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田鈞

上海田鈞

發布時間:2021-06-01 21:08:13

1. 卓浩(上海)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卓浩(上海)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5月03日。
法定代表人:田鈞
成立時間:2012-05-03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400239160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嘉定區滬宜公路1188號19幢145室

2. 三峽的導游詞

三峽旅遊概況導游詞

尊敬的客人:

大家好!

歡迎大家乘船游覽美麗的長江三峽。我叫***,是***旅行社的職業導游,持證號碼是******號,市旅遊投訴電話號碼是:*********。今天能為大家服務和導游,我十分高興和榮幸。希望三峽之旅和我的服務都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長江三峽美麗的風光,去發現三峽古代文化的輝煌燦爛。

第一部分:長江與三峽(介紹長江概況)

三峽是長江上的一段河道,了解三峽首先得從了解長江開始。

大家都很熟悉《長江之歌》吧?「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慨。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首歌已經成為中國音樂的經典旋律,它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表達了長江之水從雪山一路奔騰而來的磅礴大氣。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西南側,幹流全長6300餘公里,長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佔中國河川徑流總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亞麻遜河和剛果河,相當於黃河水量的20倍。長江支流數以千計,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等49條。嘉陵江、岷江、雅礱江4大支流的流域面積均在10萬平方公里以上。長江中下游是中國淡水湖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主要有鄱陽湖、洞庭湖、大湖、巢湖等。長江不同河道常用稱謂有: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上分別稱沱沱河和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宜賓至湖北宜昌俗稱川江;長江三峽一帶稱峽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嶽陽城陵礬,俗稱荊江;江蘇揚州鎮江以下江段,因古有揚子津渡口,得名揚子江。現在所稱楊子江泛指武漢以下長江下游。

長江納百川容千流,穿山越谷,浩浩盪盪,氣勢磅礴,在重慶至湖北境內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造就了雄奇壯麗的三峽百里山水畫廊。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的總稱,從自然上說三峽是美麗長江的標志性河段,從人文上說三峽是長江文明的華彩樂章。長江三峽猶如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走廊,是集游覽觀光、科考懷古、藝術鑒賞、文化研究、民俗采風、建築考察等為一體的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雄偉壯觀的山水風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名勝古跡使三峽成為我國著名的黃金旅遊線和舉世聞名的觀光旅遊勝地。因為有了三峽,長江變得更加雄偉,風光變得格外秀麗。三峽風光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三峽留下了歷代騷人墨客暢游的千古絕唱,三峽旅遊一直是萬里長江不變的主題。三峽因長江而存在,長江以三峽而驕傲。

美國人羅斯福曾說,每個美國人都一定要去看看科羅拉多大峽谷,因為峽谷是用時間緩慢雕刻出的驚心動魄。和科羅拉多大峽谷純粹沙石溝壑的粗獷相比,三峽更完美地將山、水、文化景觀結合到了一起,而且三峽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大峽谷中唯一可以乘船在大江上游覽大峽谷。世界上大江大河很多,大峽谷也不少,但是要麼有江無峽,要麼有峽無江,只有我國的長江三峽才同時擁有著名的大江和雄壯的峽谷兩者兼備的風光。如果長江是一首交響曲,那麼進入三峽就開始了它最華彩的樂章。

第二部分:造化三峽(介紹三峽地理演變)

長江三峽是大自然的傑作。

關於三峽的形成有很多美麗的傳說。

最典型、流傳最廣的是「大禹開江」的說法,是說長江的主流最早不是經現在的三峽流下,而是流經古之南江「涔水」。由於當時天下洪水泛濫,大禹決巫山,令江水得東過,終於使長江「東流之注五湖(長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之處,三峽之水從此暢通,長江的主流才改從現在的河道(即北江)流淌。大禹導江治三峽,是有史料記載的。春秋孔子、漢代諸葛亮、晉代郭璞、北魏酈道元等歷代名人都有論述。(另一傳說見附一)

這些關於三峽形成的美好的神話傳說只不過反映了古代人民在與洪水長期斗爭中的強烈願望。從地質發育看,長江三峽顯然不是人工開鑿或鬼斧之功,而是強烈的造山運動所引起的海陸變遷和江河發育的結果。
三峽地貌變化之大,可以用滄海桑田來形容。遠古時代,三峽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距今1.8億年前的印支造山運動,使華南地區形成陸地與華北陸地聯成整體,中國地勢東高西低,西南地區仍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長江從東向西流向古地中海。距今7000萬年前,燕山造山運動使巫山山脈自北而南隆起,切斷古長江,於是,巫山以東的古長江即向東流,巫山以西的古長江仍向西流。距今4000萬年前新生代之初,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氣勢非凡,使中國的西部地區迅速抬升,形成世界第三極高峰和整個青藏高原和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強迫浩淼的西部之水向東流去,去沖刷切割阻擋長江的巫山山脈。長江左突右沖,終於波濤洶涌劈開巫山山脈,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長江三峽大峽谷。長江就永遠的「大江東去」,從此「不盡長江滾滾來」!(三峽形成的階段見附二)

三峽橫空出世,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觀,雄、壯、險、奇的天然美景,是造物主在大地上刻畫雕琢出的驚世傑作。三峽是大自然的運動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種種奇跡中最驚心動魄、最雄奇壯觀的精彩華章,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三峽兩岸可以欣賞到舉世罕見的峽谷地貌、溶洞景觀、名山水景、原始森林及距今4000多年歷史文化和200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跡。山,是三峽的骨架與軀體;水,是三峽的靈魂與血脈。三峽保存著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又完整豐富的地層古生物資料和地質地貌現象,是中國最大的國家地質公園,被譽為「地質博物館」。

第三部分:歷史三峽(介紹三峽的文明發展史)

長江三峽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大峽谷,還是我國乃至亞洲最早居住古人類的地區之一,是中國和世界人類遠古文明出現最早的發源地之一。

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曾預言說:「我們現在稱北京猿人為我們的老祖宗,但北京猿人的老祖宗又在哪裡?我覺得應該到長江三峽一帶探尋。」現在,考古學家在大量的遺址遺跡中已經找出三峽人類活動的大致輪廓,在舊石器時代遺址的巫山龍骨坡,發現200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證明「巫山人」是全球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人類;新石器時代遺址大溪文化展示了三峽人類的聰明才智;三峽地區古代巴人的遺址和墓地反映了三峽是巴人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是解開古代巴人歷史之謎的主要地段。長江文明堪與黃河文明媲美。

三峽也是是中國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華夏文明的另一個搖籃和重要通道。在歷史進程中,長江串接起下游的吳越文化、中游的荊楚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而三峽,像一個巨大的紐結,溝通了江漢平原和成都平原,將巴蜀文明和荊楚文明連接起來,造就了完整的長江文明。三峽兩岸夏商周遺址、秦時棧道、楚國陽台、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奉節白帝城,雲陽張飛廟、夷陵(湖北宜昌)古戰場,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八陣圖、永安宮、涪陵白鶴梁、黃陵廟等古代建築和文化遺跡,與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向人們展開了一冊數千年文化歷史的巨卷。可以說,百里三峽是一根哺育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臍帶,如果沒有這個通道,中華民族文化史就是殘缺的。

第四部分:瑰麗三峽(介紹三峽自然風光)

三峽是中國讓人記憶最深刻的景觀,小學課本收入的《長江之歌》使不少人第一次認識長江的豪邁;中學課本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名詩,和劉白羽的《長江三峽》,讓我們進一步領略了三峽的雄奇與壯麗;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三峽》一文中把長江三峽那獨具魅力的風光名勝和意境渲染得淋漓盡致,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了我們對三峽的印象。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我們通常所的三峽風光是指泛從重慶到宜昌全長600公里的峽江風光。整個三峽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兩岸山高谷深,懸崖絕壁,群峰競秀。三峽「山水峽林泉洞,包羅萬象;雄奇秀險峻幽,無奇不有」;其景色之壯觀,氣象之宏闊,占盡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稱為"天然博物館",是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位居全國十大風景區之首。

瞿塘峽是三峽中最短的峽谷,以雄奇之美著稱於世。瞿塘峽山勢雄峻,兩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樣,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是瞿塘峽的代表景觀,也是長江三峽在景觀上特徵最明顯的景觀。古人詩稱夔門為:「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人們常稱「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夔門天下雄」。

巫峽是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以幽深秀麗聞名中外。巫峽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絕,就像一串翠綠的寶石鑲嵌在江畔,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由於巫峽濕氣蒸騰不散,容易成雲致霧,隨時可見雲霧或纏繞於山腰,或飄浮於江面之上,因此,古代騷人墨客游歷三峽時,感受最深的莫過於三峽的雲和三峽的雨。

用巫山雲比喻愛情的莫過於唐代詩人元稹。他在《離思•五首之四》中這樣吟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據說這是元稹為悼念亡妻而作,詩中以巫山之雲比喻他對愛妻無限眷念之情——經歷過滄海水、看過巫山雲的人不再以其它地方的水雲為美。詩人之摯愛與真情可謂感人肺腑。美麗的山水加上美麗的詩句,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了。(關於巫山雲雨的傳說見附三)

巫峽小三峽更是王冠上的明珠,為天下絕境。小三峽雄奇之中又帶著秀美,龍門峽峭壁高聳入雲,巴霧峽雲霞飄渺,滴翠峽水嫩蒼翠。

西陵峽自古因灘多水急名聲在外,兩壩建成後,又以山靈水秀著稱。長江東出南津關後,江面驟然展寬,由400米增至2000米左右,流速由急變緩。宜昌古稱"夷陵",就是根據「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

大自然把所有雄奇的力量都整合在三峽,把所有瑰麗的色彩都附麗在三峽,峽長、谷深、江險,構成了三峽壯麗多姿的自然景觀,完成了一章最完美最奇異的詩篇。雄奇壯麗的長江三峽的自然風光,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中外遊人。

第五部分:詩歌三峽(介紹三峽的文化源流)

三峽是詩歌的聖殿,中國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像三峽這樣聚集了那麼多的瑰麗詩篇。幾百里三峽畫廊,到處都可以拾到古代文豪們遺留的不朽詩篇;長長的峽江兩岸,遍地是騷人遷客萬古流芳的華章。《唐詩三百首》中有30首寫長江,有12首寫三峽,歷代歌詠三峽的詩作超過4000首。我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如屈原、宋玉、諸葛亮、酈道元、李煜、張九齡、陳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孟郊、劉禹錫、元稹、李賀、黃庭堅、王安石、司馬光、蘇洵、蘇軾、蘇轍、寇準、歐陽修、陸游、范成大、楊慎、王士楨、李調元等大文豪,有的曾在峽區為官作吏,有的在峽區旅居、漫遊,寫下了大量歌詠三峽、堪稱千古絕唱的不朽詩篇,賦予了三峽山水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與更高層次的文化品味。

三峽壯美的山川孕育、熏陶並激勵著人們的情感。詩人一踏上長江三峽,就才情迸發、詩情涌動,「三峽」也就隨著詩歌在中國文學史成為令人嚮往的地名。中國詩歌史上最沉重、最深刻、最痛快、最雅緻的詩篇有相當數量都與三峽有關。屈原《九章》、《九歌》里大量的篇章謳歌了三峽的風土人情;宋玉的《神女賦》和《高塘賦》使「巫山雲雨」變成了長江三峽的代名詞;李白三到三峽,一首《早發白帝城》成為千古絕唱;白居易在三峽為官,寫了200多首詩;曾在雲陽和奉節白帝城旅居兩載的詩聖杜甫,作詩437首,寫下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名篇佳作,佔到杜甫傳世作品的一半。劉禹錫曾任夔州(今奉節)刺史,發掘出當地民歌竹枝詞,開一代新風,一曲古典情歌「楊柳青青將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讓竹枝詞這種藝術形式走上文壇,使三峽地區民歌在文化史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輝。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聲情並茂。歷代的大詩人,多在三峽有過傑作。這座長達193公里的峽谷,不僅僅是軸山水長卷,更是座詩書長廊。可以說三峽就是一首壯麗的詩歌,每一段峽谷,每一片江面,無不平仄和諧。從雄壯的瞿塘峽,到婉約的巫峽,再到行雲流水的西陵峽,三峽是段落分明而又酣暢淋漓的黃鍾大呂。

三峽是對中國詩人才情的最大挑戰。一個文人到了三峽如果不寫詩,寫不出好詩就不是真正的詩人。三峽成就了這些千古絕唱,名篇佳句加深了三峽的魅力,三峽之靈山秀水給文人們以靈氣和靈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跡和詩篇又使三峽聲名遠播;山水與文化相得而益彰,三峽山水因富有文化內涵而流芳千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風景如畫的三峽外在美,而其內在美,則是歷朝歷代的優秀文人用心靈鑄造。

在世界著名的大峽谷中,中國的長江三峽是惟一一座將鬼斧神工的自然和濃郁深厚的文化完美凝聚的峽谷。《三國演義》有40多個故事發生在三峽,在三峽留下了眾多的三國遺跡;歷史悠久的巴楚文化,留下了長江三峽的三大懸謎——懸棺、古棧道、古洞(巴人神秘失蹤的衢塘峽黃金洞);盪氣回腸的三峽纖夫文化和碼頭文化,有被國外稱為中國的「伏爾加船夫曲」 的川江船工號子為代表;聞名遐邇的豐都「鬼城」,是集儒、道、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的寶庫,《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等小說,塑造了一個中國民間影響巨大的「幽冥世界」——豐都「鬼城」;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寶寨,距今四百多年,寨樓依山而建,飛檐展翼,孤峰拔地,四壁如削,造型奇異,被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是長江三峽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江上明珠」;奉節白帝城東、西碑林70多塊石刻鑲嵌著一個燦爛的文化世界,遠觀是畫,近看是詩,畫面栩栩如生,詩畫渾然一體,堪稱二絕。雲陽張飛廟,現存早至漢唐、晚至明清的石碑、摩崖石刻300餘幅、木刻217幅。三峽的旅遊文化積淀深厚,讓人嘆為觀止。

第六部分:堅韌三峽(介紹三峽人的人文精神)

三峽自然山水與人文結合,產生了三峽文化獨特人文歷史精神——三峽精神。三峽精神是三峽人民依託三峽山水在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來的精神,包含以巴人為代表的忠勇剛烈的品格、以楚人為代表的開創奮進的精神,以及承擔大義、捨身為國的自我犧牲精神。上下幾千年,縱橫數千里,三峽人每每在中華民族危重關頭,象峽江中的山脈,以負重和犧牲為代價,承擔著一個民族希望的人文歷史形象和品格。遠在武王伐紂平定天下,邀三峽巴人逐鹿中原時,其驍勇善戰,無所畏懼,前歌後舞的戰斗形象已成千古絕唱。後至宋末釣魚城抗敵,巴人拚死苦戰,視死如歸,不容外強染指河山的氣概,氣壯山河。再到八年抗戰,他們忍受飢餓,承受狂轟濫炸,成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守衛著中國大後方,苦苦保全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抗戰時期,三峽的意義還在於它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象徵。當時***人已經過了武漢,為了搶運中國的工廠設備和北京的國寶,盧作孚無私出動重慶民生輪船公司全部的船隻,連夜運輸。當時老百姓用絞盤拖船,用人力拉一艘艘分裝船。那是一場意志與力量的競爭,中國民眾有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當時美國報刊登載了中國全***的纖夫搶運戰時物資照片,震撼了全世界,知道這樣一個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候會用肉體與鋼鐵搏鬥。最後終於在***人進攻前以運完了全部物資,而船隻損失慘重。但那大船小船齊頭並進,齊心協力的場面永遠留在這個民族的精神史上。三峽為最終贏得民族保衛戰作出了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精神意義上保全了中國。

三峽纖夫是三峽人最典型的縮影。過去三峽兩岸,一群群頭包布帕腰纏麻片足蹬草鞋的纖夫,身背長纖,力挽狂瀾,與三峽的惡水險灘搏鬥。長江三峽船夫面對的危險要遠遠超過在平岸上拉纖的伏爾加船夫,纖夫必須光著腳行進在江邊尖利的岩石上,夏天頂著炎熱的驕陽,冬天經受刺骨的寒水,奮力拉船。伏爾加河的纖夫在莽蒼的伏爾加河上顯得無奈,凝重,悲愴,而三峽纖夫則表現出在長江峽谷中為生存抗爭奮進,有著中國獨特的進取人生、積極生命的文化意義。與三峽纖夫相伴的是鏗鏘有力、純朴粗獷《船工號子》,這是與自然、與命運、與意志抗爭動人心魄的搏鬥之歌。千百年來三峽船工面對艱險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的探索***和開拓闖關的精神正是三峽最豪壯、最浪漫的樂章。三峽人與急流險灘博斗的「闖灘」精神,永遠是三峽文化的精髓,是值得不斷開鑿和利用的珍貴遺產。

另外,三峽移民反映出來的開拓奮進和無私奉獻的移民精神也是三峽精神的延續。正在建設的長江三峽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移民最多的水利樞紐工程,今後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范圍涉及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湖北的四個縣,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為「百萬大移民」。「三峽工程成敗的關鍵在於移民」。截至2004年三峽庫區已經遷出移民上百萬人。一批又一批的三峽移民,為了三峽工程早日建成,毅然舍棄眷戀的家園,離開視為生命的熱土,離開了他們熟悉的山村,熟悉的長江三峽,遷往一個個陌生的地方。將他鄉作故鄉,去異地紮根創業。坦然接受了命運的挑戰,重新創造新的生活。三峽移民為三峽工程作出了特殊的奉獻。

第七部分:腹地三峽(介紹三峽成庫後的神奇風光)

2003年三峽二期蓄水,水位上溯回水在重慶境內形成約400多公里長的狹長形巨型水庫,雲陽以西江面開闊,形成「平湖」,以東依然「高峽」。2009年三峽水庫蓄水後,將形成總面積達1084多平方公里的巨型人工湖泊。

長江三峽水庫是峽谷河道型水庫,完全與千島湖等湖泊式水庫不同。因此,三峽水庫完工後並不會損害峽區的基本風貌,三峽仍然會保持峽多、山高、水清、景奇的景色。三峽蓄水後江面大大展寬,江水流速變小,對水勢的改變多於山勢。瞿塘峽兩岸和巫峽十二峰高程大都在1000—1500米,三峽工程全部完工後,水深也僅比成庫前增加10到110米。水位上升的幅度,不會改變千米以上的峭壁懸崖的景觀特色。回水到夔門只抬高40多米,「夔門天下雄」的壯觀氣勢依然存在。神女峰水位抬高約50米,可以說「神女應無恙」。歷史人文景觀絕大部分也依然屹立長江兩岸。被淹沒的雲陽張飛廟、秭歸屈原祠、瞿塘峽沿岸的摩崖石刻、古棧道、孟良梯、粉壁牆以及大寧河岸的大昌古鎮等都已原物原貌遷建到距原址不遠的江岸。據統計,三峽成庫後,將全部淹沒兵書寶劍峽等9個自然景觀和張飛廟等15個人文景觀;部分淹沒14個自然和人文景觀。但其中8處重要景點通過集中陳列或異地復建得以保存。

庫區幾處著名的旅遊勝地,隨著水位的壅高和江面的展寬,反倒會增展秀色。奉節的白帝城將形成天然小島,大有仙島「蓬萊」之勝景。忠縣石寶寨依附的玉印山成為水中孤峰,12層的塔樓被江水環繞,宛如水上浮宮。號稱「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鶴梁,將修成水下博物館,用玻璃鋼罩起白鶴梁,以後人們透過航空玻璃罩才能看到白鶴梁石刻。大昌傳統民居也將隨著新的大昌集鎮一起搬到對面的山坡上。

三峽庫區的形成本身也是最大的自然景觀,新增不少景點使三峽旅遊更加多姿多彩。成庫後將出現涪陵湖、石寶湖、萬州湖、白帝湖、巫山湖等11個大的湖面和白帝島、石寶島、隍華島、廣陽島等14個大型島嶼。同時,由於水位上溯向兩側腹地回灌,三峽腹地更多幽深的峽谷和大量旅遊資源在不會「養在深閨人未識」了,極高旅遊觀賞價值的烏江十三峽、鮮為人知的上古鹽都寧廠古鎮、世界奇景奉節小寨的天坑地縫、高山草原巫溪紅池壩、夏冰洞以及有洞穴科學博物館美譽的武隆芙蓉洞等43處人間佳境將呈現在遊客的眼前。水庫蓄水後形成的峽谷及37處漂流河段,15個溶洞,更加豐富了三峽旅遊的內容。現在那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到時都可以乘坐遊艇前去游覽。新三峽將以三峽風光依舊、大壩風光無限、平湖秀色迷人、庫區新生千島、腹地美景無數的旅遊形象自然地展現出來。

第八部分:「水利三峽」(介紹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通常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三斗坪,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攔河大壩、水電站和通航建築物3大部分組成。三峽大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五級船閘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大壩通航建築物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的客貨輪。

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17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為6年。三峽工程於1993年開工,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03年三峽成庫蓄水到135m高程,啟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目前已進入三期工程施工,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產。

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綜合效益。防洪是三峽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使長江中下游防洪標准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上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將是世界八大水電站中最大的水電站,裝機26台,總容量達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達到847億度,一年上交的利稅可以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目前三峽電站已投產11台機組,2004年累計發電358億千瓦時,緩解了當前華東、華中和廣東地區的缺電壓力。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可以從重慶直達漢口。

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在三峽譜寫一首新的民族之歌。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和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以及通航建築物,成為三峽新的世界奇觀。三峽大壩是三峽旅遊的終點,給三峽之旅畫上了一個充分顯示人為力量的句號。

附一:三峽形成的另一種 傳說

另一個傳說與成語「杜鵑啼血」相關。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帶領人民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了天府之國。 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最後到了岷江。這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 便告訴了他緣故。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 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 將大水擋住了。結果, 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 梯田等淹沒了,望帝因而一籌莫展。鱉靈聽後,向望帝自薦治水, 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 和龍蛇鬼怪鬥了若干天才制服了它們, 接著鱉靈又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陝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 望帝他見鱉靈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殊不知鱉靈做了國王後, 情況慢慢起了變化。他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 他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鱉靈。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 大家便跟在望帝的後面,進宮請願。這一來, 鱉靈叢帝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便下令緊閉城門, 望帝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 最後他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 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由於苦苦地勸鱉靈和以後的帝王要愛民,叫出的血,把嘴巴染紅了。這就是「杜鵑啼血」的故事的來歷。

附二:三峽形成的三個階段

三峽的形成大致有這樣三個階段:1、退出古地中海。早在距今二億年前的三迭紀,現今長江流域是一個片遼闊的大海,它與古地中海相通。 在三迭紀末,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 它使三峽地區地殼上升,古地中海向西大規模地退出了三峽地區。現今著名的黃陵背斜(湖北西部)露於海平面之上。在它的西面留下姊歸湖、巴蜀湖、西昌湖、滇池等幾個大水域,除姊歸湖之外,它們被一個水系串連起來,從東到西,由南澗海峽(雲南西南部)流入地中海,這就是西部古「長江」的雛形;在它的東部有當陽湖、鄂湘湖、鄱陽湖及其它眾多湖泊,它們也有大河相連,這是古東部「長江」的雛形。2、 兩水背流。在距今大約七千萬年前, 又發生了一次燕山運動( 在我國許多地區,地殼因為受到強有力的擠壓,褶皺隆起,成為綿亘的山脈,北京附近的燕山,就是典型的代表),四川盆地和三峽地區開始隆起,姊歸湖消失,洞庭、雲夢盆地開始下降。 三峽地區的巫山、黃陵三段山地背斜,就是在燕山運動中形成的。這些背斜隆起之後,東西兩坡上順著坡面發育的河流,各自形成相反的流向,但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長江?/cn>

3. 我想要一篇以巫山小三峽為重點介紹的長江三峽導游詞,感激!

女士們,先生們:

長江三峽旅遊,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然而,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遊最佳起始點。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朋友,讓我們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西陵峽
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得名。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加上解放後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關
這就是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這里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渡假區。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穿過南津關後,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燈影峽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凈的峽壁被明凈的天空映襯著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仙人橋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餘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這里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里大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彷彿置身天上。傳說有一樵夫為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為仙人橋,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詩人田鈞有詩雲:「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峰!」
·天門導游詞 ·大水井導游詞 紅樓導游詞 ·木蘭天池導游詞 ·武漢長江大橋導游詞

黃牛峽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於彩雲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黃牛峽。

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布,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回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

感慨黃牛一名由來,貫穿著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當他率民開鑿到現在的黃牛峽,天神化為神牛前來協助。一日,天剛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越,憤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天崩地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的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傳說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有這樣的記述:熟視於大江重復石壁間,有影象現焉,鬢發須眉,冠堂宛然如彩畫者。前豎旗旌,右駐以黃犢;前面還有塊岩石呈黑色,吉人牽牛壯。「策牛者何人,爾行何日也?」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像,黃牛象徵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黃牛助禹開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黃牛廟來四時祭祀;今日,在這里投資3.9億元的國債支持項目黃牛岩生態旅遊區正在抓緊建設。

中堡島---三峽大壩壩址
船過西陵長江大橋,就到了三峽大壩壩址。這里原來是個長方形的小島,成為中堡島,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大壩壩址。中堡島是個神奇的島,歷史上不論發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這個小島。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島高的多的黃陵廟,卻沒能淹沒中堡島,這中「水漲島高」的奧秘,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4. 介紹三峽的風景的時代變化的導游詞

長江三峽旅遊,可以從重慶 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然而,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遊最佳起始點。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 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 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朋友,讓我們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西陵峽
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得名。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加上解放後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關
這就是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這里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渡假區。主要景點 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 。穿過南津關後,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燈影峽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凈的峽壁被明凈的天空映襯著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仙人橋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餘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這里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里大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彷彿置身天上。傳說有一樵夫為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為仙人橋,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詩人田鈞有詩雲:「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峰!」

黃牛峽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於彩雲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黃牛峽。

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布,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回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

感慨黃牛一名由來,貫穿著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當他率民開鑿到現在的黃牛峽,天神化為神牛前來協助。一日,天剛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越,憤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天崩地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的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傳說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有這樣的記述:熟視於大江重復石壁間,有影象現焉,鬢發須眉,冠堂宛然如彩畫者。前豎旗旌,右駐以黃犢;前面還有塊岩石呈黑色,吉人牽牛壯。「策牛者何人,爾行何日也?」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像,黃牛象徵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黃牛助禹開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黃牛廟來四時祭祀;今日,在這里投資3.9億元的國債支持項目黃牛岩生態旅遊區正在抓緊建設。

中堡島---三峽大壩壩址
船過西陵長江大橋,就到了三峽大壩壩址。這里原來是個長方形的小島,成為中堡島,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大壩壩址。中堡島是個神奇的島,歷史上不論發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這個小島。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島高的多的黃陵廟,卻沒能淹沒中堡島,這中「水漲島高」的奧秘,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崆嶺峽
船駛過三峽大壩後,再西行約10公里,便駛入了一個險峻的峽谷之中,這就是三峽中著名的崆嶺峽。崆嶺峽峭壁聳立,如斧削刀劈一般。此峽又稱空冷峽,全長約2.5公里。據《輿經紀勝》描述,它:絕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難,務空其(船),然後得過。兩岸絕壁之間,夾一天下聞名的險灘---崆嶺灘。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因而有所謂: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的民謠流傳千年。峽中原有一塊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三個打字「對我來」。航船經過這里,必須直沖著這塊礁石駛去,便可借著流水的回沖力,安全地擦石而過;如果想要躲開它,反而會被它撞沉。1900年,有一艘外國輪船開進峽江,船長不知其中奧妙,又不聽峽江水手告誡,結果被礁石撞沉。解放後,經過多次航道整治,炸掉了這塊礁石。葛洲壩建成後,水位抬高,險灘也不復存在。航船到這里安然無虞,只是少了一處夠刺激的景觀。

牛肝馬肺峽
出崆嶺峽,行不多時,便進入了牛肝馬肺峽。全長4.5公里。在九畹溪入長江處,對岸(北岸)懸崖峭壁上,有幾片重疊下垂黃褐色的岩石,形如牛肝,在它旁邊還有一塊肺狀岩石,叫做馬肺,因而這段峽谷就叫牛肝馬肺峽。其實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鈣沉澱而形成的鍾乳石。

大家看,牛肝石還保持原樣,而馬肺下半部殘缺不全,這是清光緒26年侵入西陵峽的英帝國主義軍艦炮轟兩岸岩石,打掉了馬肺的下半部,同時也留下了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好河山的罪行。郭沫若詩留下:兵書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的詩譴責這個罪行。

兵書寶劍峽
船過新灘,便到了兵書寶劍峽。在峽谷北岸陡崖石縫中,看去好似放著一個象書卷的東西,傳說是諸葛亮的「兵書」兵書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豎直查向江中,酷似下面浮雕的一柄寶劍的石頭。

經過考古學家實地考證,所謂兵書乃是半山腰古代懸棺葬的遺物。寶劍石是絕壁上突出的岩塊,是石灰岩沿著垂直發育的節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5. 導游詞~三峽

女士們,先生們:

長江三峽旅遊,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然而,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遊最佳起始點。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朋友,讓我們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西陵峽
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得名。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加上解放後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關
這就是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這里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渡假區。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穿過南津關後,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燈影峽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凈的峽壁被明凈的天空映襯著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仙人橋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餘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這里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里大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彷彿置身天上。傳說有一樵夫為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為仙人橋,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詩人田鈞有詩雲:「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峰!」

黃牛峽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於彩雲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黃牛峽。

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布,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回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

感慨黃牛一名由來,貫穿著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當他率民開鑿到現在的黃牛峽,天神化為神牛前來協助。一日,天剛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越,憤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天崩地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的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傳說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有這樣的記述:熟視於大江重復石壁間,有影象現焉,鬢發須眉,冠堂宛然如彩畫者。前豎旗旌,右駐以黃犢;前面還有塊岩石呈黑色,吉人牽牛壯。「策牛者何人,爾行何日也?」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像,黃牛象徵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黃牛助禹開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黃牛廟來四時祭祀;今日,在這里投資 3.9億元的國債支持項目黃牛岩生態旅遊區正在抓緊建設。

中堡島---三峽大壩壩址
船過西陵長江大橋,就到了三峽大壩壩址。這里原來是個長方形的小島,成為中堡島,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大壩壩址。中堡島是個神奇的島,歷史上不論發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這個小島。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島高的多的黃陵廟,卻沒能淹沒中堡島,這中「水漲島高」的奧秘,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崆嶺峽
船駛過三峽大壩後,再西行約10公里,便駛入了一個險峻的峽谷之中,這就是三峽中著名的崆嶺峽。崆嶺峽峭壁聳立,如斧削刀劈一般。此峽又稱空冷峽,全長約 2.5公里。據《輿經紀勝》描述,它:絕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難,務空其(船),然後得過。兩岸絕壁之間,夾一天下聞名的險灘---崆嶺灘。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因而有所謂: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的民謠流傳千年。峽中原有一塊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三個打字「對我來」。航船經過這里,必須直沖著這塊礁石駛去,便可借著流水的回沖力,安全地擦石而過;如果想要躲開它,反而會被它撞沉。1900年,有一艘外國輪船開進峽江,船長不知其中奧妙,又不聽峽江水手告誡,結果被礁石撞沉。解放後,經過多次航道整治,炸掉了這塊礁石。葛洲壩建成後,水位抬高,險灘也不復存在。航船到這里安然無虞,只是少了一處夠刺激的景觀。

牛肝馬肺峽
出崆嶺峽,行不多時,便進入了牛肝馬肺峽。全長4.5公里。在九畹溪入長江處,對岸(北岸)懸崖峭壁上,有幾片重疊下垂黃褐色的岩石,形如牛肝,在它旁邊還有一塊肺狀岩石,叫做馬肺,因而這段峽谷就叫牛肝馬肺峽。其實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鈣沉澱而形成的鍾乳石。

大家看,牛肝石還保持原樣,而馬肺下半部殘缺不全,這是清光緒26年侵入西陵峽的英帝國主義軍艦炮轟兩岸岩石,打掉了馬肺的下半部,同時也留下了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好河山的罪行。郭沫若詩留下:兵書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的詩譴責這個罪行。

兵書寶劍峽
船過新灘,便到了兵書寶劍峽。在峽谷北岸陡崖石縫中,看去好似放著一個象書卷的東西,傳說是諸葛亮的「兵書」兵書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豎直查向江中,酷似下面浮雕的一柄寶劍的石頭。

經過考古學家實地考證,所謂兵書乃是半山腰古代懸棺葬的遺物。寶劍石是絕壁上突出的岩塊,是石灰岩沿著垂直發育的節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此段峽谷還有兩段傳說:其一說諸葛亮將他一生的用兵經驗寫了一本書,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環顧周圍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後人生吞活剝,照本指揮作戰,死守老本,便選了險要之地把這部書放在難於攀登的峭壁上,讓後世有才智的人去取。另一說是秦末張良的兵書。

香溪名人故里
船行出西陵峽不久就到了香溪寬谷。在這綠水悠悠的香溪之濱,歷史上曾出現過兩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一位是漢代的王昭君。傳說有一天,昭君在溪邊洗臉,無意中把頸上項鏈的珍珠散落溪中,從此溪水清澈,水中含香,故名香溪。香溪河似一條流香溢美的綵帶,她架起了通向充滿神奇的神農架原始森林的橋梁。三峽工程蓄水後,遊船可從長江直到昭君村,中途也可達到屈原故里---樂平里。

6. 急需最新的長江三峽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

長江三峽旅遊,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然而,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遊最佳起始點。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遊客為之傾倒。朋友,讓我們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西陵峽
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得名。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加上解放後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關
這就是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這里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渡假區。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穿過南津關後,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燈影峽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當這明凈的峽壁被明凈的天空映襯著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仙人橋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餘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這里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里大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彷彿置身天上。傳說有一樵夫為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為仙人橋,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詩人田鈞有詩雲:「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峰!」

黃牛峽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於彩雲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黃牛峽。

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布,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回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

感慨黃牛一名由來,貫穿著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當他率民開鑿到現在的黃牛峽,天神化為神牛前來協助。一日,天剛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越,憤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天崩地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的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傳說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有這樣的記述:熟視於大江重復石壁間,有影象現焉,鬢發須眉,冠堂宛然如彩畫者。前豎旗旌,右駐以黃犢;前面還有塊岩石呈黑色,吉人牽牛壯。「策牛者何人,爾行何日也?」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像,黃牛象徵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黃牛助禹開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黃牛廟來四時祭祀;今日,在這里投資3.9億元的國債支持項目黃牛岩生態旅遊區正在抓緊建設。

中堡島---三峽大壩壩址
船過西陵長江大橋,就到了三峽大壩壩址。這里原來是個長方形的小島,成為中堡島,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大壩壩址。中堡島是個神奇的島,歷史上不論發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這個小島。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島高的多的黃陵廟,卻沒能淹沒中堡島,這中「水漲島高」的奧秘,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崆嶺峽
船駛過三峽大壩後,再西行約10公里,便駛入了一個險峻的峽谷之中,這就是三峽中著名的崆嶺峽。崆嶺峽峭壁聳立,如斧削刀劈一般。此峽又稱空冷峽,全長約2.5公里。據《輿經紀勝》描述,它:絕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難,務空其(船),然後得過。兩岸絕壁之間,夾一天下聞名的險灘---崆嶺灘。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因而有所謂: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的民謠流傳千年。峽中原有一塊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三個打字「對我來」。航船經過這里,必須直沖著這塊礁石駛去,便可借著流水的回沖力,安全地擦石而過;如果想要躲開它,反而會被它撞沉。1900年,有一艘外國輪船開進峽江,船長不知其中奧妙,又不聽峽江水手告誡,結果被礁石撞沉。解放後,經過多次航道整治,炸掉了這塊礁石。葛洲壩建成後,水位抬高,險灘也不復存在。航船到這里安然無虞,只是少了一處夠刺激的景觀。

牛肝馬肺峽
出崆嶺峽,行不多時,便進入了牛肝馬肺峽。全長4.5公里。在九畹溪入長江處,對岸(北岸)懸崖峭壁上,有幾片重疊下垂黃褐色的岩石,形如牛肝,在它旁邊還有一塊肺狀岩石,叫做馬肺,因而這段峽谷就叫牛肝馬肺峽。其實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鈣沉澱而形成的鍾乳石。

大家看,牛肝石還保持原樣,而馬肺下半部殘缺不全,這是清光緒26年侵入西陵峽的英帝國主義軍艦炮轟兩岸岩石,打掉了馬肺的下半部,同時也留下了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好河山的罪行。郭沫若詩留下:兵書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的詩譴責這個罪行。

兵書寶劍峽
船過新灘,便到了兵書寶劍峽。在峽谷北岸陡崖石縫中,看去好似放著一個象書卷的東西,傳說是諸葛亮的「兵書」兵書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豎直查向江中,酷似下面浮雕的一柄寶劍的石頭。

經過考古學家實地考證,所謂兵書乃是半山腰古代懸棺葬的遺物。寶劍石是絕壁上突出的岩塊,是石灰岩沿著垂直發育的節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此段峽谷還有兩段傳說:其一說諸葛亮將他一生的用兵經驗寫了一本書,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環顧周圍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後人生吞活剝,照本指揮作戰,死守老本,便選了險要之地把這部書放在難於攀登的峭壁上,讓後世有才智的人去取。另一說是秦末張良的兵書。

香溪名人故里
船行出西陵峽不久就到了香溪寬谷。在這綠水悠悠的香溪之濱,歷史上曾出現過兩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一位是漢代的王昭君。傳說有一天,昭君在溪邊洗臉,無意中把頸上項鏈的珍珠散落溪中,從此溪水清澈,水中含香,故名香溪。香溪河似一條流香溢美的綵帶,她架起了通向充滿神奇的神農架原始森林的橋梁。三峽工程蓄水後,遊船可從長江直到昭君村,中途也可達到屈原故里---樂平里。

閱讀全文

與上海田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甲公司採用融資 瀏覽:777
河北省融資租賃 瀏覽:944
醫院建設融資 瀏覽:129
1千美金有多少人民幣 瀏覽:423
瑞麗航空股票 瀏覽:263
政府融資平台浙江 瀏覽:473
2019年人民幣對日幣 瀏覽:261
招行外匯通賬號密碼是多少 瀏覽:48
5英鎊人民幣 瀏覽:36
買外匯利潤計算器 瀏覽:295
理財書滾雪球 瀏覽:411
彩虹貸款要擔保人么 瀏覽:554
店面商業貸款利率 瀏覽:308
股票討論交流 瀏覽:198
白糖期貨2019年5月13 瀏覽:947
徐新投資中華英才網投了 瀏覽:622
持倉查詢基金 瀏覽:454
大學生網路貸款平台有哪些 瀏覽:190
寶鋼2019年5月期貨價格 瀏覽:840
炒外匯中國監管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