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的人員相關
監事成員信息
李全志:合肥市殘聯康復處處長
李 文:合肥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道殘疾人專題欄目《共享一片藍天》的知名主持人
余 華:原英國救助兒童會安徽項目辦公室經理,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項目經理
理事會成員
福省軍: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創始人、春芽logo設計人
1993年被評為合肥市教育系統優秀團員。1995年至今在合肥市兒童福利院工作,2001年被評為全市殘疾人自強不息先進個人。2003年到英國威爾士參加「權利與行動國際殘疾青年代表大會」會上被選為國際殘疾青年網路代表。2003年10月受丹麥奧爾堡市市長的邀請,前往該市與殘疾人交流。2003年1月成立「合肥市殘疾人網路委員會」並任會長(2003—2007),2005年10 至2006年10月到美國華盛頓生活體驗。
2008年7月7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
時艷俠: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發起人之一
2003年在英國救助兒童會做一名志願者,協助殘疾項目工作。2004年底擔任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副會長,2006年元月,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特設委員會第七次修訂大會並做了發言,且提議得到了《公約》的採納。2007年擔任春芽協會會長!2008年3月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中國殘疾青年論壇,並榮幸的被推選為組長。2008.10——2009.4月在英國Leonard Cheshire Disability學習公關與社區籌資。2010年提交的《關於發展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事業的建議》獲安徽省「兩會」採納。
王 奪: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發起人之一、第一任秘書長
2004年畢業於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法律專業,2006年畢業於安徽大學法學專業。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發起人、第一任秘書長,福特基金會國際獎學金08年資助者,2010—2012年將就讀於克拉克大學。
劉瑞艷: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發起人之一
2005年7月畢業於安徽大學會計專業。在校期間作為安徽大學長青社(中國第一個殘疾大學生社團)組聯部部長,多次參加民間助殘組織舉辦的公益性志願者活動。2005年4月份至2008年11月份在春芽協會負責財務工作兼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項目負責人。2008年作為殘疾人協理員在瑤海工業園區管委會社會事務處負責本轄區的殘聯工作。
蔣玉秋: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發起人之一
維修與維護電腦,手工製作、服裝設計及網頁設計和論壇維護。喜歡作圖、喜歡上網、喜歡集卡(電話卡)、喜歡聽音樂。
李 峰:
本科學歷,畢業於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大學期間曾擔任安徽大學春暉學社社長、社團聯合會主席、安徽大學學生校長助理等職務。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熱心公益事業,曾被團中央、全國學聯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聯合授予「第七屆中國百名優秀志願者」,並榮獲中國志願服務銀質獎章、「200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全國優秀學生社團、安徽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數十項國家級和省級榮譽。原合肥市青年聯合會委員、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項目主任
李小軍:
高中,視力殘疾,性格開朗,擅長按摩。曾獲安徽省殘疾人運動會跳遠、跳高、100米短跑三項冠軍,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跳遠第五名。
王 婷:
特長: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在校期間,獲Adobe中國認證設計師稱號、微軟認證產品應用能手(word XP)、CorelDraw產品認證。參加過合肥市舉辦的殘疾人技能大賽,正在參加自學考試的電子商務專業。 曾就業於殘友佳緣。
姚 躍:
2006年就讀於合肥市經濟管理學校。愛好釣魚、上網。曾獲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安徽省殘疾人乒乓球選拔賽第四名;合肥市中小學乒乓球團體第二名;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大中專生「文明風采」杯創業大賽一等獎,獲「安徽省十佳青年學生」稱號。曾為西班牙巴塞羅那「全球兒童論壇」中國兒童代表,美國紐約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修訂大會殘疾人代表。
陳紅梅:
財務會計專業,為個體戶,經營書報亭。
王金濤:
原安徽大學長青社社長,畢業於安徽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性格內外兼有,較樂觀,愛好乒乓球,象棋,上網游戲。
楊 賀:
願安徽大學長青社宣傳部部長,畢業於於安徽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性格隨和,內外兼有,愛好書法繪畫,特長平面設計與計算機網路簡單維護。
葉士華:(擬任理事)
本科和碩士均就讀於中山大學社會工作專業,作為全國首屆MSW(社會工作碩士)於07年畢業。碩士研究生方向為:社會工作與心理咨詢,以實務為導向,在讀期間接受專業的社會工作實習,累計時間長達1400小時,均由香港資深社工擔任實習督導。目前就職於合肥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同時,擔任安徽首家社會工作機構――及人社會工作服務社負責人。在兒童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特殊家庭的社會支持和社工介入。
張振霞:(擬任理事)
會計師,北京恩友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股東、董事、財務負責人。2002年9月至2004年6月在深圳海王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徽辦,任辦事處會計兼辦公室主任。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在國際機遇(安徽)擔保有限公司任職,歷任財務經理、辦公室主任和江西公司經理。2006年12月至今在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任合肥財務主管、全國財務主管,2008年至今,受香港社區夥伴(PCD)委託,為其資助的組織所開展的項目進行項目審計。並以恩友的名義為PCDCIDA樂施會壹基金阿拉善開展項目進行審計,核查。
顧問委員會成員
何宗文:
1962年10月出生,1980年10月參加工作,黨外人士。任池州市世紀華聯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歷任
中國殘聯第四次、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安徽省殘聯副主席、省肢殘人協會主席、池州市人民政府信訪評議團團長、市、區殘聯主席團委員、市個民協會副會長、貴池區工商聯副會長、區個民協會副會長、貴池區十四屆人大常委、省公安廳、文化廳和市、區執法執紀30個部門特邀監督員。1997年12月、2002年12月和2008年元月連續擔任省政協八屆、九屆和十屆委員。
黃邦漢:
1973年安徽農學院林學系畢業,1982年復旦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並獲碩士學位。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主編。兼任安徽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馬克思主義哲學應用學會副會長、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顧問。主持「安徽省社科對外開放工作研究」、「安徽省農村社會發展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兩課訪談式教學研究」等教學、科研課題。主編的《華鳥美巢—-美國家庭收養中國兒童問題研究》專著獲05~06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兩課」訪談式教學研究》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劉呼濱:
資深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專家安徽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安徽省中小學心理咨詢委員會理事、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會會員、合肥八一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安徽省家校互動網路中心「專家在線」的主講專家、安徽省婦聯「知心大姐」熱線主持人、安徽商報「心靈加油站」和「心靈深處」欄目的專家點評、合肥晚報「心理氧吧」欄目專家點評。多年來一直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獲得安徽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聯席會議授予的「安徽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貢獻獎」以及「安徽省十大好心人」等稱號。
阮懷平:
合肥市工商合會理事、安徽省企業家協會理事。合肥天雁物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家青少年棋牌培訓黃山基地負責人。
吳建賢:
主任醫師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康復運動醫學臨床教學與科研30餘年,其中在國外從事臨床醫療工作10年.擅長運用現代康復技術和傳統康復技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扭傷、偏癱、截癱、腦外傷後偏癱、小兒腦性癱癱、運動損傷(骨關節軟組織損傷)的康復。現任安徽省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學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康復醫學會理事常委。
吳 釗:
共青團合肥市委權益部部長,曾任合肥市希望工程辦公室主任、合肥市志願者協會秘書長。在志願者行動、青少年權益保護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方面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思考,有文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讀書》、《青少年犯罪研究》等刊物發表。在網上發表的關於志願服務方面的思考性文章,被國內多個志願者網站轉載。
姚煒耀:
安徽華人律師事務所律師,安徽省未成年人保護專職公益律師,安徽省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安徽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合肥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員。主要負責安徽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並推動全省律師積極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同時負責安徽省12355青少年服務台律師、心理咨詢師值班組織、管理工作,曾多次組織參與安徽省未成年人法制宣傳教育和與未成年人有關的公益活動,並辦理過多起復雜疑難未成年人案件。
周 軍:
合肥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合肥最早的社工服務社-包河區幾人社工服務社的發起人,現任蜀山區民生社工服務社理事長(法人)。
團隊成員風采展示
時艷俠: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會長
2003年在英國救助兒童會做一名志願者,協助殘疾項目工作。2004年底擔任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副會長,2006年元月,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特設委員會第七次修訂大會並做了發言,且提議得到了《公約》的採納。2007年擔任春芽協會會長!2008年3月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中國殘疾青年論壇,並榮幸的被推選為組長。2008.10——2009.4月在英國Leonard Cheshire Disability學習公關與社區籌資。2010年提交的《關於發展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事業的建議》獲安徽省「兩會」採納。
劉呼濱: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籌款顧問(兼職)
多年來一直從事社會公益事業,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長期志願者,獲得安徽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聯席會議授予的「安徽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貢獻獎」以及「安徽省十大好心人」等稱號。2011年9月正式成為春芽兼職員工,負責協助籌款工作。
梁志圖:項目主管
2010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2009年6月未畢業即進入春芽工作,擔任項目主管一職,先後完成由世界銀行資助的「微笑成長項目」、加拿大大使館資助的「城市建設無障礙督導項目」、歐盟委員會資助的「殘疾兒童與青少年發展項目」等項目;2010年6月獲省文明辦評選的「我最感動的江淮志願服務優秀個人典型」榮譽稱號。
蔣玉秋: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行政助理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發起人之一,2005年起正式入職春芽,主要負責機構行政工作。
尹蓓: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兼職會計
1993年起一直從事會計工作,目前在廬陽區益壽苑老年公寓任主辦會計,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於2011年3月起在春芽做兼職會計,主要工作是核算成本、編制各類會計報表、提供機構所需的各種收支數據。
我的信念:讓愛永存 !
梁月英: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出納
作為家長俱樂部的一名會員,也是一名智障青年的家長。從春芽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就和春芽機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於2011年3月來到春芽工作,專門從事機構財務上的工作。
我的信念:讓愛永存 !
董娜娜: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項目助理
2009年畢業於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社區管理專業,於2010年參加合肥工業大學自考本科社會保障專業。2011年10月正式入職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擔任項目助理一職,相繼順利的輔助項目人員完成了「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殘疾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等多個項目,本人工作期間參加過「同行機構能力建設」、「心智障礙組織能力建設」、「社區殘疾意識工作坊」「殘障青年自我認知與自我發展」等培訓,同時協助項目主管給廬陽區社區協助理員開展了殘疾意識培訓。
我的信念:希望就在前方。
徐奕: 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教學顧問(兼職)
合肥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畢業。2005年起為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志願者,2006年創辦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並擔任教學主管,2011年9月任教學顧問一職,現為廬江特殊教育學校教師,2010.01 其撰寫的《學前孤獨症兒童在機構進行干預訓練的實踐與反思》論文被收於2010』中國孤獨症人士社會服務保障研討會《論文集》中,後被省殘聯康復研究中心通訊雜志轉載。
薛潤娣: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教學主管
畢業於中澳學院英語教育專業。2008年進入春芽發展中心擔任孤獨症兒童日常訓練工作。2009年參加「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ABA初級教師培訓」;2010年參加「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ABA中級教師培訓」。工作的近四年的時間里,從一線教學中不斷獲得經驗,並積極參加相關專業學習培訓,2010年開始承擔家長培訓的一線工作。
始終相信,孤獨症孩子家長才是訓練中的主導者,教師只是指引者。我的目標:幫助身邊的每個孤獨症家庭走向希望。
蘆靜: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行政/項目主管
2009年7月畢業於安徽警官職業學院警察繫心理咨詢專業;並且考取心理咨詢師三級資格證;2011年11月,獲得安徽師范大學自考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證書。從2009年4月份開始進入春芽發展中心工作至今,主要擔任孤獨症兒童日常康復訓練、發展中心行政管理、協助項目設計及執行工作。2009年6月份和11月份,參加重慶向陽「創造性音樂培訓」初、中級班培訓,2010年5月,參加北京星星雨「TEACCH初級培訓」,2011年5月,去香港協康會參觀學習。在校期間除了對專業知識進行培訓學習外,還常到孤獨症康復機構和智障日托機構交流學習。
我的信念:攜手堅持,看那綠綠的芽兒漫山遍野!
葉靜靜: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教師
2003年從事自閉症患兒童康復工作, 在上海市星雨兒童康健院學習孤獨症兒童日常康復訓練。2004年5月至2004年8月在北京星星雨研究所學習應用行為分析法(ABA)理論,行為矯正的教育方式。2004年10月份至2005年8月份在青島市自閉症研究會以琳自閉兒訓練部學習以琳療育方法、以琳訓練模式。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上海盧灣輔讀學校學習生活自理方面。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在金色兒童(上海)訓練部擔任語言、運動老師。2007年2月至今來到合肥市春芽發展中心一直擔任著個訓老師。在這春芽發展中心期間參加多次學習。
我的信念:讓漫山遍野的每一朵花兒在春風里愉快的盛開著。
吳 紅: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教師
2009年的8月份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了春芽,工作至今。也因為工作和自身的發展需要,目前還在電大主修學前教育專業。目前在機構中主要負責發展中心教具的管理,集體課個訓課程的教學。2010年參加北京的PCI的第三階段學習的培訓;全面了解了孤獨症兒童的康復訓練中的文化與游戲的介入。2011年5月至7月,參加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ABA初級知識」培訓,全面掌握了ABA的操作與運用,並得到了星星雨教師的認可。
我堅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星星會一直燦爛。
周 敏: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教師
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從2009年進入春芽工作至今,在這個大家庭里我收獲很多:每天與孩子們家長們共歡笑,與同事們共進退!本人於2009年去北京星星雨學習「言語行為治療」,2010年去北京學習「ABA初級教師培訓」,「游戲與文化介入」,2011年去北京學習「ABA中級教師培訓」。從事一線教育這幾年以來,自己能夠熟練的操作ABA的方法原則,為我們的孩子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操作經驗豐富。
目前在機構中主要負責發展中心草莓班的教學,機構孩子一對一的教學,以及初級班家長的培訓工作,在此我很願意為更多的孤獨人及其家庭盡我所能。
我的信念是:手拉手,我們一起向前走!
張培鑫: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教師
2009年畢業於安徽體院康復治療專業;2010年取得安徽師范大學的體育教育專業,並取得學士學位。
2009年6月份畢業後就入職春芽一直工作至今。專門從事孤獨症兒童訓練與教育的專職老師。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學習,可以熟練掌握操作ABA的方法與原則,為很多孤獨症兒童進行一對一的指導。2010年7月參加「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ABA中級教師培訓」。 在這里我願意更多的去學習,為更多孤獨症及家庭提供我力所能及的幫助。
陳 含: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教師
畢業於皖西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2009年8月進入春芽從事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工作,帶過語言、數學、音樂、游戲、手工、感統、點心等集體課程,至今為止為大約30個孩子提供一對一的康復訓練。2010年8月參加浙江省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班的培訓;2010年12在浙江省杭州青蘋果樂園學習一周;2011年11月參加育盟第2期「自閉症工作坊」培訓。除此之外,還參加了北京星星雨的吳良生老師的大齡孤獨症兒童青春期的教育和引導講座,王秀卿老師的孤獨症兒童語言與溝通訓練講座、魏玲老師的快樂教學等講座,具有比較扎實的ABA理論知識,能熟練地運用ABA進行教學。
個人信念:伸出你我之手,點燃星星之火。
張聖霞: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教師
2011年畢業於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園藝技術專業。在機構主要負責香蕉班的三個課程:生活自理課、點心課、手工課以及四個孩子的個別訓練輔導課。在不斷的探求與學習中有了自己的經驗與方法,可以熟練掌握操作ABA的方法與原則。由於熱愛這份工作以及這里的孩子們從2011年9月一直工作至今,在這里我找到了我的奮斗目標也正為此努力著。
我的信念是:所謂信念,需持之以恆,不退縮不逃避。
史雪傑: 孤獨症兒童發展中心教師
2011年畢業於安徽涉外經濟學院是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加入春芽,一直工作至今。專門從事孤獨症兒童訓練與教育。在工作中不斷的探索學習,增長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優質的服務。
我的信念是:專業使愛心更有力量。
常紅: 陽光家園教學主管
1985年畢業於省國防公辦技校,1997年畢業於市婦聯成人幼教班,1998年獲小教二級職稱、2001年獲小教一級職稱。2010年7月來合肥春芽工作,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多次去國內同行機構參觀學習並能把所學經驗用於中心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能更多了解和學習先進的特殊教育的服務理念,讓中心的服務模式能在合肥市得到推廣,使更多的智障人士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
我的理念:我們不能掌握生命的長度、但能拓展生命的寬度。
謝金鳳: 陽光家園教師
2011年畢業於安徽新華學院建築設計技術專業。2010年10月份在新起點裝飾公司從事設計設師一職,2011年3月份在濱湖某幼兒園從事幼教一職,2011年9月份至今在春芽「陽光家園」工作。在陽光家園工作期間主要從事智障青年的教學工作,在工作期間積極經參加春芽組織的的培訓,能很好的將理論與實際行結合。
我的信念:專業讓愛心更有力量!
張建: 陽光家園教師
2001年畢業於六安市城南學校;為了能更好的服務於機構,目前還在電大主修學前教育專業。現在在陽光家園主要從事智障青少年的教學工作,由於從事這份工作時間不長,所以在工作中更需不斷學習和探索,將教學工作發展成更規范化和更專業化教學,尋找到較為有效的幫助智障青少年的方法和方式。能為更多的需要幫助的智障青少年及家庭服務。
我的信念:你我同行,共享生命!
㈡ 請問境外的公益組織進入國內,要接受那些相關法律的調整,那些部門管理
來源:公益時報
3月23日,小母牛聯益慈善之夜在北京舉行,活動流程的第五項是聯益基金會(小母牛)專項基金的啟動儀式。事實上,類似像小母牛這樣努力在中國尋求本土化道路的國際NGO,經過與中國政府的多年合作,已經深諳生存之道。除了資金來源不同外,與本土NGO幾乎並無二致。他們很少或不再僱傭境外人員,並開始逐步嘗試脫離對總部資金的依賴,開拓新的支持渠道。
2013年3月底,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任務分工的通知》指出:公益慈善等四類社會組織年底可直接登記。該舉措被期待為「社會組織發展的春天」。
遺憾的是,這其中並不包括活躍在國內的幾千家國際NGO,他們依舊「登記無門」。而對於相對幸運的基金會來講,雖然參照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允許其在中國內地設立代表機構,但登記注冊依然按照雙重登記制度的思路進行。
復雜的身份
國際小母牛組織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阿肯色州的非營利機構,致力於減少全球飢餓和貧困,保護地球環境。因最初向貧困家庭提供小母牛和養牛技術培訓而命名。自1985年進入中國以來,在中國深耕超過20年,小母牛項目幫助人群從幾十戶農戶到數萬戶,為貧困地區農戶提供從種畜到飼養技能的鏈條式服務,受助農戶實現自力更生後,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最初接受的農畜後代或等額資助,以及所學知識、技能和經驗一並傳遞給其他貧困農民。
而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聯益)2011年3月獲准成立,自詡是繼「壹基金」在深圳取得公募資格後,首家經北京市民政局獲批成立的民間公募基金會。
雖然這種國際NGO掛靠本土公募基金會,成立專項基金的案例並不多見,但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海惠)就已經開始嘗試與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勸)達成協議,共同成立聯勸(海惠)專項基金。
海惠即為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為數不多的NGO之一,1989年,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在四川建立,掛靠在四川省畜牧局內。雖然由政府代管在行政上有一定優勢,但為了確保項目的規范化和專業性,國際小母牛組織仍決定單獨注冊建立小母牛項目辦。
探索注冊之路是艱難的,好在國際小母牛組織並沒有一味地去追求以國際NGO的身份注冊,考慮項目辦沒有外籍員工,而是嘗試找省級有關部門探討國際小母牛組織中國本土化之路。四川省民政廳民間管理局負責人很同情小母牛項目的處境,表示只要小母牛項目找到有關廳局(辦)作為掛靠或主管單位,就可進行國際小母牛組織的本土化注冊申請,只是注冊名字不能用小母牛,因為在這個圈子裡,大家都知道小母牛是國際NGO。
經過各種復雜的交涉後,2008年,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終於以「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的名義在四川省民政廳注冊成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簡稱民非)。2011年2月,為參與上海市對口援疆工作中的社區扶貧項目和上海市郊的社區綜合發展,海惠的姐妹單位「上海海惠社區民生發展促進中心」正式成立,身份仍為民非。
「注冊的過程是比較曲折的,但好在我們並沒有一定要以國際NGO的身份來注冊,總部也考慮到國情和機構處境,允許我們以這樣的名稱(海惠)來申請。所以雖然我們是國際組織,但無論在注冊上,還是項目執行上,都在走本土化的道路。現在對外宣傳的牌子就是海惠-小母牛項目。」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主任陳太勇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注冊成民非或者乾脆在工商部門登記是大量在華尋求獨立身份的國際NGO的最終選擇。
針對兩個二級基金的成立,陳太勇就表示目的為了增加一個公募的支持平台。「2012年3月,就已經和聯益簽署了合作協議,但一直在策劃合適的活動方式和時機。」據了解,該天的活動邀請了聯益和小母牛雙方的企業合作夥伴,並在當晚舉行了慈善拍賣。
「基金會」的優勢與尷尬
對於國際組織來講,在華擁有合法身份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更安全地實施項目、可以與更高層級的部門展開合作,企業基金會被認可甚至可以為企業市場開拓帶來機會。
相對於「注冊無門」的其他類型國際組織,基金會顯然要幸運得多。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對基金會的設立主體並沒有做境內外的限制,依照該條例,外國人可以在華捐資設立基金會,境外基金會也可以在中國內地設立代表機構。當然,登記注冊依然按照雙重登記制度的思路進行。而且,此類組織必須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方能取得合法身份。
2013年1月,研華文教基金會正式拿到了民政部批文,成立了基金會北京代表處。1997年,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在台灣正式成立,主要項目為產學合作、社會公益以及內部員工的企業文化建設。
「基金會在大陸開展項目是比較早的,但在2011年下半年才開始准備注冊,通過國台辦向民政部正式提出申請,從准備材料到調查審核再到被批復大約是一年半的時間。」基金會工作人員鄭妲新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因為研華科技是台資企業,所以作為企業基金會的研華文教基金會主管職能部門是國台辦。
鄭妲新表示,辦事處的注冊成功得力於國台辦的大力支持。「上層部門的交涉和溝通會相對容易一些。」她認為對於有注冊需求的境外背景基金會來講,相比准備民政部要求的眾多資料,其職能主管部門是否負責更為關鍵。
「另外,研華科技在北京算是納稅數額比較大的台資企業,可能在注冊審核上也有一定考量。」鄭妲新補充。
據中國社會組織網顯示,目前正式在中國登記注冊的境外基金會(含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僅二十幾家。
致力於保護野生生物和自然棲息地的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WCS)成立於189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1996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國項目辦公室,2005年,中國項目總部轉移到北京。總部遷移後,WCS就開始籌劃向民政部門申請注冊。「2007年,做了第一次努力,申請遞到了國家林業局,因為國家林業局是我們的業務主管單位。」WCS工作人員甘敏芳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此次申請得到的回復是對於協會類性質的境外機構注冊辦事處,沒有相應的法律可以參照。
「後來就不了了之,2011年有消息說民政部要修訂社會組織管理三條例(即《基金會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又陸續有開放登記的說法,我們就一直在等。」甘敏芳說。
但實際上,等待並沒有給這些國際組織帶來收獲。他們開始考慮曲線操作。「雖然仍缺少適用的法律條款,但境外的基金會是可以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WCS在美國和基金會的性質是沒有區別的,適用於相同的法律注冊條款、相同的免稅政策,所以總部批准我們也可以叫WCS foundation(基金會),以基金會的名義提出申請。」甘敏芳表示,2012年WCS開始做第二次努力,包括總部在內又把相關的資料重新准備了一輪。
「因為拿到證書沒有多久,具體的不同還沒辦法講,只能說有好處。包括邀請合作夥伴時,有民政部認可的基金會代表處的身份會顯得更正式,也更有公益色彩。包括一些項目的執行,之前是和高校合作,有了身份後合作夥伴的層級可以上升到教育部,這樣項目運作也會更方便。」鄭妲新介紹,2013年3月底,由研華文教基金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合作的某創新經營模式競賽已經開賽。
單一的資金渠道
改頭換面注冊民非、工商注冊、正式在民政部注冊基金會、掛靠本土公募基金會成立二級基金……為了達到生存和開展活動的目的,國際組織選擇了各種各樣的存在方式。但對於那些項目和合作夥伴相對單純的機構而言,身份則沒那麼重要。
湯森路透基金會是依託於新聞和專業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成立的公益機構。其旗下網站 TrustLaw提供免費的全球法律服務,以及婦女權益和高效行政的信息及新聞資訊。在中國,基金會主要向社會企業家和NGO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等均有合作。「我們就是一家企業基金會,沒有獨立的法人身份,暫時也並沒有申請注冊成立辦事處的打算。」基金會中國項目主管劉東偉認為身份問題對於基金會執行項目並無影響。
「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資金支持的項目,與合作夥伴沒有資金往來,不需要一個獨立帳號。」劉東偉介紹,基金會和企業CSR部門分開,在中國的全職員工只有他一人,因此基金會每年所需要支出的經費只包括他一人的工資和差旅,均來自公司財務。
同樣作為企業基金會的研華文教基金會,所有的資金也均源於企業。「研華科技股東分紅的百分之三,每年會滾動到基金會里,所以不需要開拓其他收入渠道。」鄭妲新表示。
事實上,因身份問題制約,在華國際NGO的資金來源均較單一,對總部的依賴程度很高。「WCS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資金來自美國,大約每年100萬美金左右。從2009年開始,國內開始有個人捐贈進來,但筆數很少,額度也不大,每年也就一二十萬的樣子。」甘敏芳說,2012年,WCS「野生生物衛士獎」的項目得到了阿拉善SEE基金會支持,是第一筆來自國內機構的資助。
「大部分的資金還是來自海外,以上一個財務年度(2011年6月—2012年7月)為例,機構53%的資金來自香港,30%的資金來自美國,剩下的不到20%是機構自籌。」陳太勇告訴記者,小母牛香港的籌款能力很強,每年的捐贈收入都有幾千萬,而海惠上一年包括承諾分期捐贈在內的捐贈總收入(自籌部分)為1500萬。「主要來自企業和企業基金會的捐贈。」
海惠在資金上對國際小母牛組織總部和其香港分會嚴重依賴,減少依賴的唯一辦法就是解決籌款問題。實施本土化戰略以來,海惠積極拓展新的收入渠道,包括成立二級基金在內,但效果卻並不明顯。據了解,聯勸(海惠)專項基金成立兩年來,包括捐贈物資摺合在內共籌款不足20萬。上文提到的小母牛聯益之夜舉行的慈善拍賣,截止到記者發稿,到賬約50萬。
「我們雖然沒有掛靠成立二級基金,但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有項目的合作,也算是有公募的渠道。」甘敏芳說,同海惠一樣,雖然環基會積極幫助WCS尋找資金支持,但卻一直沒有獲得額外的捐贈機會。
發展趨勢與官方合作
事實上,國際NGO在華活躍的時間並不長,上世紀80年代後,較多地進入中國;以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事件為契機,國際NGO開始迅速發展。除了扶貧、教育等傳統慈善領域,國際NGO更關注艾滋病防治、環境保護、婦女兒童、社會企業、公平貿易、農民工權利保護等較新的公益領域,一段時間內為中國公益事業發展帶來了國際經驗和國際視角。
以國際NGO最活躍的雲南省為例,21世紀初期,國際組織貢獻較大。根據雲南省國際民間組織促進會《境外非政府組織發展及管理研究》的統計,國際NGO在滇的項目資金投入2003年是3200萬元,2004年是5300萬元,2005年是8600萬元,2006年達到1.2億元。
而近幾年,在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的援助政策做出方向性調整,許多國際組織也相應靈敏地做出回應,逐步減少或停止在中國的資金支持。
同時,2008年發生在雲南的香港偽慈善家李國華猥褻孤兒院女童案件進一步為境外NGO管理敲響了警鍾。2009年12月29日,為了規范境外NGO管理,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為雲南省內有關組織與境外NGO交流合作提供服務保障,雲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雲南省規范境外非政府組織活動暫行規定》,並於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境外非政府組織(以下簡稱境外NGO)在雲南開展項目及活動,均需到省民政廳登記備案,否則即為非法。極少數身份可疑的國際機構開始撤出中國。
因為身份各異的原因,在華國際NGO的規模一直難以統計。僅就在民政部登記的基金會來看,資金投入可圈可點。2012年1月16日,民政部在京召開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工作座談會。會上發布消息,自《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民政部依法登記的19家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累計在中國內地實施了1714個公益項目,總投入超過40億元人民幣,其中,2011年的公益項目支出為10.5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身份如何,幾乎所有現存的在華國際NGO都傾向與政府部門合作。據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系韓俊魁在2011年的調查統計,選擇經常與政府合作的境外在華NGO比例高達74.5%,若加上偶爾合作,這一比例達到93.6%。「從合法性上看,與政府合作會讓那些沒有登記的國際NGO繞開法律合法性的質疑展開活動,獲得的行政合法性讓其獲得了較大的騰挪空間。」
「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因為我們的工作都是在保護區內進行,一定要和當地的林業部門合作開展項目。尤其是廣州方面的項目,與野生動物走私有關,必須和國家執法部門合作。」甘敏芳表示。
㈢ 巴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待遇怎麼樣
薪酬待遇
按照我中心現行薪酬福利標准執行,雙休,有年假。
二、福利待遇
1、各崗位薪酬待遇統一按照我中心2015年度啟動的薪酬標准執行;
2、各崗位簽署正式勞動合同,首次簽署時根據合同期確定試用期1-3個月;在我中心實習生三個月以上的轉為專職工作人員,實習期抵試用期;
3、全職工作人員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統一繳納五險一金;
4、工作滿半年的,有5天年假;每半年增加一天年假,最長不超過15天;
5、執行雙休制度,但根據項目的工作性質周末如需加班,可進行長期調休或短期調休;
6、參與到外出救災項目工作人員統一單獨購買人身意外險;
7、節假日根據實際情況中心會適當考慮過節費及年終獎。
㈣ 興業路222號6號樓205室,上海市徐匯飛揚華夏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是什麼地方是正軌,單位么
2011年7月7日,飛揚華夏正式注冊為民非組織,由共青團徐匯區委員會主管。
作為青年進步的推動者,飛揚華夏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中心致力於青年人在公益實踐中自我成長。中心的夥伴行動項目,依託與民政系統合作,在市、區社區開發一系列公益項目,這些項目都將由經過上海公益人才與志願者訓練營培訓的青年志願者設計、管理與開展。志願者則將以進階式參與的形式,依次扮演志願者、項目成員、項目官員,在深入項目的同時,提升個人能力。項目以期通過豐富的實際內容與廣闊的發展前景,將青年個人發展與公益事業緊密結合,讓年輕人成為公益就業者與公益領袖。最終實現青年人在公益參與中成長的機構使命。
㈤ 上海有哪些NGO組織
1.上海新途社區健康促進社
2.綠根力量
3.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
4.浦東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
5.上海綠洲野生動物保護交流中心
6.上海華光青年服務中心
㈥ 泰安市手拉手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怎麼樣
簡介:開展扶貧、濟困、扶老、恤病、助殘、優撫、助學、幫扶特殊家庭等公益志願服務活動,為公益救助活動搭建平台。
注冊資本:3萬人民幣
㈦ 財政部的職能
財政部職能:
擬訂財稅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和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分析預測宏觀經濟形勢,參與制定各項宏觀經濟政策,提出運用財稅政策實施宏觀調控和綜合平衡社會財力的建議,擬訂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勵公益事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起草財政、財務、會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組織涉外財政、債務等的國際談判並草簽有關協議、協定。
承擔中央各項財政收支管理的責任。負責編制年度中央預決算草案並組織執行。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中央、地方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決算。組織制訂經費開支標准、定額,負責審核批復部門(單位)的年度預決算。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負責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負責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規定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財政票據。制定彩票管理政策和有關辦法,管理彩票市場,按規定管理彩票資金。
組織制定國庫管理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指導和監督中央國庫業務,按規定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政府采購制度並監督管理。
負責組織起草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草案及實施細則和稅收政策調整方案,參加涉外稅收談判,簽訂涉外稅收協議、協定草案,制定國際稅收協議和協定範本,研究提出關稅和進口稅收政策,擬訂關稅談判方案,參加有關關稅談判,研究提出徵收特別關稅的建議,承擔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負責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按規定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制定需要全國統一規定的開支標准和支出政策,負責財政預算內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非貿易外匯和財政預算內的國際收支管理。
負責審核和匯總編制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草案,制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制度和辦法,收取中央本級企業國有資本收益,制定並組織實施企業財務制度,按規定管理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參與擬訂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相關制度,按規定管理資產評估工作。
負責辦理和監督中央財政的經濟發展支出、中央政府性投資項目的財政撥款,參與擬訂中央建設投資的有關政策,制定基本建設財務制度,負責有關政策性補貼和專項儲備資金財政管理工作。負責農業綜合開發管理工作。
會同有關部門管理中央財政社會保障和就業及醫療衛生支出,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社會保障資金(基金)的財務管理制度,編制中央社會保障預決算草案。
擬訂和執行政府國內債務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編制國債余額限額計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和辦法,防範財政風險。負責統一管理政府外債,制定基本管理制度。代表我國政府參加有關的國際財經組織,開展財稅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負責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監督和規范會計行為,制定並組織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指導和監督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指導和管理社會審計。
監督檢查財稅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反映財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問題,負責管理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它事項。
(7)上海明日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財務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其前身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
2016年1月29日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增幅再創新低,比上年增長8.4%,同口徑增長僅5.8%,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低於預算增長7.3%目標。這是1988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最低增速。
2018年4月,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
2018年,財政部安排撥付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60.95億。
201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起成立了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45.39%,為第一大股東。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主要職能
㈧ NGO有哪些組織
上海的NGO不是很多,但是民間的還是有一些,據我了解有
根與芽 上海辦公室
NPI公益孵化器
攜手同行
青翼社工網
上海市浦東社工協會
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
上海閘北區熱愛家園青年社區志願者協會
上海愛心俱樂部
上海市青年志願者協會
上海市志願者協會
還有很多,你參看我的個人空間吧
NGO/NPO公益資源整合http://hi..com/yutu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