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二三四五與上海交大

二三四五與上海交大

發布時間:2021-06-09 04:58:58

1. 上海交大和哪幾所學校聯合了

最主要是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了。
上海交通大學辦學歷史可版追溯到1896年(光緒權22年)由清政府創立、盛宣懷督辦的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數個發端之一。南洋公學數易其名,經商部高等實業學堂、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大學堂、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堂多個階段,於1921年改組為交通大學;而後復遭波折,歷交通部南洋大學、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至1949年剔去「國立」二字,徑稱「交通大學」。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2005年7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並入上海交通大學。

2. 交大們有什麼關系

稍稍對中國高校有些注意的人都會知道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但中國冠以交通大學名的卻決不止這兩所,至少西南交通大學和北方交通大學也同樣引人注目。北京大學「北大未名BBS」里有一個交大國際論壇,由這四所交通大學,加上亞洲名校、台灣的新竹交通大學共同組成。那麼,這五所間究竟有什麼聯系呢?相信大多數人除了知道上海交大與西安交大的血緣關系外,其他是一無所知的。因為交大的這歷史太復雜,條理太亂,以至便是交大學生也不一定能說清楚。 <BR> 交通大學前身南洋公學誕生於1896年,與同為盛宣懷創辦的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大學。從此南洋北洋交相輝映,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其實客觀公正地講,中國第一所具有高等學府意義的大學是北洋大學堂也即今天天津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則為第二。但由於19世紀末天津鬧義和團,北洋大學堂師生被迫轉移到上海南洋公學教學,因此近代中國第一批大學生是在南洋大學畢業,學生中較為出名仍在世的有曾任清華副校長的張維等。 <BR> 北洋大學堂雖然早於南洋公學,但由於戰亂原因,發展一直不如南洋公學,特別是抗日遷自西安聯合北平其它院校成立北洋工學院,備受抗日戰爭戰火摧殘,已經逐漸消亡,直到解放後在天津舊址成立天津大學,但歷史脈絡已斷,今非昔比。今日我們到天大網上主頁上仍可看到「原北洋大學」字樣,他們對歷史傳統的尊崇仍值得我們肅然起敬。話說回來,南洋公學由於地處上海,位於租界,免受戰火侵攏,成立後發展很快,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前一直無可爭議是中國第一高等學府,這當然一方面也是由於當時北大、中央大學尚末覺醒,而清華還末成立的原故。當時交大學生燦若星辰,出名的有黃炎培(後為共和國第一任政務院副總理)、李叔同、王安等。其中李叔同更是交大歷史上獨樹一幟的人物,文詞歌賦,樣樣精通,這在交大以工救國的辦學百年歷史上是罕見的。 <BR> 交大當時教學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原版教材,被世人稱為「東方MIT」。可惜到現在五所交大已經無人敢再提當年之勇了。百年滄桑變化,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BR> 南洋公學創立後如同當時的政府變遷一樣幾經易名,甚至曾一度叫上海工業學校,直到本世紀十年代後期才有了個比較亮響的名字--南洋大學。可是好景不長,二十年代後,國民黨政府為了加強交通建設和教育,把當時南洋大學和唐山路礦學校(即現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和北平郵政學校(即現北方交通大學的前身)聯合起來成立了國立交通大學,歸交通部管轄。本部設在上海,依次稱第一、第二、第三交通大學,後兩所後來又稱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和北平工學院。 <BR> 據說正因為叫交通大學,後來唐文治校長確定校慶的時候,就定於4月8日,取自交通是為了「四通八達」的意思;另外有種迷信說法,是「四分五裂」,後來交大確實是四分五裂的命,分成了五個交大,院系調整的還不算數。話說回來,自從歸交通部更名為交通大學後,就把交大定位於理工科大學了,交大發展的方向基本確定了。 <BR> 本來南洋公學時交大是具有很好的人文基礎的,原來有個南洋公學特班,班主任曾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該班培養了不少人很有名氣的人文藝術方面的人才(如李叔同)。當時上海大多文藝名流都來進修,如同今天的交大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一樣。據說連當初在上海失意落魄的蔡鍔將軍在紅顏知已小鳳仙的勸說下也來弄了個研究生文憑(野史),由此可見很有名氣。後來,南洋大學時期人文氣氛也不錯,因為唐文治校長是前清進士翰林,是著名國學大師,本專業當然要有些活。到了交通大學時期,文科消失殆盡。有名的校友鄒韜奮,在交大讀土木時由於交大理工科要求嚴格,讀得半夜吐血,讀不下去,只好轉學到聖約翰大學去學新聞了。要是沒有趁早跑,恐怕中國近代史上又少了位名人,這只能說是交大的悲哀。後來交大除了理工科外,三四十年代逐漸興辦了管理學院,成為中國較早開辦財會、管理等專業的大學之一,可惜解放後又被院系調整,調到復旦、上海財大去了,當時交大在人文方面一個比較有名氣、可稱大師級人物的教授朱東潤也跑到復旦去了。現在世界一流大學大都是綜合性大學。交大由於先天不足,很吃虧的。 <BR> 一個大學的發展與學校的領導緊密相關,一個好校長往往標志著學校發展的里程牌。北大有蔡元培、蔣夢麟、傅斯年;清華有梅怡崎、蔣南翔;浙大有竺可楨,路甬祥;在交大歷史眾多校長中,對交大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有盛宣懷、唐文治、葉恭綽、凌鴻勛、彭康,鄧旭初(黨委書記)。在二三十年交大名校長輩出,葉恭綽、凌鴻勛,還有黎照寰,交大也因此蒸蒸日上。當時交大的辦學思路是建成「東方的MIT」,當時的交大的老師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非常高,如朱物華是哈佛博士,張鍾俊是MIT博士,還有凌鴻勛,鍾兆琳,王之卓等,不勝枚舉。當時大學教授社會地位非常高,全社會對大學教授非常崇敬,工資幾百個大元是當時普通公務員平均工資的十幾倍。 <BR> 當年的國立交通大學用的大都是MIT的原版教材,要求非常嚴格,有硬性的不及格率,能進交大都是千里挑一,能拿到交大文憑意味拿到了金飯碗。 挑來挑去,北京的高校加強還來不及自然不在考慮范圍;中央大學已經消亡並且政治上也不太「可靠」;上海高校最多,交大實力最強,交大解放前後又是紅色大學,無論學術和政治都最合適,於是當時國務院和高教部就選上了交大。當時的交大黨委和校領導一聽,覺得中央把這么光榮的任務交給交大,是對交大的信任,也就接受。於是彭康等校領導就到西安去選校址,直到1956年西安校舍蓋好後要搬家時問題發生了。 <BR> 當時交大的教師中大部分都是上海人或在上海住了很長時期,對上海和交大感情都很深,部分教師覺得西遷是削弱交大,感情和生活都不能接受,但由於當時的政治氣氛都不敢提出來,只好逐步開始西遷。到了1957年,西遷問題在交大師生引起了強烈的討論。當時分 <BR> 成兩派:支持派主要是政治上支持加強大西北建設的年輕教師和學生;反對派主要是老教授和認為這樣會削弱交大的教師,已經到西安的師生生活很不適應也助長了反對之風。結果越吵越大,還沒搬一半就停下來了。高教部長楊秀清部長向周總理匯報了這個情況。周總理親自召集交大校領導和老教授進行研究。周總理明確說,西遷就是要犧牲交大支持大西北,並提出三個方案:要麼繼續全部遷到西安;要麼已遷去的全部遷回;要麼維持現狀一邊一半,遷不遷由你們決定。其實當時絕大數教師都反對西遷,但這在政治上是什麼後果大家也都明白。經過艱難地討論,採用了折中的辦法,一邊一半。但此時大部分設備已經先期運到西安,教師和學生也有60%到了西安。機電系、能源系等較早過去的留在西安;造船系、起重機械繫等沒過去的則留在上海;同時允許已經去西安感到不適應的或妻了和子女不便可回上海。於是一個交大,上海、西安兩個分校就形成了。由於兩地較遠,不便統一管理,1959年交大終於分裂成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上海交大有19個專業,西安交大有24個專業。 <BR> 1959年分成了兩個交大後,彭康校長去了西安交大,程孝剛、朱物華副校長留在了上海交大。實是求是分析,在分割過程中,老教授中有三分之二留在上海,包括當時交大全部四名中科院學部委員:周志宏、程孝剛、朱物華等,還有著名的張鍾俊、陳石英等;三分之一的老教授去了西安,著名的有鍾兆琳、陳大燮、張鴻等。這也是上海交大七、八十年代學部委員比西安交大的多的重要原因。在中青年教師中有三分二去了西安,三分之一留在上海,這也是現在西安交大中堅力量比上海交大強的重要原因。在改革開放後,又有不少是上海人的西安交大教師陸續調回上海交大,如楊世鉻等,使得上海交大元氣逐漸恢復。按照西安交大在1996年在《研究生學位教育研究》雜志上的說法是:「實驗設備的大部分,60%的教師去了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對去西安的教師從來沒有進行統計,但老交大的風水寶地留在上海這點則是毫無疑問的。 <BR> 交大分家好比兄弟倆,一個出遠門,一個留在家裡,結果導致了後來相互爭遺產的歷史問題,並產生兩個交大之間的精神上的分裂和對立情緒,一直延續至今。這種對立表現為到底是愛國還是愛交大??去西安的認為留在上海的是逃兵,而且獨自霸佔了交大的遺產,西安交大才是正宗交大。而上海交大則認為上海交大保存下了老交大的底蘊,由於解放前人們為了區別唐山交大和北平交大習慣稱在上海的交通大學本部為上海交大的歷史緣故,在名氣方面也確實是佔了很多便宜,對西遷歷史很少也不願意再提起。而且交大校友由於畢竟在上海念書對上海交大也比較有認同感,校友各種簡歷也全部寫上海交大,比如江總書記和兩院院士的介紹以及平常的說法都說是上海交大畢業的,沒講是交通大學畢業,更不用說是西安交大畢業的。校友們捐錢也大部分都給上海交大,統計上海交大獲校友捐款就達兩億多,校內各種建築都是校友捐蓋的。這對於西安交大在感情方面肯定是不能接受。於是爭論誰是正宗也越來越激烈,並在百年校慶的到來前達到白熱化的程度。 <BR> 西安交大堅持認為彭康校長帶了60%的師生去了西安,因此是西安交大才是正宗。上海交大則認為當時西遷老教授很多都沒走,況且後來西安還有不少教師和學生跑回上海交大,上海交大得了老交大的家產,還用爭誰是正統嗎。去西安的對大西北是作了很大的貢獻,但生活卻水土不服,感情上念念不忘上海;留在上海的使老交大在上海得以延續,生活上也比較好,但在政治上抬不起頭,不少反對西遷的在文革殘遭批判。其實,如果是縱向比,兩所交大綜合實力都堪稱一流,進入全國前十名不成問題;如果橫向比,論名氣上交比西交響,再加上地理位置又好,高考學生的分數線比西交高不少,校園硬體設施比西交強得多;論教師水平,則西交水平比上交高,學科門類也比上交完整。上交雖則聲名日響,可是所做的實際而有很高學術水平的成果卻稍遜於西交的。海外的校友對交大有種親切的稱呼,以西交為唐城交大,上交為申城交大。唐申二校,一西一東;一黃原,一東海;一長樂坊,一徐家匯。以黃原上高大的城牆卷積厚重的長樂坊,憑東海邊呼嘯的海風振盪輕揚的徐家匯,諧振東西於海山,卷舒南北之晴空,則「交通大學」四字幾可無愧無憾。 <BR> 現在,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五所交大已經聯合成立「交通大學校友總會「(Jiao 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其宗旨是:加強校友與母校、校友之間的聯系、團結和合作,發揚交大的優良傳統,共同為振興中華,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為母校的發展貢獻力量。其任務是:溝通校友與母校、校友之間的聯系、發揮海內外校友的智力優勢和廣泛影響,為母校的發展作貢獻,為祖國的統一和現代化建設作貢獻。 <BR> 而交大海外校友因其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光榮傳統,雖身居海外,卻仍然魂系母校,積極關心母校,從學術上,財力上,社交等方面鼎力支持母校發展教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交大海外校友超過5000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巴西,以及香港,台灣地區,並且都成立了當地校友會,定期舉行校友活動。 <BR> 在美國,交大校友最多,校友活動也最活躍,在紐約,華盛頓,南加州,北加州,休斯頓,中西部,紐芬蘭等地均建立了校友分會,每5年舉行交大校友大團聚活動。2000年第7次全球交大校友年會已經圓滿結束。據當時《世界日報》報導,來自台灣的老校友蔣光照,在會議結束前,宣布「全球交大校友聯誼會」成立。首任會長為汪道涵;副會長8位包括五校現任校長謝繩武、談振輝、周本寬、張俊彥、王文生及美洲校友會總會會長李天和、台灣交大校友會長郭南宏、香港交大校友會長陳明敏;秘書長蔣光照。 <BR> 香港校友會也十分活躍,同母校聯系密切,支持甚大。每年4月8日校慶,海外校友不遠萬里,紛紛返校,參加畢業周年大聯歡並捐款捐物,講學指導,以表達海外赤子的心意和期望。留學日本的校友均是80年代以後出國深造的,大都已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並在大學任教或在大公司任職,於1998年匯集l00多位校友成立了留日校友會。 <BR> 交大百年,天下一家……

3. 上海交大與北京交大比哪好

上海交通大好,這所學校的排名遠遠高於北京交大。

4. 上海交大好嗎

回三樓:遠不及是不能說的,清華整體是比交大強,而浙大與交大則是伯仲關系,反正今年在我們浙江交大錄取分比浙大高四十分左右(當然浙大在我們本地招的人多),僅次清華北大復旦。
回LZ:交大地處上海,有利個人發展,在地理位置上較浙大有優勢,而且據我了解交大學風很不錯,工科也很強(機械、船舶N年教育部排名第一,雖說不怎麼熱門);
而浙大,生活質量絕對好,地處杭州(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學風也不那麼緊,我上次去生物聯賽,住在浙大公寓,基本是四台電腦四人全打魔獸(本人極其反對這種消耗青春的工作),去年理科第一我校的學長也進浙大竺可楨學院(浙大重點班),據說算比較用功的了,今年回來看老師,說是頭發變黑了(原來部分白發),可謂「發之白者,日以返黑」,其生活之好,由是足鑒。
總的來說,交大是很不錯的。
PS: 不過本人建議不要去機械,我今年被機動試點錄了,但很後悔填了這個專業。

5. 復旦大學與上海交大相比,哪所學校好

BY 故事細膩

我對男人的粗糙質感做了一些解讀,說到關於粗糙的三個關鍵,一、不要想太多;二、不要過度執著於某人事物;三、過程的抽離與回歸。很多哥們反映前兩個還是比較好理解的,但第三個都不是很懂,今天就專門和你說一下這幾個點。
粗糙作為男人態度的表現形式,是我認為之所以能迅速吸引女生的一個重要部分。以前也常提起態度這個詞,但這次我把態度具象化為一種更形象的表徵,某個程度來說是對態度在理解層面的進步。粗糙,可以在比較大的范圍內概括態度,是態度的定義域。比如說不卑不亢這個態度,就可以用粗糙去定義,不卑就是不想太多,不亢就是不過度執迷於自己。所以,很多原本比較形而上的態度,一下子變得能看得見摸得著,你們在具體實踐時,也會更有方向。

剛才我用粗糙去定義不卑不亢,估計很多哥們沒想到。這也說明,就算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前兩點,在具體應用時,也不簡單。不要想太多,是一系列相關行為的整體概括,從簡單的搭訕時候的緊張感,到比較難的聊天時候的思維,再到更復雜的心態建設,不要想太多這五個字是一個體系,所以很多東西,不要只在表面去理解,要學會讓一切融會貫通。
不要過度執著於某人事物,這里的人很多哥們可能只理解為喜歡的姑娘或者別人,但很少有人會理解到自己,也就是粗糙也包括了不過度執著於自己,這一點是基於克里希那穆提「不受限之說」的拓展,自我設限是讓很多人無法進一步成長的重要因素,原因就在於很多人都有過度執著於自己的習慣,這種習慣可以分為自我相信、自我執念以及自我矛盾。這個點這里就不展開說了,這里稍微說一下自我相信這個部分,合適的自信是必要的生產勞動框架,但過度的自信就是自我執著,這樣一來也就限制了自己。通常,敏感的男人更容易過度自信,而鈍感的男人反倒可以自信地恰當好處,那是因為鈍感會讓男人不過分地糾纏於是非對錯,對就對錯就錯,無所謂非要爭個輸贏,這樣一來自己既得到了輕松,也更容易收獲來源於自我之外的知識,這就是粗糙。
在我們追姑娘的過程里,經常會出現一種很喜歡她的感覺,就算是剛認識什麼都不了解,也絲毫不會阻擋這種強烈的感覺。但客觀來說你和她並沒有經歷過什麼,連約會都沒有過,根本不可能是真的喜歡,但幻覺的作用也是客觀存在的,從某個角度來說,這種很喜歡一個人的幻覺也是戀愛美好的部分。我在5周年的時候說,要不過度執著,只要出現第二個類似的對象就行了,如果你某天出去搭訕,認識了兩個差不多類型的女生,能分擔你的這種情感,那麼很喜歡她的感覺,就會一下子消解,沒有聚焦,也就沒有執著。
在這種有兩個類似對象的情況下,你對任何對象都不存在執著。如果和某位姑娘聊不開,那麼另一位姑娘能很好地承擔這種失落與無助,而就當你與另一位姑娘聊得比較開心的時候,你對之前反應不怎麼樣的那位姑娘的情感投射會更為冷靜,你會變的無所謂。這種冷靜,就是抽離,只不過很少有哥們能做到在只有一個對象可供選擇的時候,也能形成這種冷靜狀態,這也是區別高手與菜鳥的地方,高手是可以不自覺以想像來控制心態的,但這要付出修煉的過程。
當你冷靜下來的時候,你就不會過度在乎那位姑娘的反應,這反倒有利於你去追她。在冷靜狀態下再次去接近她,就是回歸。回歸的狀態里,你會傳達更為平靜的態度,這種平靜就是粗糙,很多姑娘就是喜歡男人面對困難時候的平靜與淡定,這份從容的感覺在男人和她聊天的過程里,她是能敏銳捕捉的,這樣就構成了吸引。
這篇文章對這幾個關鍵點做了進一步解讀,讓你們更易理解,同時通過實踐去更為接近粗糙的狀態。對於初學者來說,要做到這種粗糙,同時搭訕兩個差不多類型的姑娘是最好也是最簡單的。但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和經驗,就要嘗試去獨自修煉這種狀態,即在僅有一位姑娘的時候,你也能做到抽離與回歸,這就很考驗一個人的心態建設,但這是你應該去完成的自我挑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感覺流。
感覺流
戀愛,是一輩子的事
Romantic Mystery

6. 上海交大和復旦到底哪個好

樓上都在胡扯。瞎比較什麼啊,不著邊。你要是想學醫,那麼很遺憾的高速你,這兩家的醫學院都不是跟本部在一起。復旦的醫學院在盧灣,交大的醫學院也在盧灣。復旦的本科大一都在本部上課,大二以後會搬到盧灣那邊,也就是楓林校區。交大好像醫學院還是在醫學院上課。
至於交大。你初中看過的那個校區應該是徐匯校區吧。那麼很遺憾的告訴你,徐匯校區現在已經沒有本科生,主要用來做部分研究生,mba,沒記錯的話,然後就是各種培訓機構。。。
所以醫學院的風景,都不能說是好看。但如果撇開這個,再論校區的美麗程度,那很顯然是復旦的邯鄲校區跟灣校區比較好,前者是典型的江南風,後者則是很華麗的歐式風。
然後說道鍛煉能力。那麼如果你是在交大閔行校區,那麼基本上沒有鍛煉的機會。。。因為那個地方距離五號線還有一段距離,更別提到市區跟進城一樣。復旦的本部則還算是交通便利,實習什麼的都很方便。如果你在這兩家的醫學院,都處於市中心,位置很好的。
最後說到生活。復旦的社團鋪天蓋地。學校旁邊就是五角場商圈,非常繁華的地方。
最最後加一句。學醫要慎重。因為國內做醫生的確很辛苦。
然後這是一句,如果你想選醫學,推薦去念復旦今年剛開設的一個7年制還是8年制的醫學班,這個班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習期間就可以通過三年住院醫師培養計劃。住院醫師培養計劃,今年已經在全國推廣,使得醫學生的學制從七年到八年又增加了三年。時間成本驚人。所以負擔的這個醫學班,還是很值得讀的。不過具體情況你要找到復旦招辦,咨詢一下。
最最後說道學習和深造。說復旦注重虛名是瞎扯淡,也不看看這二十年來,復旦培養了多少傑出的學生。無非是復旦文理醫學比較平衡,學生生活更豐富活躍一些。一些人只看到人家玩,沒看到人家怎麼學的。所以道聽途說這東西不可靠,而且誤傳很多。

7. 上海交大有幾個校區

上海交通大學現在有6個校區,分別為:徐匯校區、閔行校區、黃浦校區、長寧校區、七寶校區、浦東校區,總佔地面積300餘萬平方米。

上海交通大學,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一。學校現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校區,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學校的各項辦學指標大幅度上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二三四五與上海交大擴展閱讀:

部分上海交大校區的介紹:

(1)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在上海市徐匯區華山路1954號。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2)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區之一,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800號,校區毗鄰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佔地面積約309.25公頃(4638.75畝)。校區內有醫院、郵局、銀行、影院、學生活動中心、各類體育場所等設施,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社區。

(3)上海交通大學長寧校區在上海市法華鎮路535號。交通大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一百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近30萬各類優秀人才,包括一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實業家等等。

8. 上海交大都與那個大學合並了

1、上海農學院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先後合並入上海交通大學。

2、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並入上海交通大學。2005年7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並入上海交通大學。

9. 上海交大歐姆隆在二三四五還有股份

上海交大,歐姆龍在2345還有沒有股份,這個多長時間可不知道。

閱讀全文

與二三四五與上海交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閉市 瀏覽:714
股票停牌了錢怎麼辦 瀏覽:854
09年人民幣對日元的兌換率 瀏覽:293
黃山紅方印上品價格 瀏覽:564
貝因美2016股票價格 瀏覽:988
丁鵬理財 瀏覽:51
建行稅易金貸款條件 瀏覽:302
農行三農貸款的流程 瀏覽:517
4萬億外匯儲備 瀏覽:432
空中客車融資 瀏覽:599
香港東亞銀行人民幣港幣匯率 瀏覽:610
基金經理結局 瀏覽:366
外匯交易的十堂課 瀏覽:307
11月21日歐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48
個人卡收外匯 瀏覽:575
嘉實核心優勢基金贖回 瀏覽:903
理財師薪酬 瀏覽:241
2016年境外匯款的規定 瀏覽:392
科創基金暢聯股份 瀏覽:675
迦納哪裡可以賽地換人民幣嗎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