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陳益的資料
是那個陳益?自己看吧!
目錄
1、歷史人物
2、民盟崑山市委副主委
3、我國引進番薯的第一人
4、彭州市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1、歷史人物
〔公元?年至一四五四年〕字啟行,自號行素,高安人。生年不詳,卒於代宗景泰五年。永樂間,以五經教授於鄉,學者稱行素先生。益所為詩文,意境清平。有敝帚集二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編輯本段]2、民盟崑山市委副主委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49
民 族: 漢族
上海青浦人。民盟成員。1988年畢業於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新聞專業。1968年高中畢業後赴鄉下插隊務農,1971年參加工作,歷任崑山市電信局工人、市文化館創作幹部、市廣播電視局編輯、市文化局副局長。崑山市政協副秘書長,民盟崑山市委副主委,蘇州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兒童文學集《十八雙鞋》、《沒有櫓的小船》,散文集《尋找另一半》、《水巷裡的浮雕》、《世界屋脊的星座》、《慾望漫思錄》、《鄰近上海》、《情感旋鈕》、《周庄》、《老牆》等。兒童文學《十八雙鞋》獲1981年上海兒童文學園丁獎散文獎、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優秀兒童文學獎,《吳中攬勝》獲1981年全國青年旅遊徵文二等獎,《歸思》獲1987年《萌芽》文學獎,文章《麥哨》等。
3、我國引進番薯的第一人
(?一1592),字德裕,虎門北柵人。明萬曆八年(1580年),陳益隨友人往安南 (今越南),當地酋長以禮相待,每次宴請,都有味道鮮美的甘薯。但當地法例,嚴禁薯種出境。陳益以錢物「疏通」了酋奴,在他們的幫助下得到薯種,於萬曆十年(1582年)偷帶回國。他將薯種先在花塢里繁殖,繼而在祖塋志敬墓地後購地35畝,進行擴種,因薯種來自番邦,故名為「番薯」。「自此之後,番薯種植遍布天南」,成為人們的主要雜糧。陳益從安南引進番薯比福建陳振龍早12年,是我國引進番薯的第一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陳益臨終時遺書後人,囑咐每逢祭奠,祭品中必要有番薯,陳氏後人代代遵循。
[編輯本段]4、彭州市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領導分工:
協助做好建築二公司企業改制、清理拖欠工程款及民工工資等工作。
協助分管科室:建築業管理辦公室、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
領導簡歷:
1980年11月—1983年9月在成都軍區維護營任戰士、副組長;
1983年9月—1985年9月在南京炮兵學院任學員;
1985年9月—1988年3月在步兵第三十七師炮兵團任排長;
1988年3月—1989年2月在步兵第三十七師炮兵團任副連長;
1989年2月—1994年3月在步兵第三十七師炮兵團任連長;
1994年3月—1997年9月在步兵第三十七師炮兵團任營房股長;
1997年9月—1999年3月在步兵第三十七師炮兵團任教導員;
1999年3月—2000年10月在四川省軍區龍泉驛區武裝部任幹事;
2000年10月—2003年4月在四川省軍區龍泉驛區武裝部任科長;
2003年4月—2004年10月在四川省軍區彭州市武裝部任副部長;
2004年10月至今在彭州市規劃和建設局工作,任副局長、黨組成員。
❷ 喬博的個人經歷
部分參加的大型志願者活動:
2009年12/5我志願大型志願者活動(志願者兼策劃者)
2009年長寧仙霞社區逸仙敬老院志願者
2009年松江老城迎世博低碳宣傳活動志願者
2009年岳陽社區迎世博、文明觀辯論賽活動志願者
2010年中日跨國采購大會志願者(組長)
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志願者(組長、副車長、層長)
2010年第五屆中國(國際)殘疾人和老年人康復護理技術及輔助器具展覽會志願者(組長)
2010年攜手真維斯校園愛心鉛筆募捐活動(總負責人兼志願者)
2010年上海圖書館志願者
2010年10級新生迎新志願者
2010年第一屆上海創意展志願者(負責人)
2010年上海長寧區陳列館會展志願者
2010年愛爾蘭文化周志願者
2010年明星帶你看世博志願者(組長)
2010年上海爵士音樂節志願者
2010年上海迷笛音樂節志願者
2010年婁山關路地鐵站志願者
2010年義務獻血志願者兼獻血者(總負責人)
2010年東華大學圖書館志願者
2010年西南五校聯合招聘會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0年「藍天下的至愛」-上街募捐志願者
2010年毛澤東故居志願者
2010年上海紡織博物館志願者
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院紡織服裝教學指導大會志願者(組長)
2010年宋慶齡陵園志願者
2010年旭日獎學金頒獎典禮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0年頤養敬老院志願者
2010年華陽敬老院志願者
2010年真光敬老院志願者
201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志願者
2010年「老手攜手舞動陽光」大型文藝晚會(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1年東華大學第三屆陽光杯乒乓球比賽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1年東華大學周華盛獎助學金5周年慶典活動志願者
2011年東華大學60周年校慶100天倒計時校友返校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1年現代婚博展志願者
2011年上海烘焙展覽會志願者
2011年東華大學60周年校慶志願者啟動儀式(負責人之一)
2011年「義務收購文明你我他」(志願者兼總負責人)
2011年貿易博覽會志願者
2011年上海(國際)橄欖球邀請賽志願者(主席兼中國國家隊領隊)
2011年東華大學60周年校慶志願者(浦東國際機場)
2011年上海科技館志願者
2011年7月-8月組隊赴海南省定安縣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支教活動(隊長)
2011年上海(國際)燈光展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1年上海豫園陽光之家志願者
2011年上海(國際)花卉展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1年第六屆中國(國際)殘疾人和老年人康復護理技術及輔助器具展覽會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1年上海迷笛音樂節志願者
2011年東華大學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表彰暨歌詠大會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1年東華大學11級迎新志願者(上海南站總負責人)
2011年阿里巴巴上海峰會志願(者總負責人)
2011年東華大學服飾文化秀《時尚東華》項目文化志願者(優秀志願者庫)
2012年民生現代美術館2012肖像展志願者
2012年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環保類社團骨幹培訓班志願者(組長) 2009年6月份參加完高考之後,成績優異,為人正直、善良,有夢想有抱負,深得老師和同學喜歡,但因其家境貧寒,為了幫助這樣一批有志青年,沈陽興齊制葯有限公司對其及當年靈台縣高考狀元等其餘4人進行了資助。
2011年12月5日,他被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願者組委員推薦,接受了中國中央廣播電台的采訪,他的志願者事跡在新聞聯播階段播出,而且被各大網站轉載,同時他就志願者們的生存狀況;志願服務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哪些困惑和尷尬;政府和相關部門該如何幫他們解決困難等問題向北京大學王教授進行了請教。
2011年7月份暑假,他推掉了上海(國際)世界游泳錦標賽志願者的活動,毅然決定組隊赴海南進行為期1個月的支教活動。來回76個小時的硬座,一張木板、一紙草席、一張桌子,這就是他們的住宿條件;一個電飯鍋、2個盆,便是他們的伙食炊具,當面對如此艱巨的挑戰,他們團隊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克服各種困難,化解各種難題,按照原定計劃開展了他們的支教之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創造了各種第一!
2012年11月,因其在大學期間志願者方面的優異表現,被共青團東華大學委員會推薦參加2012年度上海十大青年公益先鋒評選活動,推薦理由為:喬博是東華大學的一名「志願者達人」,策劃、組織並參與了眾多志願者活動,其經歷詮釋了一名青年學子的時代擔當,是名符其實的青年公益先鋒。」
2012年12月,因其家境貧寒但自強不息地在走這段求學路,因其大學期間一直熱衷公益服務,而一直默默無聞,甘願奉獻,幫助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他的故事在東華大學資助工作表彰大會上與全校師生共勉,溫暖大家!
2012年12月5日,是第27個國際志願者日。每當在這一天,各類志願者組織照例會舉辦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各地區各部門也會舉辦一些關於志願服務的表彰大會等等。從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開始,志願者和志願服務進入了普通中國人的視野。「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往往成為了志願者奉獻精神的經典概括。然而,通往光明的路上經常會布滿荊棘。對志願者而言,理想在飛翔,困惑卻在腳下。《中國廣播網》記者溫飛采訪了長期從事志願服務的上海東華大學大四學生喬博。 認識喬博學長雖然不到1年,但是他樂於助人、積極進取、充滿正能量的形象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是我眼中的他:志願者工作上認真負責,再苦在累也聽不到他的抱怨聲;學習上毫不鬆懈,圖書館、自修室常有他伏案的背影;生活中,常有朋友向他求助,他即使再忙碌也會欣然答應。他在東華四年的努力和付出值得我們為之鼓掌和驕傲,東華年度人物---喬博受之無愧! 11級經濟系高天宇
❸ 陳益的資料!!!!!!!!!!!
上海青浦人。民盟成員。1988年畢業於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新聞專業。1968年高中畢業後赴鄉下插隊務農,1971年參加工作,歷任崑山市電信局工人、市文化館創作幹部、市廣播電視局編輯、市文化局副局長。崑山市政協副秘書長,民盟崑山市委副主委,蘇州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❹ 她為陳冠希墮胎2次,分手後搭上有婦之夫,如今是不是仍背負小三的罵名
娛樂圈中存在的感情,真真假假誰又能說得清呢?有些藝人打著感情的幌子,其實是看中了對方在娛樂圈的地位和人脈,想要藉助對方的實力更上一層樓。
當然在娛樂圈當中也有真正的感情存在,比如感情特別好的孫儷和鄧超,陳小春和應采兒,他們之前也都各自經歷過感情曲折,不過好在最終找到了人生的最佳伴侶。
我們要講的這個明星曾經為陳冠希墮胎兩次,分手之後也又插足別人感情,被冠上了小三的罵名,過得怎麼樣呢?
網路上總有很多人把小三兒、撈女、花心這些詞語用在周麗淇身上,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這和他過去的情感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不過現在能有如此幸福的生活,那些曾經的一切,或許她早就不在乎了吧。
感情就是這樣,從來沒有道理可講,也沒有先來後到之分,雖然我們站在道德的角度,覺得插足別人的感情,破壞別人家庭的行為是可恥的,但是當真正的感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又該怎麼取捨呢?所以站的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
❺ 作者陳益
陳益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49
民 族: 漢族
上海青浦人。民盟成員。1988年畢業於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新聞專業。1968年高中畢業後赴鄉下插隊務農,1971年參加工作,歷任崑山市電信局工人、市文化館創作幹部、市廣播電視局編輯、市文化局副局長。崑山市政協副秘書長,民盟崑山市委副主委,蘇州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兒童文學集《十八雙鞋》、《沒有櫓的小船》,散文集《尋找另一半》、《水巷裡的浮雕》、《世界屋脊的星座》、《慾望漫思錄》、《鄰近上海》、《情感旋鈕》、《周庄》、《老牆》等。兒童文學《十八雙鞋》獲1981年上海兒童文學園丁獎散文獎、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優秀兒童文學獎,《吳中攬勝》獲1981年全國青年旅遊徵文二等獎,《歸思》獲1987年《萌芽》文學獎,文章《麥哨》等。
❻ 陳嘉庚的故事
1、橡膠大王
當橡膠第一次從巴西移植到馬來西亞,陳嘉庚即用2000元購了種子,播種在菠蘿園中,進而大面積種植,到1925年,他已擁有橡膠園1.5萬英畝,成為華僑中最大橡膠墾殖者之一。
之後他開辦橡膠製品廠,生產橡膠鞋、輪胎和日用品。鼎盛時期(1925年)營業范圍遠及五大洲,僱傭職工達3萬餘人,資產達1200萬元。陳嘉庚首創橡膠製品大規模生產。
促進了僑居地民族工業的發展;他開辟了橡膠製品和其他製品直接輸出的國際市場,在華僑中第一個打破英國壟斷資本的壟斷局面;他還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和技術人才。
2、歸國服務
1949年,陳嘉庚應電邀,回國出席全國政協,參加開國大典。陳嘉庚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嘉庚生前叮囑「把集美學校辦下去,把300萬元存款捐獻給國家」,並一再呼籲祖國統一,彌留之際還對台灣的回歸深表關切,體現了一個愛國者的赤誠之心。國家還為此設立了陳嘉庚科學獎。
3、反對賣國
陳嘉庚堅持抗日到底,針對汪精衛等人的妥協方案,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著名提案。電文提案經5次刪改,原意被歪曲。
鋒芒被砍掉,盡管如此,仍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振奮了全國人民和廣大海外僑胞的人心,對於當時重慶的主戰派亦起著很大的鼓舞作用。
4、海外辦學
在新加坡,陳嘉庚對於當地華僑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熱心,1919年創辦了規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是當時南洋地區華僑的最高學府。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又創辦水產航海學校,南僑師范和南僑女中等學校。當時有教會請陳嘉庚捐款10萬元創辦一所大學,陳嘉庚慨然答應,但提出要以兼設中文課程為條件。
在承擔集美、廈大兩校龐大開支的同時,陳嘉庚還於民國10年聯絡新加坡華僑,組織同安教育會,支持同安縣創辦40多所小學。民國13年,陳嘉庚把同安教育會改為集美學校教育推廣部。
至民國24年,先後補助本省20個縣市的73所中小學,補助總額達193227銀元,全部由陳嘉庚承擔。在僑居地,陳嘉庚竭力倡辦華文學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總理。
民國4年在新加坡捐資創辦崇福女校,民國8年又捐資3萬元創建南洋華僑中學,後來又捐40多萬元作為該校基金。民國36年3月,創辦南洋女子中學。
5、支援抗戰
1937年10月,陳嘉庚發起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任主席,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廣泛響應。
1938年10月,在著名閩僑菲律賓的李清泉印尼的庄西言倡導和勸說下,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致電要求,陳嘉庚出面聯絡南洋各地華僑代表在新加坡開會。
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被推舉為正主席(李清泉、庄西言為副主席)。他帶頭捐款購債獻物,精心籌劃組織。
使南僑總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便為祖國籌得約合4億余元國幣的款項。此外,他組織各地籌賑會為前方將士捐獻寒衣、葯品、卡車等物資。
以及在新加坡和重慶投資設立制葯廠、直接供應葯品等。1939年,陳嘉庚應國內之請代為招募3200餘位華僑機工(汽車司機及修理工)回國服務。
在新開辟的滇緬公路上搶運中國抗戰急需的戰略物資。1940年,陳嘉庚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歷訪重慶、延安等地。
他據實發表關於延安觀感的演講,盛贊陝甘寧邊區的新氣象。通過對國共兩黨轄區的訪問,陳嘉庚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❼ 世界青年節和國際青年節
世界青年節
開放分類: 節日、國際、紀念日、青年
11月10日是世界青年節。
來歷:
世界青年日是由教皇約翰保羅二世1984年創立的天主教宗教盛會。 創建這一節日是為了扭轉有天主教信仰的青年日益遠離教會的傾向。
宗旨:
舉辦世界青年日的目的有三個方面: 向青年傳播希望世界青年日是全世界青年聚集到一起的盛大節日,今天也是一個把年輕人的自信和力量帶回教會的很好的方法。
集會:
世界青年日不僅僅是世界青年的一次簡單的集會, 而且也是一次向世界青年傳播真理的機會。它是一個呼籲,讓全世界的青年走到一起,團結如一人。
以全人類的名義:
改變和團結所有人在21世紀依然是一個奇跡。國際事件能夠帶來更多希望但是也帶來更多的恐懼(例如原教旨主義, 民族主義 和其他新的沖突升級)。教會和基督徒自己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恐怖事件發生,還能引導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希望。
國際青年節
開放分類: 節日、國際、世界、青年
國際青年節(International Youth Day)
1999年12月17日,聯合國大會贊同主管青年事務部長世界會議關於宣布8月12日為國際青年日的建議.大會還建議組織宣傳活動支持青年日,提高人們對大會1995年通過的《到2000年及其後世界青年行動綱領》的認識.
❽ 陳振建是誰
陳振建,1960年生,1985年畢業於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岩土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教授級高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現任福建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排水與加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和地基基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該同志長期堅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線,針對省內工程建設中關鍵技術和難點問題,積極研發新技術、新方法,在既有建築地基托換加固、邊坡工程、基坑工程和工程降水控制等方面,7項創新性成果獲省部級科技二、三等獎,提出的既有建築地基部分托換設計計算方法、基坑工程降水控制方法、建築物糾傾控制方法、高壓水高壓空氣聯合清洗大直徑樁下卧軟弱層置換注漿加固等技術在工程中應用取得顯著效果,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我省《建築地基基礎技術規范》、《岩土工程勘察規范》主要起草人,是福建省岩土工程學科帶頭人,培養了大批青年科技學術人員。作為主要完成人的《設置變形調節裝置樁筏基礎工作機理及其應用研究》課題,獲2012年度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廈門地區花崗岩殘積土的強度與變形特性的研究成果已進入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為合理利用花崗岩殘積土的優良工程性質提供了可靠的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