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醫葯流動比率

上海醫葯流動比率

發布時間:2021-06-11 01:14:41

① 長春市看皮膚病最好的醫院

長`春`膚`康`同`濟`醫`院0431灬8591灬4788
.
.
.
.
.
.
.
.
.
.
.
.
取,缺少計劃性,盲目性膨 ,資源枯竭的危險一天天的向人們逼近,隨之而來的環境惡化將是猛烈的,不知不覺的。如何保護環境,使退耕還林的偉大決策成為千家萬戶走上脫貧致富的康壯大道,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大事。

從五馬創辦葯物種植場的38年實踐中,充分證明了中草葯的種植是環境保護和農民致富的途徑之一,也是自然資源良性循環的最好形式。

一、引進中草葯種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憗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第一次用大量事實雄辯地證明了生物的適應性,以及在外部條件影響下野生動植物發生變異,經人類長期局部無意識和有計劃的選擇,使變異逐慚積累加強而成為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通過同一途徑又可獲得它們的新品種。

達爾文的發現正確地揭示了有機界發展的規律。也證明了中草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

黃連是一種名貴短缺的中葯材。原產地在四川省石柱,那裡是冬暖春早,日照較少的氣候使黃連養成了喜冷怕熱的習性。而五馬葯場卻是冬寒春遲,但是由於山高林遠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域特點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那樣。黃連生長有它相對適應的一面喜冷涼並非越冷越好,怕酷熱也不是一點光照也不需。葯場經過對比考察研究和分析選擇了半山向陽,50度的沙質土壤,採用了搭棚遮蔭辦法,照應黃連喜冷涼怕酷熱的習性。又根據黃連生長的不同時期的需要,幼年期嬌嫩怕熱就減少光照增大陰度,中年期期枝葉繁茂,根莖快速生長,需要大量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就疏棚增大光照到70-80度之間。又依據每年的四季變化及時調節光度,保證了黃連生長的良好態勢。在黃連生長的過程中,我們又發現它的根部不斷往地面上延伸,而葯用的主要部分是根,為了達到增產的目的,護根並促進其茁壯,便是田間管理的主要任務。為此通過實踐探索出往根部培土的一般規律,從生長的第三年起培土5分,第四年培土8分,第五年培土1寸。一至二年培土根會長的又細又長。如遇大雨沖涮根部,雨停後就要及時培土。

黃連試栽成功,可是一畝黃連要毀三畝林搭棚遮蔭的現實很使人耽心。我們聯想到杜仲也是一種名貴緊缺葯材,它的生長特性是春未夏初枝葉繁茂,恰好和黃連大量需要遮蔭相吻合,在杜仲蔭下間種黃連,以杜仲林代替搭棚試驗成功獲1987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提高黃連產量和質量為葯場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我們從「砍倒老樹發新枝,生長更快」的現象中受到啟示,進行了大膽實驗,將4-5年的黃連採收80%的根株為商品,對保留的20%的根系切除毛根,再培上腐殖土,促使它迅速分櫱,把這種方法命為「黃連疏根續連法」,使畝產達到1207斤比原產地的畝產高出4倍以上,又獲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

引進黃連在五馬葯場落戶繁衍,並逐年向鄰近的省、市、縣、村、社推廣,提供給他們一萬余公斤葯籽,800多萬株葯苗,培訓技術人員500多名,答復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群眾咨詢來信600餘封。使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並使隴南地區成為全國三大黃連生產基地之一。事實勝於雄辯,只要創造出或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條件,引種外地中葯村完全是可能的。葯場又引進種植了西洋人參、西紅花、洋地黃、浙貝母、山茱萸等54種。不僅栽培成功,而且產量和質量都比原產地有所提高。

外地名貴葯材引進種植成功,更驗證了生物和適應性及其規律。西部廣袤地區的農村有著葯物生長的良好植被、土壤、氣候等條件,大力推廣和種植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時由於引進的名貴中葯材市場價格看好,呈逐年上漲趨勢,繁榮市場

經濟。廣大農戶最易接受和形成共識,確實是農戶致富的門路。

二、野生中草葯變家植的廣闊前景及緊迫性

西部貧困山區由於發展緩慢,經濟滯後,生產條件簡陋,廣大民受傳統影響,「靠山吃山」的觀念根深蒂固。而外商對本地野生資源無計劃,盲目地收購。誘使百姓,「殺雞取蛋」式的採挖,致使中草葯資源和其他綠色資源瀕臨滅絕的厄運。因此大力開展野生中草葯的人工種植不僅僅是為農民開辟一條致富門路,更為長遠的是,關系著千秋大業挽救瀕臨物種,維護生態平衡,造福人類,還地球本來面目。

野生中草葯變家種前景十分廣闊,五馬葯物截止目前,已成功種植野生中葯材150多種。

象天麻這種名貴中葯材。自古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是「天生神麻」「天麻會走種下沒有」。葯場從1969年春天開始試種,連續三年都未成功。後來我們對於天麻生長的自然環境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走訪了千家萬戶向群眾請教,總結失敗的教訓,牢牢掌握住民間說的「青 樹底卧天麻」即砍了青 樹的樹樁旁邊易生天麻的蛛絲馬跡。於1971年7月試種成功,成活率達20%。正在這個時候日本科學家揭示了天麻與蜜環菌的共生關系,對葯場的實驗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於1975年獲得大面積的天麻無性繁殖成功。平均畝產比野生天麻增產5倍以上有的高達20倍左右。從實驗失敗到穩產高產共經歷了七年之久。時間是漫長的,工作是艱苦的,探索的足跡是沉重的。但也證明了一條真理,只要不怕失敗,勇於奮斗和努力規律是可以發現和掌握的。隨即向周圍省、市、縣、鄉、社推廣,包括技術轉讓,一時出現了種天麻熱,因種天麻成了專業戶,萬元戶者比比皆是,但又出現了新問題,天麻退化,塊莖形狀變細長。我們又看到這樣一情景,天麻在地面上有莖、花、果實。有了果實就一定會進行有性繁殖,於是我們在蜜環菌上進行接種天麻果實的實驗,果然成功。這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吧!有效地防止了天麻退化,保證了天麻種植的質量。1982年12月4日的《甘肅日報》上披露了這一消息。

豬苓也是一種奇缺的名貴中葯材。其功能為利尿滲濕,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腳氣,泄瀉、淋濁帶下,經中外醫葯專家的研究測定還有防癌、抗癌之作用。豬苓的生長也有神密難測的特點,從盤古開天到今是靠天然野生供給。因為它也和天 麻一樣深睡地下,地面不露蹤跡采葯者全憑經驗尋找。葯場從天麻和蜜環菌的共生關系中得到啟發,把蜜環菌和豬苓栽培在一起,經過多次實驗,選擇不同的地理條件,又取得豬苓人工種殖的有性繁殖的成功,每窯的產量高過野生的20倍以上獲省科學成果二等獎。

此外本地野生的鈕子七、竹節參、羽葉三七均有滋補強壯、散淤止痛,止血之功效,它們的總皂甙都比西洋參、人參高的多,據崔德先生著《西洋參專輯》記載:西洋參的總皂甙為7.06%,人參為4-7%而三七則為10,9%,鈕子七9.62%。竹節參13.66%。這三種葯材。我場均以野生家種成功。如果能開發利用將會發揮更大的醫葯效應。因為這三種葯材種植起來比起西洋參、人參來要容易的多。那麼其他草木或木本葯材種植更易家種成功。

綜上所棕在西部貧困山區廣泛開展中草葯種植是農業走向市場,農民脫貧的理想項目,應大力倡導,建議列為西部開發和實施十五計劃的項目之一。最近甘肅省省長宋照肅在講話中把發展中草葯的研究和種植作為甘肅開發的三大計劃之三,是頗有見地的,是結合西部農村實際的。

三、開展中草葯種植與環保之間關系

大力發展中草葯種植,首先為退耕還林的大政方針帶來新的希望。樹木和草同生於大地之上,中葯材就是樹和草中的絕大部分,所以發展中葯材實際上也就是退耕還林,保護環境還大自然本來面貌。況且林和草有互補作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葯場所創造的杜仲樹蔭下間作黃連就是一例,黃連在杜仲下生長五年後採收,這時的杜仲已長成直徑為5寸的高大喬木,繼續生長在適當的時機再收葯用部分。

根據我們對葯場周圍,幅射五十公里的山山嶺嶺的調查勘探,發現林下間作葯材的潛力很大的,如野生茯苓就生長在松樹林下,靈芝草就生長在青 樹下等,種葯可以使廣大農民脫貧,從全國范圍來講,糧食生產已基本過關,市場糧價呈下降趨勢,靠糧出售增加收入已相當困難,有計劃地帶領他們通過種植中草葯為他們走出困境提供了可能性。這種計劃如果能實施將可能性變成增收的可靠的保證。農民手中有了足夠數量的錢,退耕還林和環境保護才能落到實處。

現在國家實施西部開發計劃,花費巨額資金埋設地下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從青海經甘肅到四川是解決能源,保證退耕還林,環境保護的實施。對於西部地區廣大農民來講,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誰都要吃飯穿衣,飯要用燃料煮熟,在用錢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只有靠砍柴伐樹、鏟草解決,有了錢才有可能購買天然氣,住房也是同理。家家戶戶都去這樣做,退耕還林也難保證青山常在。自然環保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若要良性循環,就要構成這樣的模式:發展中草葯種植解決農民用錢問題,保證退耕還林戰略計劃落實,環境保護自然永續發展,反回來產生中草葯效應,在廣大群眾中轉變傳統意識為「靠山養山」形成青山常存,綠水長流的美麗環境和鳥語花香的四季風光。

從市場經濟的觀點看,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就是糧、油籽、棉。那麼第二需要莫過於醫葯了,而中草葯在醫葯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引起全世界人們的觀注和青睞。將會在世界醫葯市場上獨占鰲頭。朱總理在訪泰國時簽訂了發展中葯的協議書,可見其重要意義。

根據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草葯大辭典》的統計被編入的植物葯4773味。這數字並不能囊括所有的中草葯,已經是個很寵大的數目了,可見我國的中草葯資源的豐厚繁多。加上傳統的中醫學。中葯學和針炙、氣功,成為世界醫葯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無論生產、市場前景都是十分廣闊的。如能納入國家的十五計劃。形成中草葯生產、加工成產品(辦工廠)有人專門組織管理,銷售,指導科研一條龍。綠化了荒坡、荒山,還愁什麼退耕還林不能實現,環境保護得不到治理呢?

可悲可怕的是中草葯也是和其他環境資源遭受污染破壞一樣,而面臨滅頂之災。一是中草葯市場非常混亂,從收購、採挖都是採取一次性滅絕的掠奪方式,假定某種中葯材市場緊俏,該葯材幾乎就要滅絕,其中繁殖旺盛者要恢復至少得十年。生命力相對脆弱者就此終止生命,永遠從地球中消失。將來僅存在於文獻記載中。如金釵石斛,又名金耳環(土名)有滋陰養胃清熱生津之功能。60年代外地客商進入產區連根採挖,再加之森林採伐了原始生態,以後再沒發現。娑羅子別名索羅果,高大喬木樹齡可達千年以上樹形、花、葉都 具有觀賞價值。果實入葯有甘、溫、理氣止痛之功用。60年代隴南年產量80_100噸,而在1999年,總產量下降到1000斤左右,由於價格高出核桃10多倍,採摘的人們往往伐倒大樹而得果實,面臨滅絕危險。再如珠兒參,養陰清火生津功能勝過西洋參,而因無人研究培植處於自生自滅狀態。還有多種不再一一贅述。挽救瀕臨中葯材只有發展人工家植,在西部貧困山區欲採用高科技手段,時機還不成熟。
關於保護國家珍稀動物,國家早已採取了保護措施,對於珍稀木本植物也有相應的若干規定,而對於草本類就很少提及了,自然不包括瀕臨滅絕的中草葯及中草葯資源。筆者認為這是關系人類命運的大事。中草葯的作用不僅僅是治病了病,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已應用到其他領域中去。在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中草葯牙膏駐顏養生的各種面友、各種香皂、化妝品等,人們對於中草葯的認識和不斷發現也是無窮無盡的,可以說每一味中草葯就是一座綠色工廠所生產的人們需要的各種產品,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是人為的任何企業所不能替代的。(二)是缺乏管理和研究,現有的葯場屬於國家辦的尚少,集體辦的大部分都因人員更換而倒閉,原有種植成功的葯材幾乎被采盡挖絕,中草葯的種植也並非人們想像那麼容易,從我們實驗中如羌活、桃兒七、天麻的有性繁育等都有種籽發芽,接種困難等問題,需要研究的課題實在太多,也需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處理探究。對於中葯市場的管理也只能在大量栽種有了足夠數量的葯源之後,自然就納入合乎良性發展的渠道。種葯的群眾也會由自發行動漸進為自覺行動,(三)是葯場的工作人員的地位、待遇、權利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如五馬葯場38年無人過問,一旦有了高效益:每年純收入在 60多萬元之後,有人開始害紅眼病了,千方百計擠走原工作人員,換上新手之後毀滅性掏盡挖絕。現在的葯場不過是一片荒山禿嶺,使實驗中斷,科研成果化為泡影。

如何開展中草葯種植,就我們葯場38年的實踐經驗提出以下幾條建議可供參考。(一)轉變觀念承認存在決定意識這一宇宙規律:中葯市場的混亂,農民特別是西部地區的農民,大多數還處在貧困狀態之中,這是客觀存在,對這一問題的看法要立足於實地,這就需要進行卓有成效的論證與考察。這些地方形成的虛報浮誇作風往往不可信。有了這樣一個立足點回過頭來看中草葯的種植的偉大意義和價值的份量不在其他事業之下。農民的經濟基礎發生改變之後,環保意識自然增強,所產生的效應來促進環境保護。

(二)把中草葯的種植和研究,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中之重來看待,這是對十五計劃相對而言,也許經過十五計劃的具體實施之後,環境保護已經成了廣大農民的共識只有另作他論了。

上文已用大量篇幅論述種植中草葯對環保的作用和意義,其內涵不僅如此,在百姓中牢固的樹立環保意識,僅僅依靠口頭說教則遠遠不夠。要使他們心靈震動,產生環保激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只要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基礎條件,以後的發展他們是會盡力的,忠誠的,會產生創造性的奇跡的。如何創造基礎條件,除了必要的資金投入之外,還要有人管理、組織、指導,同時科研工作也要相繼跟上去,才能保證種植中草葯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不斷創新,保證質量。從我們38年的實踐中深切領悟到,只有科研工作不斷有新成果,新創造才能使中草葯種植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建立中草葯種植和探索的科研機構"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要發展種植和研究中草葯必須有配套的科研機構。據我們所知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的省市、自治區尚少。據2001年報刊分類目錄中統計554種醫葯葯學雜志中只有一種是中草葯雜志。可見其薄弱程度,因此建議在西部地區各省、市、自治區成立相應的中草葯科研機構。從事葯理、葯學和攻關高難度的中草葯栽培技術,如蟲草、天麻的有性繁殖以及南葯北調,東葯西移,野生家植中的果實發芽難,生長緩慢等問題,還有一些亟待研究和發現可以利用的野生中葯材。

(四)首先辦好一批示範葯場,作為帶動和推廣的基地,為周圍群眾提供葯籽、苗、科研成果的推廣,另一方面種植中草葯創造市場價值,並把科研創新大力開展起來,為永續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邊種葯邊進行研究是可行的辦法,但是必須和中草葯的科研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和配合,一方面提供最為可靠的實踐數據,另一方面溶入高科技成果,二都是互為補充,構成不斷發展的框架,所產生的效應是十分可觀的,永久性的。

(五)要有適當的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保證啟動。當然必須在決策者的心目中,要把此項事業當成系統工程看待,不能低估其作用,這是利國(環保)利民的大事。

(六)開展中草葯種植,還必須創造銷售環境,葯生產出來必須成為商品才有經濟效益,除了整頓中草葯市場之外,還必須考慮就地消化的問題。如果千家萬戶都種植起來,一般市場的吞吐量是難以適應產地需要的。就需要開辦加工,甚至生產成品的工廠即發展中葯材工業。不僅解決了葯材的銷售,還能為地方財政增加稅收,安排下崗人員。

總之對於中草葯的種植,有理論指導,引進和野生變家植都有可靠性,必要性;有經驗可鑒,葯場38年的種葯實踐;有技術指導;葯場已為臨近縣市村社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員。更為重要的是有國家開發西部的機遇。確實是一項富民、環保、退耕還

② 求財務報表分析(對同仁堂葯業公司的償債能力分析)

對同仁堂葯業進行償債能力分析 (網路文庫)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各種到期債務的能力,主要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償債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這種分析可以揭示企業的財務分析。
一、 同仁堂公司概況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系經北京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京體改發(1997)11號批復批准,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獨家發起,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於1997年5月29日發行人民幣普通股5000萬股,1997年6月18日成立,注冊資本200,000,000.00元,股本200,000,000股,並於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製造、加工中成葯制劑、化妝品、酒劑、塗膜劑、軟膠囊劑、硬膠囊劑、保健酒、加工鹿、烏雞產品、營養液製造(不含醫葯作用的營養液)。經營中成葯、中葯材、西葯制劑、生化葯品、保健食品、定型包裝食品、酒、醫療器械、醫療保健用品。零售中葯飲片、保健食品、定型包裝食品(含乳冷食品)、圖書、百貨。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和分公司均可生產經營的項目為:加工、製造中成葯,經營中成葯、西葯制劑,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培訓、勞務服務。零售百貨。廣告設計製作。其中僅限分公司生產經營的項目為:加工製造酒劑、塗膜劑、軟膠囊劑、硬膠囊劑、保健酒、加工鹿、烏雞產品、營養液製造(不含醫葯作用的營養液)。經營中葯材、保健食品、定型包裝食品、酒、醫療器械、醫療保健用品;零售中葯飲片、定型包裝食品(含乳冷食品)等。
目前,同仁堂已經形成了在集團整體框架下發展現代制葯業、零售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個院、二個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擁有境內、境外兩家上市公司,零售門店800餘家,海外合資公司(門店)28家,遍布15個國家和地區。 同仁堂集團被國家工業經濟聯合會和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推薦為最具沖擊世界名牌的16家企業之一,同仁堂被國家商業部授予「老字型大小」品牌,榮獲「2005CCTV我最喜愛的中國品牌」、「2004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行業十佳品牌」、「影響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國出口名牌企業」。2006年同仁堂中醫葯文化進入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同仁堂的社會認可度、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
本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生產、製造和銷售中成葯的名牌企業,在面對國內外不容樂觀的經濟環境和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新機遇時,一方面繼續加強基礎管理,嚴格防範風險,一方面積極利用有利條件,努力拓展市場領域,以「創新發展、創新機制、創新文化」為指導,立足實際,緊跟市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確保了資產質量、經營質量和服務質量。08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69%,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1.78%,凈利潤同比增長10.31%。
08年由於公司有針對性地實施區域管理、批次管理、價格管理,經銷商嚴格執行管理規定,促使主導品種實現了穩定增長,重點培育品種和部分潛力品種實現了較快增長,一些潛力品種更是出現了市場熱銷。二、三線品種整體銷售同比增長超過15%,其中部分品種銷售增幅在30%以上。報告期內由於舉辦奧運會,公司按照國家《反興奮劑條例》和《興奮劑目錄》要求,將含有興奮劑成分的產品全部加貼「運動員慎用」標識,並嚴格參照有關規定進行備案和管理,雖然短期內對於公司部分品種的銷售造成了一定影響,但縱觀全年,公司整體品種運作呈現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
二、 同仁堂葯業05年-08年財務分析指標
報告期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營運資本 1603905170 1739121728
2,214,849,089.50 2558913631 流動比率 2.80 3.08 3.795 4.039 速動比率 1.21 1.43 1.87 1.924 現金比率
0.0000
0.0000
0.0000
1.40

報告期 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資產負債率 24.23% 22.60% 19.41% 19.17% 產權比率 38.9725% 35.9654% 24.0901% 23.71% 利息償付倍數
-159.46
46.79
37.76
87.94
四、 2008年同業平均水平資料比較分析
2008年醫葯行業償債能力指標
指標 單位 全行業 資產負債率 % 49.16
利息償付倍數 % 7.2
從以上指標可以看出:與同行業平均值(2008年醫葯製造來資產負債率為50.21%)相比,同仁堂2008年的資產負債率遠低於同行業水平。說明企業採納較為保守的財務政策,放慢了企業規模的擴大,但得到保障了債權人的利益。從利息償付倍數上看,與同行業相比很高,
企業有足夠償還債務利息能力。2008年同仁堂現金比率為1.4,遠高於同行業平均值,現金比率高說明支付能力強,如果同仁堂資金不缺乏,不會發生支付困難,無財務危機的,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同仁堂葯業的資本結構合理,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使企業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發展穩定,從2008年各項指標來看,說明同仁堂的領導層也對資本結構有所控制,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因此可以說同仁堂公司的償債能力很強,債權人的債權處於安全范圍。
五、指標計算分析:
(一)對同仁堂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計算分析
1、營運資本分析:
報告期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營運資本
1603905170
1739121728 2,214,849,089.50
2558913631

同仁堂2008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3401031369.24-842117738.21= 2558913631

根據上述結論可得,同仁堂從05到08年營運資本持續增加,08年的營運資本前三年的都高,說明08年比前三年的償債能力強,因此同仁堂醫葯不能償債的風險不大。
華潤三九股份有限公司2008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1,624,149,680.47
同仁堂2008年營運資本比華潤三九高,因此同仁堂比同行業償債能力強,說明同仁堂沒有無法償還到期的短期負債的危險。
2、流動比率分析:
報告期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流動比率
2.80
3.08
3.795
4.039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速動比率
1.21
1.43
1.87
1.924

同仁堂2008年末的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3401031369.24-1780483653.92)÷842117738.21=1.924
企業有足夠償還債務利息能力。2008年同仁堂現金比率為1.4,遠高於同行業平均值,現金比率高說明支付能力強,如果同仁堂資金不缺乏,不會發生支付困難,無財務危機的,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同仁堂葯業的資本結構合理,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使企業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發展穩定,從2008年各項指標來看,說明同仁堂的領導層也對資本結構有所控制,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因此可以說同仁堂公司的償債能力很強,債權人的債權處於安全范圍。
五、指標計算分析:
(一)對同仁堂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計算分析
1、營運資本分析:
報告期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營運資本
1603905170
1739121728 2,214,849,089.50
2558913631

同仁堂2008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3401031369.24-842117738.21= 2558913631

根據上述結論可得,同仁堂從05到08年營運資本持續增加,08年的營運資本前三年的都高,說明08年比前三年的償債能力強,因此同仁堂醫葯不能償債的風險不大。
華潤三九股份有限公司2008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1,624,149,680.47
同仁堂2008年營運資本比華潤三九高,因此同仁堂比同行業償債能力強,說明同仁堂沒有無法償還到期的短期負債的危險。
2、流動比率分析:
報告期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
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流動比率 2.80 3.08 3.795 4.039
速動比率越高,表明企業未來的償債能力越有保證。但是速動比率過高,說明企業擁有過多的貨幣性資產從而可能資金的獲利能力。該指標值,一般以1為宜。
同仁堂的速動比率從04年的1.29上升到07年的1.90,說明其貨幣性資產不斷增加,獲利能力強,且屬於正常范圍,因此償債能力好。
華潤三九股份有限公司2008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29,
2008年同仁堂葯業的速動比率同行業華潤三九相比,大於其速動比率,因此,償債能力較強。
4、現金比率分析:
同仁堂2008年末現金比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凈額)/流動負債=(889,309,064.86 +0)/792341331.6=1.12

現金比率是高是低,要結合同仁堂的歷史水平和行業平均值來判斷,現金比率高說明支付能力強。這是最保守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如果企業資金缺乏,就可能發生支付困難,將面臨財務危機,但如果過高,企業資產卻不能得到有效的運用。
(二)對同仁堂葯業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速動比率
1.21
1.43
1.87
1.924

同仁堂2008年末的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3401031369.24-1780483653.92)÷842117738.21=1.924
速動比率越高,表明企業未來的償債能力越有保證。但是速動比率過高,說明企業擁有過多的貨幣性資產從而可能資金的獲利能力。該指標值,一般以1為宜。
同仁堂的速動比率從04年的1.29上升到07年的1.90,說明其貨幣性資產不斷增加,獲利能力強,且屬於正常范圍,因此償債能力好。
華潤三九股份有限公司2008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29,
2008年同仁堂葯業的速動比率同行業華潤三九相比,大於其速動比率,因此,償債能力較強。
4、現金比率分析:
同仁堂2008年末現金比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凈額)/流動負債=(889,309,064.86 +0)/792341331.6=1.12

現金比率是高是低,要結合同仁堂的歷史水平和行業平均值來判斷,現金比率高說明支付能力強。這是最保守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如果企業資金缺乏,就可能發生支付困難,將面臨財務危機,但如果過高,企業資產卻不能得到有效的運用。
(二)對同仁堂葯業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1、資產負債率分析
報告期 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資產負債率
24.23% 22.60%
19.41%
19.17%

同仁堂2008年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872085332.84÷4550072456.13 )×100%=19.17%
資產負債率反映企業償還債務的綜合能力,這個比率越高,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越差,反之越強。
從05到08年同仁堂的資產負債率來看,這個比率每年連續降低,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來越強,07年該葯業資產負債比率為19.41%,表明同仁堂資產有19.41%是來源於舉債,或者說同仁堂每19.41元的債務就有100元的資產作為償還的後盾。
華潤三九股份有限公司2008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32%%
同仁堂醫葯的資產負債率比同行業的要低,有足夠的資金來償還長期債務,對於債權人來說,承擔的風險不大。

2、產權比率分析:
報告期 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產權比率
38.9725% 35.9654%
24.0901%
23.71%

同仁堂2008年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872085332.84÷3677987123.29)×100%=23.71%
該比率越低,說明企業長期財務狀況越好,債權人貸款的安全越有保障,企業財務風險越小。 自04年以來,同仁堂的產權比率連續下跌,說明其債務狀況越來越趨於良好,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華潤三九股份有限公司2008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170%
2008年同仁堂的產權比率指標比同行業的指標低,說明同仁堂醫葯的長期償債能力比同行業強。財務風險小。
3、有形凈值債務率分析
同仁堂2008年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 ×100%=[872085332.84÷(3677987123.29-99077947.02)] ×100%=32%
華潤三九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173%
有形凈值債務率實際上是產權比率的延伸,它更為保守的反映了在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該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
2008年同仁堂的有形凈值債務率遠遠低於同行業的三九醫葯,說明其財務風險小,債權人利益受到了很好的保障,所以長期償債能力較強。
、利息保障倍數分析
報告期 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2005年年度
2006年年度 2007年年度 2008年年度
利息償付倍數
-159.46 46.79
37.76
87.94

同仁堂2008年利息保障倍數=(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415931939.66+4784178.98)/4784178.98=87.94
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所得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如果這個比率太低,說明企業難以保證用經營所得來按時按量支付債務利息,這會引起債權人的擔心。一般來說至少要大於1,否則就難以償付債務及利息,長此以往,甚至會導致企業倒閉。
華潤三九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利息保障倍數=(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113.4644 2008年同仁堂的利息保障倍數高於其05、06、07年水平,且遠高於同行業華潤三九07年的水平,說明其能夠維持經營來按時支付債務利息,債權人的利益受到保障,所
以其長期償債能力較強,沒有債務風險。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同仁堂葯業公司有些指標遠遠高於同行業的平均財務數據,結合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長期資產和長期負債、長期租賃、退休金計劃、或有事項、承諾、以及金融工具等其他因素,參考2008年末同仁堂葯業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有關數據,不難看出同仁堂葯業公司具有良好的長期償債能力,抗風險能力相當強。
綜合以上對同仁堂葯業的短期和長期債務能力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葯業的償債能力非常強的,無債務風險,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與此同時,今後該企業要從下面兩個方面入手增加企業的利潤:首先,應盡量減少貨幣資金的閑置,減少流動資產的佔有率,要加強貨幣資金的利用率,提高貨幣資金的獲利能力,充分利用擁有充足的貨幣資金的強大優勢創造更高的利潤;其次,要充分發揮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提高企業的籌資能力,利用企業在社會上具有的良好的信用度,籌集更多的資金,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創造更多的利潤。

③ 上海醫葯這家公司的財報咋樣

上海醫葯最近動作頻頻。先是旗下上葯雲健康獲注資超過10億元;接著,又入股了威斯克生物,這是一家主攻疫苗研發生產和免疫治療公司;後來,旗下的惠永葯物公司完成了A輪融資,金額高達2億人民幣。第一則和第三則是個好消息,畢竟都是錢進來,但第二則的效果如何,投資收益咋樣,還待市場檢驗。

寫在最後

這兩個月,上海醫葯花招頻頻,各種資本運作非常六六六,但最後結果怎麼樣,咱們先不說,只說它本身的實力也就這點,得努力加強啊!希望這通操作真的能夠猛如虎,讓它更上一層樓。

④ 送股分紅,股價為什麼要降

你好,分紅除息後首日開盤前價格相對除息停牌前收盤價相比肯定是要低的。股票分內紅時一般會進行除權容處理,導致股價「下跌」。但是除權之後股價還會不會繼續下跌,主要是看大市行情是否處於牛市。

一般來說,當公司分紅除權之後,股價也會隨著股指下跌。如果該股盈利能力強勁,目前的市盈率也較低,建議不管該股下跌的走勢,耐心持有;反之則應逢高賣出。

分紅或送股後股價會下調,但並不是下跌,那叫除權或除息。

如果該公司連續幾年都分紅,說明公司盈利狀況良好,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顯現,長線看也可能上漲。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⑤ 股票投資收益是指什麼

股票投資的收益是復由「收制入收益」和「資本利得」兩部分構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資者以股東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額,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紅利的收益。資本利得是指投資者在股票價格的變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將股票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得到的差價收益。

⑥ 自行選擇一個會計核算、會計控制或會計管理為題寫一個報告。

藍田失敗案例研究 一、藍田的背景分析「藍田」的全稱為沈陽藍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709,其前身為沈陽市三家企業。藍田的經營范圍主要有農副水產品和醫葯製品兩大類,其產品主要銷往洪湖、武漢、荊沙、宜昌、岳陽等地區,產品市場覆蓋華東、中南、華北、東北和西北五大區域。1992年10月,沈陽藍田股份有限公司經沈陽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沈體改發[1992]65號文批准,由沈陽行政學院下屬的新北制葯廠、沈陽蓮花大酒店和沈陽市新北副食品商場全部資產發起設立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沈陽市財政局國有資產管理處的確認結果,將原三家發起人凈資產中國有資產1828萬元折成1828萬股國家股,委託沈陽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經營;將凈資產中屬企業法人的資產3525.6萬元折成法人股3525.6萬股,由沈陽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公司持有;同時向原企業內部職工以1:1.25溢價定向發行1342.4萬股。股票發行嚴格限制在內部職工范圍之內,並在沈陽證券登記有限公司登記託管,其轉讓辦法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截至1992年12月5日,藍田實收資本金額7032萬元,其中6696萬元作為公司股本記入「股本」賬戶,內部職工股超過面值溢價部分共336萬元記入「資本公積金」賬戶;1992年12月5日,沈陽會計師事務所對藍田的實收股本出具了驗資報告。1992年12月10日,藍田經沈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冊登記,注冊資金6696萬元。經農業部「農財函[1995]113號」文批復同意,藍田國家股股權1828萬股由沈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劃撥給農業部持有,經農業部「農財函[1995]117號」文批准,藍田新增發行社會公眾股(A股)3000萬股。1996年6月18日,藍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10月,證監會處罰公司數項上市違規行為;2001年10月26日,中央財大教授劉姝威在《金融內參》發表600字短文揭露了藍田的造假丑聞,此後藍田貸款資金鏈條斷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虛假財務信息,董事長保田等10名中高層管理人員被拘傳接受調查;同年3月,公司被實行特別處理,股票變更為「ST生態」;同年5月13日,生態因連續3年虧損,暫停上市;2003年1月8日,ST生態復牌上市。二、藍田的發展(一)上市前的簡要回顧1992年藍田成立之初,其主業為制葯業與酒店業。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董事會經過反復研究,決定選擇農業作為公司的發展方向,開拓新的生產力增長點。1993年初,藍田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鎮設立了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利用定向募集資金,採取滾動發展的模式,在當地建成了水產品種養、加工基地,建立了產品銷售網路。經過4年的發展,公司已形成了以農副水產品種養、加工、銷售為主,兼營制葯、酒店、貿易、零售、房地產開發的多元生產經營格局。伴隨產業結構的調整,公司的規模日益壯大,效益呈跳躍式增長。據藍田招股說明書中介紹,1993-1995年,藍田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33725.7萬元、84039.7萬元和308284.1萬元,稅後利潤分別為14101.4萬元、23686.5萬元和27437.2萬元,顯示出喜人的經營業績。(二)上市後的造假事實1996年5月,藍田增發新股3000萬股,每股發行價8.38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共募集股金24155萬元,其資金投向包括:投資2000萬元興建「菜籃子工程」基地項目;投資4700萬元開發生產冷凍乾燥食品項目;投資4800萬元興建中華鱉養殖基地;投資4986萬元興建畜禽繁養基地等等。1996~2000年,藍田在財務數據上一直保持著神奇的增長速度。總資產規模從上市前的2.66億元發展到2000年末的28.38億元,增長了10倍,歷年年報的業績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達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災以後,每股收益也達到了不可思議的0.81元,創造了中國農業企業罕見的「藍田神話」,被稱作是「中國農業第一股」。2001年10月26日,劉姝威在《金融內參》上發表文章《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對藍田造假行為進行了揭露。她在對藍田的資產結構、現金流情況和償債能力做了詳盡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藍田業績有驚人的虛假成分,公司已經無力歸還20億元貸款。問題包括:(1)藍田已無力還債。2000年藍田的流動比率是0.77,這說明短期可轉換成現金的流動資產,不足以償還到期流動負債;速動比率是0.35,這說明扣除存貨後,流動資產只能償還35%的到期流動負債;凈營運資金-1.3億元,這說明藍田將不能按時償還1.3億元的到期流動負債;(2)12.7億元農副水產品收入有造假嫌疑;(3)藍田的資產結構是虛假的。2000年藍田股份的流動資產占資產百分比約是同業平均值的1/3;而存貨占流動資產百分比約高於同業平均值3倍;固定資產占資產百分比高於同業平均值1倍多;在產品占存貨百分比高於同業平均值1倍;在產品絕對值高於同業平均值3倍;存貨占流動資產百分比高於同業平均值1倍。而截止到2002年8月,向藍田提供貸款的銀行包括工、農、中、建、民生、交通、中信、浦發等中國各大專業銀行,貸款總規模達30多億元人民幣。據統計,藍田僅在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就高達約23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工商銀行10億元人民幣以上,中國農業銀行9億多元人民幣。藍田存在造假嫌疑的消息一經公開,便引起了軒然大波,各個專業銀行紛紛停止了對其貸款支持,藍田由此深陷泥潭。如表所示:藍田1999~2001年連續三年業績「變臉」為虧損,藍田造假奇聞主要有:1、「金鴨子」的童話。藍田所產的鴨子品種為「青殼一號」,只吃小魚和草根,一隻鴨子一年產蛋高達300多隻(比普通鴨子高出1倍以上),而且價格奇高(有報道稱每隻鴨蛋的平均純利為0.4元),藍田「一隻鴨子一年的利潤等於生產兩台彩電」,相當於「金鴨子」。2、「野蓮汁、野藕汁」的傳說。在造假案曝光之前,藍田公司聲稱,野蓮汁和野藕汁(只見廣告不見產品)一年中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高達2個億,而當調查人員親臨藍田生產野蓮汁野藕汁的基地時,卻只見車間鐵門緊鎖,透過窗戶可以隱約看見,偌大的廠房空無一人,從設備上蒙的灰塵看,應該有好些日子沒開工了,由此可以斷定,所謂「野蓮汁和野藕汁」的傳說,純屬謠言。3、「無氧魚」的故事。據估計,藍田一畝水面的產值要達到2到3萬元錢,才能符合其業績水平,但是,據瞿家灣鎮一位村民介紹:「藍田根本賺不了這么多錢!每口塘是17畝水面,養魚能產出7、8萬元,即使加上養鴨的收入,每畝水面的產出也很難突破1萬元。每畝2、3萬元的收入根本是天方夜譚。」每畝3萬元,意味著藍田一畝水面至少要產三、四千公斤魚,就是說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公斤魚在游動,這么大的密度,不說別的,光是氧氣供應就是大問題,恐怕只有在實驗室才能做得到,而藍田股份的魚苗,堪稱世界「無氧魚」系列。(三)最後的挽救工作ST生態(藍田)造假丑聞曝光後,公司對有問題的財務報告進行了調整。ST生態調整後的財務報告顯示:ST生態的總資產10.26億元,總負債11.205億元。因此,生態為了確保達到復牌上市的要求,其重組的目標是ST生態總資產應達到13億元,總負債8.4億元,凈資產4.6億元,需要剝離的不良資產達到4.5億元,需注入的資產總額6.8億元,需減免的債務總額3.27億元。另外,決定ST生態盈虧的關鍵是16億多的銀行債務,涉及到農行、工行、民生等好幾家銀行。而在這次ST生態恢復上市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公司的債權人-民生銀行。2002年,北京裕佳置業公司出資6000多萬元收購了藍田大酒店,使ST生態產生溢價2704萬元。2002年,公司全年實現盈利1248.74萬元(稅後),每股收益0.028元(攤薄),由此保留了ST生態在證券市場的生存權。ST生態在有關部門的監督下,主動調整了1999-2001年的財務報告數據。2003年1月8日,獲上海證交所的許可,ST生態復牌上市。 三、藍田失敗的原因分析及其啟示藍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總的來說,其失敗的原因及其啟示主要有:(一)經營管理不善、法制觀念淡薄,導致其業績不佳藍田造假丑聞曝光之前,曾經是中國股市中的一面紅旗,但令人惋惜的是,藍田所謂的高業績均來自於種種虛幻神話和財務包裝。我們知道,光靠造假過日子是不行的。企業要發展,求生存,其根本出路在於謹慎投資和合法經營。而藍田的失敗,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高層的法制觀念極其淡薄,經營管理存在諸多問題,他們在公司業績不佳的困難時期,不是從強化公司管理內涵來著手想辦法、求對策,而是視國家法律法規為兒戲,公然造假,知法犯法,炮製了所謂「金鴨子」、「野蓮汁野藕汁」和「無氧魚」的動人故事,企望靠騙取貸款來過日子。本來,藍田上市時曾經募集了兩個多億的資金,公司高層應該適時實施正確的投資戰略,以引導企業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但是,事與願違,藍田的管理高層並未真正從這方面去考慮問題。事後發現,藍田的經營管理環節存在諸多漏洞,諸如資金大量流失和財務報告虛假等等,致使公司的真實業績狀況不斷惡化。由此,我們的啟示是: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造假者多行不義必自斃!而公司管理高層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增強企業的贏利能力。(二)政企嚴重不分、治理機制失靈,導致公司發展誤入歧途按照常規,藍田的問題早就存在,應該不會再有人出面給予藍田貸款支持,但是,令人費解,丑聞敗露前一直有不少專業銀行盲目對其進行貸款,致使國家資財遭受巨額損失。事後發現,藍田高層與地方政府存在密切關系。正是由於地方政府過分袒護公司,政企嚴重不分,藍田的管理高層才敢於知法犯法,有恃無恐。另外,公司治理機制失靈,這也是藍田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公司的董事長一言九鼎,擅自將藍田交給了一個不懂業務和素質不高的人掌管;另一方面,公司在缺乏明確的投資戰略的情形下盲目擴張。由於藍田的公司治理機制失靈,盲目投資、管理不善,致使其主業萎縮,誤入歧途。最後,藍田的真實業績水平不斷下滑,只能靠造假來維持生計。由此,我們的啟示是:市場競爭是很激烈的,一家公司如果不及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強化公司內涵,終究會被市場淘汰。同時,作為地方政府,應該正確處理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避免過多地干預企業行為,以保證其正確的發展方向。(三)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失當、執業水平偏低,導致其造假行為得逞如前所述,藍田的造假丑聞的曝光,不是來自於對藍田進行常年年報審計的注冊會計師,而是來自於業外人士,這著實讓人吃驚。其實,藍田主要是通過虛假交易或事項來「創造利潤」,其造假手法非常簡單。注冊會計師只要認真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便可以輕易發現藍田的造假問題,但是,注冊會計師卻沒有查出任何問題。事後發現,藍田的會計賬目非常混亂,按理說注冊會計師是不能表示意見的,但是,對藍田進行年報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卻發表了相應的審計意見,其執業水平之低,責任意識之弱,令人嘆息!由於未能及時發現藍田的造假行為,致使許多對其進行貸款的銀行受牽連,國家資財遭受重大損失。由此,我們的啟示是:在任何時候,我們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工作決不能放鬆,尤其是作為證券市場「守護神」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要敢於堅持原則,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以減少審計失當的風險。同時,各會計師事務所應該不斷健全其質量控制機制,不斷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能力和道德水準,以保證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運行。(四)、投資者非理性、熱衷於炒作股票,導致其自欺欺人股市投資風險高、變化快。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包括各專業銀行),應該對其投資對象進行風險和收益的權衡比較,決不能一味聽信謠言。只有做到謹慎投資,才不至於遭受滅頂之災。雖然證券監管相關法規要求上市公司應該健全財務報告披露與審計制度,由此上市公司的一些大問題是可以得到揭露的,但是,對於某些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其業務復雜,經營風險高,注冊會計師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發現問題。因此,作為理性投資者,應該多方獲取上市公司的情況,諸如其行業特點、市場發展前景等等,從而鑒別和警惕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問題,做到有的放矢。但是,就現階段來說,我國的股市交易行為,盲目炒作的因素更盛於理性的行為,比如很多股市交易者並不關心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只要股價能上去,他們便失去理性,最後往往是本錢賠個精光,而藍田造假一案,給我們敲響了警鍾!由此,我們的啟示是:作為投資者,應時刻關注投資風險,要理性思考、謹慎投資,以減少各種風險損失。

⑦ 股息率超4%的股票 是來點還是來點

元旦以來股市的巨幅調整,讓投資者有些畏懼,但若追求較為穩健的收益,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不高,投資者可以關注高股息率板塊,有一些藍籌個股股息率已經超過7%,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
股息率超過4%的個股(截至1月24日)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資產荒」成了流行詞彙,究竟什麼是「資產荒」?其實背後的潛台詞是沒有「明星資產」,信託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等收益率都處於下滑周期。如現在包括余額寶在內的貨幣基金收益率都在「2時代」、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僅4%左右、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僅1.5%,更郁悶的是,它們還有下行的空間……在這一背景下,一些高股息率的股票顯示出較大吸引力。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月24日,一共有35隻股票的股息率(最近12個月,下同)超過4%,78隻個股的股息率超過3%,方大特鋼、哈葯股份的股息率超過10%,值得追求穩健收益者的關注。
如何看待股息率較高的品種?第一,股息率是很重要的指標,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條件下投資者收回現金投資的前景。而且目前股息率高的股票多數市盈率偏低,安全邊際較高。第二,在通常情況下,不能簡單地把高股息率與高回報率相提並論。因為即使股息率高,股票價格也可能出現大幅下跌,導致獲得的股息難以抵消投資虧損。第三,該演算法以過往分紅推斷未來收益,具有不確定性。
不過,目前資產配置荒背景下,一批高股息率個股的關注度在提升;市場一批追求穩健的資金如險資等,可能會繼續增持高股息率、行業壁壘高、周期性弱等板塊。投資者除了可以高度重視這一類股票,也可以利用一些基金來布局。
35隻個股
股息率超過4%
數據顯示,截至1月24日,目前有35隻個股的股息率(近12個月)超過4%,值得關注。
如何理解股息率?股息率(Dividend Yield Ratio),是一年的總派息額與當時市價的比例。以占股票最後銷售價格的百分數表示的年度股息,該指標是投資收益率的簡化形式。股息率是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比率。
這就是意味著,高股息率意味著分紅較多,也意味著若股價一年不變,則持有該股可以獲得4%以上的回報。從海外市場看,這類股票是資金追捧的對象,而且被視為收益型股票。
目前A股股息率高的公司多為藍籌股。數據顯示,股息率最高的前三家為方大特鋼、哈葯股份和格力電器,股息率分別為15.75%、10.32%和7.85%,這些公司多為有高分紅的傳統。
股息率高的個股中,也包括了8隻銀行股。最近12個月股息率最高的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股評]、農業銀行,股息率分別為6.05%、5.96%和5.85%。此外,中國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也位列其中。
交通運輸行業也不乏高股息率的個股,大秦鐵路、深高速、寧高速等的股息率也較高,分別高達6.87%、5.56%和5.02%。
此外,上汽集團、九牧王、中恆集團、魯西化工、雙匯發展[股評]等股息率也較高。
不過,投資者若布局這類股息率較高的個股,需要注意兩點。第一,在看高股息率的同時,也要注意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長、市盈率等情況,最好選擇凈利潤增長率能超過10%,且市盈率較低的品種。這類股票可能在弱市裡表現更為穩健,如銀行股在2016年股災中表現就很抗跌。
第二,不能簡單地把高股息率與高回報率相提並論。由於市場上的股票價格不斷波動,當它處於比較弱的態勢時,投資者所獲取的股票紅利收益,也就很難抵得上股票價格下跌所帶來的損失。也就是說即使股息率高,股票價格也可能出現大幅下跌,導致投資虧損。
同時,也不適合將股息率同銀行同存款利率、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相比較,兩者不存在可比性。高股息率板塊適合的是對股市未來有信心,又追求穩健性的投資者。
兩類基金可借道布局
其實投資者借道基金布局高股息率的股票,尤其是一些績優品種,可能更為省事省力。中國基金報整理剛剛披露完畢的四季報發現,其中有兩類基金值得關注,一類是持有單一高股息率較高的品種,另一類是持有多隻股息率高的品種。
數據顯示,最近12個月股息率超過5%的個股達到21隻。先看第一類基金——持有單一個股超過8%以上的品種。數據顯示,其中東方紅大數據基金持有格力電器較多,直逼「10%紅線」,達到9.91%;而景順能源去年底持有上汽集團的市值占凈值比例也達到9.42%;東方紅優勢精選持有格力電器也達到9.34%。
此外,易方達資源行業去年底持有中國神華、易方達消費行業持有格力電器,比例分別達到8.29%、8.01%,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
而第二類基金則是布局多隻股息率較高的個股。數據顯示,有17隻基金持有2隻或者以上高股息率個股合計比例超過8%。
最看重這類個股的可以說是華融新銳靈活基金,去年底前十大重倉股中持有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大秦鐵路、中國銀行,合計持有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例達到24.61%。緊隨其後的是前海開源中國成長,同樣在去年底前十大重倉股中持有了中國銀行、格力電器、光大銀行、工商銀行,單只個股持有比例都在4%左右,合計比例高達18.04%。排在第三位的是華富價值增長,該基金在去年底重倉了四大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合計持有量佔比達到16.08%。
此外,華安新絲路主題、安信消費醫葯、景順能源、民生優選股票、民生品牌藍籌、諾德成長、諾安中小盤、泰信現代服務業、銀華和諧主題等基金也偏好這類個股。
需要指出的是,投資者布局之前需要注意兩點,第一是布局這類基金之前,需要考察基金經理風格、投資業績,最好選擇從業時間較長且業績較好的基金經理的品種,對於新基金經理的品種需要多觀察,不要因為短期業績較好而盲目布局。
第二,在目前市場情況下偏穩重藍籌風格基金或更適合。如上海證券分析師李穎曾表示,投資者可以重點考慮選股能力較強、風格穩健的基金,早期以安全邊際較高的大盤藍籌主動型基金為主,在消費、環保、新興行業等主題基金估值風險得到一定釋放後可擇機增加配置。
選個藍籌風格指數做定投
從目前看,股息率高的個股多為藍籌股。若看準這類個股,定投一些藍籌風格指數基金也是好選擇。
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股,正是低估值和高股息率代表。若是看好銀行等大盤藍籌股和周期股反彈或估值修復投資機會的,可以選擇上證紅利、上證50、上證180等指數投資。
從指數構成看,滬深300指數為例,該指數的前兩大行業是銀行和非銀金融,佔比分別達20.31%和13.84%。此外,醫葯生物、房地產、食品飲料、有色金屬、汽車和採掘行業的佔比緊隨其後,佔比在3.9%到6.5%之間。
而上證紅利指數62.08%投資於銀行,投資於非銀金融、採掘、公用事業和交通運輸行業佔比6%左右。曾經在2006年到2009年表現很好的深100指數,最為重倉的3個行業是房地產、家電和食品飲料,這些都是高股息率個股所處的行業,值得投資者關注。
而且,數據顯示,藍籌風格指數的市盈率較低,相對來說估值合理,安全邊際較高。
從基金定投經驗來看,在長期業績基本相同的基金之中,按同等定投金額計算,凈值波動性越高的基金在凈值低點可定投買入的份額越多,長期定投收益率相對更高。因此,投資者需要挑選波動性高且長期業績較好的基金進行定投。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相比起始時間,定投贖回時間更為重要。一般來說,定投理論是「微笑曲線」,就是一個嘴角上揚的曲線,簡單說,是要選擇點位高的時候贖回。
「比如在3600點定投權益類基金,可能選擇突破5000點或者6000點的時機贖回,這樣可以獲得微笑曲線。」據深圳一位基金人士表示。此外,對於穩健型投資者來說,也可以設置盈利點,一旦到達盈利點就開始贖回。

⑧ 有關上海醫葯股票的事情

醫葯股最近都表現不好,如果有耐心就拿著,應該會風水了輪流轉的。

⑨ 海王生物財務分析報告

海王生物未脫財務困境
一直試圖走出債務泥潭的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業務經營上依然未能有起色。
2008年5月29日,海王生物(000078.SZ)發布公告稱,公司由於2007年度業績未能達到股改時承諾的1億元,按照規定,公司控股股東海王集團需以資本公積金3500萬元向無限售條件的流通股股東追加對價,轉送3500萬股。

去年下半年以來,身負重債的海王生物不得不開始重組公司債務,期望降低財務費用。2007年中,海王生物董秘戴奉祥曾公開表示,對公司2007年實現承諾業績有信心。但遺憾的是,2008年4月29日公布的2007年業績顯示,全年利潤僅4633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利潤3868萬元,遠遠低於承諾預期。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海王生物近年來由於債務規模大,影響現金流後續投入,導致主營業務經營狀況很不樂觀,而經營上不能改善公司基本面也影響其貸款重組債務的進程,財務和經營形成惡性循環。
業績低迷
2006年4月,海王生物確定股權分置改革方案:非流通股股東向原流通股股東實行每10股轉增8.85股,相當於10送3.2。大股東同時承諾,公司2006年、2007年的凈利潤將分別達到4000萬元、10000萬元,,若未達到承諾,則將以向流通股股東定向轉增的方式進行股份追送。
2006年,海王生物凈利潤4247萬元,驚險越過承諾業績底線。其中,海王生物向母公司轉讓45%海王銀河醫葯投資公司股份獲得5926萬元的收益,另外出售上海龍頭醫葯獲得500萬收益,出售深圳市海王眼之寶科技獲得1000萬元收益,出售深圳海王葯業公司房產獲得170萬元收益,同時也由於轉讓100%亞洲資源股份而損失2700多萬元,盈虧對沖後,海王生物2006年處理資產所得收益近5000萬元。
去年,海王生物同樣通過向母公司處理杭州海王生物工程獲得1178萬元收益,出售銀河投資3.85%的股權獲得410萬元。
海王生物是我國生物醫葯、生物化學領域的龍頭企業,現擁有深圳海王工業城、福州海王制葯基地、三亞海王養殖基地以及新建的深圳寶安區疫苗生產基地等四個大型制葯工業基地,生產能力可達到產值50億元以上。
但1998年海王生物上市以來,卻一直處於虧損的邊緣,自2001年起至2004年,其歷年實際利潤分別為2981.9萬元、負3533.856萬元、369.94萬元、2266.44萬元,到2005年巨虧7.4億元。
根據和訊財經統計,海王生物上市後,募集資金兩次,共15.05億元,至今總計向全部股東派現2次,共0.34億元;海王生物派現金額是募資金額的2.28%,在全部A股中名列第1234位,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56.13%。
財務困境
海王生物的業績萎靡來自主營業務經營不善。聯合證券分析師谷方慶認為,海王生物經過多年的擴張,至今仍未培養出一個銷售規模上億的單品,目前單品銷售規模最大的是處方葯博寧,約7000萬元的規模,海王生物上市後融資頗多,達到15億元,跟大多數民營企業一樣,急於做大,迅速擴張。但是並沒有及時鞏固原有業務格局,相反不斷消耗公司內部資源。
海王生物最好的一塊資產海王英特龍於2004年成功分拆於香港創業板上市,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研發的亞單位流感疫苗是海王生物寄予厚望的項目,但該項目2006年建成1000萬支生產新基地,卻直到2007年9月份才獲得生產批文,至今仍在籌備GMP認證中,亞單位流感疫苗未能在2007年投入市場,海王生物自稱,該項目是導致未能實現2007年利潤預期的重要原因。

閱讀全文

與上海醫葯流動比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