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6機械製造業形勢研判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展望2016年,我國裝備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既有「十三五」各項新的政策開始實施、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等積極因素,也有國內外需求持續低迷、企業面臨的困難超出預期等不利因素,但總體機遇大於挑戰,我國裝備工業將呈現新的發展形態和趨勢,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等將成為增長亮點。2016年中國裝備製造業及工業發展形勢展望(圖片來自網路)2015年是「十二五」最後一年,是我國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面對國內外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國裝備工業各項指標持續低位運行,發展壓力一直較大。一、對2016年形勢的基本判斷(一)生產、出口增速加快回升2015年以來,發達國家經濟復甦依舊緩慢,新興經濟體擴張偏弱,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進程中,盡管經濟運行整體平穩趨勢沒有改變,但受汽車等主要行業市場下行波動及需求低迷影響,前8個月我國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低位徘徊。9月和10月,汽車等行業快速回升,裝備工業增速也實現企穩回升。1-10月,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低於全國工業同期水平,不足2014年同期的一半。預計全年我國裝備工業增速將繼續回升,但在投資需求收縮和外貿形勢壓力下,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全年增速在5.5%左右。出口方面,1-10月出口交貨值增速呈逐月回落態勢,累計同比下降2.15%,10月下滑幅度略有減小,同比下降4.32%。預計全年出口形勢仍將嚴峻,出口交貨值累計同比降低幅度在2.5%左右。預計2016年,在「十三五」開局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國裝備工業下行壓力將減小。盡管國際經濟形勢仍然嚴峻,但隨著我國三大區域發展戰略、中長期製造強國建設戰略及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實施和加快落實,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逐步形成,國內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此帶動下,2016年全年我國裝備工業將加快發展,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加速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7%左右。出口方面,「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把裝備工業作為新的出口主導產業培育發展,同時因2015年出口基數下降,2016年我國裝備產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暖,出口交貨值將實現同比增長,預計全年累計增幅在5%左右。(二)汽車工業增速繼續回暖趨穩2015年以來,我國汽車工業加快轉型,前7個月產銷增速延續下降趨勢,行業下行壓力不斷增大。進入8月份,隨著國家政策實施效應開始顯現以及新的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等政策出台,汽車產銷增速跌幅逐步減小,10月雙雙回暖為正增長。1-10月產銷1928.03萬輛和1927.81萬輛,同比增長0.02%和1.51%,較上年同期雖均大幅減緩,但月度回暖趨勢十分明顯。其中,乘用車產銷增長較快,10月產銷分別完成189.97萬輛和193.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和13.3%。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保持增長,1-10月實現銷售675.71萬輛,同比增長12.6%,占乘用車的銷售比例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持續攀升,1-10月累計生產181225輛,銷售171145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預計在政策推動下,年內汽車產銷將持續快速回暖,全年汽車產銷增速將達到4%和3%。預計2016年,受宏觀經濟增速趨穩及利好政策影響,汽車產銷增速將保持較快回暖態勢。但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受環境保護、交通擁堵的限行限購不利因素影響繼續加深,汽車回暖空間有限,預計全年汽車產銷增速將逐漸趨穩,保持在7%左右增長。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戰略重視及多重政策繼續實施,各地政府為治理霧霾和節能減排也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將持續上揚,帶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和自主品牌汽車加快發展。同時,由「互聯網 」推動的智能網聯汽車以及無人駕駛汽車、新型燃料電池汽車也將在「十三五」開局取得新突破。(三)機械工業延續分化走勢2015年以來,我國機械工業運行面臨較大困難,主要指標增速創新低,總體呈低迷走勢,部分行業表現分化。1-10月,通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3.2%,專用設備製造增長3.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增長7.3%,儀器儀表製造增長5.7%。主要通用機械產品如泵、齒輪、氣體壓縮機、風機等產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金切機床產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同比下降9.8%,金屬成形機床下降6%;工程機械產量全線下滑,挖掘機、裝載機產量分別同比下降24.5%、28.9%;火電、風電等傳統發電設備產量下降幅度較大,但風電機組產量同比增長15.8%;大型拖拉機產量同比大幅增長32.3%,中型拖拉機增長7.2%,但小型拖拉機產量同比下降15.5%。預計2016年,影響行業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機械工業仍將經受嚴峻考驗。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逐步到位,宏觀經濟形勢逐步好轉,機械工業下行態勢也將逐漸企穩,加上行業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積聚,部分結構調整起步較早的企業、行業和地區將加快回升。同時,一些機械行業將延續增長分化走勢:工程機械、重型機械、礦山機械、石化設備、常規發電裝備等傳統投資類產品以及機床、交流電動機、低壓電器、電線電纜、中小型普通農機產品等產能相對過剩行業將延續下降趨勢,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農業機械、節能環保裝備、文物保護裝備、現代物流設備等將加快增長。
㈡ 按現在經濟形勢看,是重工業賺錢,還是輕工業賺錢
重工業不是用來賺錢的,是一個國家軍事基礎
比如俄羅斯(蘇聯也一樣)特別重視重工業…… 說起蘇聯重工,絕不在美國之下,但說到輕工,簡直一塌糊塗……
重工業: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材料等工業
比如日本的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等,你可以說他們是重工業,但別忘了,搖身一變就會迅速成為軍工業…… 二戰時日本最大的軍工就是三菱重工……
而我國重工,可以直接劃為軍工,再怎麼說,重工與軍工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
………………………………………………………………
輕工就是用來盈利的,是一個國家經濟的核心…… 輕工業就是服裝工業、傢具工業、家用電器工業和食品工業等…… 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它……
………………………………………………………………
很明顯重工是耗錢的,看看我國東北重工(我國最大的重工基地),早成了經濟發展的累贅(東北重工連年虧損)…… 再看看我國每年依靠輕工出口、內需賺多少錢????
㈢ 關於機械發展對經濟發展情況和人民生活,思想有何影響的報告
機械行業:6月份數據顯示機械行業處在持續穩步恢復階段。1-6月份,機械行業(不包括汽車)的工業總產值增速為10.3%,較1-5月份7.7%的增速進一步提升。分子行業來看,大部分子行業的產值增速都較1-5月份有所提升。出口方面暫無起色,1-6月份機械行業(不包括汽車)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了21.3%,較1-5月份20.7%的降幅有所擴大。工程機械:內需日趨回暖,1-6月份叉車、挖掘機、裝載機、汽車式起重機銷量同比增速分別為-38.9%,-6.1%,-32.7%和3.3%,相比1-5月份降幅有所縮窄;特別地,6月份單月挖掘機、汽車式起重機已實現同比10%以上的正增長。但外需仍未見改觀,1-5月份工程機械出口額同比下降36.7%,比1-4月降幅擴大4.6個百分點,貿易差額同比下降52%,比1-4月份降幅擴大6個百分點。往前看,我們堅持看好下半年基建及房地產雙重拉動下的工程機械板塊,首選行業龍頭三一重工。重型機械:重型機械行業的下游需求,特別是冶金設備需求持續恢復。1-6月份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4.6%,較1-5月份0.2%的增速進一步提升。6月份金屬冶金設備產量環比增長7%,體現持續增長態勢。采礦業1-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依然保持24.4%的高增長,采礦設備產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展望未來,重型機械行業的訂單有望持續好轉,我們看好太原重工這樣的重型機械龍頭企業。鐵路設備行業:鐵路貨車、機車出現好轉。6月份鐵道部貨車招標已經開始,機車也逐漸進入交付階段,機車和貨車的產量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恢復。6月份機車產量同比增長93%,環比增長157%。貨車產量同比下降40%,但環比上升了180%。客車產量環比有所下降,降幅為41%,但依然保持同比103%的增速。下半年貨車、機車將持續好轉,我們看好鐵路設備龍頭企業中國南車。造船行業:6 月新船成交量有所回暖,主要由散貨船貢獻,其訂單量占當月訂單量的87%。6 月油船、散貨船及集裝箱船新船訂造指數分別環比下滑2.6%、5.3%及0.0%,油船及散貨船造價跌幅繼續擴大。集裝箱船訂造市場由於繼續處於無成交狀態,因此新船價格指數無指導意義。集裝箱行業:集裝箱行業目前處在行業低谷,產量沒有恢復。不過,我國出口增速、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以及新出口訂單指數等領先指標的向好預示著出口未來的恢復,集裝箱行業有望比造船、港口機械等其他外需相關機械產品更早恢復。下半年出口復甦預期的增強以及相關領先指標的向好將帶來中集的交易性機會。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才能激發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動力。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員說,今年以來,中央在宏觀調控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保護好各地各行業發展的積極性,使得這輪經濟加速後既保持持續較快增長,又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伏。
堅持改革開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阻礙經濟發展的障礙。專家指出,上半年國家在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方面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使成品油、電力價格向著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促進節約的方向調整。針對經濟運行中一再出現的投資過熱等問題,也必須通過深化投資體制、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加以解決。
回顧上半年經濟形勢,在充分看到成績、肯定經驗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經濟運行中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特別是投資增長仍然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以及節能降耗減污工作進展緩慢等。與此同時,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社會發展方面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
同時,我國經濟的發展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據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石剛分析,下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基本態勢不會出現大的變化,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需求仍然較為強勁;國內需求仍然旺盛。在這種情況下,要抓緊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協調發展。
展望下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權威人士指出,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部署,真正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引導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大力節能降耗、更加關注民生和深化改革開放上來,奮發進取,狠抓各項政策落實,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實現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和「十一五」良好開局。 「 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過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又邁出新的步伐。
這一局面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要把思想認識進一步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統一到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上,狠抓政策落實,解決突出問題,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如期完成,實現「十一五」順利開局。
經濟增長、百姓受惠,「三高一低」局面良好
進入「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應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總體形勢是好的,出現一些新的積極變化,基本面是好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經濟形勢呈現「高增長、高效益、高就業、低通脹」的「三高一低」態勢。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達10.9%,國內生產總值達9.4萬多億元。
效益的增加是經濟形勢良好的集中反映。上半年國家和群眾的「錢袋子」都鼓起來了。財政增收3614億元;企業利潤大幅提高,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107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8.9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
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業問題在上半年也得到改善,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0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67%。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回落,繼續保持低通脹態勢。
更值得欣慰的是,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出現一些可喜的變化,企業自主創新取得進展,新產品產值增長28.5%;一些附加值高的行業如機械、電子增速加快,分別同比加快7個和6.5個百分點;水泥、電解鋁、煉焦等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開始有所下降。
作為經濟發展「重中之重」的農業成為一大亮點。夏糧連續第三年獲得豐收,總產量達1138億公斤,增產74億公斤。記者日前在河南孟津縣、偃師市的糧站看到,農民開著裝滿糧食的拖拉機、三輪車排隊售糧,這邊小麥入庫,那邊就能拿到售糧款。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實際增長了11.9%。
與此同時,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有關配套措施陸續出台。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開始運行,西部地區4880萬農村學生全部享受了免學雜費政策。全國有3.7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
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主要是由於中央科學判斷形勢,採取一系列正確的政策措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同時也反映出在推動發展和改革進程中,各級領導幹部對科學發展觀在認識上有了新的提高,實踐上有了新的進展。
審時度勢、主動調控,經濟航船平穩快速前行
新盤價格漲勢趨緩,二手房交易有降溫跡象。上半年,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漲幅回落3.3個百分點。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樓市的影響逐步顯現。
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只是上半年眾多調控政策中的一例。從財政支農資金的大量投放,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加強;從提高銀行貸款利率,到收緊土地閘門;從改善煤電運支撐條件,到加快調整產能過剩行業……中央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果斷有力,直指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及時而有效。
「多予、少取、放活」,3000多億元「真金白銀」在今年陸續兌現,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邁出堅實的第一步。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說,目前,中央財政為農村稅費改革安排的782億元轉移支付資金已經撥付各地。
針對柴油等農資漲價問題,中央財政今年增加125億元補貼資金,對種糧農民柴油、化肥、農葯等生產資料增支實行綜合直補,6月底前全部兌現到農民手中。針對小麥價格下降的趨勢,國家還出台了《200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夏糧增產140多億斤,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近12%。上半年農村經濟的好形勢,就是對中央惠農政策的現實回應。」農業部的專家說。
投資增長過快,是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一大頑症。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年初的「兩會」上,黨中央、國務院就對防止投資反彈作出周密部署,新一輪調控立即啟動。
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這是我國自2004年10月份加息以來首次提高貸款基準利率,對投資增長過快發出了鮮明的警示信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憲容說。
人們注意到,這一次央行僅上調了貸款利率,並沒有調整存款利率。這可以既控制投資過快增長,又不會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調控的手法更加柔性、靈活。
根據形勢的變化,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又決定從7月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些政策正在發揮作用,6月份的貸款增加額就比去年同期少增了706億元。」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司長鄭京平說。
與此同時,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銀監會《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的意見》。各地也從是否符合國家行業規劃、產業政策等方面,對今年以來的新開工項目在自查基礎上進行全面清理。國土資源部還下達了2006年全國土地利用計劃,繼續堅持從嚴從緊安排用地的原則,總量維持2005年水平。
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是一個需要攻堅破難的任務。3月份,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之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陸續推出水泥、電解鋁、鐵合金、焦炭、煤炭等行業的調整政策,扶優汰劣。上半年,水泥、電解鋁、煉焦、鐵合金投資下降0.8%、1.8%、2.4%和20.9%。一些優勢企業實現強強聯合,一批落後生產能力被依法淘汰。
房價上漲過快,老百姓意見較多。黨中央、國務院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九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一些人買不起房、市場上又缺乏中小戶型的情況有望得到改善;同時,盲目追求大面積住宅、消費過度的傾向也將受到一定的抑制。
解決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改革,也在奮力推進。在全國范圍內取消了農業稅,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擺上重要位置。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建立對部分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適當補貼的機制。金融體制改革也取得新的進展。中國銀行在香港和上海鳴鑼掛牌。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資本市場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准確,對存在的問題及早發現,採取的措施切實有效。這些都成為推動經濟既快又好發展的重要保障。」鄭京平說。
總結經驗、抓住機遇,努力實現「十一五」規劃良好開局
與以往經濟加速伴隨物價不斷攀升和煤電油運全面綳緊不同的是,上半年經濟較快增長而物價漲幅出現明顯回落,煤電運瓶頸得到緩解,協調性進一步改善。
堅持科學發展,才能保證經濟沿著又快又好的軌道前行。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加強農業不動搖,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和促進重點行業健康發展,支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積極做好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工作……這些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措施和做法確保了上半年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也為全年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時機和力度,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說,實踐表明,中央在調控時機上,根據經濟運行態勢,審時度勢,保證了經濟在適度增長區間的平穩較快增長;在調控切入點上,根據經濟「冷熱」狀況不同,採取不同對策;在調控節奏上,注重預調和微調;在調控實施原則上,不是全面擴張或緊縮,而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在調控手段上,既運用以往幾次宏觀調控的成功經驗,又根據新的情況有所創新。(希望這些對你有用!)
㈣ 中國重型機械行業現狀與前景
中國9家機械企業入選影響世界重工品牌
由世界著名品牌大會和世界品牌組織、美中經貿投資總商會、環球城市電視台世界企業研究中心聯合推選的「2008年度影響世界的中國力量品牌500強排行榜」2009年1月1日在韓國首爾向全球公布。世界著名品牌大會主席、美中經貿投資總商會會長周茳釤鈞說,本次推選旨在「提升中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銷售力和品牌影響力、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規劃、走向世界並影響世界」,對樹立強勢中國品牌國際形象、走出中國產品價格不高的誤區具有深遠的促進意義。
2008年度影響世界的中國力量的品牌500強的推選,主要採用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信用度、滿意度、忠誠度、影響度、成長度、創新度等八個方面的18個指標對港、澳、台、大陸四地3000多個企業品牌的綜合評價和多輪篩選,最後由國際專家委員會審核確定68類品牌入選。推選程序包括:獨立問卷調查、品牌實力專題調研、品牌國際影響力綜合統計、國際專家函評等。
了解,中國力量品牌從64個行業中選拔,其中中國內地入選重工業品牌是:大連重工、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徐州重工、柳工集團、廈工、龍工、山推、中國國機集團。
㈤ 中國國內機械行業分析
我國城鎮化率從1993年的27.99%上升到2012年的52.27%,給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機械行業黃金10年的時代背景。雖然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新型城鎮化給予了無限厚望,但由投資拉動經濟轉為內需驅動已是大勢所趨,加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保有量也已達到了一定規模,城鎮化率對行業銷量的邊際貢獻效應也在遞減,這一趨勢在2010年後就開始顯現。具體可參見下圖,從左至右分別是挖掘機、裝載機、汽車起重機和混凝土泵車的銷量走勢,可以明顯看出2010年是一個拐點。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建築工程機械製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顯示,在4萬億基建投資驅動下,2010年工程機械行業的相對估值也達到了頂峰。依據新上任領導班子的風格,未來類似4萬億的政策紅利應該難再有。2011年甬溫鐵路事故、日本核危機、高通脹、房地產泡沫,2012年整個宏觀經濟投資環境放緩,使得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在2012年經歷了嚴重下滑,時間和幅度大大超過市場預期,整個市場哀鴻遍野都認為工程機械業進入了長久的隆冬。
工程機械行業的下游需求跌到低谷,產能嚴重過剩,從下圖可看出,在工程機械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社會保有量巨大、需求透支、經濟和基建投資放緩、信用銷售風險嚴重,連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的矛盾也公開化、激烈化。
㈥ 機械行業的發展形勢
從機械行業目前形勢分析,企業手持訂單的增長幅度並不低,預計不會出現使生產大起大落的問題。下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態勢仍保持穩步增長。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外貿出口額將保持25%左右的較高速度增長。
一、機床工業發展趨勢分析
從產能挖掘階段進入產能擴張階段,機床工業很可能迎來一個加速發展階段。受下游多個子行業輪流推動,行業因此增長趨勢更為穩健。其中,大型、重型機床工業的發展要遠快於普通中小型機床工業。
(一)發展現狀
「十五」以來,我國機床消費連創紀錄,大陸市場機床消費總額和進口額已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成為令全矚目的機床消費大國。2006年中國大陸市場機床消費額達131.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機床進口72.4億美元,同比增長1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 作為一個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國,我國必須從各個方面確保國家的獨立自主地位。我國機床行業產品種類齊全,可生產品種已經超過3600種,基本已經無空白領域,大部分滿足了我國裝備製造業對機床的需求。 在技術含量較高的金屬切削機床方面,機床產量連年上升,年復合增長率22%以上,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上升幅度更快,數控金切機床比例穩步增長,2001年中國數控金切機床比例只有9%,到2007年上半年已經達到了20%。由於我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初期,很多金屬加工產品要求的精度並不要求很高,加上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因此低端普通機床仍然有一定的市場銷路。
(二)下游推動發展
機床是先進製造技術的載體和裝備工業的基本生產手段,是裝備製造業的基礎設備,主要應用領域是船舶、工程機械、軍工、農機、電力設備、鐵路機車、汽車等行業。在船舶、工程機械等行業的產能擴張壓力的推動之下,機床工業正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從最近幾年的發展情況看,在機床工業的下游產業中,船舶、工程機械、重型機械、軍工是發展最快的行業,這些行業的企業在從產能閑置發展到滿產超產的過程中,對機床設備的更新換代和小規模添置需求帶動了機床工業穩定中速增長。當前各大造船公司、工程機械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基本都在100%以上,尤其是造船行業,手持訂單遠超當前產能,生產任務已經排到了2011年,擴大產能已成為必然,擴產必需的生產設備尤其是機床設備的需求量將迎來加速增長,其他如汽車、電力設備的需求也將維持穩定增長。
㈦ 做機械行業前景怎樣
從機械行業目前形勢分析,企業手持訂單的增長幅度並不低,預計不會出現使生產大起大落的問題。下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態勢仍保持穩步增長。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外貿出口額將保持25%左右的較高速度增長。
一、機床工業發展趨勢分析
從產能挖掘階段進入產能擴張階段,機床工業很可能迎來一個加速發展階段。受下游多個子行業輪流推動,行業因此增長趨勢更為穩健。其中,大型、重型機床工業的發展要遠快於普通中小型機床工業。 (一)發展現狀 「十五」以來,我國機床消費連創紀錄,大陸市場機床消費總額和進口額已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成為令全矚目的機床消費大國。2006年中國大陸市場機床消費額達131.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機床進口72.4億美元,同比增長1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 作為一個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國,我國必須從各個方面確保國家的獨立自主地位。我國機床行業產品種類齊全,可生產品種已經超過3600種,基本已經無空白領域,大部分滿足了我國裝備製造業對機床的需求。 在技術含量較高的金屬切削機床方面,機床產量連年上升,年復合增長率22%以上,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上升幅度更快,數控金切機床比例穩步增長,2001年中國數控金切機床比例只有9%,到2007年上半年已經達到了20%。由於我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初期,很多金屬加工產品要求的精度並不要求很高,加上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因此低端普通機床仍然有一定的市場銷路。 (二)下游推動發展 機床是先進製造技術的載體和裝備工業的基本生產手段,是裝備製造業的基礎設備,主要應用領域是船舶、工程機械、軍工、農機、電力設備、鐵路機車、汽車等行業。在船舶、工程機械等行業的產能擴張壓力的推動之下,機床工業正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從最近幾年的發展情況看,在機床工業的下游產業中,船舶、工程機械、重型機械、軍工是發展最快的行業,這些行業的企業在從產能閑置發展到滿產超產的過程中,對機床設備的更新換代和小規模添置需求帶動了機床工業穩定中速增長。當前各大造船公司、工程機械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基本都在100%以上,尤其是造船行業,手持訂單遠超當前產能,生產任務已經排到了2011年,擴大產能已成為必然,擴產必需的生產設備尤其是機床設備的需求量將迎來加速增長,其他如汽車、電力設備的需求也將維持穩定增長。
㈧ 重工業對經濟的影響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主要研究重工業布局規律及各國各地區重工業發展的特點和條件的領域。包括重工業各部門的布局和重工業地域組合,即各種重工業綜合體。重工業是生產生產資料的物質生產部門,又稱基礎工業。多數重工業部門耗原料、燃料多,出入運量大,運距遠,因此資源和運輸因素對重工業的布局影響很大。另外,由於投資高,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發展程度也有很大影響。重工業與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如輕工業、農業以及交通運輸業布局有密切關系。 重工業部門布局 按生產特點可分為採掘工業、原料工業和製造工業。此外,還有電力等動力工業。由於它們的生產技術特點差異,影響其布局的因素的作用大小也不盡相同。 採掘工業 包括煤炭、石油、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采。這類工業布局首先受自然資源制約,礦產資源的品種、儲量、質量、貯存條件和分布特點決定了採掘工業的可能發展規模及分布地區。因此,礦產資源是所有採掘工業──燃料採掘、金屬礦採掘、化學礦採掘、建築材料採掘及其選礦工業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採掘工業必然分布在礦產資源區,選礦工業也分布在礦區附近。 ① 煤炭工業布局首先受煤炭資源的制約,資源的儲量、質量、埋藏條件和地理位置是影響煤炭工業布局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年產1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基地,都是儲量超過10億噸、擁有煉焦煤、動力煤的大型煤田。煤田的地理位置、礦區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條件對煤田開發也有重要影響,處於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的得到優先開發。有些煤田雖然資源豐富、煤質優良,但處於邊遠位置,往往開發較遲。 ② 石油天然氣工業主要包括採油(氣)和煉油工業。油氣資源是石油工業的基礎,油氣儲量、質量、賦存條件和地理位置對油氣田開發有重要影響。世界採油工業主要集中在中東、蘇聯、北美、拉丁美洲北部、北非等石油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大油田。煉油工業布局雖受資源影響,但與石油消費區有更密切關系,這是由於輸送原油比運輸多樣的石油產品更為方便和節約。煉油工業趨向於發展成為石油化學聯合企業,布局進一步靠近消費區。(見彩圖高雄煉油廠區(中國台灣)、法國鋼都隆維) 電力及其他動力工業 電力工業布局要求合理利用能源和接近負荷中心。目前,世界電力工業主要是火力和水力發電,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力。火電站布局最理想的方案是同時接近燃料基地和負荷中心,不具備這個條件時可以在能源產地建電廠、利用高壓輸電到消費區,或將燃料運輸到消費區發電。一般來說,所用的燃料發熱量小、運輸不便,則多在燃料基地建電廠;所用的燃料發熱量大、運輸方便,則運送燃料到消費區發電。水電站布局受水力資源的水文特徵(流量、落差、含沙量、季節變化、結冰期)、壩址的地質條件、庫區淹沒面積和該地區經濟、居住狀況等因素影響。水電站建設還同河流綜合利用有密切關系,建設水電站通常要考慮水資源利用的防洪、灌溉、航運、工業用水、水產養殖、美化環境等綜合效益。最優方案是建成多功能的水利樞紐,滿足國民經濟多方面的需要。 技術的進步,已使能源的利用擴大到原子能、地熱以及潮汐、風力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原子能發電受到各國廣泛重視。核燃料的重量輕,核電站的布局宜接近負荷中心,但為了避免核燃料外泄造成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廠址選擇要求避開人口密度大的地區。 原料工業 包括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建築材料加工和基本化學工業等部門。這些工業的原料和動力是礦產資源,它們的地理分布也受礦產資源的很大影響,但消費區、運輸條件等因素也對這些工業的布局有重要影響,它們的地理分布可能接近礦產資源,也可能分布在消費區。 ① 鋼鐵工業,特別是大型聯合企業布局,是整個工業布局的關鍵,要首先服從全國工業總體部署,並有利於地區國民經濟綜合發展。 鋼鐵企業,特別是大型聯合企業,對地質基礎、地形、供水、供電、環境保護等條件要求十分嚴格。鐵礦石和煉焦煤是鋼鐵工業的基本原料和燃料,廠址選擇往往首先考慮節約鐵礦石和焦煤的運費。煤礦區和鐵礦區接近是鋼鐵工業布局的最理想的地區,但較多情況是煤礦區與鐵礦區分開,廠址選擇只能靠近其中一方。早期的鋼鐵廠利用富礦,耗用鐵礦石少,而煉鐵技術水平低,焦比很高,耗煤量大,鋼鐵工業都分布在煤區,如聯邦德國的魯爾區(見彩圖魯爾工業區(聯邦德國))、蘇聯的頓巴斯、美國的賓夕法尼亞。以後隨耗煤量的減少和冶煉技術進步,又趨向鐵礦產地。如蘇聯的烏拉爾、克里沃羅格等地區的鋼鐵工業。但鋼鐵工業所在地往往形成綜合性工業基地,能源消耗量將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靠近煤炭基地建立鋼鐵工業也是合理的。另外,在鐵礦石和煤炭交換運輸線上也建立起鋼鐵工業,如美國五大湖沿岸、蘇聯烏克蘭第聶伯河中游。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鋼鐵工業地理的重要變化是趨向沿海和集中建設大型企業。這是由於大型設備具有明顯優勢,使鋼鐵廠向大型化發展,而海運業的發展和造船技術進步,原燃料輸入和產品輸出,都可以利用廉價海運,使鋼鐵廠能夠利用遠距離的高品位鐵礦石。 ② 有色金屬工業布局。有色金屬工業包括采礦、選礦、粗煉和精煉4個過程。在多數情況下,粗煉和精煉分開布局。這是因為粗煉階段的原料,含金屬量一般僅0.1~10%,即使經過選洗的精礦,品位仍只有20~50%,所需原料運量很大,粗煉工業布局一般靠近礦區。另外,有色金屬礦山規模多為中小型,宜分散建廠。精煉則常需電解,耗電量極大,精煉廠一般靠近可提供廉價電力的電力樞紐。有色冶金精煉還需要較高技術和機械、化工等部門協作,因此交通發達的大工業中心也可發展有色冶金。 ③ 建築材料工業布局。建築材料工業行業眾多,主要包括礦物質材料生產,如天然石料、大理石、漢白玉、石棉、砂、石、硅酸鹽材料;有機質材料生產,包括建築用木材、竹材、建築塑料等;金屬材料生產,包括建築用鋼材、鋼筋以及小五金製品等。這些行業的原料、生產工藝技術各不相同,但整個建築工業布局仍有共同特徵。首先,建材因所需原料數量龐大而笨重,產品價格低廉,長途運輸不僅造成運輸工具的浪費,也將由於運費過大而提高建築工程造價,因此原料的儲量、質量、分布特點,對建材工業布局影響較大。但常用建材工業原料分布較廣泛、資源也較豐富,而其成品銷售市場也十分普遍,使建材工業有可能既接近原料地,又近消費區,布局特點是分布廣泛。除少數建材產品要求特殊條件外,一般建材工業布局根據一定供銷半徑,因地制宜滿足產銷平衡。 ④ 化學工業布局。化學工業是行業結構復雜、產品種類繁多,與國民經濟各部門聯系最為廣泛的工業部門,它不僅為工業提供多種原材料、為農業提供多種生產資料,也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多種消費品。因此,化學工業布局與其他工業部門和農業布局有密切關系。與其他工業部門比較,化學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第一,可用不同原料製取同一產品,也可用相同原料生產不同性質的產品,充分利用資源。往往一種化工部門的產品又是另一化工部門的原料,許多化工產品或中間產品又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蝕的特性,不易作長途運輸。因此,化工企業多採用連續式生產和聯合化,形成化工區;第二,化工生產需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提高反應轉化率,在布局上要求動力、熱能和水源條件配合;第三,在化學工業生產過程中常排放有毒、惡臭的或腐蝕性物質,選擇廠址時要注意保護環境,並採取防止污染的規劃措施。 由於化工原料、工藝路線多樣,產品用途廣泛、影響化學工業各部門配置的因素及其地理分布規律也有所不同。以生產酸鹼為主的基本化學工業,因所用的原料比產品的運輸方便、安全,多將其配置在耗用酸鹼較多的化工區。以合成氨為基礎的氮肥工業配置趨向,取決於天然氣、重油、無煙煤、焦炭、焦爐氣等不同類型的原料資源分布和加工的條件。由合成氨生產的氮肥品種,一般根據消費區的農業土壤性質來決定。以煤炭或者石油為原料發展有機化學工業,地理配置卻各有特點。前者因耗能較多,主要建在煤炭工業基地或者大水電站區域,後者多與配置在消費區域的煉油工業相結合,組成石油化工聯合企業。 製造工業 主要是各種機械製造工業,電子、電器及儀器儀表工業,化肥農葯、塑料等化工深加工工業。布局的要求比較復雜,既要接近原料地,又要接近消費區。 ① 機械製造工業布局。機械製造工業是以金屬原材料為主的加工工業,產品種類繁多,供應各工業部門以及農業、交通運輸業各國民經濟部門的機械設備,生產要求高度專門化和協作化。因此,各種機械工業的布局應該互相接近,或分布在交通運輸樞紐,一般集中於大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機械工業各個行業布局又各有不同特點。如大型、重型機械廠消耗金屬量大,多接近鋼鐵工業區;礦山機械多布局在大型礦山附近;機床工業要求工業技術水平高、協作條件好,多布置在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其他如農業機械多分布於農業發達地區,運輸機械分布在交通樞紐,造船業分布在工業發達、技術水平高的港口城市,儀器儀表工業分布在科學技術水平高的中心城市等。 ② 電子工業布局。以新一代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智力型尖端技術工業布局,主導制約因素為智力資源、技術開發、情報信息等智力型「軟要素」。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矽谷以及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硅原」、日本北九州的「硅島」等,都是典型的世界著名電子工業基地。 謝謝採納!!
㈨ 簡析京津唐地區發展鋼鐵、石化、重型機械工業的優勢資源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