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角度,為寧波接軌上海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利用當地生態優勢,積極發展
,開發
;利用區域內或台灣地區的經濟,科技等優勢,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先進技術
㈡ 「寧波幫」為何能在近代上海發跡
近代上海是中國最為發達的工商業經濟中心,更是一個移民城市,曾被稱為「客幫壟斷的舞台」。在上海的眾多移民中,寧波移民群體占據了最為引人矚目的地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寧波籍工商業群體(以下簡稱甬商)在近代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第一家機器軋花廠、第一家榨油廠、第一家火柴、第一家機器製造廠、第一家銀行,都是在滬甬商創立的。
比如創辦燮昌火柴廠的葉澄衷、大中華火柴公司的劉鴻生、五洲大葯房的項松茂、中國化學工業社的方液仙、信誼化學制葯廠的鮑國昌等,都在近代企業的開拓和經營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像航運界的虞洽卿、西葯和娛樂業的黃楚九、錢庄業的秦潤卿、銀行界的宋漢章,也都是行業翹楚,且不少是橫跨各個領域。
寧紹商輪公司立票價為5角
在這種情況下,廣大旅滬寧波人爆發出驚人的團結力,寧紹商幫下屬各行業團體紛紛開會表態並訂立守則支持寧紹商輪公司,同時組織「航業維持會」,以支持寧紹商輪公司與外商輪船公司競爭。
比如寧紹商幫綢緞顧綉衣業同人,召開會議,其業董就說:「若是我寧紹公司果然被他逼倒,是我寧紹幫從此破氣,必為別幫所笑??所以今日特邀諸公到此,自後或往返滬甬,必要乘自己寧紹輪船,萬萬不可見目前只小利,去乘他外國人的船了。」同時還訂立了五條規則,包括一切貨物必須由寧紹輪船裝運、各店逐年預先購買寧紹船票等。
正是在廣大寧紹旅滬群體同人的支持下,寧紹商輪公司不僅站穩了腳跟,後來還有實力購買了外商輪船公司的商輪。反過來,在廣大寧波同鄉支持下發展壯大的甬商,也盡可能對同鄉給予回報。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武漢形勢十分緊張之時,船票價格飛漲,寧紹商輪公司就及時派船趕赴武漢,向急待離開的同鄉伸以援手,對貧困者給予免票。
四明公所和寧波旅滬同鄉會的作用
甬商清楚地明白,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只有金融和實業相互滲透和支持,才能真正發展壯大起來,正如寧波籍實業家劉鴻生所言:「一個銀行,如果沒有工商企業的關系,就不能長久存在;而工商企業,如果沒有銀行作為支柱,也就會限於停閉。」
據統計,1912、1924、1926、1928、1930、1932、1934年的上海錢庄中,浙江籍的錢庄都佔半數以上,而這些浙江籍錢庄中又以寧波籍為主。銀行業同樣如此,從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成立開始,此後多個銀行中都可以看到寧波籍人士活躍的身影。
寧波籍商人或是以傳統商業起家,然後經營錢庄再進一步促進實業壯大,或是本以錢庄、金融業開始,轉而以支持工商業發展來促進本身發展,或者實業經營者以入股方式向金融業投資。無論是哪種方式,最終的結果都是促進了甬商整體的發展壯大。
朱蔭貴最後總結道,像四明公所、寧波旅滬同鄉會這樣既不屬於政府又不同於企業的社團,曾經在近代中國社會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賑濟、教育、醫療和幫助家鄉建設等公共利益方面的活動,無疑彌補了近代中國社會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缺失,在某種程度上取代和扮演了部分政府應有的角色。
它們形成的以地緣為中心的凝聚力,使得寧波籍商人能夠在異鄉渡過難關、站穩腳跟,加上甬商對金融和實業相結合的重視,促使他們能夠超越其他籍貫商人群體在近代上海經濟活動中獨領風騷。
來源|澎湃網
作者|徐蕭
版權屬於原作者,侵刪。
㈢ 上海跟寧波的關系
一樓給的說法很形象。其實不用復制那麼多資料,簡單一點說,就是上海人里邊很大一部分人的祖籍是寧波人。舉歌簡單一點的例子:阿拉上海擰。
這阿拉倆字就來源於寧波方言。
經濟上面來說,三十年代的上海,很多的買辦和銀行資本家都是寧波人。
做西服的鼻祖,紅幫,那就是寧波人開創的,上海進一步發展。
其實,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寧波人與上海人隔閡還是有一點的,寧波人老說上海人小氣,小一塊香皂,或者一小袋小白兔奶糖就換走了鄉下頭人攢了小半年的雞蛋,或者老母雞。上海人還時常不樂意的說寧波人是鄉下頭人,沒什麼見識,大上海,小寧波。
當然,這些只是親戚之間一些小九九罷了。
㈣ 上海和寧波的選擇
建議去上海
不一樣的城市感覺是不一樣的,就算以後不再上海工作,來體驗一下這種高節奏的生活也不錯。
要是想留下就業的話,上海就業也比寧波高。選擇性很強。
一切都往高出走嗎 不要為兒女私情放棄了自己的路
㈤ 寧波和上海
寧波 1海曙區(商業,娛樂,餐飲) 2江東區(商業,居住 ,餐飲,娛樂) 3鄞州區(工業)
上海嘛,我是寧波人不是很了解,人均消費比寧波高,沒2000就很難,在寧波2000基本小康,找工作還是來寧波吧 比起上海,就業壓力小多了
㈥ 上海和寧波的關系好嗎
寧波和上海淵源很深
至於候車廳那個應該是因為兩地交通頻繁 車次密集 兩地往來人數特別多
很多人工作在上海 居住在寧波 也很多人居住在上海 工作在寧波
同樣寧波也有上海和杭州的專門售票窗口 方便往來
㈦ 為什麼上海話和寧波話這么像啊,有什麼淵源嗎
上海方言的形成過程中,移民的語言有很大的影響,寧波話是比較重要的一個。
上海開埠後移民大量湧入,各路移民的語言對上海話造成了一番影響,尤以寧波話為重。因為寧波人數量大、且有社會地位,上海話的第一人稱復數「阿拉」即來自寧波話。
這樣,形成以上海本地話(松江話)為主,多種吳語方言(寧波話、蘇州話為主)的共存、混雜和融合的新上海話。
新上海話繼承了老上海話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吳語的主流特徵,一躍成為太湖片吳語區發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傳統的蘇州話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吳語方言,並與蘇州話一起成為當代吳語的代表方言。
(7)上海和寧波如何實現優勢互補擴展閱讀
寧波話
寧波話屬於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是甬江小片的代表方言,通行地域包括寧波市所屬海曙區、江東區、江北區、鎮海區、北侖區.鄞州區、奉化區、象山縣和餘姚市丈亭、陸埠以東,慈溪市觀城以東及寧海縣岔路以北地區。
餘姚.慈溪兩市西部地區屬臨紹小片,寧海縣岔路以南屬台州片。寧波和舟山兩市轄地內,諸方言十分接近,內部一致性很高。隨著近代移民的關系,寧波話對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中的市區上海話也有較大影響。
隨著時代的前進,寧波方言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作為通商口岸,也吸收了一些外來成分,融入寧波話的外來成分,是一些英語、日語的譯音。
上海話
上海話屬於太湖片。是現代吳語地區的最有影響力的方言。這不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話的歷史形成和特點決定的。
上海舊屬松江府,曾隸屬嘉興轄下,語言以嘉興話為主。松江府成立後,松江地區方言在嘉興話的基礎上獨立發展,形成吳語中發展相對滯後的松江話。
根據《松江府志》記載:明代是「府城視上海為輕,視嘉興為重」。而到清朝則是「府城視上海為輕,視蘇州為重」。蘇州話因其權威性和豐富的文學形式(吳語小說、傳奇、彈詞和民歌等)對上海話也有過重要影響。
㈧ 上海和寧波這兩座城市,到底是什麼關系
上海和寧波這兩座城市,到底是什麼關系?
我感覺上海和寧波這兩座城市他們的發展方式是有差別,但是他們在經濟上來說都是非常發達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再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積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