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流動性風險管理方法有哪些
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主要分為事前的充分風險分析評價與削減措施,然後事中的風險監管和風險報警預警程序,以及事後的緊急處置過程。
⑵ 流動性危機的流動性危機的案例分析
1974年巴黎白糖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危機 1974年9~11月間由於大量缺乏風險認識的投機者涌人,巴黎白糖期貨價格在短短三個月內提高了一倍。面對這一情況,交易所的部分結算會員並沒有採取預防措施,依然根據客戶的委託進行交易,最終導致大量投資者出現了無法滿足保證金需求的情況,而結算會員Nataf的白糖交易員的失誤最終致使法國商業部門關閉了白糖市場。巴黎白糖市場結算機構在這一危機中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失誤,從而加重了流動性危機:第一,在市場價格出現了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沒有調整保證金水平,仍然採取固定保證金水平,即使在9月份市場各方主體紛紛提出保證金調整需求時,結算機構仍一意孤行。第二,交易所盡管已意識到單個結算會員(Nataf)持有了白糖期貨市場的大部分合約,卻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第三,交易所損失分配缺乏透明度。當時交易所出台了一項重新開始交易的規則,將市場合約以過去2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進行結算(這一價格比交易暫停時的價格高出許多)。這項規則在之後的推行中引起了一系列法律爭端,而結算機構在履行合約結算義務時的破產更是加劇了這一事件的解決難度。直至1976年的6月新交易規則下的白糖市場才重新開始交易。從1974年巴黎白糖市場的流動性危機來看,結算會員持倉的動態監控,必要的持倉限制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為了防止風險的進一步聚集,交易所及結算機構應根據市場風險來調整保證金。

⑶ 流動性風險的案例分析
我們所要著重關注的則是財務風險,首先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大的類型:市場風險、信流動性風險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隆是指在交易或經營中由於市場價格成其他因索帶來的不利變化而招致扭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指由於簽約方不能月行約定的義務而招致擱失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我們還可以從財務方面進一步細分這些因素.請如波動率風險、曲線風險、方向風險和荃差風險(這些都屬於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還有違約風險、信用價差風險、潛在信用風險、主權風險和結算風險《這些都屬於信用風險)。
⑷ 企業流動性風險可以從那些指標分析啊
公司根據業務特性形成產、壽、再保險等類型,而此次流動性風險項目的測試方案也基於保險公司自身經營特點對「產壽再」公司提出差異化管理要求。具體來看,此前對險企的日常現金流管理簡單規定為,保險公司應監測公司日間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
而目前則改為更加精細的差異化管理,監管指出「財產保險公司和人身保險公司應每日監控各賬戶的現金流入和流出;再保險公司應至少每月監控公司整體賬戶的現金流入與流出。同時對於未實現總部集中收付的保險公司,應當至少每周監控各分支機構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

(4)樂視網流動性風險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流動性測試方案中,監管對「流動性覆蓋率」進行了重新定義。中國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陳輝指出,新定義已細化到了業務端、投資端等,要求險企對數據的使用更加明確,如果新定義落地實施,該數據的計算會更規范,可有效減少保險公司對流動流動性覆蓋率預測的隨意性。
此前,流動性覆蓋率的計算方式為「(優質流動資產的期末賬面價值/未來一個季度的凈現金流)X100% 」。
而新的流動性覆蓋率為流動性來源與流動性需求之比,流動性來源主要包括存量業務流動性來源、短期籌資流動性來源、新保業務流動性來源。流動性需求主要包括存量業務流動性需求、短期籌資流動性需求、新保業務流動性需求。
⑸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資產可以分很多種,有些資產,比如現金,支付寶里的錢,微信錢包里的錢,銀行卡里的錢,可以隨時支付,用來換成你需要的東西(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這些資產的流動性風險為零;還有一些資產,比如房產,股票等等,有很大的價值,但不能直接拿來購買東西,需要換成現金後才行,可要萬一換不成呢,比如房子太破沒人買,這就產生了流動性風險了。
⑹ 流動性風險怎樣產生的如何影響資產和負債的變化
流動性風險主要產生於銀行無法應對因負債下降或資產增加而導致的流動性困難。當一家銀行缺乏流動性時,它就不能依靠負債增長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變現資產來獲得充裕的資金,因而會影響其盈利能力。極端情況下,流動性不足能導致銀行倒閉。
⑺ 銀行經營中遇到流動性風險如何防範和控制
商業銀行流動性是指銀行為資產的增加以及在債務到期時履約的能力,我們說,一家銀行具有流動性,一般是指銀行可以在任何時候以合理的價格得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客戶隨時提取資金的要求。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資產的流動性,主要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前提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資產變現能力越強,所付成本越低,則流動性越強;其二是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籌資的能力越強,所付的成本越低,流動性越強。銀行的流動性一旦出現不確定性,則會產生流動性風險。銀行應對流動性風險的對策:(一)構建合理的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應設立專門的流動性管理部門,並聘請流動性經理,對流動性進行系統深入的管理。第一,必須隨時與銀行的高層管理者聯系,確保流動性管理的優先性和明確的目標;第二,必須跟蹤銀行內所有資金使用部門和籌集部門的活動,並協調這些部門與流動性管理部門的活動;第三,必須連續分析銀行的流動性需要和流動性供給,以避免流動性頭寸過量或不足。(二)在有效防範市場風險的前提下,加快金融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積極拓展優質信貸市場,培育新的中間業務增長點。現代金融的發展使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不僅僅局限於存貸業務和傳統金融工具的交易,而是進一步擴展到金融創新的業務領域中來。當前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是相對過剩,是銀行體系運作效率低下的產物,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還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局面。創新的金融工具的發展趨勢是轉移與分散資產的風險與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產品創新可以疏導流動性,拓寬商業銀行資金運用的渠道,提高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水平。通過一系列的產品與技術創新,開拓完善個人消費信貸、企業貸款等優質信貸市場,同時利用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的戰略的有利商機,培育新的中間業務增長點。(三)拓寬融資渠道。銀行流動性管理要求銀行的資產和負債保持一種流動性狀態,當流動性需求增加時,通過變賣短期債券或從市場上借入短期資金增加流動性供給;當流動性需求減少、出現多餘頭寸時,又可投資於短期金融工具,獲取盈利,為銀行流動性管理創造市場環境。(四)需求預測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首先, 要搞好對資產流動性的預測和分析。然後在流動性預測和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流動性風險的預警系統。應該借鑒西方商業銀行成熟的經驗, 採取科學的預測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流動性預警界定監測指標體系, 以便在日常業務管理中准確的監測流動性風險, 一旦發現風險達到警戒線就及時發出預警, 從而把流動性風險管理納入科學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軌道, 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運行機制和流動性安全保障機制。其次, 建立流動性風險處置預案, 提高避險能力, 對可能發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動性風險應在限定時間內採取有效地措施進行補救, 盡量把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五)調整信貸結構,改善資產儲備質量。信貸資產是當前資產儲備的最主要形式,要改善資產流動性,首先必須從調整信貸結構著手,改善信貸資產質量,提高貸款周轉速度。一是調整客戶結構,新增貸款必須保證投向優良客戶,嚴禁向限制和淘汰類客戶新增貸款;二是建立信貸退出機制,大力提升一般客戶,堅決從限制、淘汰類客戶逐步退出。三是調整貸款期限結構,控制中長期貸款投放比例,緊緊依託總行票據中心,大力發展票據貼現等流動性強的資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