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比下降百分比怎麼算
同比一般情況下是今年第n月與去年第n月比。同比發展速度主要是為了消除季節變動的影響,用以說明本期發展水平與去年同期發展水平對比而達到的相對發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其計算公式為:同比發展速度的公式應該改成:同比發展速度=本期發展水平/去年同期水平×100%;同比增長速度=(本期發展水平-去年同期水平)/去年同期水平×100%。在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這個指標,如某年、某季、某月與上年同期對比計算的發展速度,就是同比發展速度。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1-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B. 資料分析中同比下降百分之多少怎麼算
解析:
舉例說明:
去年一月份產量500噸,今年一月份產量同比下降20%。
意思就是「今年一月份的產量與去年一月份的產量相比,下降了20%」
500×(1-20%)=400
C. 同比下降原因
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具體為:一、需求下降,造成銷售數量同比去年減少。二、由於資源類物資的銷售價格比去年大幅下降,造成銷售數量一樣時,營業收入都大幅下降。
D. 業績每個月下降分析如何制定同比提升,怎麼完成任務,靠什麼完成
要完成任務指標的最好辦法就是:
一、要達成指標所需的客流量是多少?作個具體分析草案,或者說需要銷售多少貨,作個具體分析。
二、根據地理環境擬定合理的銷售計劃;根據現在的營業情況還需要增加多少銷售額才能達到指標,合理的分析自己店所面對的客戶人群,怎麼樣才能把客人吸引進來消費(當然需要考慮周邊環境和周邊居民的消費水平在什麼樣的位置)各種各樣的方法都可以嘗試,當然不要總想一些老套的方法(試問你做什麼行業,說不定可以幫上忙)。
三、按照自己制定的銷售計劃去執行,不要管它可行不可行,你可以先拿一小塊來做做試驗,看看方法的可行性有多大,可以就去做。
四、去外面的同行業看看,吸收一些人家銷售的經驗和優勢,爭取把自己所處地方的劣勢變成優勢;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
五、如果還不行可以和大家一起坐下來研究一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總有人會想出更好的方法;記住學會得用身邊的資源,沒有人可以一個人把事情做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團隊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也不要總認為向下屬收集意見是不好的,你能帶動團隊做會更讓人另眼相看,因為你可以帶好整個團隊。
六、學會用顧客的心理去思維。試想如果你是一個顧客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地方去消費,然後想盡辦法把自己所經營的地方變成你心中理想的消費場所。
當然上面所說的都必須得到上級的認可和支持,你可試一下。
E. 同比下降怎麼算
先計算參照數的下降的比例,然後乘以這個比例就好了,比如:
原有80%的溶液A和50%的溶液B
溶液A下降至40%,問如果溶液B濃度同比下降是多少?
那麼就算溶液A下降的比例,為40%÷80%=50%
然後乘溶液B的原濃度:50%×50%=25%
答案就是25%~
希望對你有幫助
F. 戶外運動店同比下降的分析怎麼寫
可以用不同商品的銷售量或者熊銷售量進行對比來敘述下降的原因;如果商品價格降低也可以進行對比敘述;對比吧其實就是找原因,找借口來吧事情說清楚。
G. 經濟數據指標同比增長,環比下降的原因是什麼,能說明什麼問題
同比增長是和上一時期、上一年度或歷史相比的增長(幅度)。
同比增長計算專公式
同比增長率屬=(本期數-同期數)÷同期數
例子
比如說去年3月的產值100萬,今年3月的產值300萬,同比增長是怎麼算的?是同比增長200%?還是同比增長300%?
答案=(300-100)÷100=200%
同比增長率,一般是指和去年同期相比較的增長率。
某個指標的同期比=(本年的某個指標的值-去年同期這個指標的值)/去年同期這個指標的值
與歷史同時期比較,例如2005年7月份與2004年7月份相比稱其為同比;與上一統計段比較,例如2005年7月份與2005年6月份相比較稱其為環比。
環比有環比增長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兩種方法。
環比即與上期的數量作比較。
環比增長速度=(本期數-上期數)/上期數*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長了多少
環比發展速度=本期數/上期數*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長多少
如:本期銷售額為500萬,上期銷售額為350萬
環比增長速度=(500-350)/350*100%=42.86%
環比發展速度=500/350*100%=142.86%
H. 2020 年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意味著什麼
GDP盡管是一個滯後性指標,其對於預測經濟和資產價格走勢的作用並不大,但GDP能夠說明經濟最完整、最全面的運行情況。
一季度GDP體現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打擊之深遠。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持續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對此中國採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疫情在中國持續的時間比經典的流行病學所預估的時間要短得多,但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經濟代價。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又反過來通過惡化外部環境來影響中國。
1、負增長的結構分化
一季度-6.8%的GDP降幅,基本符合預期,已經被市場所充分消化。3月份的各項經濟數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降幅開始收窄,但負增長背後的結構分化值得關注。例如,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1-2月為降13.5%。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1-2月為降24.5%。但內需恢復速度仍然較慢,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8%,1-2月為降20.5%,降幅收窄幅度相對更小。因此總體來看,3月較2月的中國經濟恢復情況符合宏觀經濟學的運行規律,即投資和生產端的調整能力更強,而消費復甦的速度就會慢一些。
2、3月復工復產情況仍不樂觀
3月份較為艱難的復工復產情況直接影響了一季度GDP數據。一般而言,一季度中,3月份經濟總量所佔比重接近四成,1、2月份總計超過六成。例如2012年以來,每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一季度總計的比重穩定在68%。
但盡管3月為52.7,重回榮枯線,這卻僅僅意味著3月較2月好轉。利用PMI環比推同比,大致估算3月生產活動與去年同期相比的恢復情況,可知3月復工復產速度緩慢(僅約為去年的70%,參見下圖),也從側面反映了復工不復產現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