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7中國房地產前十強是哪些企業
中國房地產排名
隨著地產行業已步入白銀時代,新房開發整體增量空間受限,房企布局由擴張轉向收斂,核心城市激烈的土地競爭不斷壓縮企業盈利空間。但盡管如此,房地產行業的利潤依然非常大。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一:萬科地產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5月,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之一。1988年進入房地產行業,1991年成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住宅開發企業,業務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經濟圈以及中西部地區,共計53個大中城市。年均住宅銷售規模在6萬套以上。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二:中國恆大
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是中國恆大集團的下屬控股企業,是集團的地產業務平台[1-3],總部位於中國廣州。中國恆大集團是集民生住宅、文化旅遊、快消、農業、乳業、畜牧業及體育產業為一體的企業集團。企業員工達8萬人。2015年銷售額2013.4億,總資產達到7570.4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496位。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三:碧桂園
碧桂園集團,即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007.HK),總部位於廣東佛山順德,是中國最大的新型城鎮化住宅開發商。採用集中及標准化的運營模式,業務包含物業發展、建安、裝修、物業管理、物業投資、酒店開發和管理等。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四:保利地產
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保利集團控股的大型國有房地產企業,是中國保利集團房地產業務的運作平台,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企業。
總部位於廣州。2006年7月3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在股權分置改革後,重啟IPO市場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產企業。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五:綠地集團
綠地集團房地產開發項目遍及全國主要省區市,特別在超高層、大型城市綜合體、高鐵站商務區及產業園開發領域遙遙領先,目前的世界十大高樓近一半來自綠地。2014年實現經營收入超過42,51.51億元,較上年增長3.7%,預計2015年經營收入突破5000億。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六:中海地產
中海地產全稱是: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屬下企業,其前身中海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8月8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金人民幣61020萬元,企業類型中外合資。作為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1992年即在香港上市(香港聯合交易所代碼:0688),曾被國際知名的《財富》雜志評為中國上市公司(香港和中國大陸)百強中的房地產主要企業。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七:萬達集團
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萬達集團」),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企業。創建於1988年,現已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800多億元、佔地560多萬平方米、員工13000多名,涵蓋輪胎、電纜、化工、地產開發四大產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國家級實驗室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八:龍湖地產
龍湖地產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碼:00960),創建於1993年,成長於重慶,發展於全國,是一家追求卓越、專注品質和細節的專業地產公司。龍湖在地產中國網舉辦的紅榜評選活動中,兩次上榜。2011年被評為最具風險控制能力的多業態領軍企業」。截至2015年12月末,集團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為545.4億元人民幣。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九:融創中國
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融創),是一家於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專業從事住宅及商業地產綜合開發的企業,公司堅持區域聚焦和高端精品發展戰略。在京、津、滬、渝、杭擁有眾多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項目,產品涵蓋高端住宅、別墅、商業、寫字樓等多種物業類型。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十:中南置地
中南控股集團起步於1988年,已發展成為擁有各類員工40000餘人、總資產514億元、2011年綜合產值270億元的大型集團化上市企業。中南集團擁有「房地產業」、「建設產業」、「土木工程產業」、「工業產業」等產業板塊,下轄江蘇中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房地產業有限公司、南通建築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南通市中南建工設備安裝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中南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金豐環球裝飾工程(天津)有限公司等30多個子公司。
㈡ 2017年商品房銷售量價多不多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2017年商品房銷售量價刷新中國樓市記錄。
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百強房企的業績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祥生地產以超過200%的業績增長率「加冕」增速最快的開發商。「2017年祥生總銷售金額達619.6億元,僅用3年就將銷售額從100億元大幅提高到600多億元。」祥生控股集團總裁趙紅衛說。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相信2018: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分析稱,「2017年三線及以下城市樓市成交量在全國銷售總量中佔比超過60%。因此,掘金三四線樓市是百強房企2017年的重要議題,多數開發商重點布局的是一線城市需求外溢的三四線城市,以及有特色小鎮概念支撐的三四線城市。三四線樓市成交火爆成就了標桿房企的靚麗業績。」
「不少開發商認為三四線城市風險大,趁著一輪行情『割韭菜』,這是對城鎮化的片面理解;還有些開發商認為庫存高的城市沒活力,地價貴於房價就認為未來房價還會漲,仍對住宅產品的迭代存在惰性。」祥生集團副總裁陳弘倪認為,開發商應從「造好房子」轉型為「造好生活」。
丁祖昱表示,2017年在各地調控持續加碼的政策環境下,行業份額集中度更強,向大型品牌房企靠攏,中小房企生存空間日益逼仄。克而瑞數據顯示,百強房企已佔據房地產市場的「半壁江山」:前100強房企的市場集中度高達55.5%,比2016年同期增加10.7個百分點。其中,前10強的市場集中度達24.1%,較2016年提升5個百分點。
「銷售金額突破千億元是一個里程碑。」丁祖昱認為,「未來標桿房企的數量將越來越少,但是房企的規模會越來越大。」為了能夠繼續「留在牌桌上」,目前未躋身千億軍團的前50強企業均提出將在2018年沖擊千億大關。在「千億計劃」的刺激下,標桿房企正積極增加土地儲備規模。
鉅派投資集團董事長兼CEO倪建達在「易居沃頓第六期研修班」上表示,在房地產行業,很多企業都是用現有和未來的資本購買資產,然後把這些資產在未來出售形成利潤。未來百強房企之間發生收並購的概率將不斷增大。中小房地產商若不想被大企業收購,出路要麼是聯合體量相近的企業做整合,要麼是依靠金融企業,這樣雖然可能失去對公司的控股權,但不會失去行業話語權。
中國人多,房子也需要。
㈢ 下新利集團的新利軟體公司的情況,包括公司發展、員工待遇福利等等,望各位了解的朋友幫下忙介紹下,謝謝
我有個朋友也在新利軟體公司,這是個比較正規的軟體公司,實力中等,工作氛圍還比較融洽。主營做android系統測試,待遇本科在3500+,年終有年終獎和項目獎,在8k-2w左右。公司看起來發展還是不錯的,老總比較有能力。祝您好運:)
㈣ 求一份房地產企業的行業分析報告
自己寫很困難,因為一篇好的行業報告至少可以賣10萬塊錢。所以沒人會給你的。還是自己找吧。
給你個參考:
2007 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07 年,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5280 億元,同比增長302%,比上年提高84 個百分點;二是市場需求總體旺盛。2007 年,全國商品住宅竣工面積478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比上年上升58 個百分點;銷售面積69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7%,比上年上升116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商品住房空置面積繼續下降,12 月全國空置商品住房6756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6%,降幅較上年加快86 個百分點;三是部分城市12 月份房價環比開始下降。
2007 年,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平均漲幅為76%,漲幅比上年快18 個百分點;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2%,漲幅比上年快18 個百分點。
2007 年對我國房地產業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物業稅、加息、房貸成為今年地產圈內曝光率最高的詞彙,上市、融資、圈地成為開發商最熱衷的事情。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相繼出台,各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不斷出現。使得一線大城市不斷上漲的房價得到一定的抑制,也使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步伐更加穩健。
2008 年,隨著民生新政的實施,以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為主要任務的民生產,正蓄勢待發;土地新政將進一步深入,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中央政府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混亂局面,將會出台更嚴勵的政策措施。預計2008 年全國房價總體上將穩中趨降,逐步或落至一個相對理性的區域。
好吧,給你一個目錄,你可以參考一下:
《2007年房地產行業深度研究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目錄:
第一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發展環境及影響分析 2
第一節 宏觀經濟環境及影響分析 2
一、國際經濟環境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2
二、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及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2
三、國內投資、物價走勢分析及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2
(一)固定資產投資狀況分析 2
(二)物價走勢狀況分析 3
四、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業的影響 4
(一)對房地產需求者影響 4
(二)對房地產供給者的影響 4
(三)對不同種類商品房價格的影響 5
第二節 房地產行業政策變化及影響分析 6
一、近年來主要房地產行業政策回顧與分析 6
二、2006年最新房地產行業政策分析 6
(一)2006年以來政策回顧 7
(二)重大政策影響分析 8
第三節 房地產關聯行業發展及影響分析 10
一、上遊行業發展及影響 10
(一)建材價格進入上升通道 10
(二)鋼鐵行業對房地產影響分析 10
二、下游需求變化對房地產行業影響分析 11
(一)居民收入增多,拉動住宅潛在需求 11
(二)企業信心大幅增強拉動辦公樓需求 12
(三)城市化進程促進商業地產 12
第二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供需狀況分析 14
第一節 2006年房地產企業整體景氣狀況判斷 14
一、房地產開發景氣總體走勢 14
二、房地產企業景氣指數水平變化 15
第二節 2006年全國房地產市場供給情況分析 16
一、土地開發與土地購置 16
(一)土地購置面積增幅繼續減緩,購置成本大幅上升 16
(二)完成土地開發面積恢復上升 17
(三)土地開發面積占購置面積比先降後升 18
二、商品房開發規模與結構 19
(一)商品房新開工面積 19
(二)商品房竣工面積 20
(三)商品房開發結構分析 21
第三節 全國房地產市場需求情況分析 25
一、商品房銷售狀況分析 25
二、商品房空置面積分類指數變化 28
第四節 全國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特徵與價格走勢 29
一、房地產供需結構特徵 29
二、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 30
(一)一級市場:土地價格增長穩定 30
(二)二級市場:銷售價格仍大幅上漲,漲幅整體回落 30
(三)三級市場:租賃價格漲幅平穩 31
第三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分析 32
第一節 房地產企業投融資狀況 32
一、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完成情況 32
二、分業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完成情況 32
第二節 房地產業融資現狀與渠道分析 34
一、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 34
二、各月資金來源情況分析 36
(一)國內貸款 36
(二)自籌資金 36
(三)其他資金 37
(四)利用外資 37
(五)全部資金本金 38
第三節 房地產金融資金來源特點分析 39
一、仍依賴於銀行資金,但融資渠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39
二、債務融資為主,股權融資有待突破 40
三、大型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廣,中小開發商融資渠道狹窄 40
四、融資方式創新,融資渠道整合 41
第四節 2006年房地產行業股權融資狀況 42
一、上市公司再融資 42
二、房地產企業IPO 42
三、其他直接融資方式 42
第四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區域分布及重點區域分析 44
第一節 各地區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比較分析 44
一、各省市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情況 44
二、資金來源增速比較分析 45
第二節 房地產區域開發比較分析 46
一、土地購置和開發區域發展情況 46
二、商品房投資、施開工和竣工區域發展情況 48
(一)2006年各地區商品房投資、新開工和竣工情況 48
(二)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投資額、施工面積、竣工面積增速分析 50
第三節 商品房銷售區域情況 52
一、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狀況 52
二、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及銷售額增速排序 53
第五章 房地產重點城市2006年發展分析 55
第一節 北京房地產市場分析 55
一、總體情況 55
二、開發及投資情況 55
(一)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情況 55
(二)房地產開發投資及資金來源 56
(三)土地購置與開發 56
三、供需情況 57
(一)供給情況 57
(二)需求情況 58
四、價格情況 58
第二節 上海房地產市場分析 60
一、總體情況 60
二、投資及開發情況 60
(一)開發投資完成情況 60
(二)開發企業資金來源 60
(三)土地購置與開發 61
三、供需情況 61
(一)供給情況 61
(二)需求情況 62
四、價格情況 62
第三節 深圳房地產分析 64
一、總體情況 64
二、投資及開發情況 64
(一)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擴大 64
(二)新開工建設規模出現縮減 64
三、供應分析 64
(一)新增供應主要分布在寶安龍崗 64
(二)90平米以上三房比例最大 65
四、銷售情況 65
(一)銷售面積大幅下降 65
(二)住宅價格劇烈上漲 65
(三)其他分類物業銷售情況 65
第四節 成都房地產市場分析 67
一、總體情況 67
二、房產開發資金情況 67
(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呈逐月增長態勢 67
(二)開發企業自籌資金能力增強 67
(三)商品房施工、竣工面積大幅增長 67
三、商品房供求總量 68
(一)全市商品房供求總量大幅增長,均首年突破2000 萬平方米。 68
(二)全市住宅市場持續活躍,支撐了市場規模繼續擴大。 68
(三)商品房市場供求關系得到根本緩解。 68
(四)成交情況 68
(五)供求增長情況 69
(六)個人購房情況 69
四、商品房價格走勢 70
(一)房價漲幅回落,但漲幅仍處高位 70
(二)宏觀調控下房價上揚曲線明顯走緩 70
五、二手房成交情況 70
第五節 武漢房地產市場分析 71
一、房地產開發投資 71
(一)經濟發展狀況 71
(二)投資開發情況 71
二、商品房供給情況 72
三、存量房市場情況 72
四、房地產銷售情況及銷售價格走勢 73
第六章 2006年房地產行業企業運行綜合比較分析 75
第一節 房地產優勢企業評價 75
一、綜合100強規模分析 75
(一)綜合排名前100位企業規模狀況 75
(二)積極擴張型企業分析 77
(三)房地產企業規模前十強 79
二、房地產優勢企業盈利狀況 80
(一)房地產百強企業盈利情況 80
(二)房地產企業盈利能力前十強 81
三、房地產優勢企業成長及實力變化狀況 81
(一)房地產企業成長性前十強 81
(二)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前十強 82
第二節 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發展趨勢 83
一、行業准入提高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83
二、融資能力考驗企業生存能力,百強房企資金來源逐漸多樣化 83
三、土地政策提高行業集中度,百強企業通過戰略合作實現資源互補 83
四、百強企業應高度重視急劇擴張帶來的經營風險 83
(一)政策法規風險 83
(二)融資結構風險 83
(三)管理風險 83
第三節 上市企業年報分析與評價 84
一、獲利能力比較 84
二、經營能力比較 84
三、償債能力比較 85
四、發展能力比較 85
五、現金流分析 86
(一)全國性開發型房企大幅拿地擴張資金吃緊 86
(二)工業商業型房企現金流狀況穩定 86
(三)區域型開發房企資金缺口不大 86
第七章 房地產行業典型企業分析 87
第一節 住宅業務突出類個案企業分析 87
一、深圳萬科 87
(一)整體經營情況 87
(二)公司財務指標分析 87
(三)2007年發展展望 90
二、金地集團 91
(一)經營狀況 91
(二)財務分析 92
(三)發展展望 94
第二節 商業用房寫字樓類個案企業分析 96
一、金融街 96
(一)經營狀況 96
(二)財務分析 97
(三)發展前景 99
二、陸家嘴 100
(一)經營情況 100
(二)財務分析 101
(三)企業發展前景及影響因素分析 104
第八章 07年房地產行業與企業發展趨勢預測 106
第一節 07年房地產行業發展環境變化趨勢預測 106
一、經濟環境變化趨勢預測 106
二、房地產市場主體的行為展望 106
(一)中央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 106
(二)地方政府:問責制下違規行為可能收斂 107
(三)開發商:強者大膽擴張,弱者無奈退出 107
(四)消費者:觀望越來越濃 107
(五)投機者:資本實力決定投機能力 107
三、政策環境變化趨勢預測 107
(一)宏觀管理政策分析及預測 108
(二)土地政策分析及預測 108
(三)信貸政策分析及預測 109
第二節 07年房地產產品要素構成展望 110
一、土地成本展望 110
二、建材價格的展望 110
三、人力成本、項目的期間費用和開發利潤狀況展望 111
第三節 07年房地產行業市場供需形勢及價格趨勢預測 112
一、住宅供需趨勢預測 112
(一)高檔住宅 112
(二)普通住宅 113
二、商業用房供需趨勢預測 113
三、寫字樓供需趨勢預測 114
(一)北京:集中放量、銷售價格降租賃價格穩 114
(二)上海:供不應求、銷售租賃價格齊漲 114
第四節 07年房地產行業企業競爭趨勢分析 116
一、企業合作、產業戰略聯盟 116
二、品牌化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116
三、提高顧客滿意度是企業競爭的關鍵所在 116
四、人力資本和組織文化將成為現代房地產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116
五、價值鏈管理是房地產企業競爭致勝的根本途徑 117
第九章 房地產行業風險分析 118
第一節 07年宏觀經濟波動風險評價 118
一、宏觀經濟波動性評價 118
二、07年宏觀經濟波動對房地產業帶來的風險評價 118
第二節 近年頒布重要政策風險評價 119
一、金融政策風險分析 119
二、土地政策風險 119
三、其他政策風險 120
(一)稅收政策 120
(二)限外政策 120
第三節 07年上下遊行業變化風險評價 122
一、06-07年土地供應風險評價 122
二、07年房地產金融信貸供給風險評價 122
三、07年建材供給能力及價格風險評價 123
四、07年購買能力風險評價 123
第四節 07年行業競爭風險評價 124
第五節 07年市場供需矛盾風險評價 125
第六節 07年貸款主體風險對房地產金融影響評價 126
一、開發商的信用風險和融資風險 126
二、住房貸款人還款能力、信用風險及房貸入市風險 127
第七節 07年行業風險綜合評價 128
表目錄
表1 2006年1-12月土地開發及土地購置情況 16
表2 2000-2006年土地開發購置情況 18
表3 2006年1-12月份商品房新開工竣工情況 19
表4 2006年累計各類物業銷竣情況 29
表5 2006年每月各類物業竣工銷售面積差 29
表6 2005-2006年土地交易價格指數 30
表7 2005-2006年房屋銷售價格指數 30
表8 2005-2006年房屋租賃價格指數 31
表9 2006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及完成情況 32
表10 2006年分業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情況 33
表11 2006年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 34
表12 2006年開發資金來源及增長情況 35
表13 2006年每月開發資金來源具體情況 35
表14 2006年度各省市資金來源排序 44
表15 2006年各省市資金來源增速比較 45
表16 2006年各省市土地購置面積、完成開發面積及百分比排序 46
表17 2006年各省市土地購置及完成開發面積增速排序 47
表18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投資額 48
表19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施工、開工、竣工面積排序 49
表20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投資額增速排序 50
表21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施工、開工、竣工面積增速排序 51
表22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排序 52
表23 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及銷售額增速排序 53
表24 2006年北京市房地產開發及開發投資情況 55
表25 2006年北京市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的排名情況 56
表26 2006年北京市土地購置與開發情況 56
表27 2006年北京市房地產需求情況 58
表28 2006年北京市銷售價格指數走勢 59
圖目錄
圖1 1996-200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固定資產價格指數 4
圖2 2006年房地產開發綜合景氣指數及相關指標 14
圖3 2002-2006年房地產企業景氣指數和房地產企業家信心指數 15
圖4 2003-2006年土地購置面積及同比增長情況 17
圖5 2006年1-12月土地購置價格 17
圖6 2003-2006年完成土地開發面積及同比增長情況 18
圖7 2006年1-12月土地開發購置比 19
圖8 2006年1-12月每月商品房累計新開工和施工情況 20
圖9 1998-2006年商品房新開工施工及同比增長情況 20
圖10 2006年1-12月商品房竣工及同比增長情況 21
圖11 2006年商品住宅開發情況 22
圖12 2006年1-12月辦公樓開發情況 23
圖13 2006年1-12月商業用房開發情況 23
圖14 1997-2006年三類物業開發佔比情況 24
圖15 2004-2006年每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及同比增長情況 25
圖16 2004-2006年每月商品房銷售額及同比增長 26
圖17 2006年1-12月商品住宅銷售及同比增長 26
圖18 2006年1-12月辦公樓銷售及同比增長情況 27
圖19 2006年1-12月商業營業用房銷售及同比增長情況 27
圖20 2006年各類資金來源佔比情況 36
圖21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中國內貸款變化情況 36
圖22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中自籌資金變化情況 37
圖23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中其他資金變化情況 37
圖24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中利用外資變化情況 38
圖25 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本年資金來源金額變化情況 38
圖26 2006年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銀行資金情況 39
圖27 2006年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開發商自有資金情況 40
圖28 房地產百強企業2002-2006年資產狀況變化圖 75
圖29 房地產百強企業2002-2006年完成房地產投資額及其增長率 76
圖30 房地產百強企業2002-2006年規劃建築面積、土地儲備面積變化圖 76
圖31 2002-2006年積極擴張型和穩健經營型企業總資產變化圖 77
圖32 2002-2006年積極擴張型和穩健經營型企業凈資產變化圖 78
圖33 2002-2006年積極擴張型和穩健經營型企業凈利潤變化圖 78
圖34 2002-2006年積極擴張型企業負債狀況變化圖 79
圖35 房地產百強企業2002-2006年銷售額、房地產業務收入變化圖 80
www.zikoo.com
參考資料:www.zikoo.com
㈤ 金地集團的股票近期前景如何分析透徹到位的可以送100分。
地產股,銀行股是07年瘋狂上漲的股票,在四千點上方。這兩類股票被操盤手用來完成了特殊任務,就是讓這哥倆成為市場套牢資金的主力。地產、銀行股套牢了大批的基金和散戶。金地集在這批套牢大軍中充當了得力干將。它從20元以上吸引的資金就很多,09就沒有上漲也沒有解放這批資金。如今風水輪渡轉,什麼股都漲過了,就算排隊也應該輪到銀行、地產了吧。地產股、銀行股經過長期打壓,已經看淡的人很多。這種背景為炒作地產股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地產股中的龍頭老大萬科,近日大漲。過去它確實得罪了不少股民,它的罪過比金地集團要大百倍。它的密集套牢區在20元以上,20元以下的空間里它可以自由震盪。萬科能漲,為什麼金地就不能漲。其實這是兩個原因造成的,此時拉萬科,主力的目的就是刺激市場人氣,吸引人們來炒股。萬科的名氣比金地大自然得了頭彩。二是股票不能全部一起大漲,這是炒作的需要,也是資金流的需要,萬科漲了,一百個股民集中去買萬科。萬科跌了,這一百個全部被套牢。留下一外金地可以炒下一波。如果兩個股票一起拉,一隻套牢50人。下一波又選擇那隻股票呢。這是出力不討好的事。
現在大盤確實在漲,萬科確實在拉,金地確實沒動。如果萬科漲到頭了,難道金地就一點都不會動嗎。可是萬科什麼時候漲到頭,金地什麼時候會動。根據馬態效應,強的越強,弱的越弱。因此,當人氣不是太旺盛、現金流不是太多,市場中還沒有必須輪番炒作之時。弱的不一定變強,
地產股跌了那麼長時間,是因為它承擔了套牢的主要責任,地產股會不會漲,肯定會,只是什麼時候不知道。如果它一背子不漲,那麼股市還開不開。
最後結論,金地集團什麼時候會漲不知道,散戶決不炒橫盤而方向不明的股票。
㈥ 2017全部網上公開發行的股票由於哪些
2017年截至目前為止發行價最高的新股是3月6日發行的億聯網路(300628),發行價88.67元/股。
----------------------------------------------------------------------------
A股六年來最貴新股誕生記
市場信息網2017-03-13 14:55:09來源: 經濟觀察報
3月6日,A股迎來逾六年最貴新股申購——億聯網路,發行價88.67元/股。
億聯網路的主承銷商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它是中金逾十年來發行的最貴新股,也是逾六年來在A股發行的最貴新股。北京一家大型投行人士向經濟觀察報分析稱,漂亮的財報數據,推升了億聯網路如此高的定價,而從發行市盈率15.76倍來看,處於一個相對合理的估值水平。
根據申購情況來看,市場並不逗惜金地。億聯網路此次網上定價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為1344.26萬戶,有效申購倍數達到7138.38倍,對應每個配號的中簽率僅為0.014%。7000-8000倍的認購水平幾乎已經是近期IPO網上發行認購的最高水平,很多一部分新股的認購倍數在2000-3000倍之間。
市場對億聯網路也寄予厚望,按照以往新股發行的上漲幅度測算,億聯網路或將挑戰第一高價股貴州茅台,其3月9日收盤價為369.9元。按照行業平均市盈率56倍計算,億聯網路估計有望躍升至300元上方,按照創業板平均市盈率71倍來算,股價則接近400元。西南證券預估,億聯網路2017年30-40倍市盈率,對應合理價值區間為206元-274元。
不過,經濟觀察報記者就行業前景、企業未來盈利表現等情況咨詢一家券商通信行業分析師,其表示,億聯網路所在的行業——企業統一通信系統屬於一個比較小眾的行業,市場份額有限,大企業基本已經安裝了通信系統,而小企業的則看自身需求。國內有諸多大大小小生產企業通信終端(企業固定電話機——編者注)的廠商,競爭激烈。
貴股中金逗造地
為何億聯網路的發行價格大幅高於同期上市發行的企業呢?這還要從定價方式說起。
億聯網路採取直接定價的方式,即網上定價。億聯網路擬發行不超過1867萬股,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25%,預計募集資金總額16.55億元。根據其招股書,該價格是綜合考慮發行人基本面、市場情況、同行業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資金需求及承銷風險等因素得出來的。逗發行規模比較小的企業,採用直接定價法,可以縮短發行周期。地上述大型投行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解釋道。證監會2015年底出台的IPO新規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逗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發行一律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直接向網上投資者定價發行,以簡化程序,縮短發行周期,提高發行效率,降低中小企業發行成本地。
記者從上述投行人士處了解到,發行價一般遵循的公式是通過最近一期的凈利潤乘以市盈率算出市值,除以總股本可以推算出大概的發行價格。據此推算,億聯網路2016年度凈利潤4.32億元,發行市盈率為15.76倍,發行後總股本7467萬股,其發行價格在91元左右,與中金最終定的價格基本一致。在其看來,億聯網路的價格逗貴得合理地,Wind披露的同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在56倍左右,照此推算,億聯網路上市之後股價大有可能會翻番。
據記者了解,中金對創業板的立項標准更為嚴苛,尤為看重增長率的指標。億聯網路2014至2016年間每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5億元、2.48億元、4.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33%和74.19%,超出創業板的最低門檻。這三年間,億聯網路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37.53%。而根據據2014年發布的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規定,創業板上市門檻包括,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
西南證券分析師劉言在其研報中預測,估算億聯網路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每股收益6.86元、7.42元和9.90元。參照可比公司大唐電信、烽火通信、中興通訊、星網銳捷,以及公司主要競爭對手PLCMUS77倍的市盈率,考慮到中美市場資產定價差異以及公司的成長性和在A股市場的稀缺性,給予公司2017年30-40倍市盈率,對應合理價值區間為206元-274元。
市場逗很小眾地
作為一家企業統一通信終端解決方案提供商,億聯網路通過向授權經銷商和其他客戶統一銷售通信終端產品、提供解決方案服務來盈利,其生產模式為外協加工。簡單來說,這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企業固定電話機的廠商。傳統固話語音傳輸走的是專門的固話網路,而互聯網興起之後,由於成本相對較低、功能多樣性等優點,基於IP(InternetProtocol)傳輸的固話系統應運而生。
據記者從多位行業人士處了解,這是一個相對小眾、市場份額有限的行業。2015年全球SIP電話終端市場前三大參與者分別是寶利通(Poly-com)、億聯網路(Yealink)、思科(Cis-co)。
從財報來看,億聯網路業績表現不俗。2016年至201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9.24億元、6.62億元、4.88億元,毛利率分別為 63.13%、58.62%、55.23%,凈利潤從最初的1.5億元增長至4.32億元,凈利潤率也由2014年的30.83%增長至46.80%。
該公司產品主要銷往外海。2014年、2015年、2016年,億聯網路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4.59億元、6.27億元、8.83億元,均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94%以上。從客戶類型來看,去年經銷商銷售金額8.46億元,佔比91.60%,平台上和運營商只佔到3.68%和4.71%。其中,公司的前五大客戶均在海外,2016年前五大客戶分別是 ALLNET、AmericanTechnolo-gies、YEALINK (UK)、NETXUSA、LydisB.V.。從財報來看,過去三年前五大客戶基本比較穩定,其營業收入合計分別占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的34.66%(2016年)、34.79%(2015年)、30.75%(2014年)。
海外銷售的穩定維系億聯網路的盈利能力。從其披露的200萬美元以上、正在履行的21份銷售合同來看,幾乎所有的合同都為一年期,其中於今年3、4月份到期的合同有5份,過半以上將於今年底到期。
億聯網路以較低的價格,主打海外中小企業市場。其主營產品系列包括SIP桌面電話終端、DECT無線電話終端、VCS高清視頻會議系統。SIP終端平均售價在245元至1052元人民幣不等,DECT終端平均售價439元,而VCS系統售價1.28萬元。處於最低端的SIP產品系列,去年銷量194萬台,占其所有終端產品銷量的80%以上,貢獻主要收入來源。
相比之下,去年,全球SIP電話終端全球平均零售價在90-100美元/件,隨著技術升級及原材料價格下降,未來SIP電話終端價格將持續下降,這也將給億聯網路的盈利帶來一定的壓力。
全球最大的SIP電話終端生廠商寶利通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銷售份額佔全球21.7%,銷售收入份額30.6%。其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年度營收不斷下滑,2014年度營收13.45億美元,同比下滑1.7%,2015年度營收12.67億美元,同比下滑超過5%,2016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近11%,為5.78億美元。其應收下滑的原因是統一通信集團設備和統一通信平台業務收入不斷下滑所致,統一通信個人設備則不斷上漲。
企業統一通信行業前景受市場飽和、技術升級、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方面的牽制。而億聯網路能否成功打入中國市場,某券商通信行業分析師持保留態度,總的來說,市場份額有限。而且國內做企業統一通信系統的企業非常多,競爭也比較激烈。這個行業很難說有比較突出的企業,除非它有突破了現有的技術壁壘或者有非常強的商業模式。
--------------------------------------------------------------------------------
㈦ 讓市場出清房企償債高峰來臨風險
Orient Capital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房企將於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初迎來償債高峰。這意味著,中小房企或將不得不面對一場潛在的流動性危機。
這種超常規融資負債基礎是從2014年開始的這輪房地產的瘋狂,誘使眾多房企包括小型房企超過承受能力的融資擴張。根據 Orient Capital的調研,房企將於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初迎來償債高峰,預計僅到期公司債一項就將達到5440億元人民幣。根據中原地產的數據,中國房企2016年通過私募債、公司債、中票等方式融資1.14萬億元,同比增26%,並首次突破1萬億元。
這種超常規瘋狂融資都是基於房價的持續上漲甚至暴漲。一旦暴漲基礎坍塌或者停止,那麼這些巨額債務鏈條將斷裂,房地產債務危機必將爆發。
從本質上講,只要是高杠桿、高負債性融資,無論房價大漲或大跌都最終會出現危機。大漲不可能永久持續下去,放任房價大漲必將釀造大風險。在大漲驅使下,各路資本,各種資金必將都瘋狂進入到房地產行業,最終撐破泡沫,出現大危機,大風險。
目前,為抑制地產泡沫,監管層於2016年三季度起收緊了房企融資的多個融資渠道,包括交易所發債、銀行間市場融資等。從2016年10月起,由於國內融資政策收緊及強勢美元,房企的融資渠道阻塞。2016年10月19日,交易所疑似「一刀切」式暫停地產公司債,其中包括已經拿到無異議函的項目。
2016年10月21日銀監會召開三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明確提出,要嚴控房地產金融業務風險,嚴禁違規發放或挪用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加強理財資金投資管理,嚴禁銀行理財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2016年10月24日有報道稱,高層要求證監會和發改委收緊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包括不能在境內發債,不得到H股上市融資,境外發債也將趨嚴。
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房企將面臨劇增的財務成本,進而可能遭遇潛在的流動性危機。
在這里大型房企承受能力較強,而且經營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大。而小型房企投機取巧性較大,主要趁房價上漲之機瘋狂融資,債務突然增加,有些基本是空手套白狼式的融資。無論是市場泡沫破滅式沖擊,還是政策調控式影響,對其影響都非常之大。一旦資金鏈條斷裂就直接進入破產清算境地。而同時空手套白狼的操作,使其基本沒有還債與抗風險能力。最終承擔風險的是給其融資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等。這就是或爆發金融風險的邏輯。
研究機構發現,2016年中報顯示,嘉凱城、天津松江、雲南城投等企業凈負債率均超過500%,且較一年前仍有大幅增加。而萬科、招商、金地、華夏幸福的凈負債率均在100%以下。從中可以看出,越是小的房企負債率越高,而大型房企負債率反而很低。也就佐證了在房企債務密集到期之時,小型房企首當其沖的原因。
怎麼辦?一種選擇是政府房地產調控在度上把握住輕重,避免對小型房企沖擊過大,即仍依靠政府救市。另一種選擇是讓市場自主出清,尊重市場規律,讓市場配置資源,該破產就破產,該資金斷裂就讓其斷裂,只要承擔風險的責任主體明確清晰即可。即使涉及到金融機構風險,政府也不要插手 。政府要做的是保持市場透明公平,對國有金融機構發生的房貸風險追責到底。
在房地產上,一定要處理好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關系。房地產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市場,應該由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形之手盡量不要插手,特別是遭遇風險時,政府不要進行所謂的救市,大包大攬更不可取。市場本身就是風險很大的。讓釀造風險者承擔一切風險責任與後果是天經地義的。政府如果通過有形之手進行所謂的救市與降低風險必將破壞市場機理。必將使得風險製造者暗自竊喜,並且繼續屢犯釀造風險。
研究者分析,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監管層進行個案干預,特別是當遭遇危機的開發商或地產項目有足夠的系統或地域重要性。以筆者看,個案干預都不必要。監管部門應該徹底放手,要相信市場的力量,要敬畏市場,要給市場主體自主承擔風險的權力。一定要把自主承擔風險的權力交給市場主體,不要再去剝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