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要考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能給點建議嗎,有用的信息,不如說難度,每年錄取率等等,具體一些
每年統考生最多就招四五個,難度要看有多少人報考,因為招的人太少,所以一年一年的情況不一樣,不過現在是報考的人越來越多了。試卷都是生科院統一的。
㈡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上海生化研究所哪好
當然生化所好,看條件資源師資文章數等,只有NIBS能相提並論,小所不是說不好,只是機會少,交流少,面比較窄
㈢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哪個好
你先搞清楚你感興趣的部分是什麼,巴斯德主要是做傳染病的,沒有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而且我個人認為很一般,提前考是不是允許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你你得讀完本科人家才能喊你去做,另外只讀課本的話考的再高也沒有用,建議你先獲得足夠的信息再去考慮
㈣ 中科院下屬哪個生物所比較好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慢慢答:
1、基本上很多研究所都要用到小鼠,雖然現在很多所已經開始啟用其他的模式生物比如說是斑馬魚。
2、我是在生化細胞所,就北微、化細、生物物理所這三所而言,每年出高分的paper的數目據我所知,北微和化細比生物物理要多一點,不過這主要是和研究方向有關,並不能僅僅因為文章數來確定哪個更好,因為這是三個方向,所以主要去哪裡還是看你的興趣。
3、山東大學的微生物研究和北微所都是是全國第一流的,但是山東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的少壯派牛人更多,就近幾年的發展趨勢看,我比較推薦山東大學的微生物研究所。
4、營養所研究的主要與代謝有關,主攻方向為糖尿病研究、肥胖研究等,其實做的事情就是生化、基因組等的綜合,至於就業方向與其他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5、其他的信息:
在遺傳學方向,最好的應當是復旦大學的遺傳學院和中國科學院的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復旦大學遺傳學院由中國遺傳學之父談家楨院士掛帥,實力非同一般,而且報考難度十分大。中科院遺傳所,有著名小麥育種專家李振生院士和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也是很棒的地方。
微生物學方向,山東大學微生物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的微生物所,中科院的病毒所。這幾個單位都是走在國內的前頭。此外中國農業大學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的這個專業也很不錯。
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方向,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還有中科院的上海生化細胞所。特別是NIBS,這里有美國科學院院士王曉東出任所長,科研實力非常強大。你要是想去這個地方,就要報考北京大學的研究生。
細胞生物學方向,上海生化細胞所,北京大學生科院,北京師范大學。上海生化細胞所有多名院士領銜,能力自是很強。北大就更不用說了,中國細胞生物學的泰斗級人物翟中和就在北大。北師大也不錯,這幾年這個專業的招生分數線都劃的非常高。
結構生物學方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NIBS。生物物理所就是一結構見長的。NIBS也回來了一大批結構方面的專家。
神經生物學方向,毋庸置疑的要數中科院上海神經所了。這幾年的文獻生產效率就說明了這個研究所的實力。
以上這些院校都是很強的,報考也是很有難度的。你要是有能力的話建議拼一把。要是想求穩,中國農業大學,生物物理所,山東大學,協和,軍科院,北師大,首師大都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復習充分了,就應該沒什麼問題了。
㈤ 巴斯德研究所的學科發展方向
上海巴斯德所的學科戰略規劃以創新和競爭的科學研究為基礎,主要研究方向是:
病毒分子生物學與感染和毒性機理
人類重大病毒性傳染病的基礎生物學問題,主要包括以下病毒:HIV、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節肢動物攜帶病毒;
新生病毒性傳染病的病毒鑒定:病毒侵入、復制和形態發生機制;
RNA病毒聚合酶的分子特徵及調控;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病毒致病分子機制及致瘤機理。
病毒感染的免疫應答與調節機理
病毒感染的天然和過繼性免疫的應答和調節機理;
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的信號機制,尤其是細胞內MAP激酶通路和TLR信號通路;
免疫調節及新型免疫治療方法。
新型疫苗和疾病預防的研究
針對威脅公眾健康的主要病毒,基於重組技術的惰性分子或活載體誘導的長效免疫應答開發新型疫苗;
建立合適的相關動物模型開展病理學和疫苗前期臨床研究。
微生物高效表達系統和重組技術研究
發展微生物高效表達系統與重組技術,研究微生物的結構與功能蛋白;
研究結構病毒蛋白和功能病毒蛋白之間的關系;
運用高通量篩選技術,從傳統中葯篩選抗病毒分子。
建立先進生物分子學平台
上海巴斯德所已建成或將建立新型診斷技術、疫苗和葯物研究平台:
「人類病毒組學」平台,包括生物安全實驗室、細胞培養技術、多重、實時PCR,生物晶元,對導致嚴重病毒性傳染病的病原進行快速鑒別的測序技術;
基於慢病毒假病毒顆粒的生物技術平台,開展病毒細胞相互作用、侵入和形態特徵、病毒的穩定性,以及高通量抗病毒葯物篩選或中和抗體滴定試驗等基礎研究;
建立一個高等級無菌動物實驗中心,用於人源細胞重構免疫缺陷小鼠的使用及維護,為臨床前期實驗提供實驗依據。
㈥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於2004年10月11日揭牌成立,2005年7月開始運行,2009年7月23日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復,是中國科學院整建制從事人類傳染性疾病基礎研究和相關技術應用的綜合性研究機構。自2017年開始,上海巴斯德所共建方變更為中國科學院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 上海巴斯德所聚焦病原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動規律、重大傳染性疾病的致病機制等關鍵科學問題,推動病原學、免疫學和疫苗學知識創新與學科發展。 據2018年8月上海巴斯德所官網顯示,上海巴斯德所共設有25個研究單元;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領域;在學研究生145人,在站博士後15人,與工作站聯合培養博士後9人。截至2017年底,上海巴斯德所共有在職職工112人,其中科技人員71人。
注冊資本:2280萬人民幣
㈦ 我是一名普通大學10級學生,想報考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生物工程研究生,求前輩指點,給點建設性的意見
今天據說是大概5:1的比例,不過巴斯德最近在擴招,今年現在缺口碩博17,專碩貌似15.而且今年巴斯德所分數線貌似是全生科院最低,300多一點。
新PI回來很多,馬上要搬新大樓,應該還會繼續引進新PI,也就是還會擴招一些。
導師信息可以自己在官網上查詢。
㈧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畢業後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上海巴斯德所的學科戰略規劃以創新和競爭的科學研究為基礎,主要研究方向是: 病毒分子生物學與感染和毒性機理 人類重大病毒性傳染病的基礎生物學問題,主要包括以下病毒:HIV、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節肢動物攜帶病毒; 新生病毒性傳染病的病毒鑒定:病毒侵入、復制和形態發生機制; RNA病毒聚合酶的分子特徵及調控;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病毒致病分子機制及致瘤機理。 病毒感染的免疫應答與調節機理 病毒感染的天然和過繼性免疫的應答和調節機理; 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的信號機制,尤其是細胞內MAP激酶通路和TLR信號通路; 免疫調節及新型免疫治療方法。 新型疫苗和疾病預防的研究 針對威脅公眾健康的主要病毒,基於重組技術的惰性分子或活載體誘導的長效免疫應答開發新型疫苗; 建立合適的相關動物模型開展病理學和疫苗前期臨床研究。 微生物高效表達系統和重組技術研究 發展微生物高效表達系統與重組技術,研究微生物的結構與功能蛋白; 研究結構病毒蛋白和功能病毒蛋白之間的關系; 運用高通量篩選技術,從傳統中葯篩選抗病毒分子。 建立先進生物分子學平台
㈨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門口的致2018級畢業生寫的什麼
武漢病毒所相對比較容易一點,上海巴斯德現在屬於上海生命科學院,條件什麼的都好一些
㈩ 中科院在上海都有哪些研究所
中科院在上海的分支研究機構有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微系統與信專息技術研究所、上屬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葯物研究所
、
上海高等研究院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