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市是如何相互影響各國的
美國時間10日起,為解救全球金融危機,七國集團財長會議、20國集團財長會議等一專系列會議將在美國華盛頓屬舉行,其中包括韓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和歐洲央行(ECB)等,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積極探討國際聯合救市方案。美國將在G20會議上強烈要求中國購買債券。
華爾街金融風暴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增長步伐已然放慢,中國現在宏觀經濟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國內經濟因素,還有一部分的確也是來自於美國,來自於外部所導致的。
美國此次的金融風暴只會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金融風暴引起美國股指暴跌,而中國政府曾在華爾街購入大量股票,中國的銀行、基金公司也曾買入大量美國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機引發的貸款困難還會直接影響中國的貿易出口。
目前,中國持有5187億美元美國國債,是美國第二大債權國,現在「中國是美國的銀行」,如果中國這次不伸手協助美國解困,「美國會死得很慘」。
『貳』 未來10年,中國股市會翻一番嗎
未來10年中國股市肯定會翻一番的,甚至會翻二番的潛力,最快的話明年就會迎來翻一番的行情。
根據當前的A股情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舉證咱們A股未來10年有翻一番的潛力。
一、從空間上分析
當前的A股指數在2900點,翻一番指數就是達到5800點,難道未來10年A股連5800點都漲不上去嗎?
因為現在的中國股市同比全球各大國家的股市,咱們A股是已經非常具備投資價值的,畢竟咱們A股從長遠來看跌了整整13年時間,從歷史中期來看已經跌了5年,從時間上分析A股接下來該時候迎來大牛市了。
總結分析
根據當前A股市場的情況,已經從A股的時間、空間和價值等三個方面分析,從這三個方面分析得知,現在的A股已經具備投資價值,具備接下來迎來牛市的條件,只要A股迎來牛市行情,A股迎來翻一番是肯定的事,讓我們一起期待指數翻一番行情的到來。
『叄』 求各國股票指數的名稱
代碼 名稱
NZ50 紐西蘭股市NZ50指數
N225 東京日經225指數
KS11 韓國綜合指數
AORD 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
STI 新加內坡海峽指數
KLSE 馬來西亞容吉隆坡指數
TWII 台灣加權指數
PSI 菲律賓馬尼拉綜合指數
HSZS 香港恆生指數
JKSE 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
SENSEX 印度孟買Sensex指數
RTS 俄羅斯RTS指數
OMXSPI 瑞典OMXSPI指數
OSEAX 挪威OSEAX指數
FTSE 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
FCHI 法國巴黎CAC40指數
AEX 荷蘭AEX指數
GDAXI 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
SMSI 西班牙馬德里SMSI指數
SSMI 瑞士蘇黎士市場指數
MIB 義大利MIB指數
BFX 比利時BFX指數
ATX 奧地利ATX指數
MERV 阿根廷MERV指數
IBOV 聖保羅IBOVESPA指數
XAX 美國證交所
GSPTSE 多倫多股票交易所綜合
DJI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MXX 墨西哥MXX指數
NYA 紐約證交所綜合指數
SPX 標准普爾500指數
IXIC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CASE30 埃及CASE30指數
TA100 以色列TA-100指數
『肆』 黑色星期二是 什麼啊 誰能解釋下啊
在周二,亞洲主要股市幾乎無一倖免。印度、新加坡、韓國、泰國,以及印尼等股市都有所下滑。到今天亞太地區股市開盤之後,下滑趨勢仍然沒有停止,其中東京股市日經指數開盤即大跌4%。澳大利亞股市基準股S&P/ASX200指數和紐西蘭股市基準股指NZSX-50指數也都在開盤半個小時內跌幅超過3%。 紐約股市昨天經歷了「9·11」事件以來最大的跌幅。 當天,美國股市自開盤便一路下滑,中午時突然跳水,甚至出現播報股指者跟不上股市拋盤步伐的情況。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416.02點,跌幅達3.29%。而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收盤報於1399.04點,跌幅為3.4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於2407.87點,跌幅為3.86%。經過昨天的暴跌,紐約3大股指今年的漲幅基本上全軍覆沒。同樣經歷黑色星期二的還有歐洲,昨天歐洲主要股市經歷了近4年以來的當日最大跌幅。其中,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跌幅達2.31%,收於6286.1點。巴黎CAC40指數跌幅3.02%,收於5588.39點。瑞士蘇黎世SMI股指跌幅3.40%,收於8909.8點。 這股風暴也波及到了拉美和非洲大陸。阿根廷股市主要指標股指昨天收盤跌幅超過7%。而墨西哥股市下跌5.8%,創7年之最。智利和巴西聖保羅股市也出現大幅下跌。在影響之下,昨天南非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終盤跌幅達到3.17%。
新聞分析:全球股市同步下跌為哪般
為什麼全球股市會出現同步下跌呢,來看看各方面專家的分析。
標准普爾 證券市場戰略師 艾立克·楊我想國際市場會擔心中國經濟放緩,進而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 這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市場都會產生影響 這就是一種連鎖反應。
摩根士丹利投資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股市暴跌對紐約市場固然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力也是有限的。分析人士表示,此前,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演說時曾經發出警告,美國經濟可能面臨一次衰退,這已經讓市場氣氛有所轉變。另外,美國近期公布的一些經濟數據也不令投資者滿意。另外,美國股市連續走高缺乏充分調整也是三大股指全線下挫的內在原因。還有分析認為,美國副總統切尼在阿富汗險遭刺殺等也可能是造成美國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在報道中指出,目前全球許多股市都面臨股價虛高的問題,股市出現技術性回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此外,日益緊張的伊朗核危機、持續攀升的國際油價因素也不容忽視。
聲音
全球股市在一天的時間里同時大跌,這個現象可不多見,究竟是股市出現了全球化的風險,還是到了警惕泡沫的時刻,一起來看看今天有哪些關於股市的聲音值得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侯寧:中國資本市場已越來越具備全球影響力) 財經評論員侯寧說,中國股市下跌後,隨之而來的全球股市震盪清楚地表明了中國資本市場已經越來越具備全球影響力,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應該是更加市場化,國際化。惟其如此,中國股市才有能力應對來自各方熱錢的挑戰。這一事實也提醒我們,中國股市的風險也已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了,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等等工作都勢在必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此輪股市暴跌是牛市中期的調整) 我國股市剛剛遭遇「黑色星期二」,針對社會上關於我國股市的牛市是否會持續的猜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國內的兩稅合並,稅收的降低,提升A股的盈利能力,包括奧運和鐵路的建設等,這些機會仍然存在,此輪股市暴跌只是牛市中期的調整。 (高盛:中國不會拷貝日本泡沫史) 高盛公司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和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有些相似,但中國目前更加開放的經濟和市場、較為嚴格的外匯管制,和不斷改善的企業治理可防止重蹈日本的資產泡沫史。高盛預計,今年的中國股票不會像2006年那樣出現大幅度的估值增長,但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仍將推動股價的攀升。海外上市中國企業的合理的預期市盈率應在約16-20倍的水平
『伍』 南方基金公司推出國內首隻股票型QDII基金,我想請朋友幫忙分析一下這支基金好嗎我很想購買,謝謝!!
據摩根士丹利的指數統計,中國過去三年年化收益率45%,而在海外包括埃及、阿根廷、印尼等國家內的投資收益有容47%~77%;把時間段拉長到過去十年,哥倫比亞等國也有很高的投資回報。對海外市場做投資配置,可以用合理、比較低的投資風險去獲得全世界經濟成長的收益,投資全球化是大勢所趨。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日益走高,系統性風險逐步加大,全球化投資不僅可以有效分散單個市場的投資風險,而且有助於提高經風險調整後的投資回報水平。
可適當購買,但要注意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陸』 全世界各國股市市值是多少
全球股市市值排名(2009-12-06 19:43:33)
轉載標簽: 雜談 分類: 數據
截至2008年7月8日,全球股市市值排名前30位的國家。中國大陸排名世界第4,香港和台灣分列第16和第17位。 國家股市市值 (百萬美元) 股本回報率 美國 15,105,153 14.86 日本 3,953,718 8.96 英國 2,999,136 20.08 中國 2,625,688 16.09 法國 2,063,406 15.12 加拿大 1,723,478 14.37 德國 1,575,476 15.66 瑞士 1,174,096 14.3 巴西 1,126,835 14.37 俄羅斯 1,119,986 17.3 澳洲 1,094,428 15.63 西班牙 848,669 16.89 義大利 833,034 12.97 印度 792,618 21.11 韓國 755,651 13.17 香港 637,783 13.07 台灣 608,270 12.28 瑞典 444,144 16.34 荷蘭 436,810 17.68 墨西哥 399,646 21.95 南非 356,633 20.35 新加坡 347,754 14.08 挪威 322,434 17.03 比利時 272,010 13.11 芬蘭 263,682 20.67 丹麥 235,077 16.35 馬來西亞 202,761 12.91 奧地利 183,324 11.86 盧森堡 173,461 19.24 希臘 172,896 16.48 本貼於
2007年GDP排名全球,
1美國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中國 33700 2520
4 德國 32800 39710
5 英國 25700 42430
6 法國 25200 41200
7 義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羅斯 11400 8030
11 韓國 9920 20240
12 巴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蘭 7560 45880
16 澳大利亞 7460 3590
17 比利時 4470 43010
18 瑞典 4470 48950
19 瑞士 4310 57040
20 中國台灣 3980 17520
21 印度尼西亞 3960 1590
22 土耳其 3860 5130
23 挪威 3760 80960
24 波蘭 3750 9840
25 奧地利 3710 37800
26 沙烏地阿拉伯 3690 14250
27 丹麥 3060 56380
28 希臘 2630 23970
29 南非 2560 6090
30 伊朗 2520 3560
31 愛爾蘭 2480 58020
32 芬蘭 2360 45020
33 阿根廷 2330 5840
34 泰國 2270 3420
35 葡萄牙 2190 20620
36 中國香港 2050 29350
『柒』 2001年阿根廷違約
簡單的說,阿根廷陷入嚴重金融危機。在國內,老百姓每個月從銀行里取款設置上限,250比索。在國際上,阿根廷欠外債高達1300億美元,阿根廷時任代總統,宣布阿根廷暫停償還外債。這在世界金融史上開了一個很糟的違約賴賬的先例。換句話說,該國宣布破產,別國持有的該國債券就變成了廢紙。
1998年第三季度阿根廷經濟開始衰退。2001年3月,由於經濟衰退長期化,當局政策乏力,發生了「內閣危機」。經濟部長墨菲的緊縮政策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反對,墨菲剛剛上任兩周就被迫辭職。同時IMF袖手旁觀的做法使得投資者對阿根廷經濟失去信心,外資流入減少,資本外逃嚴重,股市、債市動盪。2001年底,代總統薩阿宣布政府無力償還1300多億美元的外債,債務危機迅速演變為經濟、政治和社會全面危機,銀行擠兌、工人上街遊行、哄搶超市等現象屢見不鮮。阿根廷政府宣布比索貶值,比索一瀉千里,一度跌至1美元兌4比索的低點。據統計,2002年上半年,比索貶值70%,通貨膨脹率40%,失業率25%,GDP負增長16%。2002年中期,阿根廷金融危機再度升級,呈現出向巴西、烏拉圭擴散的趨勢。巴西貨幣雷亞爾7個月內貶值50%。烏拉圭甚至在2002年7月30日由於無法抵擋擠兌狂潮,宣布銀行停業,國有銀行凍結所有定期存款,結果導致烏拉圭貨幣貶值、物價暴漲、國家風險指數上升。
『捌』 關於阿根廷金融危機
2002年新年伊始,阿根廷新政府宣布繼續執行停止償還外債的政策,不久又宣布其貨幣比索對美元貶值29%,這是解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兩大關鍵舉措。其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阿根廷金融危機是一件意味深長、不可忽視的大事,它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國際金融體系內在缺陷的深刻思考。
一、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基本經過
到目前為止,阿根廷金融危機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2001年初到7月,為第一階段。2001年3月,阿根廷出現了一個小的償債高峰,而此時市場對阿根廷政府借新債還舊債的能力有些疑慮。於是,在2001年3月下旬新上任的阿根廷經濟部長卡瓦諾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付,主要內容是削減政府開支,降低赤字,與外國債權人談判進行債務重整,這樣暫時躲過一劫。但是,整個市場對阿根廷的疑慮沒有完全消除。到7月10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各兌換所的匯率突然出現波動,到7月12日達到高峰,此時比索實際上已貶值5%左右。
2001年7月到12月初為第二階段。7月風波過後,由於阿根廷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總算漸漸趨於平息。11月1日,德拉魯阿總統宣布,阿根廷將實施重新談判外債、調整稅收、支持困難企業、發行新債券等一攬子經濟調整措施,以克服金融危機。但這些措施並未得到積極的反應,相反,卻出現了7月以來最大的動盪。11月2日,阿根廷證券市場梅爾瓦股票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下降2?84%。政府公共債券價格持續下跌。與此同時,貨幣市場利率急劇飈升,以致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竟高達250%至300%。受此影響,紐約摩根銀行評定的阿根廷國家風險指數曾一度突破了2500點大關,創歷史紀錄。於是阿根廷政府繼續緊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但到了12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拒絕向債務累累的阿根廷提供13億美元緊急援助貸款,從而使該國面臨著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債務危機。
2001年12月12日到2001年底,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突出特徵是金融危機演變為政治危機。從12月12日起,阿根廷街頭開始爆發抗議活動,而12月18日反對經濟緊縮措施的遊行轉變為一場暴亂,導致28人喪生。12月20日總統德拉魯阿和經濟部長卡瓦諾引咎辭職。此後11天里,阿根廷更換了4位總統,成為歷史上非常罕見的由金融危機導致的政治危機事件。
2002年初到現在為第四階段,矛盾開始緩和。主要表現是阿根廷新總統宣布了兩個重要政策,一是堅持停止償還外債(共計1500億美元),二是宣布比索貶值,即將比索從1美元兌1比索貶到1美元兌1?4比索,貶值幅度為29%。這兩個政策都沒有引起市場太激烈的反應。特別是宣布貶值政策後市場波動不大,不象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中宣布比索貶值後的動盪。
二、阿根廷金融危機背景分析
經濟衰退――基本誘因
1999年開始,阿根廷經濟發展態勢急劇惡化。從經濟增長速度上看,1998年GDP增長速度尚有3.8%,而1999年則變成了負的3.4%,2000年為負0.5%,2001年也肯定是負增長。由於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不利的外部因素進一步加重了阿根廷的經濟衰退。突出地表現為兩點:一是2001年以來,由於美國經濟大幅下滑,給阿根廷的出口造成極大損害;二是1999年拉美經濟實力最強的巴西為了促進出口,將其貨幣貶值40%,這對阿根廷出口的沖擊也是非常大的。
貨幣局制度(CurrencyBoard)――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世紀90年代初,在經歷了整個80年代的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之後,阿根廷政府採取了貨幣局制度,即將阿根廷比索和美元以1∶1固定匯率掛鉤,其目的是恢復公眾對本國貨幣的信心。在具體操作上,其中央銀行每發行一個比索,就要有一個美元的外匯儲備做基礎。相應的,中央銀行要無條件以固定匯率接受市場對美元的買賣要求。換言之,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由外匯儲備決定。應該說,貨幣局制度對付惡性通貨膨脹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阿根廷也因此從1991年起迅速恢復了經濟增長。但由於阿根廷的貨幣供給要由外匯儲備決定,這就意味著決定外匯儲備的外國資本流入一旦發生波動時,阿根廷的貨幣供給也要發生波動,進而引起經濟震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資本對新興市場的流入減少,阿根廷未能倖免。由於貨幣局制度的作用,阿根廷貨幣供給受挫,從而極大地抑制了經濟增長。結果,從1999年開始,阿根廷正式進入經濟衰退。
國際社會救援不力
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後,從傳統和道義上而言,國際社會中最重要的救援夥伴是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但這二者都沒有積極開展救援。
早在「9.11」事件之前,布希政府的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Paul0'Neill)就曾暗示,美國對於像阿根廷這樣的新興市場所出現的危機將採取更為強硬的方針。「9.11」事件後,美國忙於反恐怖戰爭,對阿根廷的金融危機自然無暇以顧。
2000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牽頭,組織了約400億美元的緊急救援貸款,幫助阿根廷過關,但是條件是2001年經濟增長2.5%,財政赤字不得超過65億美元。這兩個條件阿根廷都未能實現,加上2001年美國布希政府上台後態度轉變,於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救援阿根廷的態度也轉為消極,乃至出現了2001年12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拒絕向阿根廷提供貸款的一幕。
三、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影響和啟示
首先,金融危機在阿根廷演變成了全面的危機。在經濟上,金融危機使得阿根廷政府和企業更加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並加劇了經濟衰退。在政治上造成了社會動盪,和政權頻繁更迭。如12月18日的遊行演變為暴亂,有28人死亡,並導致在12月20日到12月31日連續更換了五名總統,這是非常少有的政治事件。
其次,金融危機影響了國際資本對新興市場的信心,導致資本重新選擇注入歐洲或美國這樣成熟的資本市場。比索貶值後,阿根廷政府無法贖回債券,或者外幣借貸的呆壞賬增加,均會影響全球性金融機構的盈利。由於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引發投資者的緊張情緒,因此阿根廷的鄰國,如巴西、委內瑞拉及哥倫比亞,更難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籌得資金。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國際資本好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對新興市場的信心,但隨即又受到阿根廷事件的影響。2001年突出的一個例子是,香港的「小超人」李澤楷發行25億美元債券的計劃就受到投資者對新興市場信心下降的影響而宣告流產。
第三,由於中國和阿根廷的經貿聯系有限,加上兩國相距甚遠,因此在阿根廷金融危機不大規模擴散的情況下,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它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卻是深遠的。
最大的啟示是在人民幣匯率安排方面。從1994年1月1日到現在,人民幣匯率安排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安排,從實際運行上看接近於盯住(美元)匯率制度,與聯系匯率制度有相似的地方。這就意味著在我國的貨幣政策操作中,有相當一部分貨幣供給是受外匯儲備變動影響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一定要注意匯率安排對貨幣政策乃至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
四、從阿根廷金融危機看
國際金融體系缺陷
阿根廷金融危機讓人們很自然地又聯想起1982年爆發的拉美債務危機,以及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在這些金融危機中,受損最嚴重的無一例外都是發展中國家。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除了發生金融危機國家自身的內部因素之外,國際金融體系的內在缺陷也是導致危機發生或使危機進一步惡化的重要因素。國際金融體系的內在缺陷,突出表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表現和國際匯率體系安排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認為是國際金融體系的衛士。但近年來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維護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卻有很多的批評,總體上可歸為四方面:第一是不能准確估計可能爆發危機的國家和地區,即預防危機的能力比較差;第二是出現危機後反應速度往往比較慢,即有很長的決策時滯;第三是對接受救援國家所提出的條件,即所謂「葯方」,往往千篇一律,總是以緊縮為特徵的三板斧;第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實力顯得越發有限,難以充分提供被救援國家所需的資金。
在這次阿根廷金融危機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突出缺點是,反應速度太慢,而且要求實行緊縮政策的「葯方」恰恰加重了阿根廷的經濟衰退。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1年7月稱,阿根廷如果想獲得去年批準的400億美元債務支付補助的話,2001年就必須把財政赤字限制在65億美元以下,同時把2002年的財政赤字限制在400億美元以下。而非常關鍵的是,在阿根廷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如果遵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緊縮政策,必然進一步惡化經濟形勢。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金融體系中對匯率的安排實際上處於一種無安排的狀態,即每個國家或地區可以自由選擇其匯率制度。結果形成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國際儲備貨幣匯率相對浮動,多數國家貨幣以各種形式與上述三大貨幣掛鉤的局面。對於許多經濟總量不大,但對外依賴度很高的國家和地區而言,貨幣局制度,就成為匯率安排方面一種重要的選擇方式。在拉美國家,除了阿根廷以外,還有好幾個國家甚至採取了更加激進的美元化政策,即放棄本國貨幣,採用美元為通貨。現在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人們重新去思考貨幣局制度、美元化問題以及全球的匯率安排。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爆發,迫使我們重新去思考,在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下,實行貨幣局制度或實行美元化的國家如何避免和阿根廷類似的金融危機。
『玖』 全球都有哪些國家有股市,要全的
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納斯達克,標准普爾。
法國CAC指數,德版國法蘭克福指數權,英國富時指數,日經225指數,澳洲全股,香港恆生指數,台灣台北指數等指數。另外,擁有股指的國家和地區還有:俄羅斯,南非,巴西,埃及,沙特,奈及利亞,秘魯,阿根廷,加拿大,百慕大,摩洛哥,希臘,突尼西亞,冰島,瑞典,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愛爾蘭,匈牙利,迪拜,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紐西蘭,斯里蘭卡,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
『拾』 阿根廷從上世紀到現在經濟一直下降衰落民眾貧窮,未來會不會改革走社會主義道路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這是政治走向問題很復雜的。更多在於做政治的人。如果以中國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得到所所有的世界人民看到了光明,他們走社會主義道路也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