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方法和程序是什麼
(1)流行病學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廣泛,雞、火雞、鴨、鵝、鵪鶉和雉雞等家禽及野鳥、水禽、海鳥等均可感染。其中以雞和火雞感染禽流感病毒後的危害最為嚴重,而在鴨中分離到的病毒比其他禽類多。各種日齡的禽均可感染。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過與患禽(包括與患禽接觸的器具)的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染。此外,帶毒的飛鳥或水禽常常成為傳染源,引起家禽大批發病和死亡。
(2)臨床症狀
禽流感的潛伏期從幾小時到3天不等,潛伏期的長短依賴於感染病毒的毒力和劑量、感染途徑、被感染禽的種別和禽體的狀態。急性感染的禽流感無特定臨床症狀,在短時間內可見食慾廢絕,體溫驟升,呼吸道症狀,下痢,後期出現神經症狀。伴隨大量死亡。
(3)病理變化
禽流感的病理變化因感染毒株毒力的強弱、病程長短和禽種的不同而變化不一。主要表現為頭腫,肉髯、冠出血,小腿和趾部皮下出血,腺胃乳頭出血及輸卵管炎等。
(4)病原學診斷
病毒分離需由國家規定的實驗室完成。
(5)血清學診斷
目前用於禽流感檢測的方法有禽流感病毒分離技術、瓊脂擴散(AGP)試驗、血凝試驗、血凝抑制(HI)試驗、神經氨酸酶抑制(NI)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病毒中和試驗(SN)、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免疫熒光技術(IF)及核酸探針技術。其中血凝試驗、血凝抑制試驗和瓊脂擴散試驗是OIE推薦使用的方法。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型抗原和標准分型血清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提供,按說明書操作。
2. 預防H7N9禽流感有那些方法
中國傳統醫學的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預防方案
本報訊記者昨日釋放的市商務局了解到,昨天,北京傳統中醫葯管理局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中醫預防方案(2013年第一版)「正式發布,在城市的發展趨勢一旦啟動程序。程序發布了兩個處方葯,以防止H7N9禽流感病毒,但專家建議,公眾應使用預防醫學執業醫師處方,不要讓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據了解,個別地區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北京市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醫學專家委員會在預防人類發展中國醫葯管理局中國中西醫結合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程序,一旦城市的時尚潮流,將啟動程序的預防方案,包括中國醫葯在預防對象的兩個主要群體:在家禽屠宰,販運,烹飪和其他人有過密切接觸家禽和家禽產品;兒童,高齡老人,慢性基礎疾病的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預防方案,建議市民盡量減少接觸家禽和家禽產品;家庭消費禽肉,禽蛋應充分清洗,煮熟後,要注意操作衛生,生熟分開,如果有必要,中國傳統中葯代茶飲,可用於高危人群的預防。
專家提醒,預防中國傳統葯應該可以練醫生的處方,不要讓自己的判斷,選擇。老年人,兒童應被採取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慢性疾病及婦女經期,產後,懷孕的婦女,殘疾人患者謹慎使用。中國中葯預防處方不宜長期服用,一般需要3至5天。對處方服葯後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服葯並及時咨詢您的醫生;中國醫葯預防處方葯物過敏史被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中醫局要求中國各級醫療機構集中培訓,典型案例分析,盡快使醫務人員掌握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早期識別方法,同時,目前的流感預防和控制使用傳統的中國醫葯(TCM)的測量單位,按照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2013年第一版)「的第七屆中國葯治療用量做好中國傳統醫學治療的儲備,確保疫情葯品的供應。
聽到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了解到,國內禽流感疫情,該局已發出緊急通知,以應對國內的流感。通知指出,開展動物養殖,屠宰等高危人群對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生物安全保護。據悉,新發地,水屯各大批發市場加強屠宰農產品檢驗檢疫證書調控。
預防和控制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辦公室在北京已經開始了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監測,未發現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城市。據報道,監測樣品67農場戶;收集來自全市14區和縣覆蓋養殖雞,鴨,鵝,獵鳥和豬易患幾個易於病毒的動物,樣品採集的動物包括種場的范圍內,區,散養戶,野禽棲息地,依此類推。
推薦中國醫葯代表的茶處方
處方的1
的蘆根10g連翹3G
功能:解毒
適應人群:兒童(3-12歲歲)
泡衣服的方法:每天,在沸水中浸泡,少量頻飲。
處方的
白茅根5G藿香3G菊花3G北沙參5克
功能:清熱利濕,滋陰
適應人群:成人
泡服:每日1次,開水浸泡,少量頻飲。 (年老體弱,慢性疾病氣虛人群加玉屏風散)
H7N9禽流感的預防和控制計劃實施城市
南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亡,記者昨天從北京市衛生局,全市有H7N9的預防和控制方案研究制定應急專家,並已開始實施。
該計劃明確要求,全市疾病控制工作人員在接受疫情防控和處置技能培訓,衛生部門和醫務人員接受診斷和治療疾病和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知識和培訓,以確保實施預防和控制措施和治療方案的地方。
城市雖然尚未發現H7N9病毒疑似病例,但專家認為,城市是在冬季和春季,溫度變化,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之際交流。為預防H7N9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北京市衛生局向廣大市民和五個建議:
1。保持勤洗手,室內地面通風,注意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強體育鍛煉。
2,出現打噴嚏,咳嗽和呼吸道感染等症狀,用紙巾,手帕捂住嘴和鼻子,防止傳染給別人。發熱,咳嗽,咽痛,全身不適等症狀,應戴上口罩,如果病情加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減少牲畜不必要的接觸,特別注意避免接觸病禽或禽。禽蛋應充分煮熟。
清明小長假去郊遊,你應該盡量避免接觸野生雀鳥或進入野生鳥類的棲息地。的
老人和體弱者,特別是患有基礎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高,在此期間,居民應盡量減少了在擁擠的地方空氣不流通,人群。醫院應戴口罩。
3. 禽流感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應如何預防和治療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種從呼吸病到嚴重性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綜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生,給養禽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類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統性疾病,雞、火雞。鴨和鵪鶉等家禽及野鳥、水禽、海鳥等均可感染。發病情況從急性敗血性死亡到無症狀帶毒等極其多樣,主要取決於帶病體的抵抗力及其感染病毒的類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不同於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過禽傳染給人,不能通過人傳染給人。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是一種變異的新病毒。並非在雞鴨鳥中流行了幾十年禽流感的H5N2。無須談禽流感色變。目前沒有發現吃雞造成禽流感H5N1傳染人的。都是和雞的密切接觸,可能與病毒直接吸入或者進入黏膜等等原因造成感染。 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按病原體類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症狀,僅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雞群常常「全軍覆沒」。禽流感的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有時疾病暴發很迅速,在沒有明顯症狀時就已發現雞死亡。另外,禽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於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並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4. 禽流感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免疫接種。嚴格認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特別是在禽流感的高發季節每隔3~4個月要進行一次H5N1RE-5+RE-4和H9的免疫,這兩種禽流感疫苗的防疫要間隔10天進行。
(2)切實搞好飼養管理。採取封閉式飼養,嚴防野鳥從門、窗進入禽舍;防止水源和飼料被野禽糞便污染;定期對禽舍及周圍環境進行消毒,加強帶雞消毒,定期消滅養禽場內的有害昆蟲及鼠類;死亡禽類必須焚燒或深埋。
作好禽類飼養管理,提高禽只的抵抗力,盡量減少應激因素的發生,注意秋冬、冬春之交季節的變化,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及時清理糞便,還可定期在雞舍使用中葯蒼術、丁香酚、艾葉、茵陳、青蒿、紅花等,熏蒸雞舍,減少不良氣體的刺激,從而達到減少呼吸道病和腸道病的發病率。
(3)對於出現死亡和產蛋率下降的雞群可及時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葯配合敏感的抗菌葯物用於治療。
5. 禽流感如何預防
你是問人還是問你們家養的鴿子??
如果你問的是人。那很好辦,知道哪裡發禽流感了,不要去那裡宰病雞,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能力很弱,只有病毒滴度非常高,也就是病毒特別特別濃的時候才會感染人,所以就算把一個人扔進發了禽流感的養雞棚,人也很難被感染,但是一旦你把雞宰了搗騰開腸子,還湊近了聞聞,那你就完了。
如果你問的是你們家鴿子如何防治,也好辦,別放飛勤刷籠子食盤和水盤。在鳥類間禽流感是經過糞口途徑傳染的,把住入口這一關就能夠防治禽流感
一些禽流感知識:
禽流感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新聞動態 本文記述一項新聞動態。
隨事件進展,內容可能迅速變動並更新。
聲明:維基網路的任何內容均不能視作醫療意見。對於具體的健康問題,請咨詢執業醫師。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禽流感病毒高度針對特定物種,但在罕有情況下會跨越物種障礙感染人。自從1997年在香港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禽流感之後,此病症引起全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其後,本病一直在亞洲區零星爆發,但在2003年12月開始,禽流感在東亞多國——主要在越南、韓國、泰國——嚴重爆發,並造成越南多名病人喪生。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單未有平息的跡象,而且還不斷擴散。現時遠至東歐多個國家亦有案例。
目錄
[隱藏]
*
o 1.1 病原的分類
o 1.2 禽流感的感染
* 2 禽流感的源頭和傳播
* 3 禽流感的影響
o 3.1 對經濟的影響
o 3.2 對人類的影響
o 3.3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 4 禽流感的防控
o 4.1 傳染源
o
o 4.3 易感人群
o 4.4 不當的應對措施
* 5 疫情
* 6 參考資料
* 7 參見
* 8 外部鏈接
[編輯]
禽流感的生物學
[編輯]
病原的分類
根據核蛋白的抗原性分類,禽流感病毒則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據位於其包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分為若干亞型,血凝素(H)有15個亞型;神經氨酸酶(N)有9個亞型。所有的這些亞型都可以感染鳥,在禽類中高致病性的屬於H5、H7亞型。典型的雞瘟病毒是H7N7,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國東部大流行的是H5N2。目前東南亞地區出現的人類感染是H5N1型。1997年發現的H5N1 型毒珠被認定是當時流行性感冒的病源。1999年,香港出現過H9N2型禽流感的人類感染,2003年,荷蘭出現過H7N7型禽流感的人類感染。
基於在家禽種群中的毒性不同,禽流感可以分為低致病型(LPAI)和高致病型(HPAI)。H5和H7亞型的毒株在高致病型和低致病型中都有發現, H9型只發現在低致病型中。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感染的雞群常常全部死亡 。
[編輯]
禽流感的感染
禽流行性感冒可以傳染給許多種動物,包括鳥類、豬、馬、海豹、鯨和人類。但是,野生鳥類充當著無症狀載體,將其傳染給更易感的家禽。在鳥類間主要通過呼吸和糞口途徑傳染,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鳥類的消化道,它們在小腸的上皮細胞內復制,並最終隨糞便擴散。禽流感在動物中的發病症狀很不一樣,但劇毒的類型可能在幾天內致死。
禽流感傳染給人後的症狀於其他流感的症狀很相似,有發燒、咳嗽、咽喉疼、肌肉酸痛、結膜炎等,嚴重者出現呼吸問題和肺炎,這些可能會危及生命。還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在一個病例中,一個被H5N1病毒感染的男孩出現了腹瀉。
[編輯]
禽流感的源頭和傳播
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義大利被首次確認。1960年1000多隻普通燕鷗在南非死亡,這是第一次發現禽流感引發的高死亡率案例,屬於H5N3型。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布的技術文件H5N1亞型禽流感的源頭來自集中飼養的家禽,極端的飼養環境造成病毒的變異,鳥類貿易、濫用疫苗、運輸等人類活動也對禽流感病毒的變異有著推動的作用。野外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罹患禽流感的野生鳥類,都是在遷徙、越冬和繁殖過程中與人類飼養的家禽有近距離接觸的物種,而那些自始至終遠離人類社會的野生鳥類,即便是水鳥,並且保持很高的種群密度,至今仍未有禽流感爆發的報告。
源自飼養場的病毒感染野生鳥類,尤其是水鳥,這使得病毒隨著鳥類遷徙而發生擴散。2003年末到2004年初在東亞爆發的禽流感被認為驗證了候鳥傳播病毒的假設:疫症先在韓國南部,候鳥的中途站出現,然後途經香港,最後到達越南。由於香港相對衛生環境較好,以及先前已具有對付疫症的經驗,病症並未有在當地造成大規模爆發。但衛生環境相對較差的越南,不單使禽鳥死亡,還對人類造成影響。至2004年1 月尾已有接近20人死亡。然而鳥類學者則指出,根據西伯利亞-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通道的規律,早在每年的11月末到12月初候鳥就已經基本完成從北向南的遷徙,此前在香港進行的無線電定位跟蹤研究也顯示,在仲冬季節幾乎沒有鳥類遷飛的活動。另據觀測,絕大部分水鳥的越冬地位於北緯20度以北地區,只有白眉鴨和針尾鴨會遷至越南,然而其過境時間卻在12月初。鳥類學者普遍認為從時間和空間上,2003年底爆發的禽流感與候鳥遷徙並無重疊,故此大部分鳥類學者並不認同候鳥傳播病毒的說法。
被指傳播禽流感病毒的不僅僅是候鳥,據2005年10月27日第三屆非歐亞遷徙性水鳥保護協定締約國大會公報指出,攜帶和傳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徑除了候鳥的遷徙外還有牲畜的運輸、家禽和籠鳥運輸、與這行業相關的活動、合法或非法的鳥類貿易以及人類的交通。
在家禽中鴨、鵝一旦受到感染,抗病能力比較高之餘,病發後的生存機會也很高。然而,雞只對流感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感染的話,不單止傳播得快,而且染病的雞很快就會死亡。農民過去一般稱這種現象為「發雞瘟」,並未有特別留意背後的原因或病發的機制,直到出現禽流感經動物向人傳播並至死的病例後,人們才開始關注禽流感。目前人們應對禽流感的主要手段是對染病以及可能染病的家禽集體屠殺後進行消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以免病毒積累,並進而影響人類。
在2004年和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中,也有媒體指出禽流感病毒源自野生鳥類並傳播至飼養場,進而傳給人類。建議加強對候鳥遷徙的監控,少數激進者甚至主張在撲殺家禽之外對遷徙的候鳥進行撲殺,但這種說法並未獲得鳥類學者的認可,撲殺候鳥的建議更招致環保團體的反對。
[編輯]
禽流感的影響
禽流感的爆發和流行會產生諸多影響
[編輯]
對經濟的影響
爆發禽流感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出於防疫的考慮會在疫點附近大規模撲殺家禽,對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禽流感疫情還會影響消費信心,對餐飲業造成打擊,處於防疫的考慮,其他國家和地區會暫停進口疫區的禽鳥及製品,這都會對經濟造成影響。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正是考慮到禽流感疫情對經濟的巨大沖擊,會封鎖和隱瞞本國發生禽流感的狀況,但是這種對疫情的隱瞞常常會造成防疫不力,疫情進一步擴大,2004年底泰國總理就因為其政府隱瞞禽流感疫情的行為向世界公開道歉。
[編輯]
對人類的影響
2004年12月的禽流感流行雖然遍及多國,然而人類感染的病例只在越南與泰國有報告,共有32人經實驗室證實,22人死亡,死亡率高達七成。雖然病例極少,然鑒於1918年西班牙流感嚴重的疫情,禽流感是否人畜共通一直受到關注.。目前發現的H5N1流感病毒並未和人類流感病毒發生過重組,且沒有人傳人的足夠證據,造成大規模死亡的機會不大。
[編輯]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禽流感病毒會感染野生鳥類,尤其容易感染水鳥,許多水鳥在遷徙、越冬以及期間會結群,種群密度高,病毒容易傳播,從而造成嚴重破壞。聯合國環境署報告指出包括斑頭雁、小白額雁、東方白鸛、白鶴在內的36種珍惜野生鳥類受到禽流感的威脅。據估計,在2005年夏季的禽流感疫情中,超過全球總數1/10的斑頭雁死亡。由於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鳥類間傳播,加之一些鳥類棲息地相對聚集,因而禽流感爆發流行對某些鳥類造成的影響可能是災難性的。
[編輯]
禽流感的防控
控制傳染病必須要從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入手: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編輯]
傳染源
要好好預防禽流感,就要先從感染源頭方面著手。相關報告指出,極端的家禽飼養環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飼養環境,降低養殖場飼養密度從長遠來看是預防禽流感病毒變異以及疫病爆發的根本手段,此外將不同種類的家禽分開飼養,也有助於控制疫病的傳播:鴨、鵝和雞分開飼養,可以免雞只感染到鴨、鵝的病毒而大量死亡。
現時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證實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不過,香港有專家表示,中國內地農場現時為所有禽鳥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風險,就是所有禽鳥都接受防疫注射,使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這樣,一但禽流感再度爆發,由於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使農場主人未能及早察覺,對有關當局作出預警。現時香港的做法,要求所有農場都要保留少量禽鳥不作任何防疫注射。這樣,一但禽流感再臨,這一批沒有作防疫注射的禽鳥就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提醒其他農場要留意病毒再臨。另外,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工作報告,濫用疫苗也是誘導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重要因素,因而過度注射疫苗並不值得提倡。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2005年10月29日發布的禽類撲殺指導原則主要包括撲殺禽類應在專業獸醫專家指導下進行、做好人員生物防護及確保動物福利等方面。
[編輯]
傳播途徑
候鳥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轉播者,但將所有已經染病的候鳥屠殺是不可能的,且對候鳥的撲殺將會驅散原本聚集的鳥類,使病毒的擴散更加難以控制,因而將家禽和候鳥隔離,以免出現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傳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國不少農場都在飼養家禽的農場上掛上巨型的網,以防止帶病毒的候鳥感染家禽。另外,歐洲部份國家要求農場把禽鳥移入室內飼養,這亦是從傳播途徑方面斷絕家禽與野鳥之間的接觸。盡管家禽移入室內會使它們的活動空間減少,以致影響禽肉的質感,但這亦比因為禽鳥染病而導致需要消滅全體禽鳥所帶來的損失為少。
除了鳥類遷徙世界范圍的鳥類貿易也是禽流感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合法的鳥類貿易會依照相關法規進行嚴格的動物防疫檢查,傳播疾病的機會相對較少,但非法的鳥類貿易,尤其是野生鳥類的走私活動則不受動物防疫的監控,捕捉、販運、銷售、食用以及放生野生鳥類不僅會造成病毒跨地域的傳播,而且由於操作者與野生鳥類密切接觸,有可能會造成病毒在鳥與人間的傳播。所以,嚴格監控合法以及非法的鳥類貿易也是防控禽流感傳播的重要環節。
[編輯]
易感人群
人類方面,要經常保持農場及家禽售賣場的清潔及衛生,以免病毒的積累。此外,根據越南河內的Dr. Jeremy Farrar的臨床經驗,自身免疫系統較為活躍的人,當他們與病毒有過接觸,病毒會刺激免疫系統對肺組織造成更大的破壞。因此,若已知個人對污染較容易敏感,應格外留神。
[編輯]
不當的應對措施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布的技術文件,從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入手防控禽流感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是在全球性的禽流感恐慌下,出現了一些不當的應對措施。在中國的一些動物園,為區隔野生鳥類與園內飼養的鳥類,管理者徹夜開啟探照燈,以期驅趕野生烏鴉;在澳門政府將麻雀列為需要驅趕的害鳥;此外一些地方完全禁止了與鳥類有關的任何活動,包括活禽貿易、野生動物救治以及對鳥類的野外觀測。事實上包括烏鴉、麻雀在內的許多城市常見鳥類,均為留鳥,不進行長途遷徙,傳播禽流感的幾率極低,而對鳥類的一般性研究和適當的接觸,並不能顯著增加接觸者罹患禽流感的幾率。對禽流感的過度反應,將會製造社會恐慌,為鳥類研究和禽流感的正常防控製造人為的障礙。
[編輯]
疫情
* 2004年冬季,東亞發生H5N1亞型禽流感
* 2005年10月,東亞、東南亞、歐洲等地相繼傳出H5N1禽流感感染報告
[編輯]
參考資料
*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鏗鏘集》:2005年7月24日及10月23日
[編輯]
參見
* 流行性感冒病毒
* 傳染病
* H5N1流感
[編輯]
外部鏈接
* 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流感防治網
* 香港政府預防禽流感網頁
* WHO|Avian influenza
* 《鏗鏘集》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副教授管軼博士 表示一直在樣本中找到H5N1病毒 香港電台
* 全球關注禽流感疫情 新浪網專題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關於禽流感的技術報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英文)
* 第三屆國際遷徙性水鳥保護協定締約國大會公報(英文)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7%A6%BD%E6%B5%81%E6%84%9F"
頁面分類: 新聞動態 | 傳染病
6. 禽流感究竟是什麼閱讀答案
22、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有:什麼是禽流感,禽流感主要傳染源有哪些,人類患上禽流感的症狀是什麼,以及專家建議如何預防禽流感。
23、這指的是「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歲男童體內分離出一株甲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確診為全球首例由A型(H5Nl)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間病例,至當年底,香港共發生18例確診病例,其中死亡6例」
24、「一般」、「主要」表達的作用是根據案例分析大致是七天,症狀大致跟流感很相似,表明專家對禽流感的真正症狀及表現也不太明確,體現此病毒的新型性和復雜性。
25、引人注意,令人思考,由於好奇有助於讀者把文章讀下去。
26、樓主沒有把線劃出來啊,第一段用的表現方法有設問、舉例等。意在強調,增加文章的可靠和真實性。
27、同意,人類的生產生活破壞了自然界的平衡性,違背了事物本來的發展規律,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
7. H7N9禽流感預防控制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改變廣大農村地區的家禽散養模式,進行現代化集約式的工業化禽類養殖,改變人、禽、畜混居局面的同時,做好禽類養殖、運輸、屠宰、銷售等涉禽職業人群的生物防護,從而降低人類感染的危險。《人感染禽流感防治知識問答》有更詳細的介紹。
8. 禽流感相關資料
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吃雞蛋會傳染禽流感嗎
據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辦公室介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通過雞蛋傳播。
農業部總畜牧師賈幼陵表示,無疫情發生的地方,吃雞蛋毫無危險。在疫區的雞蛋有可能被感染上病毒,因此,我們希望雞蛋煮熟了或者煎熟了再吃。
吃雞鴨鵝肉會被傳染嗎
禽肉煮熟煮透後,病毒傳播的可能性較小。但如果病禽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病毒進入人體如果存活,會否通過消化道傳入人體各組織中、病毒在人體是如何運作的,這些機理現在都還不清楚。在此情況下,只有對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採取封鎖。
目前,我國檢疫部門已採取緊急防範措施,國內也尚未發生病例,正規市場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關鍵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經檢疫或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則不排除染病風險。
穿羽絨服 蓋鴨絨被會被傳染嗎
武漢市獸醫衛生監督所有關負責人表示,穿羽絨服、蓋鴨絨被及相關製品,是肯定不會傳染禽流感的。因為羽絨製品通常經過消毒、高溫等多個物理、化學環節處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可能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煮沸十分鍾 雞蛋放心吃
公共衛生及傳染病學專家表示,雞蛋煮沸5~10分鍾後,可以完全滅活禽流感病毒,雞蛋可以安全食用。
華山醫院傳染病科盧洪洲博士指出,禽流感病毒已被證實能夠垂直傳播。但禽蛋經過高溫加工,禽流感病毒能夠完全滅活。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俞順章教授說,雞蛋在加熱煮沸5~10分鍾情況下,完全可以安全食用。
俞順章教授建議,從安全預防角度考慮,水煮蛋、生雞蛋盡量不要吃,炒蛋、荷包蛋等也要燒熟燒透。在食用雞蛋時,注意蛋殼外部的衛生。雞蛋外殼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在加工雞蛋時,要先清潔蛋殼;打雞蛋時,不要讓蛋殼掉落進去;加工雞蛋後,要徹底清潔雙手。
禽流感有哪些常見症狀?
禽流感的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
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 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
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有時疾病暴發很迅速,在沒有明顯症狀時就已發現雞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於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並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禽流感的主要傳播途徑
1.世衛組織指出:糞便是禽流感傳播的主要渠道。
2.世界衛生組織(WHO)16日說,在越南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的禽流感主要通過家禽糞便傳播,而非煮熟的肉。
3.據法新社報道,WHO說,病雞糞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會在空氣中傳播,並被風帶走。把雞放在一層疊一層的窄小雞籠子中,很容易通過其糞便傳播禽流感。養雞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險。不過,WHO發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說,幾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雞肉而患病。他援引WHO專家的話說:「病毒被煮死了。」他強調說,在拔毛前就把雞煮了也能消滅病毒。
4.WHO警告說,人不管接觸什麼樣的病雞都同樣有危險。只有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倖存下來,而那些倖存的家禽至少在10天之內還會排泄含病毒的糞便。
5.世界衛生組織15日公布的一份禽流感病毒調查報告說,目前在日本、韓國、越南三國發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來源:東方新報)
患病後會有哪些症狀?
人類患上禽流感後,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有些患者可見眼結膜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線還會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治癒後良好,且不留後遺症,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會迅速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征等多種並發症而死亡。專家建議,病人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該及時就醫,一旦被懷疑為H5N1病毒感染,應馬上住院隔離並報告疫情,防止病情惡化和傳染擴散。
人與人之間會傳播病毒嗎?
一旦禽流感病毒與人類病毒重組,從理論上說,就可能通過人與人傳播。屆時,這種病毒就會成為人類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樣。
兩種病毒的重組有一個生物學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發生了變異。但是禽流感對人類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傳播到何種程度會變異,誰也無法預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施光峰教授表示,如果所有醫務工作者都保持深刻警惕,關注其發展,那麼找到它的流行規律、防治方法就並非不可能。
人得禽流感後的病死率
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導致18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越南自今年10月以來已經被證實有8例確診,6例死亡,另外,還有2例死亡病例為疑似病例。其病死率高達80%,遠遠高於「非典」患者的病死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3年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 000多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其中有700多人死亡,其病死率僅在9%左右。
9. 如何對禽流感做出鑒別診斷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我國以前所出現過的雞瘟嗎它們之間應如何區別
由於禽流感感染引起的流行特點、症狀及病理變化與某些禽的傳染病相似,必須及時做出鑒別診斷,如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支原體病、衣原體病、產蛋下降綜合征等;特別是某些疾病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使病情更為復雜,給診斷帶來困難或容易發生誤診。因此,類症鑒別診斷十分重要。根據流行特點、症狀、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查(病原學、血清學)等綜合分析,是可以區別開的。同樣,繼發或並發細菌病或病毒病時,通過病原分離和某些檢測方法便可確定。
最近我國由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是以前我國所出現過的雞瘟。雞瘟的學術名稱叫新城疫,是1926年在英國一個叫新城的地方發現的一種疾病,故叫新城疫,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也非常高,曾給我國的養雞業造成過巨大危害,但我國已有很好的疫苗控制新城疫,因此該病除了在農村有一些地方還有發生外,在規模化雞場由於正確接種了疫苗,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其危害程度比禽流感輕得多。高致病性禽流感無特定臨床症狀,表現為突然發病,在短時間內可見食慾廢絕、體溫驟升、精神高度沉鬱,雞冠與肉垂水腫、發紺,伴隨著大批死亡,數天內死亡率可達90%以上。雞新城疫與禽流感有明顯的區別,其病原是完全兩種不同的病毒。禽流感病毒是正黏病毒,新城疫病毒是副黏病毒。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見典型臨床症狀:潛伏期較長,有呼吸道症狀,下痢,食慾減退,精神委頓,後期出現神經症狀。在目前養殖條件下,新城疫疫苗免疫雞群很少發生典型的新城疫,感染雞群一般表現為輕微的呼吸道症狀、神經症狀和產蛋雞群的產蛋下降,死亡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