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釋中美貿易戰
一、任何一種創新和研發能力都不是憑空想像或者打坐靜思的產物,無一不是實際演練和規模性生產的結果。
二、無論在表面的理論上,美歐等國對勞動價值論如何冷漠,但在實際上,勞動價值論作為客觀規律的總結,從來都是能辯論,但不能小看,能厭惡但不能違背的。
三、以流通領域表象的描述為基本的庸俗經濟學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否則歐美國家的強大依靠的不是今天庸俗理論,而是當年伴隨重商主義而起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武器可以公開展示,但沒有哪一個人或者哪一個國家會把自己運用武器的方法教給其潛在的對手。
四、一個國家,純粹依靠金融和流通領域的貿易註定不能實現其長遠的發展。無論是重商主義的演進,還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亦或是凡勃倫的技術蘇維埃,都強調了生產對交換和分配的絕對主導地位。美國正是看到了其貨幣缺乏生產規模的支撐,所以不斷面臨地位的動搖,正是看到了缺乏生產規模的持久發展而面臨研發能力的挑戰,所以才竭力要抓回基礎生產能力。
五、只要還存在規模競爭,世界范圍內的資本主義就還沒有進入到完全的帝國主義,我們將面臨長期的帝國主義初級階段——金融霸權主義。金融霸權主義的本質特徵就是妄圖依靠金融和信用手段來控制商品市場。
六、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壟斷。這是一種對全世界范圍的跨國壟斷,而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壟斷。帝國主義成形的標志是逼近一切領域的壟斷,在這一階段上,列寧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才是正確的。
七、無論中美貿易戰的結果如何,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的歷史趨勢都難以改變。盡管美國ZF表面上是為美國本土奪回生產權,但其資本主義的本質決定了其國內資產階級是為了奪回對國內勞動階級的剝削權而發動對華貿易戰。
八、就某一部門或者單個企業的發展早期來說,利潤率比利潤量更值得關注,但就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而言,利潤率不可避免的下降趨勢決定了國與國之間的爭奪長期地必然地是圍繞利潤量而展開的。這就註定了美國和中國哪一方在這場貿易戰中先鬆懈下來,哪一方就面臨停滯乃至崩潰的風險。
九、只要資本主義沒有在全球范圍內進入帝國主義階段,那麼資本主義各國之間的爭奪只能且必然以戰爭作為解決貿易爭端的最終途徑。戰敗國在經濟上也最終會被納入資本主義繼續發展的軌道,但就戰敗國方面,政權的更迭才是其最眼前和最劇烈的變化。
十、無產階級要上升為領導階級,必然經過在國際間不斷的沖突和分化組合的洗禮才能最終在全世界范圍上聯合起來。全世界無產者必然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各國對霸權的爭奪最終邁向帝國主義而聯合起來的,就象江水無論如何波濤翻滾激流洶涌都必然使得浮萍連成一片一樣。
B. 中美貿易戰中體現了哪些哲學的觀點
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並提出了" 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還體現了辯證法對立統一的規律,矛盾的觀點,斗爭是絕對的,統一是有條件的等觀點。
(2)中美貿易戰的辯證分析擴展閱讀:
對中美貿易戰的處理對策
政府
政府方面,應把握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濟與貿易發展戰略,按照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增長模式,在處理外需和內需的關繫上,採取更加均衡的戰略。政府要積極參與國際談判,在貿易壁壘制定的標准和規則方面,中國要有一席之地。
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融入WTO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我們應加快制度的調整和創新,盡快建立符合WTO規則的、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消除可能誘發國際貿易摩擦的制度因素。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政府有關部門應實時跟蹤一些產品的出口貿易情況,防止可能爆發的貿易摩擦。
企業
中國加入WTO已經17年,中國企業應進一步熟悉WTO爭端的解決機制並熟練掌握WTO爭端解決機制規則,為抑制貿易戰、打贏貿易戰做好准備。具體而言,發生貿易爭端時,解決貿易爭端、平息貿易摩擦的辦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貿易組織爭端機制這個武器,爭取以磋商方式解決爭端。
而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企業競爭力,從提高產品檔次,形成產品的個性化競爭優勢入手,打造產品國際品牌,這是解決貿易摩擦的根本途徑
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不僅可以使東道國對進口的保護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還可以打開新的市場,將發生貿易摩擦的風險降至最低。
利益關系
利用利益關系解決貿易摩擦。當今世界,存在著一條公認的真理: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永恆的東西是利益。美國跨國公司加快了對華投資的發展,以利用中國廉價的智力資源勞力資源。
對華經貿中的巨大的商業利益對美國一些行業和公司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這種日益發展的對華利益集團將是中國可充分利用的經濟資源和政治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美貿易戰
C. 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簡單分析一下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打貿易戰呢?
現行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是美國制定的,包括國際專金融和國屬際貿易體系。美國擁有金融霸權、世界貿易霸權和輿論霸權,加上霸道的美軍,構成了美國的全方位霸權。
打貿易戰,美國是為了維護自身的霸權!
美國霸權的好處是什麼呢?話語權、規則制定權、世界貨幣權等等。只要霸權在,美國就可以躺著收割世界各國人民的財富(剪羊毛)。
中美貿易戰開打的直接原因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及中國高端製造業不斷向上突破引發的。長期以來,美國霸佔著高端製造業的尖端,享受著「壟斷紅利」。比如大家熟知的手機晶元巨頭高通公司,向中國手機廠商收取「高通稅」,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
深層次原因是以人民幣結算的上海原油期貨於3月26日上市交易。這使得人民幣動搖了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權(原油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代表),也就說動搖了美國的貨幣霸權。
根本原因是以中國為首的各國人民爭取平等的發展權。因為現行的世界制度為美國霸權的體現,也是套在世界各國人民身上的「枷鎖」,限制了各國發展的上限。同時,中國的崛起是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崛起,使得中國具備打破霸權的實力。
所以中美貿易並不是偶然。
D. 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貿易戰
矛盾分析法就是指分享事物的兩面性。具體以中美貿易戰為例: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增加征稅,導致中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下降,企業和國家的出口規模會縮減,對出口行業和整個國民經濟造成較大壓力。
中美貿易戰勢必倒逼中國企業更加重視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對中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對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有促進作用。
E. 從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視角分析這次中美貿易戰的過程及結果
中美貿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既存在矛盾的同一性,又存在矛盾的斗爭性。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區別的。從兩者在矛盾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來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斗爭性是絕對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穩定性相聯系,斗爭性同事物的變動性相聯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主要是指它的有條件性。任何矛盾的統一體,以及貫穿其中的同一性的存在,受著特定條件的限制,只有當某種特定條件具備時,矛盾雙方才具有同一性,才能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而這種特定條件消失時,矛盾雙方就失去同一性,即不能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故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矛盾的同一性體現著事物的穩定性、常住性,而事物的穩定性、常住性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可變的,因而是相對的,故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
矛盾斗爭的絕對性,主要是指它的無條件性。無條件性是指矛盾斗爭既存在於具體條件之中,受特定條件所限制,同時又能打破這些條件的限制,創造出事物發展所需要的新條件。矛盾的斗爭性體現著事物的變動性,而事物的變動性則是無條件的,即在任何條件下都是要貫徹下去的。
矛盾的斗爭性既存在於事物的相對穩定狀態中,也存在於事物的顯著變動狀態中,故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決不能把斗爭性的無條件性誤認為矛盾的斗爭性不與任何條件相聯系,而是指事物運動的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都是矛盾斗爭引起的,事物運動、發展的絕對性根源於事物內部矛盾斗爭的絕對性。
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又是相互聯結的。任何一個矛盾總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爭性。只有同一性沒有斗爭性,或者只有斗爭性沒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沒有的。
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相互聯結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同一之中有斗爭,同一性不能離開斗爭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是包含著對立的統一,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這就是所謂的「相反」才能「相成」。
所以,同一性必然離不開斗爭性。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差異、相互對立、相互斗爭,就談不上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貫通。
其二,斗爭之中有同一,斗爭性也離不開同一性。斗爭也不是亂斗的,斗爭只有在統一體內部才有斗爭,離開統一性就不會有斗爭。斗爭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約,斗爭的形式、規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約。
(5)中美貿易戰的辯證分析擴展閱讀:
中美貿易戰有何影響。
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貿易戰對雙方均會帶來不利影響,對美方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一、對中國。
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會增加在中國做生意的成本,可能會導致一些基本消費品的製造商遷出中國。
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比如服裝業和電子業,開始將工廠遷離中國,以降低成本。
二、對美國。
1、對美國在華公司。
美國的跨國公司較多,許多廠商的工廠直接設置在中國,貿易戰對美國在華分廠也會造成直接的影響。
美國的蘋果、波音、英特爾和其他跨國公司,每年從中國市場攫取巨額收益。一旦發生貿易戰,必然損害其全球利益。
2、影響美國民眾生活。
中國低價商品美國人民帶來了福利。2017年牛津經濟研究中心數據指出,購買中國產品幫助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平均節省850美元。貿易戰下勢必增加美國民眾生活成本,推升通脹,制約消費。
3、影響美國經濟復甦。
美國次貸危機後經濟復甦很大程度上依賴金融市場繁榮,而一旦貿易戰打響,其對上市企業和經濟增長預期的打擊,必將導致美國股指和高收益債券價格下跌,進而誘發連鎖反應,觸發風險資產的崩盤,暴露美國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截至3月22日收盤,美股三大股指集體大跌便是證明。
F. 如何理性的看待中美貿易戰
中美經貿關系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中美經貿合作內容廣,利益交融深,難免會出現經貿摩擦,但以往的這類摩擦並沒有影響中美經貿合作大局。雙方在經貿合作中有各自關切,中方關切美方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義務、對華高技術出口限制、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歧視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等問題。
(6)中美貿易戰的辯證分析擴展閱讀:
從維護國家發展環境的大局出發,應對好中美貿易摩擦。隨著美國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系將發生深刻調整。作為兩個大國,中美合作與競爭是常態,合作並不意味著沒有矛盾,競爭也不意味著全面開戰。
既要丟掉幻想,堅定應戰;又要保持理性,努力維護大局穩定。要充分認識中美貿易摩擦的復雜性,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堅持「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原則立場。中方堅持不打第一槍,但針對美方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行動,必然要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要論:理性認識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
G. 論述題: 用你學過的哲學原理分析「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為「中美貿易戰」的原因。
總體而言,我們並不認為當前中國貿易摩擦會上升到八十年代美日貿易戰的回劇烈程度,對答中國經濟的影響會相對有限,但也要密切關注其對個別產業的沖擊以及可能的預期外變化。結合美日貿易戰的特徵,我們看到以反傾銷等諸多形式的理由對部分中國產品徵收較高的關稅、或督促中國加快國內市場的「自由開放」等也可能在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過程中出現類似的情況。未來需要關注對美國可能的綜合對華貿易限制,中國是否有足夠的應對策略;另外中美潛在貿易戰對中國偏消費、輕工及科技硬體領域可能造成的沖擊也需要關注
H. 如何從唯物辯證法分析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既存在矛盾的同一性,又存在矛盾的斗爭性。 正是這種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共存、對抗與合作同現的現實情況,使得中美貿易關系表現出錯綜復雜,時好時壞的發展變化過程。
這也正是矛盾的根本屬性在現實中美關系發生作用的具體體現。 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我們應正確看待中美貿易關系中的合作與摩擦,合作是必要的,它能創造共贏;摩擦也是必要的,它能讓中美貿易雙方在此過程中加深相互間的理解與認識,從而使得中美貿易關系在摩擦中發展。
(8)中美貿易戰的辯證分析擴展閱讀:
相對於凱恩斯而言,反凱恩斯調節依然是外部均衡而非經濟體內部的結構優化,區別僅僅在於外部領域從國內拓展到國際。
然而,風險巨大的國際均衡即使對於占居優勢的發達國家也往往因為發展中國家的抗衡而產生不確定因素(當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是由於對此作出不利於美國發展的判斷而發起了貿易戰),這又迫使該類國家的政府一有機會就不忘在國內尋找擴大需求的途徑。
金融危機也許在未來一段時期會走向平緩,或如瑞銀集團亞太區主席譚信樂所言:「次貸過去,我們馬上能找回昔日陽光」 。但即使「找回昔日陽光」,新的麻煩依舊來臨,因為有效需求不足的凱恩斯幽靈總是在游盪。
金融市場的二重性愈來愈清晰:一方面,擴張需求離不開它;另一方面,經濟危機又從這里展開。很顯然,不在所有制層面上作根本性的制度改造,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已經成為無選擇的判斷,相反,接受公有制形態的探索與創新才意味著未來。
公有制最大優勢就是有利於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構建供給與需求的有效途徑,消除生產與消費的對抗效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美貿易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