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30歲了,當時的學生們現在怎麼樣了
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30歲了,當時的學生們現在基本都已經成才,並不斷回饋社會。
1、蘇明娟
當年被無數人記住的「大眼睛」——蘇明娟如今已是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的員工,多年來她堅持捐助貧困生,讓愛心的種子在每個角落生根發芽。
2、彭顯達
1988年出生的金寨南溪鎮青年彭顯達受助後一路讀完了大學,2010年報考公務員回到家鄉,如今是金寨縣古碑鎮的黨委委員,在脫貧攻堅一線踏下堅實的足印。
3、周玉梅
1984年出生的周玉梅是希望工程救助的首批貧困學生,2015年她放棄在上海的工作,毅然回到家鄉金寨,成立安徽首家希望公益服務中心,如今她和團隊已經幫扶了2000多位家庭困難的孩子,自己還收養了一名女童。
4、余正辰
余正辰是金寨縣希望小學1999年的畢業生,2017年他又回到母校,站上了講台,成為一名美術老師,教孩子們愛與美,帶著他們繪出「希望」。
5、鄧磊
2000年,金寨青年鄧磊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成為中國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個少年大學生。如今,他已為人父,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家國企管理層擔任要職,他說自己從希望工程收獲的「不只是物質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一種面對困境不屈服、不放棄的精神,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勇氣和知恩圖報、自助助人的公益情懷」。
從第一批希望工程救助生走出校門,「巨浪」就在不斷地增長。如今,希望工程幫助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了上學夢,成長為奮斗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棟梁之材。
(1)上海希望小學現狀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有關情況
1990年5月19日,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基會,在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中心小學原址上修建了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
南溪鎮曾走出過14位開國將領。長期以來,由於貧困,這里的許多孩子上不起學。過去南溪中心小學校舍由破舊的彭氏祠堂翻建而成。
而如今,記者在金寨希望小學里看到,其前身南溪小學的破舊祠堂已不見蹤影,還設有微機教室。校長彭大海告訴記者,學校的教學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學校由原來的8個班、400餘人,金寨縣希望小學共培養4000餘名畢業生,其中有400多人考上大學。
㈡ 多少錢蓋一所希望小學
希望工程是中國青基會發起倡導並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其宗旨是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建設希望小學,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實施以來,累計資助230萬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援建希望小學8000餘所,培訓希望小學和農村小學教師2300餘名。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評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經成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社會公益事業。
希望工程自1989年月10月啟動以來,在中國青基會及其授權的各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的努力推動下,得到了社會各界、海內外團體、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參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實施成果和綜合效益,贏得了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高度評價,已成為我國最具社會影響和享有崇高聲譽的民間公益事業。希望工程的實施,改變了一大批失學兒童的命運,改善了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喚起了全社會的重教意識,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弘揚了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為了落實貫徹我國政府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戰略決策,適應希望工程自身完善的客觀需要,並考慮到社會各界的意願,中國青基會經過深入調查、廣泛論證、慎重研究,決定從1999年起實行希望工程實施戰略重點的轉移,由過去對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的普遍救助,轉到對優秀受助生的跟蹤培養;希望小學由硬體建設為主轉向以教師培訓、現代化教學設施配置等軟體建設為主;希望工程不再直接接受救助失學兒童的捐款。對有意為貧困地區失學兒童捐款助學的人,將介紹其直接與貧困地區鄉村小學聯系,通過學校安排助學對象。
邁入新世紀的希望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1、捐建希望小學
捐資標准為20萬元人民幣和10萬元人民幣兩種。捐贈20萬元人民幣,一般用於新建一所農村小學(地方政府將匹配一定資金);捐贈10萬元人民幣,主要用於對一所農村小學的危舊校舍進行修繕。學校建成後,統一命名為希望小學,在校園內立一碑記,鐫刻捐贈者捐資助學的功績。中國青基會將與捐贈者簽署「捐贈協議」,並與建校所在地省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及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簽署《資助建校協議書》,保證捐款及建校事宜的順利落實。
2、捐助「希望之星獎勵基金」
「希望之星」是從全國希望工程受助生中評選出來的品學兼優的學生。每年約評選出500名。「希望之星獎勵基金」以獎學金的方式幫助他們繼續中學、大學學業,使這些優秀學生得以順利成長。
捐贈標准:資金數額不限。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可按捐贈方意願冠名設立專項基金。
資助標准:初中生每人每年600元人民幣,資助3年;高中生每人每年800元人民幣,資助3年;大學生每人每年1200元人民幣,資助4-5年。
3、捐助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基金
希望小學教師肩負著推動落後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任。希望小學教育質量的提高,必須依靠一批高素質的教師。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基金即是為全面提高希望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而設立的。
捐贈標准:資金數額不限。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可按捐贈方意願冠名設立專項基金。
基金用途:資助3000元人民幣,幫助一名希望小學教師到希望工程全國農科教基地(設在上海),接受為期15天左右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小學教育管理、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小學行政管理、農科教結合辦學等。
4、捐建希望網校
為希望小學捐建希望網校,使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共享優秀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推動農村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捐贈標准:社會捐款1.5萬元,同時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0.5萬元,可援建一個希望網校單點站,其中0.2萬元用於希望網校管理工作經費; 社會捐款10萬元,同時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5萬元,可援建一間希望網校多媒體教室,其中1.5萬元用於希望網校管理工作經費;捐款多多益善,少少無拘,所有捐款統一進入「希望工程遠程教育基金
㈢ 上海寶山羅店繁榮希望小學怎麼樣
這個小學的面積比較小的 不過裡面的基礎設施還齊全 裡面的老師對學生還是比較負責的 作業量不多 我同事的孩子就在這邊上學 成績還不錯 平時還有補習班
㈣ 「希望工程」現狀如何
http://www.cydf.org.cn/
希望工程簡介
希望工程是中國青基會發起倡導並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其宗旨是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建設希望小學,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實施以來,累計資助230萬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援建希望小學8000餘所,培訓希望小學和農村小學教師2300餘名。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評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經成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社會公益事業。
希望工程自1989年月10月啟動以來,在中國青基會及其授權的各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的努力推動下,得到了社會各界、海內外團體、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參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實施成果和綜合效益,贏得了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高度評價,已成為我國最具社會影響和享有崇高聲譽的民間公益事業。希望工程的實施,改變了一大批失學兒童的命運,改善了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喚起了全社會的重教意識,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弘揚了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為了落實貫徹我國政府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戰略決策,適應希望工程自身完善的客觀需要,並考慮到社會各界的意願,中國青基會經過深入調查、廣泛論證、慎重研究,決定從1999年起實行希望工程實施戰略重點的轉移,由過去對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的普遍救助,轉到對優秀受助生的跟蹤培養;希望小學由硬體建設為主轉向以教師培訓、現代化教學設施配置等軟體建設為主;希望工程不再直接接受救助失學兒童的捐款。對有意為貧困地區失學兒童捐款助學的人,將介紹其直接與貧困地區鄉村小學聯系,通過學校安排助學對象。
邁入新世紀的希望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1、捐建希望小學
捐資標准為20萬元人民幣和10萬元人民幣兩種。捐贈20萬元人民幣,一般用於新建一所農村小學(地方政府將匹配一定資金);捐贈10萬元人民幣,主要用於對一所農村小學的危舊校舍進行修繕。學校建成後,統一命名為希望小學,在校園內立一碑記,鐫刻捐贈者捐資助學的功績。中國青基會將與捐贈者簽署「捐贈協議」,並與建校所在地省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及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簽署《資助建校協議書》,保證捐款及建校事宜的順利落實。
2、捐助「希望之星獎勵基金」
「希望之星」是從全國希望工程受助生中評選出來的品學兼優的學生。每年約評選出500名。「希望之星獎勵基金」以獎學金的方式幫助他們繼續中學、大學學業,使這些優秀學生得以順利成長。
捐贈標准:資金數額不限。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可按捐贈方意願冠名設立專項基金。
資助標准:初中生每人每年600元人民幣,資助3年;高中生每人每年800元人民幣,資助3年;大學生每人每年1200元人民幣,資助4-5年。
3、捐助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基金
希望小學教師肩負著推動落後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任。希望小學教育質量的提高,必須依靠一批高素質的教師。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基金即是為全面提高希望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而設立的。
捐贈標准:資金數額不限。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可按捐贈方意願冠名設立專項基金。
基金用途:資助3000元人民幣,幫助一名希望小學教師到希望工程全國農科教基地(設在上海),接受為期15天左右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小學教育管理、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小學行政管理、農科教結合辦學等。
4、捐建希望網校
為希望小學捐建希望網校,使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共享優秀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推動農村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捐贈標准:社會捐款1.5萬元,同時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0.5萬元,可援建一個希望網校單點站,其中0.2萬元用於希望網校管理工作經費; 社會捐款10萬元,同時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5萬元,可援建一間希望網校多媒體教室,其中1.5萬元用於希望網校管理工作經費;捐款多多益善,少少無拘,所有捐款統一進入「希望工程遠程教育基金」。
㈤ 上海新滬希望小學
我也讀過半年四年級,記得有個同學叫黃超一個叫戚燕,英語老師姓鄭,校長和他老婆人特別好!其他記不清了十二年了
㈥ 為什麼要建希望小學及其意義所在
可以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建設希望小學,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知識改變命運,讓貧困地區兒童能夠得到改變現狀的希望機會從而擺脫貧困,降低文盲率。其出發點是公平原則中公平教育原則的,但我國做的遠遠不夠。
希望小學通過援助資金、物資等有意義的活動,幫助落後省份、縣、市、鄉鎮等地方建校辦學,或對接貧困學生,或長期在教育教學方面全面幫助提高,以此給一個地方帶來希望與夢想。
(6)上海希望小學現狀擴展閱讀:
1990年9月5日,鄧小平為「希望工程」題名。「希望工程」是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於1989年發起的一項公益事業。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1992年6月10日和10月6日,鄧小平同志兩次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1991年11月,江澤民同志為希望工程題詞「支持希望工程,關心孩子成長。」他還多次為希望工程捐款,到貧困地區專門看望失學的孩子,並囑咐一定要解決好失學問題。1992年3月,李鵬同志為希望工程題詞「希望工程,救助貧困,興學利民,造福後代。
㈦ 關於上海91歲退休教師變賣房產建希望小學一事,你有何看法
教育是人們永恆的話題,沒有教人們就失去了向前的動力,而在教育背後,也有很多人在為中國教育默默的貢獻自己的力量,上海91歲的退休教師伍麗天就是這樣一位教育工作的推動者,伍麗天做了一輩子教育工作,所以退休後,她也是變賣了上海市區唯一的房產,搬進江蘇崑山的一套偏僻的公寓。而她卻用置換房產的差價,分別在貴州和江西兩個地方建了兩所希望小學,繼續為教育工作貢獻自己的光和熱。但很不幸的是,她沒多久便被查出肺癌,而伍麗天卻選擇保守治療,並堅持用自己的退休金為希望小學設立獎學金。而這位已經91歲的老人還是給自己定下每天不超過10元生活費的標准,為的就是盡可能幫助孩子,用省下來的錢給學生們花。她說,只要身體允許,就會堅持捐資助學。這樣平凡又偉大的老人值得尊敬。
而古天樂是一個非常懂得感恩的人,所以他有錢了之後,就幫助很多學生去建小學,資助孩子們上學,可能是因為他未完成的讀書夢想吧,或許他當時一直在讀書,年少的他就不會吃那麼苦了。
㈧ 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的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位於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1990年5月19日,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基會,在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中心小學原址上修建了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
位於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的它曾經「蝸居」於一個祠堂,學生不足百人,教職工不到十人。長期以來,由於貧困,這里的許多孩子上不起學。過去南溪中心小學校舍由破舊的彭氏祠堂翻建而成。1990年5月19日,在原址建起了兩層小樓,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就此誕生。
而如今,在金寨希望小學里可以看到,其前身南溪小學的破舊祠堂已不見蹤影,還設有微機教室。校長彭大海告訴記者,學校的教學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學校由原來的8個班、400餘人,金寨縣希望小學共培養4000餘名畢業生,其中有400多人考上大學。
(8)上海希望小學現狀擴展閱讀
金寨希望小學的作用與意義
從「能上學」到「上好學」再到「學得好」,這所希望小學累計培養超過5400名畢業生。
它猶如一粒種子,在大別山深處「破土」,遠播至山外的大江南北。從第1所、第100所、第1000所再到如今的2萬余所,30年間,希望小學散作滿天星,改寫了無數的人生故事,點亮無數個夢想和未來。
當年被無數人記住的「大眼睛」——蘇明娟如今已是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的員工,多年來她堅持捐助貧困生,讓愛心的種子在每個角落生根發芽。
1988年出生的金寨南溪鎮青年彭顯達受助後一路讀完了大學,2010年報考公務員回到家鄉,如今是金寨縣古碑鎮的黨委委員,在脫貧攻堅一線踏下堅實的足印。
84年出生的周玉梅是希望工程救助的首批貧困學生,2015年她放棄在上海的工作,毅然回到家鄉金寨,成立安徽首家希望公益服務中心,如今她和團隊已經幫扶了2000多位家庭困難的孩子,自己還收養了一名女童。
㈨ 上海91歲老人變賣房產建兩所希望小學,她身上有什麼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上海91歲老人變賣房產建兩所希望小學,她身上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的。
一位患了癌症的老人,每天伙食費只有10元,卻為孩子們蓋了兩所希望小學。每個月退休金不捨得花,不捨得治病,留給孩子們當獎學金。
在醫院救治的二十天不幸去世,在家人為老人整理遺物時發現了老人珍藏多年的秘密。女兒們一直不理解父親退休金那麼多,為什麼要去撿垃圾。
現在她們懂了,老人將自己的工作都捐給了貧困孩子們,還將自己早在十幾年前就捐贈出去了。如果不是女兒發現這個秘密,這位老人的無私會一直被掩蓋住。
老人捐款用的名字都是假名字,那些被資助的孩子一直不知道老人的真名。這些偉大而又和我們一樣平凡的人們,是他們給了孩子們希望,是他們教會我們愛的傳遞。
謝謝您們!
㈩ 希望小學的現狀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教學資源的浪費。
這是一把神奇的鑰匙,20年來為346萬多農村孩子開啟了求知的大門;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20年來把無數的愛心凝聚在1.5萬多所希望小學上……
他們的一個舉動,牽動著億萬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