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股市題材炒作常見的炒作題材如何分類
股市離不開炒作,於是中國的股民把投資股票叫做炒股 ,真是寓意深遠。 1、經營業績改善或有望改善 從根本來講,業績是股市的根本所在,業績是硬道理。所謂利好的預期最終都會反映到業績上來,因此這是最有號召力的題材。而其中,業績可望改善比業績已經改善更有吸引力。因為人們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未來。這類題材每到公布業績報告期間顯得尤為活躍,而公布完後,就暫時告一段落。 2、擁有龐大的土地資產有望升值 極具想像力,但最終要看是否有人挖掘並宣傳這個題材,如果有人對這個題材進行深度挖掘,那麼這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題材;相反,如果所有人都對這個題材冷落,就算它的潛質再大,也就是一隻平平庸庸不起眼的小股票。 3、國家產業政策扶持 對於這個題材,能否發達起來,最關鍵的是看優惠的稅收政策和貸款政策。如果國家出文說對這方面的題材進行某方面的優惠政策,這樣的題材就會豫芝麻開花一樣,一天比一天熱。屬於這個題材的有能源、交通、化工、通信、高科技等產業的股票。 4、合資合作或股權轉讓 分析合資題材,要全面考慮合資夥伴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能量,分清有利的真合資和純粹為造題材而吹捧的假合資,分清合資的前景是好是壞。 5、增資配股或送股分紅 增資配股本身並不是分紅行為,它並沒有給股東什麼回報,只是給股東一個增加投資的權利。在牛市中,這種優先投資的權利往往顯得非常重要,並具有一定的價值,因為牛市中人們預期股價會上升,可以優先投資必定會帶來良好的收益。送股分紅是上市公司給股東的真正回報,在這種回報真正兌現之前,往往會出現搶權現象,因為預期牛市會填權。增資配股或送股分紅成為一種題材,是因為人們的牛市預期,一旦市勢逆轉,人們預期熊市到來,送股也好,配股也好,都不能激起人們的購買慾望。 6、控股或收購 這在國外發達市場中是股市最有吸引力的題材之一。因為它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控股指某財團在股票市場上大量吸納某隻股票,以求最終控制該公司。不過在中國股市的二級市場上發生真正意義的搶股收購是不太可能。這與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有關。所有就目前而言,控股或收購還僅僅是一個炒作題材。多數控股行是由於莊家炒作失當,手中的股票越來越鄉,以至於達到或超過舉牌的界限,而不得不舉牌。
② 股市裡的題材是
顧名思義,題材股是有炒作題材的股票.這些題材可供炒作者(所謂莊家)借題發揮,可以引起市場大眾跟風.例如,能源緊張了,一些替代性的生產酒精的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工廠就成為炒作題材,稱為新能源概念股,外資進入股市了,又出現了外資收購概念股,奧運申辦成功了,立刻就出現了奧運概念股.總之,一切可以引起市場興趣的話題,都是炒作題材,所涉及的股票,也就成了題材股.通常特指由於某一些突發事件或特有現象而使部分個股具有一些共同特徵,例如資產重組板塊、WTO板塊、西部概念等。
常被利用的炒作題材大致有以下幾類:
①經營業績好轉、改善.
②國家產業政策扶持,政府實行政策傾斜.
③將要或正在合資合作、股權轉讓.
④出現控股或收購等重大資產重組.
⑤增資配股或高送股分紅等.
③ 日本股市泡沫後的表現及對日本國內的影響這場危機過後什麼行業發展比較快
1989年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為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為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沖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
④ 日本有部電視劇關於股票的是什麼
【金融小子】(又名:「BIG MONEY」)
【演 員】:
白戶則道(24)╱長瀨智也
山崎史彥(35)╱原田泰造
保坂遙(24)╱長谷川京子
關根秀樹╱近藤芳正
辰美周二╱小日向文世
蒔田╱松重豐
木本美幸╱真鍋かをり
【劇情簡介】:
「BIG MONEY」,講述股市職場的生態。 長瀨智也在百忙中接下這部戲,主要是深受腳本吸引,他在雜志專訪時表示:「一般連續劇情節與現實生活情況往往有極大的差距,這也是戲劇有趣的地方。但這次我演出的角色,卻是個十足普通的男生,也可說是連普通都還稱不上的平凡人。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更想挑戰演出。」
「我將自己的思緒架空,從拍戲的過程中學習。出道以來,我演過無數角色,每演完一部戲,就發掘新的自己,覺得眼界更寬闊,人生充滿無限可能。特別是這次的演出經驗,不僅合作對象都是以前沒見過的,而且內容又有各式寓意在裡面,連我自己都很期待。」
⑤ 如何通過看財經新聞,發現股票題材,以及熱門股票
由於影響股市的因素紛繁復雜,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因此解釋消息(新回聞)與股市之間的聯答動關系不可能每一樣都具體舉例。另外,由於普通投資者獲得消息的滯後性,利好出來後盲目跟風也容易導致虧損。研判消息面與技術分析一樣,也需要投資者深入研究和累積經驗。
拿醫葯板塊來說,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同時市場估值較低,政策醫療改革也長期利於行業。另一方面大環境不好,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問題持續,抗經濟周期影響能力強的醫葯行業自然會比較受避險資金和穩健的投資者青睞。綜合以上因素,近期醫葯股大漲就在情理之中了。
牽涉毒膠囊事件的上市公司先是股價連續大幅下挫,後來被認為沒問題的葯用明膠企業股價又連續漲停。事件中人為借消息炒作的意圖明顯,盡管反映了投資者的非理性,但具備抗風險能力和判斷力的投資者是可以參與的。不然還是迴避這類非理性炒作題材,追求合理的投資回報,同時也將虧損的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
這里還有些關於如何了解股市信息和財經網站的介紹:滿天星財經導航,相信會對你有幫助,祝你投資愉快!
⑥ 1990年日本股市崩盤做什麼生意比較掙錢
做空日經指數!
⑦ 求股票類的書籍,請問哪位好心人知道股市什麼階段炒作什麼題材或者概念
不要走入誤區,看書是對的,但你說的哪個季度炒什麼股那是沒有這么精確的,四季度炒作年報高送轉而言,也就是在自己分析范圍內猜測哪個股會高送轉的可能性大而已,至於股票類書籍有很多,但不僅僅學K線,還要學一些心理學類,軍事謀略類,都是有幫助的
⑧ 什麼是題材股股市炒作題材分類
你好,題材股是有炒作題材的股票。通常指由於一些突發事件、重大事件或特有現回象而使部分個股具有答一些共同的特徵(題材),這些題材可供炒作者借題發揮,可以引起市場大眾跟風。例如資產重組板塊、WTO板塊、西部概念等。
題材股分類
1、生產經營預期:生產經營好轉、改善。
2、政策影響:國家產業政策扶持,政府實行政策傾斜。
3、資產重組:出現控股或收購等重大資產重組,合資合作、股權轉讓。
4、優厚分紅:增資配股或高送股分紅等。
例如:能源緊張了,一些酒精生產企業、000591(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就成為炒作題材,稱為新能源概念股;外資進入股市了,又出現了外資收購概念股;申奧成功了,立刻就出現了奧運概念股。總之,一切可以引起市場興趣的話題,都是炒作題材,所涉及的股票,也就成了題材股。
*版權申明:本文根據網路資料整理,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作刪除處理。文中觀點僅作分享,不代表平台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