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紫普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紫普公司(PurpleCape)是一家施工工程為一體的創新型企業,總部位於上海。紫普公司的主要產品有光速蒸汽能,純水機
法定代表人:陳傑
成立時間:2017-02-17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23000116921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崇明區橫沙鄉富民支路58號D1-7591室(上海橫泰經濟開發區)
Ⅱ 為什麼上海市是工業龍頭
新華社上海12月8日電(記者 羅爭光)過去5年裡,上海科技進步帶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作用日益顯著,高新技術不僅在節能減排、重大科技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成為「主角」,更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
「十二五」是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速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上海將進一步提升創新效率,大力推進研發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通過推進「四大工程」引領發展轉型。
高新技術全面「領跑」
在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辦公樓的大廳內,迎面一塊黑底紅字的巨型顯示屏,每天都更新著該公司兩台百萬千瓦發電機組的供電標准煤耗。
從2008年正式建成投產開始,火力發電的供電標准煤耗世界最低紀錄就一直由這家公司保持:2008年為287克/千瓦時,2009年降至282克/千瓦時,而同期世界最先進的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的煤耗在300克/千瓦時左右。「2010年全年,『外三』應該可以降至280克/千瓦時以下。」公司總經理馮偉忠說。
馮偉忠稱,與國內同類機組平均水平比,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這兩台機組每發1千瓦時電,可以節約62克標准煤,一年就可節省標煤70多萬噸,累計可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00萬噸。這對於我國在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減少40%至45%的計劃而言,意義深遠。
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煤耗世界最低紀錄」,源於其長期的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在建廠和運行的5年間,「外三」研發並組織實施了「零能耗脫硫」、「廣義回熱技術」等11項世界首創技術,「超超臨界機組參數和運行方式優化」等6項國內首創項目,取得了9項國家專利授權。
「外三」的成績,是上海科技創新全面邁進的一個縮影。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介紹說,「十一五」期間,上海共承擔國家各類科技計劃任務5357項。在上海研製的我國大型客機首個型號C919技術方案取得明顯進展,ARJ21-700支線飛機試飛、試航取證也全面展開;「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重大新葯研製」、「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網」等重大專項,部分階段性成果已實現產業轉化;首台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先進封裝光刻機實現市場銷售額「零」突破,65納米介質刻蝕機2010年已銷售12台,並獲得國外批量訂單。
「科技支撐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越來越明顯,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壽子琪表示,2009年上海全市新能源等九大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化完成工業總產值5561億元,同比增長8.4%,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3.3%。而截至今年7月,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50%左右,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達到63.8%。
提升創新效率
壽子琪說,盡管上海「十一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的五項指標均可實現,「但量上的數據攀升並不代表創新效率質的提升。如何繼續突破科技創新依然存在的一些不適應、不協調的『短板』,將是今後工作的一個重點。」
「短板」何在?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陳傑直言不諱:「首先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率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其次是金融資本對科技創新仍然缺乏有效銜接和支撐;再次是因為體制機制上的制約,在知識創造、轉移、擴散和轉化的鏈條中難以形成有效合力;此外,創新文化和創新精神也有待強化,這關繫到上海科技創新總體效率。」
因此,「提升科技創新效率,引領城市發展轉型」將成為「十二五」期間上海科技創新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
「首先要有目標指引。」陳傑介紹說,「十二五」期間,上海將對科技發展考核指標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重點突出提高「大中企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三大指標。「考核指標的調整,意味著『十二五』期間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將得到重點發展。」
加強和促進產、學、研的合作是上海提升創新效率的重點工作。「真正的產、學、研相結合,應該是以產業應用為目標導向。因此,要加強企業與研究單位的溝通、融合,加速推進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上海市科委發展計劃處副處長陳海鵬表示,根據今年7月啟動的國家技術創新工程上海市試點工作的階段目標計劃,到2012年將在半導體照明、下一代廣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構建6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15個國家級及上海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是促進「產、學、研」融合的一條有效途徑。上海市楊浦區不僅建立了上海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而且還建立了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的大學科技園發展模式,加強了區校聯動與區校融合,為後續發展集聚了更多資源。目前,環同濟大學知識經濟圈已形成了建築和城市規劃設計、市政工程設計、通信工程設計等多個完整產業鏈,聚集企業近1600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預計2010年總產出將近150億元,而2015年將超過300億元。
「四大工程」引領創新轉型
上海世博會已成為上海發展高新技術、探索先進科技成果應用的試驗田。「著眼『十二五』,科技創新推動和引領上海經濟轉型的作用將全面凸顯。為提升科技發展的動力、活力與合力,上海將重點實施『四大工程』。」壽子琪說。
所謂「四大工程」,即: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基礎能力提升工程、集成應用示範工程和技術創新工程。它們構成一個體系,為上海創新成果持續涌現打基礎,更是提升創新效率的前提和保證。
新興產業是這一體系的「龍頭」。除了形成產業自主技術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及做強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兩個目標之外,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將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如重點推進針對耐葯菌的新型抗感染葯物研發,實現新增產值10億元;重點開發A00純電動乘用車,力爭取得整車、動力系統集成、電機及動力蓄電池組等自主系列核心技術,2015年產量達到萬輛級……
基礎能力提升則是解決「龍頭」「舞」起來的動力。陳海鵬介紹說,為支撐產業發展轉型的創新需求,上海將在「上海光源」等國際先進科學設施的基礎上,繼續建設大科學工程,在未來五年使國家級研發基地總數達到130個左右,新建和完善約4個大科學工程(裝置),並建立起強大的人才支撐隊伍。
上海市科委黨委書記陳克宏表示,上海還將在「十二五」期間開展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優化科技創新創業環境和深化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三項行動,針對性地提升科技創新效率。「把技術創新工程視作一個重要目標而不是配套服務措施,實現從軟的服務環境到『實』的創新工程的轉變,從而真正發揮引領上海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的作用。」
Ⅲ 上海市有多少亇叫陳傑
180zgavyyw
Ⅳ 國浦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國浦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04月2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從事計算機、電子產品、機電設備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投資管理,項目投資,實業投資,企業管理咨詢(除經紀),倉儲管理,物業服務,餐飲企業管理(不含食品生產經營),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園林綠化工程(憑許可資質經營),礦產品(除專控)、石材、高低壓電線電纜、電氣設備、機電設備、電子元器件、機械設備、建材、木材、五金交電、金屬材料(除專控)、橡塑製品、針紡織品、化工原料(除危險化學品、監控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學品)的銷售,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陳傑
成立時間:2003-04-22
注冊資本:1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200040853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閔行區元江路5500號第1幢A1354室
Ⅳ 上海司法局有叫陳傑的律師嘛
一共有5個
Ⅵ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機構領導
陳克宏 市科技黨委書記
壽子琪 市科委主任
陸曉春 市科技黨委副書記、市科委副主任
陳龍 市科技黨委副書記
曹振全 市科技黨委委員、市科委副主任、上海市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陳鳴波 市科技黨委委員、市科委副主任
徐美華 市科技黨委委員、市科委巡視員
楊廣生 市科技黨委委員、市科技紀工委書記
陳傑 市科技黨委委員、市科委總工程師
毛雲琪 市科技黨委秘書長
馬興發 市科委秘書長
施強華 市科技黨委委員市、科委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