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是國有企業嗎
每日經濟新聞報,起初是由解放日報和成都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但在新聞出版署網站備案只有成都日報報業集團的信息。他們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都設有新聞中心。目前來看,這家報社還是一家不錯的財經類報刊,待遇在同行業屬於中等水平吧。如果能能踏踏實實的做事,這里還是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至於他是國企還是其他類型的企業,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現在我國還不允許私有企業主辦報刊,也就是說,國內的合法報刊都是國有企業性質和部分未改制的事業編制的報刊社。
2. 重磅!上海銀保監局連夜發文,要求住房不封頂銀行不予個人放貸
控制按揭總量,降低炒房預期,上海又迎來了一撥政策加碼。
1月29日晚間,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持續做好個人住房信貸管理相關工作提出8條要求,包括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審核、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管理、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風險排查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管理方面,《通知》明確將重點支持借款人購買首套中小戶型自住住房的貸款需求,且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住房貸款。
新規或延緩房企回款進度
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嚴格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管理,相當於准現房銷售,將使上海住宅項目周轉速度減緩。「預售制沒有改變,房企可以繼續賣期房,但貸款要到結構封頂才能放下來,這將拖慢房企銷售回款的進度。」
據悉,上海目前預售的標准之中,對於多層住宅是要求主體結構封頂,而高層住宅要求基本結構成型。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告訴記者,政策要求所有即使達到預售標準的新房,也必須主體結構封頂才可發放貸款,明顯提高了房貸的發放門檻,會直接放緩不少新房項目的上市節奏及銷售速度。對於意在加速去化回籠資金、尤其是在意去化的開發商,這一政策無疑減少了大量預售資金流入。
一般來說,房企的預售資金對於自身的現金流影響面極大,預售資金減少不但可能減緩整體開發的速度,還會提高降負債的難度。張波預計,今年一季度上海商品房去化速度可能出現一定降速。這一政策同時也是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體現,突出了對個人住房貸款審慎管理的加強,強化了對商業銀行的要求,實現嚴格控制個人住房貸款的投放節奏和增速,防止突擊放貸。重點支持首套中小戶型的政策,則體現出對上海新市民首套購房需求的保護。
林波表示,如今銷售採用搖號制,房企自己不能選擇客戶,就只能犧牲自己的回款進度。以前在上海樓市大熱時,有些開發商已經實現了開盤即回款的光速。如今這一政策或延緩開發商的回款速度,大大降低了周轉效率。
一位房企營銷總則告訴記者,這是從資金上卡,這樣的結果是樓市供應更少了,相當於在上海開發房地產的回報率不高了。
他舉例說,原先一塊地10個月就能開盤,2個月後銀行貸款就能放下來,今後要3個月之後才能放款。「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住房貸款」的規定,將直接導致(以18層住宅為例)開發商按揭款要慢上3~6個月時間。
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
《通知》要求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按照「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完善調查、審查手段;強化首付款資金真實性審查要求,防止借款人通過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渠道違規獲取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資金,或者通過偽造首付款支付憑證方式套取銀行貸款;審慎評估借款人還款意願、還款能力,嚴格控制借款人住房貸款的月房貸支出與收入比、月所有債務支出與收入比,多渠道核實借款人真實收入水平,防止通過假流水、假證明等造假行為虛增償債能力。
對此,張波表示,該政策明確指向引導商業銀行加強審貸管理,並強化對購房人首付資金來源、債務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通過經營貸和消費貸的形式獲得資金來買房的確值得重視,通過這一方式不但會變相降低購房門檻,同時還提升了房地產金融風險,另一方面真正需要流入中小企業資金卻變相流入樓市,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同時,《通知》要求嚴格加強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尤其是夫妻離異借款人限貸資格的審查,防止借款人規避限購、限貸等行為給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管理帶來的影響;充分利用各類徵信和信息共享平台查詢借款人信用信息,結合借款人信用狀況,嚴格審批個人住房貸款;對於違規獲取首付款資金、存在造假行為等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的,應拒絕其房貸申請,將其列入黑名單,並作為失信行為信息報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
張波表示,結合今年1月21日的政策,上海從金融角度加大對假離婚購房的打擊力度。通過強化對個人住房貸款的審批,可以從源頭打擊炒房的苗頭,封堵非理性購房的行為,同時還能有效對房地產金融風險提前進行規避。值得關注的是,黑名單制度的懲戒信號明顯,向社會釋放出明確打擊違法違規申請房貸的行為,同時對房價的穩定也起到側面作用。
《通知》還要求,嚴格開展房產中介合作資質審核,實施業務合作準入和名單制管理,建立貸後質量監測及中介退出機制。對發現存在為購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聯合「包裝公司」協助偽造貸款資質證明和收入證明等違規行為的房地產中介,應立即終止合作,並將其列入黑名單,報送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
「這一政策直指中介機構違規向購房者提供『過橋資金』,違規幫助購房者獲得不實的證明信息,並由此獲得購房資格或取得變相降低購房門檻。」張波表示,通過黑名單方式對中介行業形成震懾作用,凈化行業風氣,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3. 上海每日經濟新聞地址
買一份報紙,上面就會有報社地址電話呀,就算不買報紙,在網路里輸入報紙名,也會搜到報社網址,從而得到地址電話的……
地址:上海市烏魯木齊南路396弄10號
電話:61213800(總機) 61213988(客服)
4. 上海將法拍房納入限購 又一個破限購的口子被堵上
1月25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1月21日晚樓市調控新政「滬十條」後,上海樓市調控組合拳相繼落地,法拍房納入限購。
隨後,記者在公拍網司法拍賣頁面看到,上海法院已將司法拍賣的本市商品住房納入限購政策范圍。其中列明,競買人參與競買的,應當事先確定在本市具有購房資格,必要時可致電本市房地產交易服務熱線「962269」具體咨詢限購政策。拍賣成交確認後,因買受人無購房資格的,將依法承擔悔拍等法律後果。
原則上,法拍房因為關系復雜,一般起拍價就比市值低3成。但這也只是原則上,在限購的大城市,總會時不時發生一些刷新三觀的案例,比如上海。
尤其是2020年,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一些熱門區域的法拍房價格比同一區位的二手房,足足貴了10%。對比房源的起拍價,拍出高溢價的盤更是不計其數。法拍房高溢價出讓,其實也是中高端購房者入市動力增強的印證。
2019年上海法拍房總成交量1777套,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表示,這個數字僅占上海全年成交的0.1%,但2020年增速明顯,有明顯上升趨勢。
58安居客研究分院院長張波告訴記者,該政策出台體現出上海限購的決心,可以說是未雨綢繆,因為目前來看,很多人買房的訴求很明確,為的就是破限購,現在很多法拍房實際成交價比市價還要高。
此外,法拍房存在一定風險性,對於普通市民來說流程比較復雜,造成法拍房市場出現火熱的情況,提前將法拍房可能存在破限購的漏洞堵上,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同時給市場傳遞一個明確信號,下一步上海市場不斷收緊的態勢不會變化。
盧文曦告訴記者,法拍房雖然在交易中是非主流,但從技術手段可以繞開限購的門檻。原先法拍房要求全額支付房款,但後來貸款也能解決部分杠桿問題,加上去年下半年樓市火熱,法拍房也成為投機的門路之一。法拍房施行限購是對原有限購補漏洞,一是確保限購限貸的效果,另一方面繼續震懾市場。這也說明調控的政策儲備還有很多,會給市場中的亂象給予精準打擊。
從公開數據看,浦東新區因為區域范圍大,住宅房總基數大,掛拍量最多,2020年全年共成交了323套法拍住宅房。緊隨其後的是閔行區、寶山區、松江區,這幾個地區的活動人口相對也不少,成交量均超150套。
張波告訴記者,由於法拍從線下分流到線上,操作更容易,市民對法拍房的接受度更高,法拍房價格也逐漸趨近於正常的二手房價格。
盧文曦表示,法拍房越來越受到市場追捧的原因是大部分法拍房都能做到「清場」,打消買家的顧慮。原先法拍房可能會存在錯綜復雜的產權或者租賃關系,甚至還有未遷出的戶口。即便是買下了可能也無法實際使用,而現在這些債權債務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每日經濟新聞
5. 上海銀保監局連夜發文,要求住房不封頂銀行不予個人放貸
控制按揭總量,降低炒房預期,上海又迎來了一撥政策加碼。
1月29日晚間,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持續做好個人住房信貸管理相關工作提出8條要求,包括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審核、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管理、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風險排查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管理方面,《通知》明確將重點支持借款人購買首套中小戶型自住住房的貸款需求,且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住房貸款。
上海銀保監局官網截圖
新規或延緩房企回款進度
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嚴格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管理,相當於准現房銷售,將使上海住宅項目周轉速度減緩。「預售制沒有改變,房企可以繼續賣期房,但貸款要到結構封頂才能放下來,這將拖慢房企銷售回款的進度。」
據悉,上海目前預售的標准之中,對於多層住宅是要求主體結構封頂,而高層住宅要求基本結構成型。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告訴記者,政策要求所有即使達到預售標準的新房,也必須主體結構封頂才可發放貸款,明顯提高了房貸的發放門檻,會直接放緩不少新房項目的上市節奏及銷售速度。對於意在加速去化回籠資金、尤其是在意去化的開發商,這一政策無疑減少了大量預售資金流入。
一般來說,房企的預售資金對於自身的現金流影響面極大,預售資金減少不但可能減緩整體開發的速度,還會提高降負債的難度。張波預計,今年一季度上海商品房去化速度可能出現一定降速。這一政策同時也是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體現,突出了對個人住房貸款審慎管理的加強,強化了對商業銀行的要求,實現嚴格控制個人住房貸款的投放節奏和增速,防止突擊放貸。重點支持首套中小戶型的政策,則體現出對上海新市民首套購房需求的保護。
林波表示,如今銷售採用搖號制,房企自己不能選擇客戶,就只能犧牲自己的回款進度。以前在上海樓市大熱時,有些開發商已經實現了開盤即回款的光速。如今這一政策或延緩開發商的回款速度,大大降低了周轉效率。
一位房企營銷總則告訴記者,這是從資金上卡,這樣的結果是樓市供應更少了,相當於在上海開發房地產的回報率不高了。
他舉例說,原先一塊地10個月就能開盤,2個月後銀行貸款就能放下來,今後要3個月之後才能放款。「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住房貸款」的規定,將直接導致(以18層住宅為例)開發商按揭款要慢上3~6個月時間。
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
《通知》要求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按照「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完善調查、審查手段;強化首付款資金真實性審查要求,防止借款人通過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渠道違規獲取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資金,或者通過偽造首付款支付憑證方式套取銀行貸款;審慎評估借款人還款意願、還款能力,嚴格控制借款人住房貸款的月房貸支出與收入比、月所有債務支出與收入比,多渠道核實借款人真實收入水平,防止通過假流水、假證明等造假行為虛增償債能力。
對此,張波表示,該政策明確指向引導商業銀行加強審貸管理,並強化對購房人首付資金來源、債務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通過經營貸和消費貸的形式獲得資金來買房的確值得重視,通過這一方式不但會變相降低購房門檻,同時還提升了房地產金融風險,另一方面真正需要流入中小企業資金卻變相流入樓市,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同時,《通知》要求嚴格加強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尤其是夫妻離異借款人限貸資格的審查,防止借款人規避限購、限貸等行為給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管理帶來的影響;充分利用各類徵信和信息共享平台查詢借款人信用信息,結合借款人信用狀況,嚴格審批個人住房貸款;對於違規獲取首付款資金、存在造假行為等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的,應拒絕其房貸申請,將其列入黑名單,並作為失信行為信息報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
張波表示,結合今年1月21日的政策,上海從金融角度加大對假離婚購房的打擊力度。通過強化對個人住房貸款的審批,可以從源頭打擊炒房的苗頭,封堵非理性購房的行為,同時還能有效對房地產金融風險提前進行規避。值得關注的是,黑名單制度的懲戒信號明顯,向社會釋放出明確打擊違法違規申請房貸的行為,同時對房價的穩定也起到側面作用。
《通知》還要求,嚴格開展房產中介合作資質審核,實施業務合作準入和名單制管理,建立貸後質量監測及中介退出機制。對發現存在為購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聯合「包裝公司」協助偽造貸款資質證明和收入證明等違規行為的房地產中介,應立即終止合作,並將其列入黑名單,報送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
「這一政策直指中介機構違規向購房者提供『過橋資金』,違規幫助購房者獲得不實的證明信息,並由此獲得購房資格或取得變相降低購房門檻。」張波表示,通過黑名單方式對中介行業形成震懾作用,凈化行業風氣,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6. 每日經濟新聞是哪裡的報紙
每日經濟新聞是成都的報紙,每周一份,周六齣版。
7. 上海「滬七條」新政後多招穩定樓市
「滬七條」等樓市調控政策落地後,上海首次以集中批量供應的方式推出房源。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中入市的33個樓盤分布在浦東、寶山、松江、臨港、奉賢、青浦、金山等區域,房源共計10044套,總建築面積達106萬平方米,其中單套面積100平方米以下的佔比約75%,絕大部分樓盤的備案均價在6萬元以下,有著典型的剛需傾向。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上海部分銀行准備從4月起上調經營貸利率,相關審核也在趨嚴。
33個樓盤與1張房票
在「滬七條」新政後首批入市的33個樓盤中,3月17日認購的上海星河灣是第一個「吃螃蟹」取證入市的新盤。根據規定,認購了此盤,大約一個月內不能再認購其他樓盤。
這也意味著,倘若這33盤都是在4月14日之前開啟認購,那麼買房者就只能放棄另外32個機會,因為房票只有1張。
並且,即使認購了上海星河灣,根據新規,一旦觸發積分制,所有房源都限售5年。同時,認購開始至搖號結果公布期間,只能認購一個新盤。觸發積分制後,優先選房後的剩餘房源,將按積分高低和認購登記日期先後選房。
雖然條件看起來層層加碼,但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這次整體觸發積分制的熱盤搖號項目並不是特別多,其中有29個盤都處於上海外環以外區域,這些區域的購房需求人群數量有限,按照以往經驗也不是搖號集中的樓盤,預計這批項目中的紅盤不多,不太會觸發積分搖號的需求。
張波同時其認為,本次上海33盤集中入市,需要結合前段時間「土地集中供應」的新要求來看,這給市場傳遞了一個明顯的信號——樓盤會集中入市,不用擔心無盤可售,不用恐慌,購房入市的節奏可以從容一些。「尤其是當有網紅盤面市的時候,認籌的時候不能選擇多個盤,房企和中介不能借機炒作市場,樓市會更穩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6%,漲幅擴大0.4個百分點,同比上漲4.4%;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1.3%,漲幅擴大0.7個百分點,同比上漲7.6%。尤其是2月份,上海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以環比上漲1.3%領跑全國。由此可見,上海房地產市場需要強力降溫調整。
經營貸利率或上調5%~10%
在拒絕恐慌、引導樓市健康發展方面,監管部門從不同角度都有發力。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新了解到的消息,目前上海部分銀行准備從4月起上調經營貸利率。同時,審核也在趨嚴——有銀行的二抵利率已經攀升至10%,較此前的利率水平大幅調升了超3個百分點,覆蓋地區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北京、無錫、寧波、溫州、麗水、金華。
「利率高低是根據貸款人資質審核然後打分定的,也就是原來利率低的要上浮,原來利率本就很高的則不受影響。總體來看,經營性貸款利率將上調5%~10%。」上海某銀行負責經營貸和消費貸的貸款專員告訴記者,此次受影響較大的是原本貸款評分較高的用戶,他們將面臨利率上浮,而如果原先利率比較高的用戶受影響不大。
來自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貸款增速中,2020年末,銀行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為13.62萬億元,經營貸增速最快,同比增長達20%,全年增加2.27萬億元。但相比之下,房貸的增速卻低於其他貸款。
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底,央行上海總部就嚴禁銀行以消費貸、經營貸款等形式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今年3月12日,央行上海總部印發再次明確要切實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今年1月29日上海銀保監局印發通知,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防範借款人或受託支付對象規避用途管理;北京、深圳、廣州等地的金融監管部門亦要求銀行嚴防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市。
「一線城市城市全面出台加緊追回違規貸款政策,是大勢。」張波指出,今年對於房地產金融的監控將持續加強措施,特別是落實到「違規資金流入樓市」方面,保持房地產金融環境穩定將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張波預計,後續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將加強「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的監管力度,「提前回收貸款」措施將對房地產投機者造成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