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自貿區帶來哪些新機遇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自貿區方案獲批強化了市場對自貿區帶來的行業轉型升級預期。在此背景下,受益於自貿區以開放促改革的經濟發展新格局,物流、地產、商貿等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黃金期。
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貿易,是更高層次的自由貿易,比如跨國企業的資金賬戶管理,金融人才的交流,外資金融業務的管制放開和隨之而來的服務技術的引進等,也就是要素貿易的開放。
海通證券分析認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貨物狀態監管等將促進貿易改革,將有助於廠商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消費者可獲得價格更低的商品。能吸引各國貨物到自貿區集散轉口,有助推動自貿區航運物流業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是,自貿區依賴的港口吞吐量上升,進出口總額上升。這有利於自貿區內的物流和貿易類企業,參股相關公司的園區公司將直接受益。此外,更多類型的公司進入自貿區,極大地豐富自貿區的商貿和產業類型,企業和消費者的增加有助於促進園區公司的商業物業和商品房的銷售,利好房地產板塊。
伴隨新的試點區域逐步擴大,開放促改革的‘制度紅利’有望輻射至全國。申銀萬國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在相關行業中,與自貿區直接相關的貿易、航運、港口、物流、建築、地產、金融等領域將最為受益。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東認為,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長三角地區是個突破性的利好,江蘇也將獲得明顯的發展紅利。自貿易區將為長三角地區尤其是江蘇的企業打開窗口,不但利於出口還能把國際新技術引進來。尤其是江蘇的裝備製作業、新能源行業等,今後利用好自貿區的窗口優勢,有利於引進國際最新的技術。
上海本地製造業相當發達,遠勝香港;兩翼的蘇、浙兩省都是製造業發達的省份,腹地的皖、贛、兩湖、川、渝等省市製造業和對外貿易也在快速發展,足以為上海貨物貿易發展提供長久支持。上海自貿區轉口貿易的發展將進而給其兩翼和長江沿岸的港口開辟新的發展空間,並帶動該區域發達的出口加工業升級。
一位港航業內人士說:上海港已經將長江沿線的眾多大港收在旗下,像武漢、九江、江陰、南京、重慶、寧波、連雲港等大港,上海港都佔有大量股份,所以上海自貿區的開設不僅僅是上海的問題了,而是涉及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利益,涉及到長三流域城市商品的轉運、外銷、進口等。
重慶商界人士分析說:重慶加工業、國際貿易業、服務業等行業將面臨一個新機遇,但金融、物流等行業在短期內將受沖擊。
上海自貿區對其它申請成立自由貿易區的地區(包括重慶)而言,短期內的影響是相對負面的。相關產業面臨上海自貿區的競爭,或者會損失一些發展的機會。短期內這些地區(包括重慶)的現代金融服務、物流、商業貿易、餐飲旅遊等行業可能會受到一些沖擊。因此也需提前制定一定的應對措施。當然,重慶企業也有一些利好機會。
B. 設立上海自貿區得益於上海的區位優勢 對嗎
上海位於長三角經濟圈的中心,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在地理上,位於我國最長河流長江的入海口,地勢平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經濟上,交通發達,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都是我國東部的交通中心。自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之後,上海的地理就決定了上海就是西方投機掠奪的「前沿陣地」,從而確定了上海工業中心和經濟中心的地位。在改革開放後,以出口業為主業的快速發展,使上海成為了貿易中心
所以上海設立自貿區,勢在必行,應運而生!
國家捧上海,不捧香港。原因不方便說。中國內地總要有個國際化大都市,讓我國更顯富強!
C. 上海市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普通百姓來說有什麼意義
目前對普通百姓來說無意義,只是針對外貿公司在買賣貨物方面可以交易,不需要再去把人民幣轉成外幣再付到國外去了,至於國外商品的價格也沒有低到哪裡去,而且自貿區的進口商店也沒有多少東西直接對外賣的,國人想要買到跟國外一樣便宜的東西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運過來以及進口都需要費用
D. 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的意義以及對企業的影響
①自貿區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如果屆時這一功能真的實現了的話,無疑這會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購物和貿易零關稅,這無論是對國內企業和國外的投資者,這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這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符合人們所最求的利益最大化。
②擬開放人民幣資本項目。這是金融領域最關注的熱點問題, 而自貿區的試點內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產品創新等。開放人民幣項目,有利於促進資本的流通,加速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流程,提高人民幣的利用效率,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③構建離岸金融中心 。離岸金融業務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一脈相承的。這是一種境內關外的模式,投資者的資金可以在自貿區自由流通,逐步滿足企業在轉口貿易中的結算便利需求、境外套期保值需求和境外融資需求;推動將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延展到綜保區,解決區內跨國公司境內外資金結算和資金統一管理的合理需求。
④在上海試點的方案中有提到要 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 ,這可以增加港口的吞吐量,這對於國際物流來說無疑是有利的,這為增加國際貿易貨物的進出口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自貿區還相應完善了相關登記流程和操作細則,降低了企業登記費用和相關舉措,逐步形成了常態化的操作機制,這有利於國際物流業的發展。
⑤推動機場區港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 ,做大洋山保稅港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 。這一些措施就是為了提高國際物流的運作效率而設定的。上海機場綜保區於2012年11月底在國內率先啟動的區港一體化的試點,開展著保稅貨物與口岸的同步運作。而同年12月在洋山保稅港區陸域倉庫亦完成了國際中轉集裝箱首單的試點,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境外貨物與國內貨物的整合拼箱的操作。以上的這些措施對於需要進行國際物流操作的企業來說,可以簡化了其操作的流程,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運輸成本,提高了國際物流的運作效率。
⑥探索「前店後庫」聯動模式 。在前機場綜保區創新海關、檢驗檢疫保稅貨物監管模式,實現免稅行區外實體店與區內保稅倉庫的聯動運作,打造上海首個具備保稅展示、免稅和完稅銷售功能的綜合試驗店。這種 「前店後庫」的模式的嘗試,對於帶動整個自貿區的物流來說,有積極的規模效應的影響。提高了企業在配送運輸物流方面的效率。
E. 上海自貿區范圍大幅擴展對誰是利好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26日舉行,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作了關於廣東、天津、福建和上海四個自貿試驗區調整法定行政審批決定的說明,明確將擴展上海自貿區的范圍,擴展區域包括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區片區和張江高科技片區。資料顯示,新增區域目前的定位各有側重。上海自貿區范圍擴展後,自貿區將在服務、金融、高端製造等領域轉型升級。
上海自貿區范圍擴大符合業內預期。2013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上海自貿區范圍僅包括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核心)、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共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試驗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業內人士表示,上海自貿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面臨空間有限、「無法伸展腿腳」的問題,擴圍的呼聲很高。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經驗,將部分開放措施輻射到浦東新區。根據高虎城26日的說明,國務院決定推廣上海自貿區試點經驗,設立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試驗區,並擴展上海自貿區的范圍;在全部試點區內,對於國家規定實施准入特別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資,暫時停止實施企業設立、變更等行政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其中,上海自貿區的擴展區域包括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區片區和張江高科技片區。據媒體報道,上海自貿區的面積將達到120.72平方公里。
高虎城稱,擴展上海自貿區范圍,可以在較大空間范圍內更好地測試外商投資管理、服務業開放、事中事後監管等改革開放創新措施的效果,對政府管理制度改革進行更為充分的試驗,充分發揮浦東新區優勢。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表示,在新納入上海自貿區的三個片區中,金橋開發區片區定位於高端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張江高科技片區集中了大量高新技術企業,陸家嘴金融片區則以金融業、航運貿易、現代商貿為主。目前上海自貿區范圍內的產業布局、功能定位等需要轉型升級,要避免與其他主要指向貿易的自由貿易區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張江高科技園區人士表示,園區有望成為綜合性的國家創新中心,以落實創新型國家戰略。
F.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將給中國帶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上海自貿區建立帶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機遇
進出口貿易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行業,必須抓住時機,創新改革才能得以快速發展。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為我國進出口貿易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1.加大監督管理制度。針對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我國政府實行「簡政放權」,政府將原有的主權管理形式改為監督監理。具體來說就是政府首要任務減少管理權,增加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獨立自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積極性;其次對進出口貿易實行大力度、高透明度的監管。在已有的監管制度基礎上,上海自貿區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監督管理做出了如下改革:(1)建設自貿區的信息資源共享以及服務中心,實行「一口受理、綜合辦理」的服務形式,以此便利我國進出口貿易;(2)大力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實行全面的經濟貿易信用信息記錄並建立披露機制,對信用度高的企業進行獎勵和對信用度不高的進行懲罰;(3)逐步實現市場經濟的綜合監督管理體系,增加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綜合監督管理能力。
2.增強我國進出口貿易開發和國際接軌的多元化。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擴大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開發,讓我國的國際貿易行業努力實現於與TPP接軌、合作。首先,上海自貿區金融業的創新業務發展給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離岸交易以及海外市場開拓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較寬松的金融管理制度,給國際貿易結算以及一些跨國公司的資金周轉帶來了便利。其次,上海自貿區對進出口貿易的貿易資金管理實行先限額管理,再逐步擴大到無限額管理的方式,同時也給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貨物交易實行期貨交易和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由此看來,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給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擴大提供了更大的市場平台,並且提供了資金、物資的巨大幫助。
3.優化政策,增加進出口貿易的開發度。隨著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政府也在不斷優化其對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政策。鼓勵中內外投資者加入自貿區,擴大服務行業,並給進出口貿易提供全面的服務。同時創新、改進出口貿易的出口退稅、海關手續程序等。「簡政放權」、大膽地讓進出口企業獨當一面
G. 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將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
尊敬的網路用戶你好!上海自貿區成立後,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版虹吸效應。因此短期權內,也會對中部地區產生很大的沖擊,但長期看,新型經濟的溢出效應將為中部轉型發展提供支撐。
自貿區把集中的全國優勢資源與新一輪開放改革的政策措施相結合,必將產生多種類型且高效運轉的新型經濟體。這些經濟體的財富溢出,將直接影響區外各種經濟關系轉變,如市場交易方式轉變、產業分工模式轉變,乃至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路徑轉變等等。
H. 上海之後五個地方可能推出自貿區試點 題材能走多遠
申萬分析,上海自貿區試點短期內主要受益的區域還是集中在自貿區內部,以外高橋地區為核心擴展至洋山港臨港新城與機場保稅區;隨後將輻射至全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區域。伴隨著新的試點區域得到逐步擴大,開放促改革的「制度紅利」有望輻射至全國。 具體來看,目前已有的綜合保稅區是有望最先轉型為自貿區的,市場傳聞,繼上海自貿區獲批後,天津自貿區規劃已上報國務院等待批復。此外,武漢擬建內河自貿區、廣東將申報自貿區的相關傳聞層出不窮。從投資角度看,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的相關龍頭公司將率先表現。當初,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政策出台後,相關公司就有過長達一年以上的炒作,如今新的炒地圖熱再起將會帶動此前的龍頭「地圖股」重新啟動。 三大板塊最享制度紅利 參考之前的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熱點的炒作邏輯,金融、航運、商貿和地產無疑是本次自貿區最受益的四大方面,從股市表現來看,上海本地股多年來很少像深圳那樣出現招商銀行、萬科、騰訊這些大牛股,其很大程度上就在於開放程度不如深圳,企業家的創新和管理能力沒有得到大力發展,而這次上海自貿區試點有利於加快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和競爭土壤的改善。 眼下,受益個股主要集中在與自貿區直接相關的交通運輸、商貿、地產三大領域,炒作邏輯則是:上海自貿區試點短期內主要受益的區域還是集中在自貿區內部,隨著新的試點區域得到逐步擴大,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有望輻射至全國,如深圳保稅區、天津濱海新區、大連保稅區、浙江舟山、山東青島等等,而現有的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有望最先跟進轉型。 首先,交通運輸方面,更高效的貨物管理體系(區內貨物自由流動),參考釜山、香港和新加坡等實行自由貿易的港口,未來國際中轉貨物占上海港的比例將受益於自貿區政策的落實而增加,受益股上港集團;未來進出上海的國際商務客流將進一步增加。比如,機構測算能夠提升上海機場作為國際樞紐的價值(上海機場目前國際中轉貨物佔比不足10%,而新加坡佔比達到70%以上)。 經過多年的調整,交通運輸板塊被嚴重低估,在自貿區概念持續發酵的推動下,交運板塊有望估值修復。目前交通運輸板塊的市盈率僅為13倍,有一定估值修復的需求。投資者可以根據兩條線索去把握投資機會,即航運板塊的超跌反彈和港口板塊的自貿區概念發酵。港口、機場方面可中線關註上海機場、長江投資、中海集運、交運股份、東方航空、上港集團。 商貿方面,上海有望成為全球貿易中轉站,短期區域貿易直接獲益。比如,區域內稅收優勢將使商品價格具備競爭優勢(如香港),有助於拉動區域內商品銷售;在區域商品價格優勢帶動下,來滬消費人數規模有望增加,這將提升區域商業貿易行業的景氣度,徐家匯、中化國際、新世界、友誼股份和上海物貿等都有望從中受益。 地產方面,比較典型的是「兩橋一嘴」(外高橋、浦東金橋和陸家嘴),自貿區建設,讓上海的地價迎來升值機遇。其餘的地產股,比如上實發展、華鑫股份、中華企業、天地源、三湘股份和世茂股份的靜態PE都不到20倍,可重點關注。 由於國務院還會根據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需要,按照從嚴從緊的原則,會再度確定少數具備條件的區域進行類似試驗,如天津自貿區、重慶自貿區等提上日程,這將有利於這些地區的上市公司如天津港、津濱發展、渝開發、重慶港九等個股表現。近期有傳聞稱,廣東也將提出設立南沙新區自貿區方案,規劃包括龍穴島南部、北部和南沙灣三個區域,而這則對白雲機場、沙河股份、深赤灣A、粵高速A等公司來說是個利好消息。(證券市場紅周刊) 上海自貿區題材能走多遠 桂浩明(申萬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 國家這次批准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戰略安排,標志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有著十分深刻的意義。有人將這比作20多年前上海的浦東開發,應該說也是有道理的。資本市場對此作出相應的反應,顯然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貿區題材還有很大的進一步挖掘的機會。 從世界各國自貿區的發展來看,其真正走向成熟需要一個階段,由於所施行的政策與以往有較大差異,這也使得自貿區在起步時多少會遇到一定的摩擦,相關公司的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顯然,自貿區建設所提供的機會是長期的,但股市如果只按照短炒思路來對待相關公司的股票,就難免使得這些股票的行情脫離其基本面,為以後的調整埋下了伏筆。 一般來說,上海自貿區的核心地段是在外高橋,而作為上市公司的外高橋(600648)現在還處於停牌狀態,等待相關的重組與業務調整、政策傾斜等方面的消息。作為「最正宗」的自貿區題材股,它復牌後的走勢較為關鍵,會成為該題材走勢的風向標。目前,單純的概念炒作已經沒有多大的空間,接下去的行情要看實質性政策的落實與建設的真正啟動了。
I. 上海自貿區的真正意義,以及未來的機會在哪
沒有意義,做法來沒有自明朗前,誰都不知道。 換個角度,真要逐步放開外匯管制,沒必要自貿區,直接外匯管制放鬆即可,例如放大匯率空間,例如多少金額不受管制。下面僅僅個人的猜測,我不是經濟專業的,猜猜而已 我認為匯率和資本開放最終還是僅僅自貿區內部自由流通。 可以想像一下,自貿區和國內企業如何外匯和資本流通,受控,還是外匯管制,不受控,那直接取消外匯管制不就得了。所以,核心不在這里。大概率的做法就是搞個融資平台,國內公司可以到這里融資和投資,當然要先過外匯管制,然後,不受控自己玩好了,基本可以認為以後沒必要去美國投資和融資了,減少熱錢迴流美國的可能,也讓老外能放心投資。 慢慢的,rmb也被受控,丟入自貿區,反正總量會被控,在自貿區裡面搞個第二匯率都有可能。真實的匯率再盯緊這個市場匯率走,這樣逐步匯率市場化。(估計這個wto承諾,沒法不做了) 假設上述成立。未來的機會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的雙軌匯率中。歷史上每一次雙軌操作都會造成大量的財富再分配,可惜就和P民沒關系了。
J. 上海自貿區對我們生活的直接影響。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或者失去什麼。
最直接的就是你可以買到很多國外原裝版的免稅產品,譬如很多人說的可以買到進口的外國貨價格還便宜——這就意味著你不用特地去香港購物什麼的了。
如果上海自貿區開放程度夠深的話,對於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是有一兩撥千金的作用的,但是邁出這一步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