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丁克家庭構成

上海丁克家庭構成

發布時間:2021-05-27 16:48:30

Ⅰ 中國大約有多少『丁克』家庭

古語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傳統觀念中,結婚生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在現代都市中,越來越多的夫妻主動放棄生孩子,被稱為「丁克」家庭。據了解,結婚5年以上不要孩子的夫婦,北京家庭佔10%,上海佔12·4%,深圳佔11·8%。全國還沒有具體數字統計。

Ⅱ 是什麼原因導致上海丁克家庭劇增上海有多少家庭是丁克家庭

最近,國家民委稱上海已經有100萬個家庭沒有孩子,並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就是快速完善計生國策,終止一對夫婦一個孩。這意味著,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時代或將成為歷史。一項政策的出台是原因是現實的需要,一個政策的逐步走向沒落,也是基於現實的倒逼。我們不去討論低生育率真引發的社會問題,我們關注的是為什麼有這么多的家庭選擇丁克,選擇不要孩子? 首先,現實殘酷、競爭激烈。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高速旋轉的時代,也是一個生活成本急劇上升的時代。為了搶抓發展的先機,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被一種緊迫感所攫取,他們必須堅持同頻甚至更快的速度方可免遭淘汰。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成人,會牽扯多少時間和精力,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給事業的發展這生活質量製造多少不確定的掣肘!為了確保在激烈而殘酷的職場競爭中勝出,他們必須全力以赴。不要孩子也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重要的選擇。 其次是婦女參與社會事務,其社會作用和地位得到強化。傳統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男人進入社會,承擔起社會責任,為家庭的生存打拚,而女人原因是生理和心理等原因,更多的是在家裡相夫教子,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但是當下的社會現實之下,這種傳統的家庭存在模式已經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婦女們享受與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權利,享有獨立的人格尊嚴和經濟地位,她們不再甘於隱身幕後,充當男人與家庭的附庸,而是積極的入世,尋求自身價值。她們不斷地走向前台,走向社會,並取得了毫不遜色於男人的業績。新時代的女性更加外向,更加主動,更加關注本身的心理訴求和心靈感受,進一步掙脫了家庭的羈絆和束縛,走上更加寬廣的人生和社會的舞台,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已經不再是婦女的性別使命和家庭角色要求。 不要孩子,根本原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它沖擊著中國人傳統的生育家庭觀念,面對嚴峻而現實的生存生活環境,我想即使國家鼓勵生育,恐怕也不能動搖一些人不要孩子的決心。來源青年導網)

Ⅲ 在中國婚後不做丁克與做丁克的家庭大概是個什麼比例

上海市婦聯最近一項針對全市家庭狀況所作的調查顯示,結了婚卻沒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已經佔到上海家庭總數的12.4%。 據負責這項調查的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中欣介紹,調查選取了1200多個不同年齡階層的上海家庭作為樣本,如果只選取20歲-40歲年齡段的樣本,「丁克家庭」的比例會更高。 根據零點調查公司今年2月進行的一項社會調查,目前中國的大中城市已出現60萬個自願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調查的人認為「丁克家庭」將會增多。 孫中欣說:「丁克家庭的增多是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後必然出現的現象,背後反映的是中國人價值觀的變遷。」傳統上,生兒育女是中國新婚夫婦的必然選擇,在婚禮上使用頻率最高的祝詞就是「早生貴子」,能否生育甚至成為衡量婦女價值的重要標准。沒有孩子,對生活在傳統鄉村中國的婦女意味著「天譴」,但是越來越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中國現代女性卻正在拒絕成為母親。 伴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新一代中國家庭正面臨尷尬的選擇。一項較新調查針對學歷為碩士以上的中國高學歷階層,發現他們對生育的意義仍然持肯定態度。可這項調查同時也顯示,「牽扯精力」(25.4%)、「影響工作」(16.7%)、「經濟能力有限」(18.6%)以及「影響兩人世界」(13.6%)等等原因,使生孩子變得越來越令人畏懼。 孫中欣認為:中國「丁克家庭」增多、未婚同居現象大量增加、選擇獨身和離婚更加自由、性生活質量更被看重等一系列變化,既顯示中國人在愛情和婚姻中更具備自主性和選擇性,也表明傳統社會中維系中國家庭關系的紐帶正變得相對脆弱。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家李銀河從十多年前就開始關注中國的「丁克」現象,她認為,「丁克家庭」是與中國傳統完全不同的一種生活方式,「丁克」現象的流行說明了中國人個人選擇空間的增加。這位著名的社會學家在她的著述中寫道:「自願不育者人群以個人現世生活的幸福快樂為重,珍視夫妻關系,輕視親子關系,具有明顯的重視自我的現代意識。」

Ⅳ 丁克家族與其他家庭結構形式相比主要有哪些特點你怎麼看待這種家庭結構形式

主最主要的特點,我認為還是不去生孩子就孤獨的兩個人,等老了以後就會後悔的

Ⅳ 丁克家庭是什麼

就是雙收入無子女家庭,國際上很是流行的呢

什麼是丁克家庭呢?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成員一般都是工薪階層,有穩定的收入,消費水平也很高,他們是社會上的中產階層,這似乎跟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那些青年頗有些相似。他們中有很多人認為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會妨礙他們夫妻的生活。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對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婦自願不要孩子,就是我們所說的「丁克家庭」。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國出現,以前這樣的家庭會被別人議論,甚至是被別人懷疑有「生理問題」。而現在,這種家庭已經開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此次調查中,六成多的人同意「夫妻可以不生育孩子」。這些被調查者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已選擇了這樣的生活,大多數只是「局外人」。

選擇丁克家庭七大理由

夫妻雙方以事業為重,不願意讓孩子影響自己的工作。

要做「新新人類」的代表,他們有全新的婚戀觀、家庭觀、生育觀。所以拒絕「第三者」(孩子)插足。

不讓自己和孩子太累,認為自己勢必會為子女成長費盡心血,所以還不如不生育。

對家庭生活沒有信心,在自己對生活還沒有十足的把握時,不要孩子。

受經濟條件的制約,認為自己現在的工作還不夠穩定,希望能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讓孩子出生後有好的生活。

把家庭幸福的條件放寬,認為沒有兒女承歡也一樣可以活得很充實。

相信社會保障功能的進步,這些家庭認為「防老」未必非得「養兒」,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會來承擔。

丁克家庭利弊眾說不一家

庭變遷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丁克家庭能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主要是因為人們的家庭功能觀念有所轉變。不過,人們在接受的同時還是有一些疑問。有人認為不生育有悖於人類正常繁衍的自然規律,「不育文化」的無限擴展,對人類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醫學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過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於身體健康。

觀點·聲音

生不生育冷靜考慮別盲目

家庭具有生產、生育、教育、宗教、娛樂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這的確是一種進步,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價值觀念和理想憧憬來選擇自己的家庭結構,這也是需要全社會理解和接受的。不過,生育後代,維持人類的繁衍也確實是家庭的責任,孕育兒女可以使夫妻雙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可以體會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從養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所以,不要盲目地,甚至是沖動性地選擇不生育。

嫌麻煩、怕身材走樣,不少青年夫婦婚後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然而,不少醫生發現,近年來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年輕時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隨著夫妻情感變化而「反悔」的人。
參考資料:http://www.lydjp.com/printpage.asp?ArticleID=6350

Ⅵ 歷史什麼叫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核心家庭,丁克家庭

單親家庭:父母中的一方與子女一起生活
聯合家庭:父母與多對已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或已婚同輩聯
合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父母與未婚子女兩代人組成的家庭
丁克家庭:不準備要孩子的夫婦組成的家庭

Ⅶ 中國丁克家庭近幾年的數據 ~~~跪求~~~

中國丁克家庭領跑消費人群
2006年06月28日13:35
華夏經緯網

丁克是指夫妻均有收入,但沒有小孩。丁克家庭的成員一般夫妻雙方都有收入(大多是較高的收入)。按照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丁克家庭98%集中在城市,其中家庭成員學歷構成100%都是大專以上,目前全國丁克家庭已經達到60萬以上。換言之,文化層次越高成為丁克家庭的比例也就越高。為什麼丁克家庭會得到「知識分子」的推崇呢?

本報記者從丁克家庭產生的經濟文化背景、丁克家庭的消費、丁克家庭的理財等方面對當今的丁克家庭進行剖析,為讀者展現一個生動的丁克群體。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寬容,每個人的選擇也越來越寬泛,合理定位適合自己的人生,並努力去完成,這是包括丁克家庭在內的所有人士的至高求索。 ——編者按

「丁」得有理

我國自古就有很多形容家庭的諺語,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養兒防老」等,都為一個家庭的未來勾畫了固定模式。但隨著社會觀、家庭觀的不斷轉變,現在許多的年輕夫婦都選擇了充分享受二人世界,把精力放在職場打拚上;此外,在沒有形成一個好的經濟條件前,不要小孩的心理也佔了主導地位,種種心結導致了把生小孩的計劃束之高閣。

從目前丁克家庭經濟構成情況看,可以分為4類。

一類是夫妻雙方都是高收入的情況,出於對生活的浪漫追求,以成為旅遊型家庭為主旨,充分享受生活情趣為追求,是這部分家庭的主要心態。今年35歲的王德新先生,因在某大型企業擔任部門經理,收入每月達5000元以上,其妻也在政府部門當公務員,每月收入也近3000元。因有單位住房,對購房沒有太大需求,於是沒有太多生活壓力的王先生夫妻,買了一輛20多萬元的車,以車為伴,以車會友,周末、假期都出外自駕旅遊,充分享受著「無後的快樂」。王先生說:「我們沒有太多後顧之憂,及時享受生活是我們小兩口的主要追求,所以對理財也不是很在意,有就花,反正每月生活有保證。」

第二類是雙方收入處於中等水平,此類人群是「丁與不丁」的一類,因為很多的考慮是來源於自身工作上的壓力和競爭,怕因為有了小孩影響自身發展,於是在短期內會採用一種「丁克」的生活方式。今年28歲的陳女士,因在雲南某大學任教,從結婚後就忙於自身的不斷深造,出於能立足校園的考慮,她和愛人都考慮不要小孩,因為所有收入除了生活開銷外,大多數都用於陳女士的進修所用。陳女士對此說:「我必須在35歲前,確定一個在學校的有利位置,不爭取更高更全面的學歷是很難立足的,為此攻讀高學位是為以後有優異生活打基礎。待工作和收入都趨於更好情況,就可以考慮要小孩,而此時也能夠為小孩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第三類是收入中下,但有著超前意識的夫妻,此類家庭因為要「白手起家」,但又想追求生活的質量,於是就在忍受著生活壓力的同時,還要去憧憬著生活的美好。周全興今年30歲,結婚5年,至今不要孩子,因為在結婚後他與妻子先後成為了「房奴」、「車奴」,每個月都要向銀行還3000多元的貸款。偏愛生活情趣的周先生夫婦「痛並快樂著」,於是犧牲的就是下一代,10年內不改變家庭結構是他們的家規。周先生說:「我們將來經濟情況好了,貸款也都還清了,就可以考慮下一代的問題,不過可能也晚了,所以只能將丁克進行到底了。」

第四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丁克家庭,此類家庭從嚴格意義上,應該不屬於「丁克」,因為他們有後代,但是從生活方式上看,他們又屬於「丁克」類型,充分享受著生活帶來的樂趣,原因是孩子由雙方父母代管。此類家庭的比例目前呈現一種增長趨勢。李女士就是此類代表,她說,從收入上她和愛人加起來每月有5000元收入,生了小孩後,都由雙方老人帶,至少有6年時間可以體驗丁克生活,所以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她很願意享受現在這段美好的「丁克時光」。

Ⅷ 誰有中國丁克家庭的數據啊

據中國人口數據統計調查
丁克人數如下
1985年3000人,
1989年4500,
1990年7500人,
1991年11000人
1992年15000人
1993年22000人
1994年30000人
1995年42000人
1996年61000人
1997年73000人
1998年84000人
1999年91000人
2000年110000人
2001年130000人
2002年160000人
2003年280000人
2004年380000人
2005年510000人
2006年600000人

Ⅸ 中國有多少家庭是丁克的

中國有2.2億人單身,有60萬丁克家庭,來說說丁克明星家庭吧!
我最愛的發哥,周潤發今年59歲,一生有過兩段戀情兩段婚姻。周潤發一向以瀟灑、風流的角色亮相在屏幕前,自從與老婆陳薈蓮結婚之後,變身為一個好老公,特別是得知陳薈蓮受孕率低的情況下依然不舍不棄,成為了娛樂圈的模範夫妻,所以周潤發至今都沒孩子。

閱讀全文

與上海丁克家庭構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型基金購買推薦 瀏覽:304
文華財經期貨模擬操盤 瀏覽:706
2016年最便宜的股票 瀏覽:414
股票趣聞 瀏覽:149
淘寶貸款怎麼還款 瀏覽:953
股票內參是什麼意思 瀏覽:859
2019年6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 瀏覽:31
宜信循環貸款手續 瀏覽:749
2萬人民幣等於港幣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848
鑫源股票 瀏覽:484
錢庄網投資 瀏覽:188
人民幣起茲羅提 瀏覽:778
妙資金融電話多少錢 瀏覽:281
錦興股票 瀏覽:389
2500港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29
中信昆侖國際外匯保證金 瀏覽:772
港股通賣出港股資金是港幣嗎 瀏覽:249
好吉貴金屬 瀏覽:781
外匯牌價2017年3月15日 瀏覽:340
炒賣外匯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