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香港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公司由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資發起設立,注冊資本2,800萬歐元。 2011年9月,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對公司增資6,000萬歐元,若本次增資完成後,公司注冊資本將增加至8,800萬歐元。
B. 上海超日(九江)太陽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超日(九江)太陽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4月2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太陽能材料、太陽能設備、太陽能燈具、電子電器生產、銷售、安裝等。
法定代表人:宋靈明
成立時間:2010-04-29
注冊資本:3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6040611000014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江西省九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城西港區愛國路中段
C. 超日太陽的經營情況
2012年12月28日,面對董事長倪開祿捲款外逃傳聞,超日太陽公告稱,董事長倪開祿是因為帶領公司應收賬款催收小組在催討應收賬款,才在國外逗留。並其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在歐洲、美國等公司主要客戶聚集地開展催收工作,同時,考慮到其在國外不能履行相應職責,進而將總經理職位交與女婿張宇欣擔任。
公司還公告,超日九江、超日洛陽的生產線、衛雪太陽能組件生產線、本部電池片生產線處於暫停生產狀態,本部組件6條生產線中有2條生產線正常生產,業務尚在運行。一位超日太陽人士表示:「現在公告出來的都只是表面現象,超日太陽很早就已經開始腐爛了。本部早已停工兩個月,非法集資問題更嚴重,曾引發內部職工鬧事。」據其透露,資金鏈的緊綳,已讓超日太陽發不出工資。
除開不得不公告的股權抵押,超日太陽還在私下進行更瘋狂的民間非法集資,其給出的利率最高達15%,堪比高利貸。據上述人士介紹,超日太陽在內部進行民間集資,最低5萬元起步,上不封頂。利率分兩個檔次,5萬元為12%,30萬元及以上均為15%。可以簽訂的集資合同期限分別為1年期、3年期和5年期。
據稱,倪開祿開展民間集資並非以自己名義,他只是作為擔保人出現,集資的實際操作公司,名為上海真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真銀投資)。真銀投資注冊時間為2007年11月5日,注冊資本5000萬元,注冊地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楊牌路588號7幢299室,法定代表人為李偉祥。李偉祥為上海市奉賢偉佳建築有限公司總經理,看似毫無關聯,但其住所卻與倪開祿同在奉賢區南橋鎮的楊王村別墅區楊王苑內,為楊王村西胡112號。
不過,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真正操作真銀投資的是張海紅,張海紅與倪開祿關系可不一般。
超日太陽前身繫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超日科技),超日科技是由倪開祿等6位自然人,於2003年6月共同出資組建,成立時注冊資本500萬元,其中:倪開祿出資375萬元,佔75%;自然人張海紅、倪開壽、沈衛華、宋志華和錢金發5人分別出資25萬元,各佔5%。而在超日科技設立後進行的一系列股權變化中,張海紅均參與其中。2005年7月,超日科技第一次股權轉讓中,張海紅以1元/份出資額,接受江海商業(當時控制人為倪開祿)150萬出資額,其在超日科技出資額升至175萬元。2006年4月,張海紅又以1元/份出資額將其175萬元出資額轉給倪開祿。倪開祿又在2007年6月,以1元/份出資額,將47.6萬元出資額轉讓給張海紅。公司上市後,張海紅握有超日太陽306.5萬股,於2011年11月18日解禁。2011年年報顯示,2011年底,張海紅還持有306.5萬股。超日太陽招股書顯示,張海紅2005年就在擔任超日太陽的財務部副經理,2010年發行時,任公司投資部經理。 2013年1月23日,超日太陽發布公告稱,公司於1月22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上海稽查局《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未按規定披露信息,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超日太陽自2012年12月20日起停牌,停牌前報收5.11元。
1月17日,超日太陽發布2012全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司將在三季報中預計2012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1000萬元至3500萬元修正為虧損9億元至11億元。對於巨虧原因,公司解釋稱,2012年光伏行業尚未走出「寒冬」,產能過剩現象依然嚴重。2012年下半年,銀行開展對公司的收貸,導致公司四季度出貨量遠低於預期。經營狀況的嚴重下滑導致公司2012年度正常經營損失達3.0億至3.5億元。此外,公司對存貨、機器設備和電站資產計提減值准備,合計約6.0億至6.5億元。

D. 超日太陽是否已經退市了
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13年5月21日發布關於債券回暫停上市的公告答(詳見公告2013-088《關於「11超日債」暫停上市的公告》)
因本公司2011
年、2012
年連續兩年虧損,深圳證券交易所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於2013年5月20日對本公司做出了《關於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公司債券暫停上市的決定》(深證上[2013]171號)。
根據該決定,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券(證券代碼:112061,證券簡稱:11超日債)將於2013年7月8日起正式在集中競價系統和綜合協議交易平台暫停上市
E. 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事件
2012年04月公司與天華陽光合作在日開發光伏項目
2011年07月公司首個「金太陽」工程並網發電
2011年07月超日太陽能正式啟動國家863項目——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
2011年06月超日太陽能成為德國沙爾克04足球俱樂部的贊助商及官方合作夥伴
2010年11月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2010年09月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
2010年03月遞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中小板上市申請資料。
2009年09月通過美國UL認證,公司產品成功進入美國市場。
2009年08月公司再次成功引入成都亞商、上海融高等風險投資,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財務實力。
2009年04月超日洛陽50MW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從鑄錠-電池片)投產,使公司形成完整的太陽能電池產業鏈。
2008年12月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2008年06月超日太陽25MW單晶太陽能電池片投產,跨出太陽能電池垂直一體化生產的第一步。
2007年12月由超日有限整體變更為超日太陽。
2007年06月對公司核心團隊等進行股權激勵,同時引入風險投資張江漢世紀等,以完善法人治理機構。
2007年1月-3月通過德國TUV和國際IEC認證,公司完全使用自主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2003年06月超日有限成立,成為國內較早從事太陽能光伏生產企業,並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F. 「11超日債」會成為中國大陸第一支違約的公司債么大神們幫幫忙
中國債市史上首單違約悄然到來。
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ST超日」)發布公告稱,「11超日債」本期應當兌付的8980萬元利息只能支付400萬元,至此,中國首例打破剛性兌付的事件終於爆發,而多數分析人士對此「壞消息」卻表示,「11超日債」違約將打破剛性兌付這一扭曲的潛規則,是債市市場化的必經之路。
G. 是什麼導致了首起國內公募債務違約惡性事件的發生
是盲目擴張導致了首起國內公募債務違約惡性事件的發生。
首起國內公募債務違約惡性事件的主角便是昔日的超日太陽公司,這是一家上市公司,在2010年11月——光伏產業登峰造極的時候,登上A股,成為唯一一家主板上市的光伏企業。

上市對企業來說,或許是件好事。但如果瘋狂而不知節制,那就會變成「毒葯」。
募集23億元資金後的超日,冒險進入不熟悉的LED、水處理、煉油等項目,同時還大肆進軍海外電站等項目。讓其董事長倪開祿沒有預料到的是,此時的光伏市場遭遇「寒流」,瘋狂的擴張造成了嚴重產能過剩。2011年,遭遇歐美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訴訟,光伏企業處境更為艱難,隨後的補貼下調使得光伏產業的「寒冬」真正到來。
為自己購買防彈加長賓士,為公司高管建「超日半島」別墅群的倪開祿,怎麼也想不到會有資不抵債的這一天。
資金的魔力就像吸毒,一旦陷進去就是萬丈深淵。國人一貫追求「做大做強」的思維習慣也讓超日難以自拔。據說當時光伏業內最流行的說法是「Swanson定律」———規模每擴大一倍,成本下降20%。
在上市僅僅不到半年後的2011年,跨國界、跨行業擴張的超日就申請發行公司債,規模10億元,債券票面利率為8.98%,存續期限為5年,是為「11超日債」。彼時,行業龍頭無錫尚德和江西賽維已深陷危機不能自拔。然而,在9%高利率的誘惑下,雖然超日公司盈利面已出問題,「11超日債」依然獲得投資者追捧。
埋在債券市場的那顆信用違約「炸彈」,終於還是被超日公司引爆。2014年3月,「11超日債」本期利息8980萬元已無法按期全額支付,超日公告說,只能支付400萬元——這還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
3月4日,上海超日不得不宣布違約。「11超日債」打破了中國債券市場零風險的記錄,成為中國債市第一個違約案例被載入了金融史。此前,許多人認為公司債和國家債一樣安全。
超日沉浮,令人唏噓,這家上市還不到4年的公司就瀕臨破產。當時,就有學者分析說,超日藉助資本市場實現「騰飛」的時候,企業還遠未達到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現代企業制度沒有健全,這才導致一連串的重大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