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GDP跟股票有什麼掛鉤
股票是經濟的晴雨表,GDP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政府要把GDP發展速度降到百分之7.5,投資者擔心經濟下滑,所以股票以下跌提前反映經濟的發展方向。
② 請教關於股票和債券與GDP的關系!!謝謝先
可能只股票和債券的融資額,股票和債券在西方是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而在我國銀行貸款卻佔了絕大多數
③ GDP對股市的影響如何
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GDP變動是一國經濟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續上升表明國民經濟良性發展,制約經濟的各種矛盾趨於或達到協調,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好的預期;相反,如果GDP處於不穩定的非均衡增長狀態,暫時的高產出水平並不表明一個好的經濟形勢,不均衡的發展可能激發各種矛盾,我們必須將GDP與經濟形勢結合起來進行考察,不能簡單地以為GDP增長,證券市場就將伴之以上升的走勢,實際上有時恰恰相反。關鍵是看GDP的變動是否將導致各種經濟因素(或經濟條件)的惡化,下面對幾種基本情況進行闡述。
(1)持續、穩定、高速的 GDP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協調增長,經濟結構逐步合理趨於平衡,經濟增長來源於需求刺激並使得閑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資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從而表明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這時證券市場將基於下述原因而呈現上升走勢。
伴隨總體經濟成長,上市公司利潤持續上升,股息和紅利不斷增長,企業經營環境不斷改善,產銷兩旺,投資風險也越來越小,從而公司的股票和債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價格上揚。
人們對經濟形勢形成了良好的預期,投資積極性得以提高,從而增加了對證券的需求,促使證券價格上漲。
隨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持續增長,國民收入和個人收入都不斷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證券投資的需求,從而證券價格上漲。
(2)高通脹下GDP增長。當經濟處於嚴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長時,總需求大大超過總供給,這將表現為高的通貨膨脹率,這是經濟形勢惡化的徵兆,如不採取調控措施,必將導致未來的"滯脹"(通貨膨脹與增長停滯並存)。這時經濟中的矛盾會突出地表現出來,企業經營將面臨困境,居民實際收入也將降低,因而失衡的經濟增長必將導致證券市場下跌。
(3)宏觀調控下的 GDP減速增長。當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長時,政府可能採用宏觀調控措施以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這樣必然減緩GDP的增長速度。如果調控目標得以順利實現,而GDP仍以適當的速度增長,而未導致 GDP的負增長或低增長,說明宏觀調控措施十分有效,經濟矛盾逐步得以緩解,為進一步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時證券市場亦將反映這種好的形勢而呈平穩漸升的態勢。
(4)轉折性的GDP變動。如果GDP一定時期以來呈負增長,當負增長速度逐漸減緩並呈現向正增長轉變的趨勢時,表明惡化的經濟環境逐步得到改善,證券市場走勢也將由下跌轉為上升。 當GDP由低速增長轉向高速增長時,表明低速增長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經濟的瓶頸制約得以改善,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已經來臨,證券市場亦將伴之以快速上漲之勢。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只沿著一個方向進行,每一點都可沿著相反的方向導出相反的後果。最後我們還必須強調指出,證券市場一般提前對GDP的變動作出反應,也就是說它是反應預期的GDP變動,而GDP時實際變動被公布時,證券市場只反映實際變動與預期變動的差別,因而在證券投資中進行GDP變動分析時必須著眼於未來,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④ GDP與股市,與股價
國民生產總值!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間內,所有最終產品價值的總和,以貨幣衡量。
所以不難看出,gdp的統計涵蓋各行各業,自然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所以gdp上漲自然也是經濟向好的體現,但gdp是絕對意義上的宏觀數據,所以真要說對股市、甚至股價有什麼影響,影響真的很小!最多也就是長期上做個參考吧,好比年末gdp開始上漲,甚至連續兩年上漲,那可以說明經濟危機結束,走出低谷了,相對來說股市的系統性風險要小很多,也僅此而已吧
⑤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怎麼計算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抄總值比率,即以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除以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所得的比率。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是巴菲特分析股市和國民經濟關系的一個定量分析指標,其計算即以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除以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
巴菲特對這個指標的涵義的理解是,長期而言,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的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一致。如果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落在70%到80%之間,進場購買股票可能會很有利。不過,運用巴菲特的這一股市分析指標,長期投資成功的概率更大,但短期投資卻未必有利可圖。短期內股市波動無法預測,沒有人也沒有什麼指標可以預測得准。
⑥ 股票與GDP的關系
一是中國的證券市場不健康,假冒偽劣嚴重。使得投資者難以辨別。
二是股市成了國有企業的取款機,投資者口袋空了。
三是中國沒有真正意義的證券經濟學家,瞎搞
中國的經濟水分太大,曬干之後,就剩下一點礦。
⑦ 中國股市和GDP
中國股市非常不成熟,只是個大眾賭博機,了解了就少參予了,只專剩跌了。
屬GDP增速很快,那是數據,可看到的是多了幾輛車、幾棟房、幾條路,看到最多的是多數低端產品物價翻倍,造成GDP數據大漲。
這樣一來,銀行放的大量貸款不願投到實體企業中,政府的大量投資沒有好好地用到項目中,居民和機構的大量資金既不願投到實體企業中,又不願投到股市中,造成經濟無實質發展的局面。
⑧ 經濟指標GDP,跟股市到底有什麼關系
證券市場一般提前對GDP的變動作出反應,也就是說它是反應預期的GDP變動,而GDP時實際變動被公內布時,容證券市場只反映實際變動與預期變動的差別,因而在證券投資中進行GDP變動分析時必須著眼於未來,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從正常規律關系看,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好的預期,證券市場應呈現上升走勢。但事實上,在股市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這種關聯幾乎沒有,甚至出現反向關系。
⑨ 股票市值與該國GDP的比例關系如何
股票市值與該國GDP的比例成反比關系。
GDP增長,股市下跌。
如果發生次貸危機(美國),或歐債危機(歐洲),或政局動盪(日本),股價上漲。
⑩ GDP增長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GDP即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了的時候,代表為GDP作出貢獻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就增長的多啊。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其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增長就代表了相當於國家的那個GDP了,對GDP 產生拉動作用的是:投資、消費和外貿。從因果關繫上來說,應該是微觀層面的上市公司的生產總值增長了才對GDP產生了拉動作用,因此,宏觀面的GPD增長率越高,說明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越好,也就是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越高,從而上市公司也越具備投資價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業績能夠支撐股價,而如果GDP增長低,公司收益就低,股票就會掉價,形成熊市。實際上,目前由於歐債危機,歐美股市基本上已經走出熊市了,從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一體化層面來觀察,A股也多多少少每蒙上了陰影,並不是中國的經濟不能支撐股價,而是受到外圍股市低迷的影響,因此目前A股有很多股票是具有投資價值的,但是市場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年底統計的GDP 在人們的預期,可以設想,A股股市也會走出一波轟轟轟烈烈的牛市行情來。簡單地說,GDP增長,股市就向上走牛,反之GDP回落,股市就下跌走熊。當然,從三駕馬車的具體數據情況來分析,目前由於外貿出口不振,那些依賴外貿出口較強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會下跌,由於經濟低迷,國家出台了很多促進消費的政策,比如家電下鄉、汽車消費扶持政策等,最近一年以來,這些消費行業的股價也緊跟著上漲。至於投資增長,在上市公司如果披露有項目上馬或即將投產產生新的效益,上市公司的股價也將會被爆炒。這就是GDP與股市的密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