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江1998年特大洪水
長江
長江(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cháng jiāng是中國第一大河,幹流全長6397公里(以沱沱河為源),一般稱6300公里。流域總面積一百八十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九千六百餘億立方米。。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年均入海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時簡稱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長江之稱。
長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與長江南源當曲會合後稱通天河;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長江流經西藏、四川、重慶、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區,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和黃浦江等支流。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
長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洞庭兩湖最大);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沖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昌。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最繁榮的地區,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長江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達二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長江幹流通航里程達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長江在重慶奉節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
*——*——*——*——*——*——*——*——*——*——*——*——*——*——*——*——*——*——*——*——*——*——
幹流概況 長江幹流各段名稱不一:源頭至當曲口(藏語稱河為「曲」)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長358公里;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境的巴塘河口,稱通天河,長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長2308公里;宜賓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約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間稱「川江」(奉節至宜昌間的三峽河段又有「峽江」之稱),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磯間稱荊江,江蘇省揚州、鎮江以下又稱揚子江。 流域內高原、山地佔65.6%;丘陵佔24%;平原、低地佔10.4%。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有48條;5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礱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和贛江等9條。其中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超過10萬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積最大,約16萬平方公里。
中國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面積較大的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長江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與唐古拉山脈間,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這里冰川廣布,冰雪融水就是長江的源頭。從江源到人海口,可分為三大段。四川宜賓以上為上游;宜賓至湖北宜昌為中游;宜昌以下為下游。上游段約長三千五百公里,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木魯烏蘇河是長江的南源,流程較長,水量也較多,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其最長支流沱沱河應為長江的正源。自當曲河口到青海玉樹一段稱通天河,長八百一十三公里,河道較寬,水流舒緩。自玉樹到宜賓稱為金沙江,古稱麗水,從北向南流,穿過橫斷山脈,到雲南石鼓附近折向東北入四川盆地,在宜賓與岷江匯合,全長二千三百公里。自宜賓以下才稱長江。 中游段約長一千公里,因流經四川盆地,故俗稱川江。從宜賓到重慶,河道頗曲折。自奉節白帝山到宜昌南津關一段,江水穿過四川與湖北邊境山區的大峽谷地帶,自西至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統稱三峽,全長二百零四公里,灘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稱為長江天險。 下游段約長一千八百五十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緩慢,江面寬闊,一般都超過二公里,最窄處也有六百五十公尺。河道非常曲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磯一段,古稱荊江,素有「九曲回腸」之稱。由於流速緩慢,泥沙淤積多,每當汛期來臨,極易造成潰堤泛濫災害,自古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從宜昌到蕪湖一段,兩岸湖泊極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是長江的天然水庫。江水入江蘇後,因受山勢所阻,向東北繞過寧鎮山地。自鎮江以下,折向束南,進入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湖泊星羅棋布,水道交織似網,一片水鄉澤國景象。江口竟寬達八十公里,呈現江海相連的壯觀景色。 長江兩岸多名山大澤,風光秀麗,有許多游覽勝地。由於流程長,流域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國」,下游多「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中華民族的搖籃雖在黃河流域,但據史載,周武王滅殷後,領域南達長江流域,此後黃河、長江兩流域便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慶、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兩岸有許多名勝古跡,是了解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還有不少神話傳說,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 長江干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航道總長八萬多公里。萬噸級輪船可達南京,三千噸級可抵達漢口,一千噸級可至重慶,五百噸極可通宜賓。
■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平原面積10%。兩湖平原上,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長江三角洲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和上海市東南部、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三角洲頂點在鎮江市、揚州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縣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後期最高海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到距今約2000年時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向東南延伸與錢塘江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盪棋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蠶絲、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長江下游和滬寧線兩旁有許多重要城鎮,如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貿港口,蘇州、無錫等是風景游覽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
■長江水能資源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河流長度僅次於尼羅河(Niles)與亞馬孫(Amazon)河,入海水量僅次於亞馬孫河與剛果河(Congo),均居世界第三位。長江流域面積180.7萬平方千米。上游多流經高山峽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米。干支流水能資源蘊藏量共約2.68億千瓦,其中可能開發1.97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萬億千瓦時。至1990年止,全流域已建、在建水電站裝機共1170萬千瓦以上,其中葛洲壩水電站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是中國最大的水電站。規劃中的三峽水電站裝機1768萬千瓦。其他可供開發的較大型水電站有金沙江向家壩(460萬千瓦),雅礱江的錦屏(300萬千瓦),大渡河的瀑布溝(280萬千瓦)等。
參考資料:http://info.yqie.com/C/C0286.htm
長江主要支流長度(公里)
漢水----1532
雅礱江--1500
嘉陵江--1119
沅江----1060
烏江----1018
湘江----836
贛江----744
岷江----735
沱江----623
資水----590
清江----408
澧水----372
長江主要支流流域面積(萬平方公里)
嘉陵江-16
漢江--15.1
岷江--13.6
雅礱江-13
湘江--9.46
沅江--8.9
烏江--8.7
贛江--8.2
資水--2.9
沱江--2.7
澧水--1.9
清江--1.7
長江主要支流年平均徑流量(億立方米)
岷江--868
湘江--722
嘉陵江-683
沅江--681
贛江--648
雅礱江-568
漢江--565
烏江--520
資水--251
澧水--174
沱江--158
清江--143
■長江古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廣溪峽
楊炯
廣溪三峽首,曠望兼川陸。
山路繞羊腸,江城鎮魚腹。
喬林百丈但,飛水平尋瀑。
驚浪回高天,盤渦轉深谷。
漢氏昔雲季,中原爭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陽有龍伏。
常山集軍旅,永安興版築。
池台忽已傾,邦家遽淪覆。
庸才若劉禪,忠佐為心腹。
設險猶可存,當無賈生哭。
西陵峽
絕壁聳萬如,長波射干里。
盤薄荊之門,滔滔南國紀。
楚都音全盛,商丘坦望把。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潛起。
四維不復設,關塞良難情。
洞庭且忽然,孟門終已矣。
自古夭地辟,流為峽中水。
行旅相贈言,風濤無極已。
及余踐斯地,環奇信為美。
江山若有靈,千載伸知己。
巫峽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
重岩官不極,疊蟑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每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路,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批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苦。
山空夜孩嘯,征客淚沾裳
Ⅱ 我國1998年特大洪災造成了哪些損失
1998年汛期,長江上游先後出現8次洪峰並與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型大洪水?洪水一瀉千里,幾乎全流域泛濫?加上東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濫,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等,29個省?市和自治區都遭受了這場無妄之災,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0多人,倒塌房屋685萬間,2000多萬公頃土地被淹,經濟損失達2551億元人民幣?
1998年6月12~27日,受暴雨影響,鄱陽湖水系暴發洪水,撫河?信江和昌江水位先後超過歷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資水?沅江和湘江也發生了洪水?
兩湖洪水匯入長江,致使長江中下游幹流監利以下水位迅速上漲,從6月24日起相繼超過警戒水位?
6月28日至7月20日,主要雨區移至長江上游?7月2日宜昌出現第一次洪峰,流量為每秒54500立方米?監利?武穴和九江等水文站水位於7月4日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7月18日,宜昌出現第二次洪峰,流量為每秒55900立方米?在此期間,由於洞庭湖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來水不大,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一度回落?
7月21~31日,長江中游地區再度出現大范圍強降雨過程?7月21~23日,湖北省武漢市及其周邊地區連降特大暴雨;7月24日,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發生大洪水,其中澧水石門水文站洪峰流量每秒19900立方米,為20世紀第二位大洪水?
與此同時,鄱陽湖水系的信江?樂安河也發生大洪水;7月24日,宜昌出現第三次洪峰,流量為每秒51700立方米?長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漲,7月26日之後,石首?監利?蓮花塘?螺山?城陵機和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次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8月份,長江中下游及兩湖地區水位居高不下,長江上游又接連出現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內,連續出現三次洪峰,致使中游水位不斷升高?
8月7日,宜昌出現第四次洪峰,流量為每秒63200立方米?8月8日4時,沙市水位達到44.95米,超過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
8月16日,宜昌出現第六次洪峰,流量每秒63300立方米,為1998年的最大洪峰?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進過程中,與清江?洞庭湖以及漢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於8月中旬相繼達到最高水位?
洪水
Ⅲ 98洪災受災省份省份
關於1998年長江流域的災情。受洪災影響的有湘、鄂、贛三省。災害最大受淹面積約為1586萬畝,由於統計口徑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統計數小很多。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統計,中下游五省共潰口分洪1705個圍垸,淹沒耕地295萬畝,受災人口230萬。以上數字表明,潰口分洪的多是較小圍垸,平均每個圍垸不足2000畝,災情統計中絕大部分受災農田是由於內澇。1998年的死亡人口為1432人。這與1954年除保住荊江大堤和漢口圍堤外,其他地區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災情,是差別很大的。與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漢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區被淹、死亡人口14.5萬人的慘況,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爭,確實取得了巨大成績。社會各界共捐款18億5千萬元(可能比這個數字還要大些).
Ⅳ 1998年大洪水,7歲女孩為了活命抱樹9小時,家人被沖走她後來如何
洪災的泛濫讓大家不免想到98年的那場大洪水,讓國家承擔了非常巨大的損失,災後也用了很長的時間來恢復往日的狀態,而且這場洪災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大家還記得那個為了不被洪水沖走,一直抱樹9小時的7歲女孩嗎?她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這個女孩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也是勵志成為一個報效祖國的人,她選擇了當一名人民警察,穿上警服看起來非常帥氣,眼神當中也透露著更加勇敢的光芒,想必這樣的生活是她一直所嚮往的吧,中國這些年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外國人都忌憚中國的發展速度超過他們,動搖他們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我們中國有這么多有理想的年輕人和甘願為報效祖國做出貢獻的有志青年,相信我們一定不會這么輕易的就失敗,最終的勝利也會屬於我們的,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Ⅳ 98年大洪水:那位不懼危險,5進5出堅守一線的「鐵人」,後來怎樣
一位年輕的戰士毅然成為「逆行者」,他不顧自身安危,在98特大洪水中5進5出,拯救無數人的生命,被尊稱為「抗洪鐵人」,如今22年過去了,他過得怎樣?
唯一遺憾的是,術後嵇琪需要常年卧病在床,體重已達到180多斤,而每天負責照顧他的,是年邁的母親,如今母親唯一希望的,就是兒子能早日康復,找到一個媳婦兒共度餘生。
Ⅵ 1998年受到洪災影響的是哪幾個省
求採納 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山東、河南 黑龍江
Ⅶ 98年抗洪搶險人物事件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僅僅舉一個例子。
2001年8月1日,是新世紀第一個建軍節,也是「抗洪英雄」高建成等19名勇士獻身簰洲灣3周年紀念日。
1998年的8月1日,長江迎來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肆虐的洪水把位於簰洲灣的大堤撕開一道口子。危急關頭,廣空高炮某團225營168名官兵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最終,高建成等19名勇士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8月1日一大早,坐落在湖北省嘉魚縣簰洲灣的抗洪英雄烈士陵園就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抗洪英雄高建成的母親楊友秀老媽媽、妻子魯蓓以及其他16位烈士的父母等親人。他們分別從湖南、陝西、河南、甘肅、安徽、湖北、山東等地匆匆趕來,祭奠和憑吊自己的親人。
上午9點10分,年近80歲的高媽媽第一個走進墓地,她仔細端詳著墓碑上兒子的照片,平靜地囑咐道:「五毛,你安息吧!在黨、政府和部隊領導的關心照顧下,咱家已經翻蓋了新房子,你的妻子魯蓓也已經調到稅務局工作,你的寶貝女兒也已經上學了。」
烈士梁力墓碑前的小女孩是梁力父母1998年9月收養的棄嬰,為了紀念烈士,他們給孩子起名叫梁思力,並把她的生日定在8月1日。
陝西省禮泉縣馬斐烈士的父親馬謙明和老伴到簰洲灣來要告訴兒子3件家事:一是要投資1萬元綠化20畝荒山;二是要拿出1萬元資助一名家庭貧困的初中學生讀完大學;三是老兩口死後,骨灰要撒在簰洲灣長江大堤上,永遠與兒子做伴。
天津銀座集團董事長王貴武也來到陵園,這17位烈士母親中有10位是他3年前正式認定的母親。3年來,他為10位烈士母親辦了養老保險,還分別給有的家庭購買了汽車、安裝了電話、翻修了房子。
距烈士陵園不遠處,是空軍捐資興建的簰洲灣藍天抗洪英雄中學。17位烈士父母親人在這里受到了1600名師生的歡迎。「高建成班」、「田華班」、「朱任堂班」、「易志勇班」、「丁雲豐班」……歡迎隊伍中,這些鮮紅的旗幟,像火一樣,跳動在每個人的心中。
讓我們記住19名平凡而又偉大的烈士的姓名:他們是空軍高炮某團225營的高建成、田華、朱盛堂、易志勇、吳德順、楊德勝、徐獻偉、周俊明、黃孝聖、岳福勇、馬斐、惠偉為、丁雲豐、廖國棟、梁力、曹軍平、王彥平和廣州軍區某舟橋旅5營的楊德文、葉華林。
Ⅷ 98年水災的受災地區及影響情況
1998年中國的「世紀洪水」,在中國大地到處肆虐,29個省受災,農田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千多人,房屋倒塌497萬間,經濟損失達1666億元。
1998年長江洪水是本世紀第二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僅次於1954年
1998年特大洪澇災害期間,鄱陽湖水面明顯擴大,並且部分重點圩堤倒塌
1998年鄱陽湖區水域面積達5900km2,洪澇災害非常嚴重
歷史上重大洪澇災害統計—1998年長江洪水 雨情:1998年汛期,長江以南地區降雨量較常偏多,暴雨日數多、強度大、降雨持續時間長、范圍廣、汛期,長江流域降雨大致分為4個階段:6月12日~26日,降雨集中在鄱陽湖和洞庭湖區,一般降雨300...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這是由於降水量過大造成的,同時也與長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過量,水土流失
原因:
人為原因:長江流域內森林被嚴重破壞,和豆腐渣工程.
氣象原因:持續性全流域降水 .
Ⅸ 誰還記得98年的那場洪水
長江1998年特大洪水
災情:
7月份長江中下游主要站的洪量超過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億立方米,比1954年多45億立方米,漢口站1648億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億立方米。長江干堤在九江大堤處發生決口,幾天之內堵口成功。
成因:
自6月份起,長江流域出現3次持續大范圍強降雨過程。第一次,是6月12日至27日。江南大部分地區暴雨頻繁,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區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倍以上,江西北部多2倍以上。第二次是7月4日至25日。長江三峽地區、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長江地區,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第3次是7月末至8月末,長江上游、漢水流域,四川東部、重慶、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比常年偏多2至3倍。受降雨影響,長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第二次全流域大洪水。
損失:
農作物受災1080.7公頃,成災728.1萬公頃,絕收251.5萬公頃;受災10169.2萬人,成災7094.7萬人,死亡人口2140人,傷病人口1522436人,緊急轉移1044.7萬人;倒塌房屋350萬間,損壞房屋732.萬間,死亡大牲畜175.7萬頭;直接經濟損失1450.9億元。
措施:
(l)科學及時地預測預報雨情、水情、災情,為抗洪搶險、轉移災民和政府抗洪救災決策提供依據。1998年3月份氣象科技部門就作出了1998年長江流域可能發生1954年型特大洪水的預報,為及早部署防汛抗洪爭取了時間。入汛以後,又准確地預測、監測了長江8次洪峰。
(2)依靠專家制定防洪預案和抗洪應急方案,為領導作出重大決策服務。荊江是否分洪,關系江漢平原近800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氣象和水文專家們准確的預報分析,為中央作出不分洪的正確決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當大慶勝利油田和大慶市面臨巨大威脅時,水利專家經過科學研究和論證,及時提出了「上堵、下泄、中護」的最佳方案,從而確保大慶市及勝利油田的安全。
(3)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查險及潰口截流、管涌堵漏搶險戰斗。科技部組織中科院等有關部門和災區的科技力量,運用飛機遙感監測技術及時跟蹤監測長江防洪重點地區洞庭湖、鄱陽湖災情,每隔3小時上報一次新數據,供國家防總決策。首次利用地質雷達診斷堤壩3米以內的險情,結合專家判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採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對大堤變形和位移進行准確監測;地下管線探測儀、水下攝像機對堤壩底層進行重點探測。九江大堤4-5號閘門決口的成功封堵,採用鋼木土石組合壩技術起到了關鍵作用;漢川市民樂閘門變形,洪水狂瀉,險情發生後,沉船4艘、拋入農用車80多輛,石塊2000多立米未能堵住決口,危急關頭急調參加過三峽工程截流的專家,採用葛洲壩大江截流技術,成功地排除了險情。
(4)科學監控災區疫情,防病防疫工作卓有成效。衛生部等十幾個有關部門組織醫務科技人員,科學監控災區疫情,研究制定各種疫病防治手段。先後向災區派出22728支醫療防疫隊,為災區和抗洪隊伍進行醫療服務達681萬多人次,加上各地葯品和人力物力的支援,災區沒有出現大的疫情。
1998年大洪水的災情
1998年洪水大、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大軍民奮勇抗洪,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據各省統計,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3.34億畝),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2.07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
1998年長江的洪水和1931年、1954年一樣,都是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但洪水淹沒范圍和因災死亡人數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少得多.
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