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高盛中國經濟分析

高盛中國經濟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06 04:34:39

⑴ 高盛預測中國2050年GDP總量有多少

高盛預測中國2050年GDP總量:70萬億美元。

高盛發布了對38年後世界主要國家的GDP排行預測。預見未來總是非常困難的,只要稍微改變一點假設,就可能對結果產生重大影響。不過不管怎麼樣,高盛的預測結果仍然值得一看。下列數據都是以百萬美元為單位。

1 中國 70,710,000
2 美國 38,520,000
3 印度 38,227,000
4 巴西 11,366,000
5 墨西哥 9,343,000
6 俄羅斯 8,564,000
7 印度尼西亞 7,010,000
8 日本 6,675,000
9 英國 5,178,000
10 德國 5,028,000
11 奈及利亞 4,640,000
12 法國 4,592,000
13 韓國 4,083,000
14 土耳其 3,948,000
15 越南 3,607,000
16 加拿大 3,164,000
17 菲律賓 3,010,000
18 義大利 2,950,000
19 伊朗 2,663,000
20 埃及 2,602,000
21 巴基斯坦 2,085,000
22 孟加拉共和國 1,466,000

圖:高盛預測的2050年人均GDP

1.到2050年金磚四國經濟總量將主宰全世界的產出,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以GDP計算的頭號大國。事實上在過去10年中,金磚四國的產出已經接近全球GDP的一半,盡管這四個國家的增長勢頭可能會放緩,但是高盛的預期看上去並沒有什麼不合理。

2.有一點令人奇怪的是,2050年奈及利亞GDP總量將超越土耳其、埃及和加拿大,而沙烏地阿拉伯甚至進入不了榜單。高盛似乎認為一些非金磚國家的新興經濟體(比如印度尼西亞和奈及利亞)將會進入快速增長期,原因可能是這些國家擁有迅速增長的人口。

3.從人均GDP看這個排行榜的順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38年後金磚國家仍落後傳統西方國家,中國的人均GDP仍然只有美國的一半(現在美國人均GDP差不多是中國的6倍,點擊這里)。有一點奇怪的是高盛認為在2050年俄羅斯人均GDP將是金磚國家中最高的,並且超過義大利,而現在義大利的人均GDP差不多是俄國的兩倍;而法國在38年後無論在GDP總量還是人均GDP上都將超過德國。

⑵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如何分析

1、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將繼續強化

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居民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5%。在各項消費政策「組合拳」的刺激下,預計2020年我國消費將保持平穩增長。

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繼續強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更加重視發揮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

2、物價總體運行平穩,前高後低。

物價的推動因素通常可歸結為需求拉動、成本推動、貨幣超發和外部輸入等。需求拉動,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或者說出現正的產出缺口,通常由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產能利用率、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之差來判斷。

(2)高盛中國經濟分析擴展閱讀:

原因:

從方向上看,一方面,減稅降費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抑制產品價格上升。

另一方面,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業利潤,拉動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對物價產生向上的推動力。

由於減稅效應的復雜性,政策效果以及對CPI的影響強度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綜合以上影響物價變動的因素,2020年我國物價水平將處於政策調控目標范圍之內。

⑶ 經濟管理學作業:高盛集團的案例分析(案例3000字,分析3000字)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國資委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將其持有的雙匯集團100%股權對外轉讓,底價為10億元。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總資產約60多億元,2005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凈利潤1.07億元。另外,集團持有上市公司雙匯發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達33.89億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國高盛集團、鼎輝中國成長基金Ⅱ授權,代表上述兩家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
根據掛牌信息,此次雙匯集團股權轉讓要求受讓者必須滿足四個條件:資產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國外資本、財務投資者、管理團隊不變、稅收留在當地。另外,雙匯集團規定意向受讓方或其關聯方在提出受讓意向之前,不得在國內直接或間接經營豬、牛、雞、羊屠宰以及相關產業,也不得是這類企業大股東。聞訊,JP摩根、美國國際集團、新加坡淡馬錫、高盛等國際資本展開了對雙匯股權的激烈爭奪。從受讓者條件來看,本來JP摩根是最有可能獲勝的。相比早有準備的JP摩根,進入較晚的高盛贏面並不大。因為高盛在某些方面並不符合雙匯受讓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銷了雙匯最大競爭對手南京雨潤的IPO,並持有雨潤13%的股份,而且在雨潤董事會派駐了一名非執行董事,不符合競標條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輝的香港羅特克斯公司事實上並不符合雙匯要求的管理資產500億元的條件。但最後的勝出者卻是羅特克斯,實在有點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輝能夠最終勝出,其競標之外的運作策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按照他們的理解,以萬隆為首的經營管理團隊,在此次股權轉讓中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為此,高盛和鼎輝將目標鎖定在了雙匯發展的第二大股東海宇投資身上。擁有雙匯發展25%股權的海宇投資,其股東中有多名雙匯高管。2006年4月24日,雙匯發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資轉讓手上所有雙匯發展股權的決定,如此一來,其他競標方進退兩難。另一方面,高盛不斷提高收購價格,最終使出價在12~15億元的JP摩根敗北。2006年5月6日,雙匯發展第二大股東海宇投資與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海宇投資將其持有的雙匯發展1.28億股(占總股本的25%)全部轉讓給羅特克斯,轉讓價款總計5.62億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羅特克斯以25.72億元共贏得了雙匯集團100%的股權和上市公司雙匯發展60.715%的絕對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已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2006年6月1日,羅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價格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雙匯停牌至今。關鍵人物雙匯董事長萬隆無疑是本樁交易當中最令人矚目的人。坊間傳聞稱,雙匯此次產權變更的「主要動力」就是來自於雙匯的高管,特別是有雙匯「教父」之稱的萬隆。眾所周知,雙匯集團雖然是國有企業,但是它的崛起卻是以董事長萬隆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來的,他們在公司裡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兩次股權轉讓過程中,我們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的身影。雙匯在產權交易前,明確表示受讓方必須是外資背景,此舉將國內企業拒之門外,也引起媒體關於「國退洋進」的爭論。據悉,中糧掌門人寧高寧與萬隆曾就收購交換意見,但遭到後者的嚴詞拒絕。而緊隨其後的海宇投資轉讓雙匯發展股份更是與管理層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據調查,海宇的16名自然人股東當中有數名是雙匯集團的管理層。綜上所述,雙匯的此次股權轉讓極有可能「動機不純」,是一次曲線MBO。因為實際收購者是一家私人基金羅特克斯,其背後的股東身份很難調查,不能排除萬隆為首的管理層在其中持有股份的可能。作為財務投資者,高盛在時機成熟時必然會退出,屆時,如果有心人士增持,會很容易將雙匯發展攬入懷中。點 評雙匯集團在國內外擁有60多家國有全資、參股、控股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肉製品加工企業,還進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業40強。既然是國內肉食品加工行業的老大,國外同行業的佼佼者,同時業績穩健,雙匯集團為何還要賣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發展與資金短缺的矛盾;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與走出國門的迫切需求。在雙匯的當家人萬隆看來,要保證「雙匯」這個品牌不被吞並,保證雙匯繼續發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國際投行,憑借他們卓越的管理經驗和雄厚的資本支持,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加快國際化發展,實現雙匯佔領市場走向國際的遠期發展目標。高盛入主雙匯,不僅「幫助雙匯理清產權體系,打通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雙匯的「分配製度、管理水平、核心競爭力、員工素質、品牌的國際知名度、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在具體的資本運營手段上,高盛與鼎輝聯手成功擊退大熱門,主要是由於他們認清了中國國有企業中管理團隊的特殊地位,並強勢出擊拿下了海宇投資。這才是這場交易中的勝負手。

⑷ 郎咸平教授說,高盛從建行賺了1300億人民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話:

「高盛曾經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最大股東,它的好朋友美國銀行曾經是建行的大股東。建行的上市讓它們賺了1300億元,就是說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為美國銀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後圖利了高盛集團。

實在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盤算的,為何會被高盛牽著鼻子走。最近那些幽靈頻頻套現,從中獲取了巨額財富。伴隨著他們的唱空和唱多,我們被搞得暈頭轉向,一些所謂的專家則感覺自己好得不得了,這些專家就是跟中國股市的「黑嘴」一樣,在給高盛抬轎子,甚至他們被高盛利用了還不知道。「

(4)高盛中國經濟分析擴展閱讀

《環球時報》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國干下的部分壞事:「兩年多以前,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導致全球性通脹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日益困難,其實就與高盛等跨國投行的操縱直接相關。以油價為例,在國際油價於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記錄之前,走勢幾乎與高盛推出的報告一致。

一位中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國有銀行2004年改制的時候,高盛相繼發表報告,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但結果高盛等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銀行上市的股權。僅某個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高盛等華爾街公司賺了1300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每人給了美國100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記者說,高盛一直擾亂國際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發表報告,稱原油要漲到200美元一桶,當時中國拚命購買了價格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還與一些中國公司設下「對賭協議」,自己卻悄悄拋售原油。到了當年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中國國資委官員曾表示保留對高盛等交易欺詐起訴的權利。

或許有讀者還記得,2008年本報今日快評對油價問題、「銀行賤賣論」問題等發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為什麼先生老是欺騙學生》為題,作了一個小結。(參見《常態》一書)我在文章最後說:「在與狼共舞的『貨幣戰爭』中,我們輸多勝少。先生有責任,學生也有責任。」

⑸ 高盛關於中國未來經濟的全面分析什麼意思

就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發表一些看法而已。不要太在意投行的很多報告沒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

⑹ 高盛預測中國GDP總量是70萬億美元還是50萬億美元為什麼在高盛的一張圖表顯示中國的GDP總量大約50萬億美元

我的頭像已經暴露了我,請叫我外交官大人

⑺ 高盛公司預測205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大約52萬億美元,美國大約35萬億美元這個差距是不是不算大

2050年,中國的G D P將達到70萬億美元,人均G D P將約為5萬美元

⑻ 高盛抄底中國經濟會怎麼樣

中國已經內憂外患了 高盛要是再在中國房地產泡沫上統一刀的話 那中國經濟就徹底完

求採納

⑼ 高盛公司預測205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大約52萬億美元,美國大約35萬億美元這個差距大嗎,為什麼

這個基本扯淡,大清帝國GDP佔世界40%呢,毛用

閱讀全文

與高盛中國經濟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管理局企業報告 瀏覽:357
中國銀行澳元人民幣匯率走勢圖 瀏覽:846
雷根基金港股打新 瀏覽:680
雲南焦煤價格 瀏覽:322
建設銀行貴金屬空頭平倉什麼意思 瀏覽:450
263刀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5
寧波信託招聘 瀏覽:788
四川信託黃金 瀏覽:906
股票池文件 瀏覽:530
信託法的修改 瀏覽:842
為什麼農行轉期貨轉不了 瀏覽:396
中鐵信託待遇 瀏覽:679
商品期貨60分鍾K 瀏覽:758
白糖期貨基本面分析 瀏覽:644
貴州西部金融投資公司集團網 瀏覽:385
曲美股份股票怎麼樣 瀏覽:626
保利a股票 瀏覽:159
愛學貸融資 瀏覽:192
外匯的均線視頻教程 瀏覽:488
投資網路項目歐普康視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