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統計局每年發布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是公文嗎
不是公文,公文更多的紅頭文件。
Ⅱ 上海外來人口今年比去年少多少人
2017年比2016年少多少,數據還沒出來。
其實就是2016年的外來人口的數據還沒出來,所以還沒有準確對比。
現在最近的只有上海市統計局統計公報,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
統計顯示,2015年末上海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相比2014年末,外來常住人口減少14.77萬人,同比降幅為1.5%。
Ⅲ 上海市一共有多少人
大約2千4百萬人口。
上海市統計局2016年最新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統計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戶籍常住人口1433.6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
在2016年年初舉行的地方兩會上,上海市表示,「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堅持綜合施策,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
Ⅳ 2015年鐵路統計公報
要到5月份才發布2014年鐵道統計公報
2014年5月,『國家鐵路局』發布2013年鐵道統計公報
公報反映了2013年全國鐵路運輸生產、鐵路建設、科技創新、勞動效率和節能減排等情況。其中,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1.06億人,較2012年增長10.8%。
2013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1.06億人,比2012年增加2.04億人、增長10.8%,全國鐵路旅客周轉量完成10595.62億人公里,比2012年增加783.29億人公里、增長8.0%。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9.61億噸,比2012年增加0.66億噸、增長1.7%,全國鐵路貨物周轉量完成29031.61億噸公里,比2012年增加63.61億噸公里、增長0.2%。
2013年全年未發生特別重大、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和旅客列車較大鐵路交通事故,鐵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數同比下降5.7%。
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57.45億元。其中,全國鐵路共完成投資5327.70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完成投資5308.88億元。路網大中型項目332個(含23個台帳管理項目),完成投資5308.05億元。全年共投產新線558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672公里,津秦、西寶、寧杭、盤營、杭甬等高鐵開通運營;投產復線4180公里、電氣化鐵路4810公里。完成新線鋪軌7025公里、復線鋪軌5954公里。
報告還披露,2013年,國家鐵路機車車輛購置完成投資1038億元。全國鐵路機車擁有量為2.08萬台,比2012年增加38台,其中和諧型大功率機車7017台,比2012年增加972台。內燃機車佔47.8%,電力機車佔52.1%。全國鐵路客車擁有量為5.88萬輛,比2012年增加0.11萬輛;其中空調車4.86萬輛,佔82.6%,比2012年提高4.8個百分點。「和諧號」動車組1308組、10464輛,比2012年增加225組、1800輛。全國鐵路貨車擁有量為68.8萬輛,比2012年增加1.74萬輛,增長2.6%。
此外,節能減排數據顯示,國家鐵路能源消耗折算標准煤1743.0萬噸,比2012年減少9.9萬噸、降低0.56%。單位運輸工作量主營綜合能耗3.88噸標准煤/百萬換算噸公里,比2012年減少0.02噸標准煤/百萬換算噸公里、降低0.5%。國家鐵路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103.3噸,比2012年減排40.1噸、降低1.9%。二氧化硫排放量3.55萬噸,比2012年減排0.23萬噸、降低6.1%。
Ⅳ 上海市總人口是多少
截至2018年末,上海市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47.5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6.21萬人。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7.4萬人,出生率為7.2‰;死亡13萬人,死亡率為5.4‰;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6萬人,出生率為6.6‰;死亡12.2萬人,死亡率為8.4‰;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
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63歲。其中,男性81.25歲,女性86.08歲。
(5)上海市2015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上海市近現代人口:
民國時期,上海人口增長格局基本不變。1914年,上海華界人口1173653人。1930年,上海市人口3144805人,1936年3814315人,1945年3370230人。1946年~1949年3月,因外地人口大量湧入上海,上海人口增長61.86%,年遞增率23.9%。1949年,全市人口5029160人。
1949~1958年,全市戶籍人口高速增長。1949年502.92萬人,1958年750.80萬人,凈增247.88萬人,合計增長49.29%,年均增長率4.55%。1958年,江蘇省10縣劃歸上海市,全市人口大幅度增加。
1959~1968年,因嚴格控制外省市人口遷入上海市,精簡城市職工回原籍農村,知識青年赴新疆參加兵團生產,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等,人口緩慢增長。
1977~1989年,因大批「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返滬 、50年代高峰期出生人口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迅速。
1977年1086.47萬人,1989年1276.45萬人,凈增189.98萬人,合計增長17.49%,年均增長1.35%。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人口遷入始終大於遷出,人口穩定增長。1990年1283.35萬人,1995年1301.37萬人,凈增18.02萬人,年均增長2.79%。
解放後,進行4次全國人口普查,兩次1%人口抽樣調查。1953年7月1日,上海市常住人口620.44萬人,江蘇省10縣常住人口285.97萬人;1964年7月1日,上海市常住人口1081.7萬人,1982年7月1日1185.97萬人,1990年7月1日1334.19萬人,1995年10月1日1%抽樣調查推斷1373.58萬人。
Ⅵ 上海的發展歷史
上海的歷史:
上海歷史悠久,系1986年國務院頒布的第二批38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春秋時期的上海,屬吳國,戰國時期的上海先屬越國,後屬楚國。楚考烈王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別稱「申」就源出於此。
上海的另一個別稱「滬」,源於「滬瀆」,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捕魚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這一帶被稱為「滬瀆」。
「上海」這一名稱的真正由來始於宋代,當時的上海,已開始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在今外灘至十六鋪的黃浦江中,它的西岸有個上海鎮,這些便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
元代的上海鎮已有很大的發展,並設立了市舶司。此後,上海鎮又升格為上海縣。明代的上海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棉紡業中心,商業經濟日趨發達。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了海關。清乾隆、嘉慶年間,上海逐漸成為中國的貿易大港和漕糧運輸中心,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1843年,在鴉片戰爭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強迫開辟為通商口岸。1845年,英國首先在上海設立了租界。之後,美國在上海設立租界。
1849年,法國也在上海設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並為公共租界後,上海實際上被劃分為華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自1843年以後100多年裡,上海成了外國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傾銷商品,搜刮原料、錢財的主要口岸,上海因此也有了「冒險家的樂園」之稱。
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政府將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宣告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租界收回。
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放,經過上海歷屆政府與人民長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設,上海成為新中國的重要的工商業基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G60科創走廊核心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面積6340平方公里,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
上海境內缺乏金屬礦產資源,建築石料也很稀少,陸上的能源礦產同樣匱乏。70年代以來開始在近海尋找油氣資源,在多口鑽井中獲得工業原油和天然氣。
據初步估算,東海大陸架油氣資源儲量約有60億噸,是中國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氣盆地。附近的南黃海,經過調查和勘探,也發現油氣資源,估算有2.9億噸儲量。東海海水中化學資源豐富,在長江口淺海底下,還發現一些礦物異常區,有鋯石、鈦鐵砂、石榴石、金紅石等重要礦物。
上海市境內天然植被殘剩不多,絕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僅分布於大金山島和佘山等局部地區,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灘地和港汊。栽培的農作物共有100多個種類,近萬個品種。蔬菜多達400多種,居全國之冠,瓜果和觀賞花卉品種也很多。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海口、太湖流域東緣。境內河道(湖泊)面積約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積率為9%~10%;上海市河道長度2萬余公里,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
上海市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
統計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戶籍常住人口1433.6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相比2014年末,外來常住人口減少14.77萬人,同比降幅為1.5%。
Ⅶ 上海常住人口有多少
上海市統計局2016年最新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統計顯示,2015年末上海市戶籍常住人口1433.6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
在2016年年初舉行的地方兩會上,上海市表示,「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堅持綜合施策,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
Ⅷ 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是多少
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是數為2419.70萬人。
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39.50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80.20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21.84萬人,出生率為9.0‰;死亡12.08萬人,死亡率為5.0‰;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0‰。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12.92萬人,出生率為9.0‰;死亡11.4萬人,死亡率為7.9‰;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
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18歲。其中,男性80.83歲,女性85.61歲。
(8)上海市2015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1949~1958年,全市戶籍人口高速增長。1949年502.92萬人,1958年750.80萬人,凈增247.88萬人,合計增長49.29%,年均增長率4.55%。1958年,江蘇省10縣劃歸上海市,全市人口大幅度增加。1959~1968年,因嚴格控制外省市人口遷入上海市,精簡城市職工回原籍農村,知識青年赴新疆參加兵團生產,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等,人口緩慢增長。
1959年1028.39萬人,1968年1108.97萬人,凈增80.58萬人,合計增長7.84%,年均增長率0.84%。1969~1976年,大批中學畢業生上山下鄉,強化計劃生育管理,人口下降。1969年1093.99萬人,1972年降為1064.11萬人,1973年回升至1070.01萬人,1976年又回升至1081.30萬人。7年凈減12.69萬人,合計凈減率為1.16%,年均凈減0.17%。
1977~1989年,因大批「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返滬、50年代高峰期出生人口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迅速。1977年1086.47萬人,1989年1276.45萬人,凈增189.98萬人,合計增長17.49%,年均增長1.35%。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人口遷入始終大於遷出,人口穩定增長。1990年1283.35萬人,1995年1301.37萬人,凈增18.02萬人,年均增長2.79%。
解放後,進行4次全國人口普查,兩次1%人口抽樣調查。1953年7月1日,上海市常住人口620.44萬人,江蘇省10縣常住人口285.97萬人;1964年7月1日,上海市常住人口1081.7萬人,1982年7月1日1185.97萬人,1990年7月1日1334.19萬人,1995年10月1日1%抽樣調查推斷1373.58萬人。
Ⅸ 上海市本地人口有多少人
本市戶籍的有一千四百多萬人。
上海市統計局統計公報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2015年末上海市戶籍常住人口1433.6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
上海未來10年都將會把人口控制在總計2500萬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