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正股價格低於行權價格時,對認購證來說,稱為什麼
您好,當正股價格低於行權價格時,對認購證來說,稱為價外證。
㈡ 認股(詁)權證行權時按正股市價行權還是按認股價行權
都是以行權價行權,否則權證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比如認股的意思就是你有權以某一價格按一定比例認購股票(此時股價高於行權價才有行權價值),要是以正股市價那就不用認購了,直接從二級市場上買不就行了嗎?那權證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認沽是以行權價賣給公司股票。此時股價低於行權價才有行權價值。亦即你以低價從二級市場買入,高級賣給公司。
㈢ 認購權證行權時正股的股價是否一定會的到行權價
可能
沒有
㈣ 當正股價格等於行權價格時,對認購證來說,稱為什麼
您好,當正股價格等於行權價格時,對認購證來說,稱為平價證。
㈤ 權證和正股怎麼換算
認購權證是: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按約定的價格和數量購買標的股的權利。
如果:權證認股的價格+買賣標的股的手續費低於標的股的市價,可以行權,否則應放棄行權。
您憑100股權證,在行權期,可以按每股3.7元的價格買入202股國電電力的股票。
但現在國電電力的股票的市場價就是3.7元,按現在的價格,行權無利,可以放棄行權(您買的權證沒有價值了)。
㈥ 正股價格有必要比行權價格高嗎如果高了,有什麼意義呢
價格由市場決定,只是正股價格比行權價格高,行權才有意義,權證才有價值,否則權證的價值是負數(沒必要行權獲得股票了,花更少的錢到市場直接買就行了)
㈦ 行權價格=正股價格+權證價格
行權價格是指行權的時候你以什麼價格買賣正股的股票,這個價格是權證發行人在發行的時候就確定的。
買權證當然要花錢了,買賣根據權證交易價格定
購買權證前必須去營業部親自簽一個協議,這個肯定不花錢啊
發行價格跟行權價格不是一個概念,行權價格在權證發行前就要公布的,發行價格相當於新股上市定價一樣,這個定價是發行券商定的,提前不知道。權證發行上市後,權證的交易價格跟其內在價值以及市場參與買賣的人的行為有關。你的等式不成立。我建議你多去了解下什麼權證。
㈧ 行權的時候正股的價格要比行權的價格要高嗎
這個要看具體情況的。一般來說,對於認購權證,基本上是正股價格高於行權價格,行權才有利可圖。但也有例外情況,如行權價是10元一股,正股價才9.9元,但當天封於漲停板,即無法從股票市場買入正股,此時如果判斷第二天該股還將繼續上漲的話,就可以行權,以10元的價格買入股票,高於正股的市場價,看起來似乎虧了0.1元,如果第二天該股以高於10元開盤的話,前一天以10元一股行權其實是賺了。
㈨ 關於人股權證行權後的問題
如果行權比例是1:1,正股價20元,行權價12元,那麼該權證的價值為8元。
㈩ 行權價與正股價
現在所有的股價是認抄沽權證行權價的襲1倍以上,那誰要一行權,就賠了50%,所以說認沽權證的風險太大。要是認沽權證最後交易日收盤時你手裡還有認沽權證,那就是說你的錢就等於沒了,因為沒有人去行權。現在炒認沽權證是機構和散戶們在博傻,看誰會炒短,機構最後幾天會往上拉認沽權證的股價,讓想炒短人買入,機構這時就會愉愉的出貨。看誰會接到這最後一天時的最後一棒,那時候機構早就出完貨了,我在網上還沒有看到說那個機構和基金買認沽權證到最後交易日後手裡還有認沽權證的,因為他們早就出完貨了,在旁邊一邊數錢一邊偷著樂,只有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散戶看到認沽權證越來越低,也想炒短,賺點差價不停地在進來。可是認估權證到收盤時會收在1分以下,也許只是幾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