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各個城市的晚報都推出了微信公眾號,可以在公眾號里看當天的報紙,那麼,都不買報紙了,報社倒閉嗎
不會。很多報紙都靠廣告賺錢,不靠賣你一份賺多少錢。比如湖北的楚天都市報,有點重點事件,報紙得有60多頁,重半斤多,以前賣5毛一份 都不夠成本價的。現在賣一塊錢,報社也不像能靠差價養活的。賺的就是廣告費,閱讀的人越多,廣告費越高。所以你買不買實體報紙 對報社影響不大。
『貳』 中國現有的網民數量 提出報紙消亡論的人 近年來倒閉的知名報紙
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網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1.1%)。
2005年7月,我國國內網上公布了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教授菲爾普·邁爾對報紙壽命的預言,他說:「到2044年,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後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這就是說在本世紀50年代前報紙將要「消亡」。
南方體育報
『叄』 上海主要有什麼報紙
在上海地區有明顯的地區優勢,上海知名報紙有《青年報》、《東方回早報》。生活服務類答的報紙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務導報》、《上海星期三》、《外灘畫報》等。另外知名的廣告報紙還有:《東方體育日報》、《上海證券報》都很受到當地人的青睞:
上海知名報紙申江服務導報(申報)1.00
上海壹周1.00
上海星期三1.00
完全生活手冊2.00
-----------------------以上為每周一次噴繪、寫真
,新聞晨報0.7
新聞午報(新報)0.5
新聞晚報0.5
新民晚報0.7
青年報0.5
--------------------以上天天有
銷量比較好的是新報和申報,新民晚報更不用說拉,縱橫幾十年了
『肆』 上海的書報亭為什麼全都拆除或關門了
上海的書報亭基本上全都倒閉了,只剩下了極少的一些,很難找到的。
其實不是為了市容,是因為現在紙質媒體每況愈下,報紙雜志根本賣不掉,書報亭難以生存下去了。
人人只看手機或電腦了。。。我是媒體人,這個趨勢無法逆轉了啊!
『伍』 上海市東方報亭沒了到哪兒去買報紙
去郵局看看
『陸』 報紙是否會消亡
報紙會消亡嗎?
第一個問題說一下去年年底發生的一件事。去年年底,美國時代雜志登了一篇文章,介紹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教授菲利普·邁爾在《正在消失的報紙:在信息時代拯救記者》一書中給出了報紙消亡的時間表:「到2044年,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後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這個文章其實是一個很一般的預測性的文章,但沒想到在中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好多媒體上都發表了文章在談論這個問題。也就在去年,《時代》雜志將年度人物定為你,也就是我們所有使用網路的人都是《時代》的年度人物。這點說明了傳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帶有聳人視聽和炒作的性質 。因為我們已經進入「融媒」時代,(融合媒體時期是人民大學新聞學院985的一個研究項目),從傳媒渠道的整體角度看,各種傳媒實際上正在或已經融合為數字化傳媒,只是外在形態為了適應不同的接受需要而表現出差異,這種差異不再是本質的差異,而是形式的差異了。在新的傳媒環境中,簡單地說某種介質的信息載體要滅亡,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這幅漫畫是上海漫畫家戴逸如先生畫的。現在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圍著電腦轉,圍著屏幕在轉,因為我們進入了這么一個時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機。去年十月,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叫《第五媒體原理》,以手機為例,它自身的媒體化歷程其實就是一個媒介融合的過程。手機不斷地將話音、簡訊、報紙、電視、互聯網、博客、游戲、攝影等功能融合在一起——手機報紙、手機電視、手機博客也因此成為當紅一時的詞語——從而使手機媒體不斷具有新的附加功能,從而真正構成了一個綜合性和融合性的個人信息傳播平台,能放在平台上的傳播功能幾乎都已經放在了上面。所以,手機媒體對於信息傳播世界格局的改變,最大的一個因素是由於其自身的融合性。如果沒有這種融合性的存在,手機還僅僅是一個單一的語音通信工具,而無法成為令人矚目的媒體類型。從這個意義上講,融合產生競爭力和生命力,而手機的生命力就恰恰在於其融合性。
未來世界,傳播形式就是數字化傳播。在這個意義上,無論雜志報紙廣播電視還有其他媒體都是一種媒體,都是數字化媒體。在這個意義上,談報紙消失,本身就有點不合現在的時宜。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手機顯示出未來傳播的形態發展變化。但估計這個路子我們還要走一段。
現在為什麼中國對報紙要消亡這個問題這么敏感,中國紙質媒體遇到一個很大問題。2005年以前,連續十幾年,每年廣告額往上漲都是兩位數,2005年降到一位數,而且低於國民生產增長速度。這個中國報業的普遍問題。外國人說了一句話,怎麼會在中國引起如此的關注?因為現在恰好中國的報業遭遇到廣告額下滑的局面。報業發展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往多年,報業的發展太順利了,就應該預見到總有一天會跌跟頭,關鍵是要用正常的心態去看待。現在我國報業所遇到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如果籠統地把困難之根源歸咎於與新傳媒的競爭(存在這個因素),那隻能說是報業在為自身競爭不力推卸責任,尋找借口。
其實問題主要出在報業本身,發展非常快,但同時問題也非常多。發展自身跟自身比覺得非常自豪,但是舉個例子。紐約時報是一個綜合的傳媒集團,報紙廣播電視出版社都有,當然是以《紐約時報》為龍頭了。它的年盈利額為29億美元,而我們所有的報紙報業集團加起來年盈利額還是不到《紐約時報》報業集團的一個零頭。可以看到中國的報業發展要和世界上比較強的報業集團相比,差距有多大。不要以為我們的報業發展有多快,其實我們在全球的發展很緩慢。我們這么多報業集團里,盈利最多的就是深圳的南方報業集團,年盈利一個億,人民幣一個億,怎麼跟人家比?
由此可見,中國的報業發展是相當緩慢的。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探討。現在的報業高品位的文化娛樂,負責任的社會新聞,觀點深入的新聞評論,全方位的信息服務,這些都不夠,都是相當差。文化娛樂是低品位的,社會新聞是不負責任的,觀點深入的新聞評論只限於少數的幾家報紙,全方位的信息服務更是達不到。還有一點我國報業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送報到家,送報及時現在大部分報紙都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報業的發展水平離國際報業的發展水平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呢一看別人說報業要衰亡了,心裡就不踏實了。
還有歷史的原因,諸如新聞資源使用不平等、市場監管體系不健全、廣告和發行數據核查不科學,等等。少數報紙為了欺騙讀者,誤導客戶,收買調查公司,信口開河;有的報紙為了取得市場份額,挑起「報刊發行大戰」,把報紙的售價一降再降;為了搶奪廣告客戶,競相殺價,大打廣告折扣戰。這些都是不規范的操作,而且在目前中國是一種很普遍的情況。報業競爭陷入到無序、混戰狀態,一些廣告客戶坐收漁利。報業的這種困境不是跟互聯網競爭的結果,也不是跟廣電媒體競爭的結果,而是自身內部惡性競爭造成的。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支撐報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是廣告,廣告一旦出現問題,報紙就玩了。報業經營收入單一,是我國紙質傳媒的通病。
所以報業經歷十幾年的突飛猛進之後,現在開始往下降,很正常。如果不經過仔細思考的話,真的覺得報紙會衰亡。
『柒』 報社會倒閉嗎
報紙這種宣傳形式會保留下來的,紙質的報紙也會有部分社會功能,還不至於完全消失。
至於報社,單個報社已經垮了很多了,看經營吧。不適合現實又不迎合市場還沒有背景,估計活不長。
『捌』 上海知名報紙有哪些
上海知名報紙
在上海地區有明顯的地區優勢,上海知名報紙有《青年報》、《東方早版報》。權生活服務類的報紙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務導報》、《上海星期三》、《外灘畫報》等。另外知名的廣告報紙還有:《東方體育日報》、《上海證券報》都很受到當地人的青睞:
上海知名報紙申江服務導報(申報)1.00
上海壹周1.00
上海星期三1.00
完全生活手冊2.00
-----------------------以上為每周一次噴繪、寫真
,新聞晨報0.7
新聞午報(新報)0.5
新聞晚報0.5
新民晚報0.7
青年報0.5
--------------------以上天天有
銷量比較好的是新報和申報,新民晚報更不用說拉,縱橫幾十年了
以上是對上海知名報紙的介紹,希望通過以上的介紹幫助到你了解上海的報紙情況,想了解更多的廣告報紙信息,請登錄報紙專題。
『玖』 上海都沒報紙了 人民日報是個什麼東西
啥意思啊?
紙媒發行量越來越小,是一個必然趨勢。
但是為了那些上了歲數的人,
為了記錄下來成歷史資料,
為了擴大信息傳播的廣度,
為了宣傳正能量教育內容,
紙媒還必須用。必須有。
各個城市都有。
為了不太賠錢,廣告刊載不少。(這也是讀者蹙眉的原因)
『拾』 上海知名的報紙有哪些
上海知名報紙有復《青年報》、《制東方早報》等。下面簡要介紹如下:
《青年報》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張公開出版的青年報紙。由鄧小平同志批准創刊於1949年6月10。其報刊宗旨為:
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媒體選擇 -----最大限度消除客戶東奔西走的煩惱;
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媒體計劃 -----最大限度降低客戶談判時間和成本;
為客戶提供批發式的優惠價格 -----最大限度減少客戶的媒體發布成本;
為客戶提供高實效的投播方案 ------最大限度減少客戶的廣告投放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