幾年是否碰到了發展瓶頸,開始落後於

上海經濟在最近幾年是否碰到了發展瓶頸,開始落後於。。。什麼呢?
請把話說完。
其實這種問題沒什麼可討論的,在經濟上,大陸范圍內,上海已經當了一百多年老大,誰有本事誰就可以超,上海人根本無所謂。落後就落後吧,就算倒退一二十年也行,那時候生活也很好,環境更比現在強。

③ 上海未來的經濟會怎麼樣

目前,上海的人均生產總值已經達到5000美元以上,上海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過去的增長方式已經難以支撐上海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從商務成本來看,上海房地產價格在過去的幾年中上升了2倍多,這使得上海的商務成本大大提高。顯然,只有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才能消化如此高的商務成本。從能源來看,上海本身能源很少,主要從兄弟省市購進和從國外進口,能源運輸就佔了上海運輸能力的1/5左右。2003年上海能源終端消費總量為6698萬噸標准煤,如果經濟增長方式不轉變的話,那麼2010年上海將消耗1億多噸的標准煤。那時,煤炭和原油的供應、運輸,以及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都將制約上海的發展。同時,由於基礎原材料、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上海發展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上海如果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企業的效益及上海的財力都將受到巨大影響,上海的持續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最新的經濟運行情況也證明,上海如果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那麼經濟增長速度也勢必受到影響。2005年上半年,上海經濟增長速度為10.3%,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了4.5個百分點。而全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僅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這是上海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幅度大於全國4個百分點以上的現象。其他主要經濟指標(如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的增長速度也出現了既低於去年同期又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現象。

因此,上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是刻不容緩,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應該成為上海「十一五」發展規劃的主線。只有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上海才能消化較高的商務成本,才能消耗盡可能少的能源,才能降低城市發展的成本,也才能在新的平台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真正邁向國際大都市。

從理論上論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比較容易,在實踐中,真正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卻並非易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而路徑依賴規律的強大作用等因素也會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遇到很多困難和阻力,因此,必須花大力氣才能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上海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路徑選擇

在「十一五」期間,上海應當充分把握好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十一五」規劃的主線,徹底轉變粗放型的以數量擴張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增長方式,建立以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特徵的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④ 上海的GDP增長速度放慢了,知道是為什麼

上海今年前三個季度GDP增長速度只有8.3%,在全國倒數第二。這是上海一條變革之路:上海調整傳統經濟結構,減少對重化工業、投資拉動、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房地產的依賴。向高新技術產品和自主創新、科技創新方面轉型發展。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現代科技型的新上海,將展現在全國人民的面前。

⑤ 分析上海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

有利條件:
1.地理位置優越
2.便利交通
3.農業基礎雄厚
4.政策的支持
5.人才眾多,勞動力素質高
不利條件:
1.礦產資源缺乏
2.土地面積小,房價高

⑥ 上海之後的經濟發展會陷於停滯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個人認為近5-10內上海的經濟發展還不至於陷入停滯的狀態,因為現在上海開發的腳步並沒有停滯,上海這個經濟圈輻射的范圍也是越來越大,加上與周邊地區交通的聯系加大(主要就是高鐵,城際鐵路等等),而且上海本身的發展規劃也在不斷的進行,比如內部區縣的合並,崇明等不斷的發展,迪士尼項目的開建等等。因此我認為短期內經濟是不太可能陷入停滯。

⑦ 上海的經濟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近期,上海統計局局長潘建新介紹了上半年上海經濟運行情況,顯示總體經濟運行良好。潘建新透露,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穩中有降。6月份,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水平與去年12月持平。上半年,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
上半年,本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83.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4%,增幅同比回落15.1個百分點。
從消費領域看,上半年,本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3%,漲幅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
從八大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2.6%,衣著類上漲7.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0.8%,煙酒及用品類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
【消費品零售】13.1%
上半年,本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1%,增幅同比加快1.6個百分點,消費品市場銷售全面向好。據抽樣調查,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長14.6%,增幅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31.2%,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存款】232.81億元
至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4943.05億元,比年初增加1648.86億元,同比多增232.81億元;貸款余額18090.64億元,比年初增加1345.24億元,同比多增154.78億元,其中中資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2630.79億元,比年初減少182.97億元。金融機構存貸差6852.41億元,同比擴大1480.94億元。
【就業崗位】36.1萬人
上半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36.1萬人(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非農就業7.6萬人),已完成年度計劃的72.2%。至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26.4萬人,與年初相比減少1.1萬人。
據抽樣調查,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9%。
【GDP】12.6%
上半年,上海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781.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6%,增幅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
上半年本市二、三產業同步增長。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17.12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36.42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1%。服務業增長加快,主要行業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6%,增幅同比加快4個百分點;金融業增長13.2%,加快2.5個百分點。

⑧ 上海現時經濟發展狀況

上海
經濟狀況:
GDP 5408.76億元 排全國第8位
GDP 構成比
第一產業1.6%排全國第27位
第二產業47.4%排全國第11位
第三產業51%排全國第1位
人均GDP 40646元 排全國第1位
居民消費水平 14295元 排全國第1位
恩格爾系數 39%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 3834.4億元排全國第12位
城市人均收入 14395.8元 排全國第1位
城市人均住房面積 28平方米 排全國第3位
城市人均綠地面積 6.1平方米 排全國第8位
人均生活用水量 城市405.52升/日 排全國第2位
農村105.1升/日 排全國第13位
職工平均工資 農,林,牧,漁業, 17184元 排全國第2位
建築業 21820元 排全國第1位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 33110元 排全國第1位
金融.保險業 37087元 排全國第2位
房地產業 28474元 排全國第1位
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 26476元 排全國第3位
文教.藝術和廣播影視業 24585元 排全國第3位
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 26710元 排全國第4位
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 26199元 排全國第3位
進出口總值 7225129萬美元 排全國第3位
外商直接投資 427229萬美元 排全國第4位

⑨ 北京上海的經濟差距是什麼

2018年1月北京和上海同時發布了2017年經濟成績單。同為超一線城市,二者經濟實力一直就難分伯仲,各有千秋。

從城市定位來看,北京更偏重政治和文化中心,但其經濟實力也很強;上海更偏重經濟中心,但在文化方面也不示弱。

第七:財政收入

上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42.26億元,比上年增長9.1%;北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430.8億元,同比增長6.8%。

財政收入方面,上海還是挺厲害的,主要是上海的經濟總量大。但一個地方的財政收入不僅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還有中央稅收返還和中央轉移支付。

財政部最新發布的《2017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分地區預算匯總表》顯示,北京2017年預算數為700.46億元,上海為525.28億。

看來,在轉移支付方面,中央還是更偏愛北京一些,畢竟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需要花錢的地方多。

第八:接待遊客

這個指標主要是為了對比一個城市的開放程度,相比之下,上海確實比北京更開放,上海入境的外國(包含港澳台)遊客比北京多很多。

2017年,北京全市累計接待入境遊客392.6萬人次,上海全年的數據沒公布,但是截止去年11月,接待入境遊客就達到801.6萬人。

不過,兩市有個共同點,從主要客源國來看,接待最多的外國遊客都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

第九:人口

上海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18.3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7萬人;北京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下降0.1%。

兩個城市都是人口超大城市,但去年北京人口下降了2.2萬人,有人分析可能和疏散低端產業有關。

看完詳細對比,很多人會發現,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可能並沒有外界想像中那麼大,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齊頭並進的。

如果要說二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上,這主要是由兩個城市的定位決定的,總體上孰優孰劣真的不好下結論。

聲明:對比不是最終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兩個城市的差異,拒絕無緣無故的地域黑。

⑩ 上海是不是已經飽和了gdp增長那麼慢,都快被北京超了,上海是不是開始衰落了

不是的,GDP不能完全反應一個地方經濟實力!

閱讀全文

與上海經濟增長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解禁是利好嗎 瀏覽:266
用微信看股票 瀏覽:548
民生證券投資總監 瀏覽:799
博元股票退市 瀏覽:117
銀行資金外流怎麼算 瀏覽:526
中國神鋼股票 瀏覽:823
久吾高科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162
銀行貸款調查報告要求 瀏覽:670
蘇州森保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264
007349華夏基金的TA代碼 瀏覽:276
十大股東下面有基金持股 瀏覽:331
40港幣兌換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33
股票存量資金怎麼看 瀏覽:837
最近有色金屬鉛鋅價格表 瀏覽:205
貴金屬牛熊市周期 瀏覽:108
翼城生鐵價格 瀏覽:911
杭州外匯資管公司 瀏覽:164
美元兌日匯率是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477
期貨交易克服人性 瀏覽:597
線下投資理財導航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