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華大基因出來的人都去做什麼了
不是華大人,但是同華大合作期間在華大獃過。簡單說說樓主關心的這些問題:
華大由一批在Wash U(華盛頓大學)留學過的海龜創辦,以敢於給年輕人機會著稱,除了董事會大佬年長有經驗,CEO和一批高管都比較年輕,還有一批本科生、甚至高中生學歷的明星生物信息分析人員。
待遇算生物行業里很好的,但和IT行業比就差的比較多了。擴張到3000人規模後,底層員工感覺升職難度比較大,個別表現優異當然還是有機會的。行業競爭比較激烈,離職率一直很高。
食堂以前是免費的自助,現在是刷卡制,分了多個食堂,但也還有按人頭的自助餐,比較實在,但是口味和質量不用期待太高。
華大和深圳市政府關系十分好,大部分人員的深圳戶口都可以解決。
深圳氣候算是有一點海洋氣候吧,夏天中午熱早晚涼快,冬天比較暖和,唯一的缺點是春天太潮濕。
華大提供員工住宿,自己租房/買房,單位會給住房補貼,級別越高補貼越多。
技術部門的人際關系感覺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行政部門等等免不了勾心鬥角,大企業嘛,呵呵。
華大的培訓基本算是行業內最好的,這也是很多畢業生第一份工作選擇華大,但是2-3年後會選擇跳槽。
華大的科技服務最近完成了一次融資,但是上市的話會有一些國有資產剝離的問題,個人認為不是很樂觀。
希望有幫助。
B. 華大基因的華大品牌
作為以領先的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為宗旨的生物科技公司,華大基因憑借自身強大的硬體平台和人才資源,在9大領域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創新型生物研究服務,為廣大普通民眾提供前沿生物科技在醫療、農業、環境等領域的應用服務。 華大基因研究院致力於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多組學方面的公益性研究,研究內容涵蓋醫療健康、農業育種、環境等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目前主要進行個人基因組、腫瘤、生育健康和動植物分子育種四大項目的研究。
機構願景:實現基礎研究重大技術突破和領先技術開發,成為生物產業發展核心驅動力。
品牌大事記
2007年6月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成立
2011年7月 華大基因大數據期刊《Giga Science》雜志已經開始接收數據,並公開了首個可引用的資料庫—德國大腸桿菌資料庫。 華大科技專注於服務生命科學研究者、搭建全產業鏈服務網路,解決人類社會中的各類健康、能源、環境問題,致力於成為全球生命科學研究機構的首選合作夥伴。
機構願景:為科學家有效組織科研資源提供方向性信息支持;改善人類健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建立全球合作網路,成為知識最重要的生產者。
品牌大事記
2009年8月 華大基因專門成立科技合作事業部,旨在為全球合作夥伴提供科技合作和服務。
2012年4月 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科研解決方案提供者。
業務內容
華大科技依託多種成熟技術平台,服務於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為全球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高質量的、行業領先的基因組學測序服務、基因分型、轉錄組學測序服務、表觀組學測序服務、蛋白質譜分析服務、Sanger測序及Oligo合成、生物雲計算等標准化的生物技術外包服務;除此外,我們還可以依據您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製化產品服務以及一站式全套的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 華大醫學致力於以經濟、簡便的方式,將全球前沿的多組學科研成果應用於醫學檢測領域,以期大幅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診療效果。華大醫學已開發出一系列基於多組學技術的檢測服務,形成了貫穿生命孕育、出生、發育、成長等全過程的全時全景產品圖譜。
品牌口號: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
機構使命:控制幾種病,造福千萬家
品牌大事記
2007年2月, 「華大健康(現華大醫學)事業部」正式成立;
2012年3月, 臨檢中心及胎兒與生殖健康中心合並,華大健康(現華大醫學)成立;
2014年3月,「華大健康」正式更名為「華大醫學」。 華大農業研究范圍覆蓋植物、動物、微生物、海洋四大領域,現擁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設備/儀器齊全、管理完善的各類生物學和育種實驗室、玻璃溫室及近千畝的育種基地和產業化基地,致力於推動新興農業經濟發展。
機構願景:建設農業物種分子育種核心技術支撐平台,打造生物農業經濟新型產業鏈,成為中國新生物經濟的技術引擎。
品牌大事記
2009年7月 華大方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是世界第一家手工克隆產業化公司。
2010年 農能平台、微生物平台與克隆平台整合成華大基因的生命科學事業部,暨華大農業。 華大基因學院致力於國際化開放辦學,建立「以項目帶學科 、帶產業、帶人才」、在實戰中培養人才的新型教育培養體系,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涵蓋非學歷教育和公共教育,培養生物領域科研和產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機構願景:打造跨領域教學平台,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生物科學和產業人才,建立適應新生命科學以及未來生物產業和生物經濟發展的創新教育體系。
華大基因學院已和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在內的10餘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關系,採用「2.5+1.5+X」或「3+1+X」的模式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同時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品牌大事記
2011年10月深圳市華大基因學院成立。
2012年 華大基因學院創新班學員在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亞洲賽區中斬獲金牌。 國家基因庫集生物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資料庫和生物資源信息網路為一體,儲存和管理中國特有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提高中國生命科學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促進我國生物產業發展。
C. 華大基因市值破千億到底是高還是低
華大基因昨日盤中市值突破1000億元,躋身到A股市值前列,關於華大基因估值的問題再次引起爭論。是高是低,問題在於你是什麼樣的投資者。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更牛的一家公司橫空出世,或者有比現在更高明的技術出現,誕生新的行業巨頭。但是大多數投資者都沒有辦法猜測到這一點,總不能因為將來可能會出現新公司,而放棄布局一個有潛力的行業。
華大基因是個現象級企業,這家公司的熱度從沒退卻,一直在輿論前沿,即使還沒有什麼營業收入,即使在靠論文賺錢的階段,也總能吸引到公眾關注。一方面是因為這家公司從事的基因行業,在普通人眼中屬於高科技,另一方面是領導人意興盎然的作風。
還未上市時,華大基因就吸引了不少PE入資,估值一點都不低。從2012年年底開始,有超過50家投資人入股華大基因(包含原華大醫學與原華大科技),共計投資高達72.15億元。華大基因現在的市值證明了這些投資人的眼光,普遍有超過4倍的收益。
華大基因主要營業收入來自生育健康類服務、基礎科研類服務、復雜疾病類服務和葯物研發類服務四大業務板塊,營收的大部分來自前兩者,其中基礎科
研類服務是華大基因的發家之本,但是近年來和競爭對手相比營收優勢已不明顯。眾人最看好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增長迅速,也是華大基因能有如此高估值的最重
要原因。但華大基因認為他們在科研方面積累的優勢,持續的高科研投入,可以幫他們完成和競爭對手非一個維度的優勢。
作為對比,內地資本市場上和華大基因業務最為相似的貝瑞基因,在華大基因最近一波上漲同時,基本按兵不動。可以理解為市場給予龍頭高估值,也可以理解為市場對一個高研發投入的公司的認可。但如果是謹慎的投資者,也可以理解為,華大基因已偏離基本面。
肯定是高了。
D. 華大基因檢測到底是不是騙人的
不是騙人的。
華大基因是一個專門從事生命科學的科技前沿機構。以學、研、用為主的科研方式。涉及人類、醫學、農業、畜牧、瀕危動物保護等分子遺傳層面的科技研究。
2015年12月18日,證監會公布華大基因擬創業板上市《申報稿》,該公司上市保薦券商為中信證券(600030)。
(4)華大基因2015年財務分析擴展閱讀:
華大基因學院
華大基因學院致力於國際化開放辦學,建立「以項目帶學科 、帶產業、帶人才」、在實戰中培養人才的新型教育培養體系,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涵蓋非學歷教育和公共教育,培養生物領域科研和產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機構願景:打造跨領域教學平台,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生物科學和產業人才,建立適應新生命科學以及未來生物產業和生物經濟發展的創新教育體系。
華大基因學院已和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在內的10餘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關系,採用」2.5+1.5+X」或「3+1+X」的模式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同時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E. 華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縮水38億是怎麼回事
金陵晚報消息,作為基因領域的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的招股書於3月14日晚間更新,並再度叩關A股。從相關數據看,雖然這家公司一度被VC、PE擠破門檻,但在後起之秀的追趕下,所謂「神一般存在」的評價已大打折扣。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華大基因目前總股本3.6億股,公司擬募資17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簡單測算,公司IPO募資計劃中的估值為42.5元/股,其目前總估值約為153億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縮水38億元。
基因界的騰訊還是富士康?
這固然與投資機構起初的盲目樂觀有關,但從財務數據看,華大基因的業績也並非外界想像中那麼光鮮。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以及17.11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5852.98萬元、27205.52萬元和35001.75萬元。公司2015年凈利增長3.6倍,這是因為公司前身華大醫學於2014年12月啟動與華大科技的重組,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將其持有的華大科技合計57.6225%的股權評估作價對華大醫學進行增資。
而根據此前公司披露的資料,2012-2014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5億元、10.47億元、11.32億元,同期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8173萬元、1.36億元、2812萬元,其中2014年凈利潤較上年下滑79.3%。對於如此大的業績波動,華大基因此前並未在招股書中解釋詳細原因。而在這次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中,2014年的凈利潤變成了5852.98萬元。
前述投資界人士推測,可能華大基因獨立發展的業績表現跟不上公司一路飆升的估值,控股股東才啟動了2014年底的重組。
追溯過往,2010年,華大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台高通量測序儀,使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2013年,華大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從而具備二代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
這也導致市場上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華大基因是「騰訊」,有著強大的生物學領域創新技術;一說華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測序的來料加工企業而已。
競爭對手正在謀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場被投資界熱捧,競爭程度也在加劇。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華大基因2016年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大客戶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戶,采購額5739.55萬元,佔比3.35%。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之一,美年大健康對基因檢測服務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經自設基因檢測服務公司美因基因,並且已經在2016年11月順利融資1.67億元。
此外,華大基因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該板塊收入達9.29億元,佔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中,貝瑞和康一直被視為華大基因有力的競爭對手。巧合的是,貝瑞和康也在謀求上市。據上市公司*ST天儀(原天興儀表)2017年3月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4.46億元、9.22億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36億元、0.37億元、1.42億元。
可見,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比2015年增長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方面,貝瑞和康9.22億元的營收已經接近華大基因的9.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證監會就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證監會表示,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於關聯方。
對於外界疑問,《金證券》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披露的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記者傳送給公司郵箱的采訪提綱也無人回復。
F. 小白求助,華大基因測序結果如何分析
目前國際上通用抄的基因組
De Novo
測序方法有三種:
1. 用Illumina Solexa GA IIx測序儀直接測序;
2. 用Roche GS FLX Titanium直接完成全基因組測序;
3.
用ABI 3730 或Roche GS FLX Titanium測序,搭建骨架,再用Illumina Solexa GA IIx進行深度測序,完成基因組拼接。
G. 華大基因的介紹
華大基因是一個專門從事生命科學的科技前沿機構。以學、研、用為主的科研方式。涉及人類、醫學、農業、畜牧、瀕危動物保護等分子遺傳層面的科技研究。為消除人類病痛、經濟危機、國家災難、瀕危動物保護、縮小貧富差距等方面提供分子遺傳層面的技術支持。華大基因有科教、科研、科普、科用四大支柱,1999年9月9日,隨著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 1% 項目的正式啟動,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華大基因堅持「以任務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1%)、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水稻基因組計劃、家蠶基因組計劃、家雞基因組計劃、抗SARS研究、炎黃一號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工作,在《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一流的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為中國和世界基因組科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奠定了中國基因組科學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2015年12月18日,證監會公布華大基因擬創業板上市《申報稿》,該公司上市保薦券商為中信證券(600030)。12016年2月23日BGI宣布在阿里雲計算平台部署的服務產品BGI Online國內beta版本正式上線。
H. 深圳華大基因檢測的價目表是多少
遺傳基因檢查又叫基因檢測,更先進的說法,叫基因解碼。
根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醫院各個的收費標准都是有差異的,建議最好是到當地正對的醫院進行相關的咨詢是比較好的。
價格主要看您的要求,要做什麼樣的項目。拿天賦基因來說,如果您不是生物醫學畢業的,您可能選擇便宜的,有幾百元,測一個或幾個基因的。這個顯然不好。
天賦是復雜的東西,是由多種因素、多個基因決定的,您很難想像一個基因就決定了某一方面的天賦。這當然不是您所願意的,您當然希望花得物有所值、對您有幫助。對吧。
建議您選擇佳學基因的產品。佳學基因可以通過口腔粘膜進行復雜基因檢測項目的檢測,佳學基因的檢測項目有天賦基因解碼、36項腫瘤風險基因解碼、150項重大疾病、150項常見疾病基因解碼、不孕不育基因解碼、完美寶貝基因解碼、腫瘤及常見疾病的分子分型基因解碼,100種葯物指導基因解碼。這些都不貴,在3000元到幾萬元之間。還有,佳學基因主要是根據所分析評價的基因的復雜程度來收費,比較科學。
無創的費用受多方面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無創的費用 主要受以下方面影響:
一、醫院級別影響:在級別高的醫院和普通的醫院做檢查是不一樣的 ,級別高的醫院無論從交通、環境、醫療設備、醫生都相對的比普通醫院要好,當然所收的費用 也相對要高些。
二、地域的影響:不同的地方,由於經濟水平、消費水平的不同,自 然也會導致檢查費用的不同。
三、孕婦自身情況影響:人與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有些孕婦因為自 身的體質原因,做無創的時候可能還有檢查一些其他方面的檢查,因此導致的費用也會比普通的 孕婦要高些。
規范明確規定,無創DNA產前檢測適用孕婦人群主要有三類:
1、產前篩查報告中,1/1000≤唐氏綜合征風險率檢驗值≤1/270,1/1000≤18-三體綜合征≤1/350,1/1000≤13-三體綜合征的風險率檢驗值≤1/350,即血清學篩查、影像學檢查顯示出常見染色體非整倍體接近高風險。
2、孕期出現先兆流產、發熱、有出血傾向、感染未愈等介入性產前診斷禁忌征。
3、處於較大孕周(孕20周+6天以上),又剛好在無創DNA產前檢測可進行的時間內,已經錯過了血清學篩查時間,或錯過產前診斷時機,但對降低三大染色體疾病風險有特殊要求。
相對於適用人群,無創DNA產前檢測效果會有一定程度下降的慎用孕婦人群:
1、產前篩查高風險,預產期年齡≥35 歲的高齡孕婦,以及有其他直接產前診斷指征。
2、懷有雙胞胎。
3、孕周<12周。
4、體重>100 千克。
5、通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方式受孕。
6、患合並惡性腫瘤。
(8)華大基因2015年財務分析擴展閱讀
基因檢測
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元,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或RNA序列,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達。
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是取被檢測者外周靜脈血或其他組織細胞,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特定設備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檢測,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類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從而使人們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確病因或預知身體患某種疾病的風險。
基因檢測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疾病診斷是用基因檢測技術檢測引起遺傳性疾病的突變基因。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是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
I. 深圳華大基因財務待遇怎樣,發展如何
健康事業部 臨床研究院 4k-6k
負責白血病相關融合基因定量檢測臨床項目
J. 華大科技和華大基因什麼關系
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華大科技)是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華大基因旗下的子公司。
華大科技(全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是華大基因旗下的子公司。
秉承 「科技合作與服務」的產業理念,於2012年4月成立。基於華大基因豐富的科研經驗和先進的技術成果,華大科技建立了先進的科研平台、嚴格的質量體系、標准化和個性化的數據分析以及優質的服務流程,為投身於生物、農業、醫葯等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科研合作與服務。華大科技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共有1500位員工,服務網路已經遍布全球,在歐洲、美洲、亞太地區均設立了業務中心、分部及辦事處。
憑借全球領先的大規模測序計算平台和先進的生物信息分析技術,依託人類健康、葯物研發、動植物研究、分子育種、微生物研究等多個領域合作夥伴,華大科技為一系列大型基因組科研計劃和國際合作項目提供了傑出的科研服務,例如: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糖尿病關聯基因及變異研究、國際癌症基因組計劃、小麥、玉米、桑蠶等動植物基因組計劃、人體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以及人類基因組和家蠶基因組甲基化研究等。2012年營業額達6.5億人民幣,截至12年12月已有20000多位合作夥伴、4000多家合作單位,並參與發表了250餘篇科研論文,其中在Science、Nature等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