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分析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
資產和負債
資產:是指銀行的貸款和投資。貸款包括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委託貸款等;投資包括公司證券投資,政府證券投資,地方政府證券投資等。
負債:是指銀行的自有資本、存款負債、同業借款、向中央銀行借款、發行金融證券等。
其中銀行固定資產,經營准備金是不能參與流動的,經營准備金是維持銀行最低運營的基礎,是不能動的。銀行贏利主要是靠能生息的那部分資產和負債,即高息的現金、有價證券投資與低息吸收儲蓄的差額。因此,資產負債結構分析就是對這部分有價的、可流動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分析。
§2.2效益性分析
效益性是銀行最為重要的經營指標,傳統上銀行是通過計帳方式記錄銀行的收益,即使現在採用計算機管理系統也只是將手工記錄過程計算機化,並沒有從系統的角度出發,真正地解決資產和負債的聯帶關系,並沒有考慮資產負債結構對效益性的影響。
因此,效益性分析就是通過建立與資產和負債相關的數學模型,定量地將每日、每月、每季、每年銀行的盈利、或虧損狀況以數據的形式顯示給銀行經營管理者,使管理者們在決策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避免決策的失誤。
效益性分析是通過現金折現率,確定銀行投資收益現值、融資成本現值、利潤現值,來反映銀行的收益、成本和利潤與資產總量、資產結構、負債總量和負債結構之間的數量關系。
§2.3流動性分析
商業銀行的經營者所關心的流動性就是銀行資金的籌集和運用,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前提下迅速變現的能力。流動性的好壞可以向市場證明該銀行是安全的,有能力償還它的負債,可以避免資產售讓而產生的損失,可以降低購買資金所必須承受的風險貼水等。
在這里,我們用"資產加權平均到期日"來表示資產的運用,用"負債加權平均到期日"來表示負債的運用,再用"資產加權平均到期日"和"負債加權平均到期日"的比來表述資產和負債的流動關系,定義為"資產負債平均流動比率",用d表示,它反應了資產投資期和負債的償還期的對稱關系。
d>1表明資產運用不足,銀行可以延長資產的運用期限。
d<1表明資產的運用期限超過了負債的來源期限,銀行應當減少長期資產或增加長期負債。
d=1表明投資期和負債的償還期基本對稱
§2.4安全性分析
安全性是指商業銀行如何避免經營風險,保障資產安全。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包括許多方面,這里所指出的是動態投機風險,它與銀行利率密切相關。當利率變化銀行可能損失,也可能收益,所引起的結果難以估計,但是這種風險是可以避免的,通過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來實現銀行利率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使銀行的經營管理者在利率風險面前處於主動地位。
§2.5資產負債結構分析
以上分析的效益性、流動性、安全性只是對當前系統進行評估,通過評估來了解銀行當前經營的狀態好壞,如果狀態好那麼好在哪裡,是不是最好?如果狀態不好那麼壞在哪裡,如何進行提高?這就需要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進行最優化。
為了實現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三個目標最優,對其資產和負債重新組合配置,可以建立資產負債結構最優化模型。但是,在銀行經營中考慮到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是相互矛盾、相互沖突的三個目標,同時保證三個目標達到最優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在這里通過建立一個多目標規劃的數學模型,在非劣解解集中找出一個近似最優解的解,給出一個資產負債的最佳配置方案,為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者進行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❷ 資產負債表的分析
❸ 什麼叫資產負債表(浦發銀行,網銀)
資產負債表(the Balance Sheet)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根據你的情況,應該是銀行讓你記錄你每個月的進賬和支出的記賬工具。
❹ 資產負債表要分析哪些數據
1、反映企業財務結構是否合理的指標有:
(1)凈資產比率=股東權益總額/總資產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的資金實力和償債安全性,它的倒數即為負債比率。凈資產比率的高低與企業資金實力成正比,但該比率過高,則說明企業財務結構不盡合理。該指標一般應在50%左右,但對於一些特大型企業而言,該指標的參照標准應有所降低。
(2) 固定資產凈值率=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該指標反映的是企業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和生產能力,一般該指標應超過75%為好。該指標對於工業企業生產能力的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3)資本化比率=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股益)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需要償還的及有息長期負債占整個長期營運資金的比重,因而該指標不宜過高,一般應在20%以下。
2、反映企業償還債務安全性及償債能力的指標有: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一般而言,該指標應保持在2:1的水平。過高的流動比率是反映企業財務結構不盡合理的一種信息,它有可能是:
(1)企業某些環節的管理較為薄弱,從而導致企業在應收賬款或存貨等方面有較高的水平;
(2)企業可能因經營意識較為保守而不願擴大負債經營的規模;
(3)股份制企業在以發行股票、增資配股或舉借長期借款、債券等方式籌得的資金後尚未充分投入營運;等等。但就總體而言,過高的流動比率主要反映了企業的資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該比率過低,則說明企業償債的安全性較弱。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待攤費用)/流動負債由於在企業流動資產中包含了一部分變現能力(流動性)很弱的存貨及待攤或預付費用,為了進一步反映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通常,人們都用這個比率來予以測試,因此該比率又稱為"酸性試驗"。在通常情況下,該比率應以1:1為好,但在實際工作中,該比率(包括流動比率)的評價標准還須根據行業特點來判定,不能一概而論。
3、反映股東對企業凈資產所擁有的權益的指標主要有: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總額/(股本總額×股票面額) 該指標說明股東所持的每一份股票在企業中所具有的價值,即所代表的凈資產價值。該指標可以用來判斷股票市價的合理與否。一般來說,該指標越高,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價值就越高,但是這應該與企業的經營業績相區分,因為,每股凈資產比重較高可能是由於企業在股票發行時取得較高的溢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