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波浪理論中,為何有時候股價總是走三浪的呢》。
在西方對於技術分析有這樣一個觀點,當市場信息統統用股價表現出來的時候,技術分析才可以完美的實現其作用。這里的市場信息指的是所有信息,包括政策面,基本面,資金面,公開的消息以及內幕消息。當然這樣完全有效的市場是不存在的,那麼因此技術分析就不可能完全按照理論去走。
技術分析其實是從大量的實戰中總結出來的,代表其發生的概率最大,而不是一定發生。就拿波浪理論來說,尤其是在中國的股市上。有很多股票由於各種原因走了不止5浪,而有一些明明已經終結了原來的波浪了,可還會繼續下去。因此有人在波浪理論的基礎上總結了一個名為股票走勢三段論的說法。即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都會有三大浪。而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具有指導意義,因為三大浪中可能還包含了三個小浪,這樣就很難抉擇了。
② 為何股票走勢會出現波浪型呢出現一波一波的理由是什麼
力的一種表現。你能一直全力跑步嗎,當然不能需要休息再開始。機械回也是一樣全力工作維修保答養再來。你見過什麼東西能無止境的保持一個速度嗎?股票也是,它也需要休息,也有加速。它的速度越快,休息的時間也就越長,這和普通的力學沒什麼區別。它的力來源於資金,資金來源於預期,預期來源於人民的本性。本性本身就是波動的。
③ 如何根據波浪理論判斷股價趨勢
艾略特波浪理論是最常用的趨勢分析工具之一。群體心理是該理論的重要依據,不活躍或流通性差的交易市場難以發揮它的作用。
艾略特認為,人類群體的行為是可以預測的,而市場反映的就是人類的群體行為。因此價格的波動,都與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樣,一浪跟著一浪,周而復始,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律性,以一種'可識別的模式'前進和反轉,這些模式在形態上不斷重復(不一定在時間和幅度上重復)。
綜上,我在直播中一直說「形態第一」,就是基於此,也是波浪理論的三大要素之一。
此外,浪與浪之間的比例,波浪形成的時間,是另外兩個要素。
01 波浪理論基本形態
艾略特波浪理論體系最早應用在主要股票指數走勢的分析上,他認為股票市場應該遵循一定周期周而復始的向前發展。經過這么多年實踐,艾略特認為一個完整的周期包含8個浪——5浪上升,3浪下跌。這八浪結束了,一個大的市場運動也就完成了。(下跌趨勢中剛好反過來5浪下跌,3浪上漲)
因為波浪就和K線一樣,是可以拆分合並的。因為主升浪(主跌浪)都可以再細化分為5浪,調整浪一般呈現a-b-c三浪形式(比如二浪和四浪經常呈現這種形態)。這也就是說為什麼網上說「千人千浪」的原因,因為這樣可以無限細化。
不過大家不要擔心,後面會談克服千人千浪的方法,這里只要知曉形態就好。
02 浪與浪之間的比例
浪與浪之間不是簡單的上漲和下跌,他們之間的運行,不僅能看出趨勢的強弱,而且相互之間有非常明顯的比例關系,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識別浪型的方法。(以上升趨勢為例,下跌趨勢類似)
第一浪:大約半數的第一浪屬於營造底部形態的一部分。單看一浪,其實沒有可詳細說的,就是關注有沒有類似於早晨之星等看漲信號,以及反彈的幅度決定上升趨勢力度。
第二浪:有時調整幅度頗大,令市場人士誤以為熊市尚未完結;二浪末期容易單獨形成底部反轉K線組合,或者與一浪構成頭肩底、雙底等。注意,回調一般遵循黃金分割比例,其中回調0.618和1的情況較多
第三浪:通常屬於最具爆炸性的波浪;運行時間及幅度經常屬於最長的一個波浪;大部分時間成為延伸浪;出現傳統型圖表的經典信號,例如缺口跳升,仙人指路等,而三浪的長度一般為一浪的1.618倍
第四浪:經常以較為復雜的形態出現,以三角形和旗形調整形態運行的機會亦甚多,通常四浪底不會低於一浪的頂。
第五浪:股市中第五浪升幅,一般較第三浪為小。在外匯市場,則出現相反情況,以第五浪成為延伸浪的機會較大;市場樂觀情緒高於一切。一般五浪升幅為一浪升幅的1倍,2倍,4倍。
A浪:市場人士多數認為市勢仍未逆轉,只視為一個短暫的調整,平勢調整形態的A浪之後,B浪將會以向上的之字形形態出現,如果A浪以之字形形態運行,則B浪多數屬於平勢調整浪。
B浪:升勢較為情緒化,出現傳統圖表的牛勢陷阱,市場人士誤以為上一個上升浪尚未完結,謹慎這里容易形成「小貓釣魚」形態,一旦形成,行情將加速下跌。
C浪:破壞力較強,與第三浪的特性甚為相似,全面性下跌。
03 波浪形成的時間
各浪的運行在時間上也與斐波那契數字有關。是市場出現的轉折的時間可能為上一個重要頂(底)部的8、13、21周。
④ 股價是如何波動的
通常我們通過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來對股票的未來價格進行預測 .
一般專認為股價是企業價屬值的一種反映,所以有人用基本分析.
也有人認為股價是供求關系的結果,人們通常受自己心理因素的影響,所以也就有了追漲殺跌.這部分人通常進行技術分析.
還有種觀點認為股價的波動是對新進入市場的信息的一種反映.有利的信息會使股價上漲,反之下跌.但在金融學上,若弱式有效市場(過去的所有信息都已在股價中得到反映)成立則基本分析無效,半強式有效市場(所有公開的信息都在股價中得到反映)成立則技術分析也無效.強式有效市場成立,則無法利用任何信息獲利.實證研究表明一般來說弱式有效市場成立.也就是所在現階段股價會隨著信息波動.
但新理論表明股價受心理因素的影響,表現為確定性混沌,長期不可預測,短期可預測.
具體說股價如何波動,我傾向於鞅(現在的價格對以後的無影響)論.但在短期內有一定的可測性,也就是所謂的趨勢.
⑤ 股價上漲了但是中長期均線都是往下行的,解釋出這種現象的幾種可能性.
只有一種原因,這是均線的原理造成的現象。
當股價長期下跌,中長期均線當然也會一路下跌,而當股價上漲一段時間但並沒有向上突破中長期均線,或雖然突破了中長期均線但時間較短,證明目前的中長期均價仍處於低位,導致中長期均線不可能迅速上行,仍將繼續保持下行態勢。只有當股價向上突破中長期均線一段較長時間之後,中長期均線才會由跌轉升。
⑥ 波浪理論 數浪兩個疑問(上升調整浪以收盤價還是最低價判斷,三浪不是最短的是指時間還是漲幅)
一、上升調整浪以最低價判斷的,至於你舉的第一個例子,很明顯二浪不成立,當然內1浪也是不成立的;
二、容三浪不是最短的,指的是漲幅,一浪和五浪也是如此算的。樓主舉的第二個例子,從技術上看,可以判定為三浪,當然前提是四浪不能回到一浪的領域。
⑦ 量價背離,股價上升的原因
哈哈,你懂波浪理論第五浪上升還是新手啊?我不懂波浪理論,但我知道,股價上升,量不放大,說明大家都不想拋,持股人看法一致,這里有幾種原因,一是莊家控盤,也就是大多數籌碼在莊家手裡,他要拉升是不需要量的。二是可能這個股票快速下跌以後,剛剛上升,大多數人都深度套牢,都不願意割肉。第二個問題,剛剛開始跌的時候是有量的,因為先知先覺的機構在拋了,傻傻的散戶還在買,到跌的多了就不用量了,因為機構(也就是莊家)手裡的籌碼也不多了,他獲利了可以放手砸了,那時候散戶也不幹接了,(也可能沒有錢接了),因為下面沒人接,所以股價下跌。就不需要量了。
⑧ 股價波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 大盤情緒來。當投資者整自體的情緒比較低迷,大盤活動欠佳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個股也不會有多大的波動。
2. 預期不強。投資者選股票通常是在選預期,如果一支股票具有較強的預期,通常其股價波動就會比較強烈,一支股票的預期變化不大,那麼其股票價格變化空間也就沒有多大。
3. 莊家介入情況。當一支股票沒有莊家介入時,其股價波動一般不會太大。當莊家想悄悄介入一支股票時,其股價波動也不會太大,當大家都發現有庄介入某支股票時,其股價波動幅度就不可小視了。雖然股票的價格波動與以上三個因素相關,但股票價值的核心還是企業的實力,一個具有實力的企業其價格雖然波動不大,但長期來看還是會向好的,反之則下行概率偏大。
⑨ 為什麼波浪理論是5浪上升,3浪下跌呢.為什麼不是別的數字呢
所謂波浪理論並不切實際,行情的升跌受多方面的影響,受政策面、消息面等,更有特發性事件是不能預知的。若然行情是按預知的波浪運行,那能在股市裡賺錢就不會是少數人了。
在股市中經驗的應用要講靈活性,千萬別脫離目前的實際去生搬硬套,過去那些經驗的特徵都是主力做出來的,主力可以隨心所欲的改變,經常是形似神不似,同樣的形態,同樣的指標狀態,走出不一樣的結果。主力為了成為贏家往往煞費苦心,不斷地變化作盤手法,創新一些手法,脫離過去經驗的特徵,以期誤導對手,使散戶失手在經驗之中。環境在變,條件在變,經驗會失靈。在股市上,股價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主力的做盤的花樣也是層出不窮,從這個角度說,股市上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經驗也要不斷的總結積累,適應市場的變化。一旦某種經驗被達成共識並廣泛應用的時候,主力就會徹底拋棄它,或者反向操作。一定要和實際結合起來,隨著主力的變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