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衛黃河的賞析
全曲採用了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振奮人心的音調、響亮的戰鬥口號、鏗鏘有力的節奏,以快速大跳的動機和逐步擴張的音型,使歌曲充滿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畫了游擊健兒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里、萬山叢中,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斗的壯麗場景。
這首歌採用了民間打擊樂節奏和廣東獅子舞音樂旋律為素材,使歌曲顯得明快、豪放、音樂形象分外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輪唱,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勢不可擋。輪唱時「龍格龍格」的人聲伴唱,聽來變化無窮,情趣橫生,增強了生動、活躍、樂觀的氣氛。巧妙地隱喻了抗日武裝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於匯成了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它將壓倒一切敵人,顯示了英雄民族的偉大氣魄。輪唱之後的一大段器樂間奏,不僅渲染了氣氛,刻畫了形象,又為結束段轉向高潮作好了鋪墊,使結束段更凸顯了中國人民誓將侵略者消滅干凈的堅強決心。
鋼琴協奏曲《黃河》是根據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改編而成。鋼琴協奏曲《黃河》始創於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保衛黃河》是鋼琴協奏曲《黃河》的第四樂章,採用自由變奏曲式寫成。其結構:引子+主題+變奏+變奏Ⅱ+變奏Ⅲ+變奏Ⅳ+變奏Ⅴ+變奏Ⅵ+變奏Ⅶ+插部+變奏Ⅷ(尾聲)。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體現了中國傳統風格,以標題性組曲的形式寫成。今天,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已沖出國門,成為一部在世界范圍內音樂會舞台上經常演出的曲目。
電子琴合奏曲《保衛黃河》更是動人,全曲共分四個聲部,音色分別是鋼琴、鋼琴、弦樂、低音弦樂。此曲共有七大章。要求演奏者同時彈奏不同的音符來完成合奏。因此需要演奏者團結合作。
二、課外練習
1.問:「萬山叢中」照應的是( ) 「青紗帳里」照應的是( )。
答:萬山叢中」照應的是—— 抗日英雄, 青紗帳里」照應的是 ——游擊健兒.
2.問:最後四句保衛的分別是「家鄉」、「黃河」、「華北」、「全中國」,能否把他們的位置調整為「全中國」、「華北」、「黃河」、「家鄉」?為什麼?
答:不能,應該是感情的遞增 ,由小到大 。
② 為什麼稱黃河為母親河從地理角度分析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所以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既是一條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母親二字本身就包含著豐厚的人文內涵。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境內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奮斗和繁衍在黃河流域。在數千里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
這里。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
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志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里。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
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里。
黃河名字的由來:古代的黃河,河面寬闊,水量充沛,水流
清澈,那時,她的名字並不叫黃河。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為「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為「河水」,《水經注》中稱「上
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到了西漢,由於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稱她為「濁河」或「黃
河」,但未被普遍認可,直到唐宋時期,黃河這一名稱才被廣泛使用。
③ 黃河 詩歌, 分析
1、 九曲黃河一份情 ,兩岸綠林四季清。
2、 黃河清,天下平。
3、 愛護黃河,就是愛護自己的母親!
4、 長江黃河兩大江,猶如人類父母親。
5、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護黃河非傳人!
6、黃河已入青天去,空餘九曲萬里沙
④ 分析黃河之美體現在什麼地方
體現在黃河的波瀾壯闊、黃河之水天上來.
⑤ 王安石的,黃河的賞析
《黃河》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
這首《黃河》,不是真要賦詠黃河,而是借事寓意,抨擊和譏諷唐代的科舉制度.
作者借用這兩個典故,同樣也有寓意.上句是說,自從漢高祖大封功臣以來(恰巧,唐代開國皇帝也叫「高祖」),貴族們就世代簪纓,富貴不絕,霸佔著朝廷爵祿,好象真要等到黃河細小得象衣帶時才肯放手.下句又說,封建貴族霸佔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學屬於紫微垣,居於天北極的周圍.古人用以象徵皇室或朝廷.)他們既然占據了「北斗」,那麼,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試求官的人),只要經他們的援引,自然飄飄直上,不須費力了.
由此可見,詩人雖然句句明寫黃河,卻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罵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貼切.這和羅隱十次參加科舉考試失敗的痛苦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
傳說「黃河千年一清,至聖之君以為大瑞」(見王嘉《拾遺記·高辛》),所以詩人說,三千年(應是一千年)黃河才澄清一次,誰還能夠等得著呢?於是筆鋒一轉,不無揶揄地說:既然如此,就不勞駕您預告這種好消息了!換句話說,黃河很難澄清,朝廷上的烏煙瘴氣同樣也是改變不了的.這是對唐王朝表示絕望的話.此後,羅隱果真回到家鄉杭州,在錢鏐幕下做官,再不到長安考試了.
這首詩藝術上值得稱道的有兩點:第一,詩人拿黃河來諷喻科舉制度,這構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緊扣黃河,而又句句別有所指,手法也頗為高明.詩人對唐王朝科舉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詩中語氣激烈,曾有人說它是「失之大怒,其詞躁」(見劉鐵冷《作詩百法》),即不夠「溫柔敦厚」.這是沒有理解羅隱當時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論」.
⑥ 黃河詩文賞析
黃河頌(光未然)
(朗誦詞)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里,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贊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盪盪,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其中的一個樂章,它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詞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
從內容看,第一節是朗誦詞,是全詩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稱呼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
第二節是歌詞,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文中用一個「望」字來統帥,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頌黃河,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歷史貢獻;歌頌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激勵著中華民族。歌詞中反復出現「啊!黃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頌」的部分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
最後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向它學習的誓言,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詩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黃河頌》詩人採用象徵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⑦ 黃河以上分析,你覺得怎樣治理黃河
多種植樹木,做好定期檢查,不開墾種荒地,不污染水源,我能想到的只有這么多了,希望能幫到你
⑧ 有關黃河的古詩和賞析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二首》【唐】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詠史詩•黃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江上漁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惠崇春江曉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黃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曉雲含雨卻低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⑨ 鋼琴協奏曲黃河分析
力度保衛黃河基本上是強的,東方紅是很深情地歌頌著自己的祖國!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 引子一開始,小號與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氣勢奏出號子似的動機,木管樂快速的半音階上行和下行,刻畫了船工們同驚濤駭浪殊死搏鬥的情景,這時樂隊出現了「劃喲,沖上前!」的音樂語言。由鋼琴急驟的琶音掀起巨浪,引出了堅定有力的船工號子,表現了船工們萬眾一心同狂風巨浪頑強拼搏,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推出了鋼琴的華彩樂段,描繪黃河激流洶涌澎湃,船工們沖過了激流險灘。這時,出現了一段悠揚抒情的旋律,彷彿艱難險阻的斗爭中見到了勝利的曙光,音樂更加充滿自信。最後,在鋼琴有力的刮奏中,音樂再現了激烈的主題音調,全曲回到船工們與驚濤駭浪搏鬥的緊張情景之中。 第二樂章《黃河頌》 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緩慢庄嚴的旋律,引出獨奏鋼琴的反復呈述,這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追溯:在黃河兩岸住著善良勤勞的民族,千百年來他們在這塊富饒土地辛勤地勞動、生活、斗爭。鋼琴鏗鏘有力的和弦奏出了樂曲雄偉的結束部分,銅管奏出的義勇軍進行曲動機,象徵著覺醒的中華民族已屹立在世界東方。 第三樂章《黃河憤》 清脆的竹笛聲吹出了陝北高原質朴寬闊的引子旋律,獨奏鋼琴模仿古箏,輕快的奏出民族風格的主題。在樂隊明亮寬廣的發展後,鋼琴深沉壓抑的和弦與銅管樂的阻塞音表現了敵寇對祖國河山的踐踏,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遭受深重苦難。在苦難音調的進行,音樂中同時醞釀著反抗斗爭的音樂情緒,隨著音樂情緒的不斷高漲,獨奏鋼琴激動地奏出象徵民族悲憤的雄偉音調。最後樂隊以輝煌的氣勢再現民族風格的主題音調,這是黃河滾滾的怒濤,這是中華民族滿腔的悲憤。 第四樂章《保衛黃河》 引子是銅管樂奏出的號召似的戰斗性旋律主題。音調中揉進的《東方紅》動機象徵毛主席黨中央發出的戰斗號召。 鋼琴的華彩樂句後,出現了《保衛黃河》的旋律主題。這是一段鬥志昂揚的進行曲,表現了中華民族前赴後繼英勇不屈的獻身精神。隨著樂曲主題的不斷發展,音樂展開了一幅幅抗戰的壯烈畫面。戰馬馳騁,硝煙彌漫,抗日軍民英勇殺敵。音樂情緒此起彼伏,當《東方紅》主題出現時整個樂曲達到最高潮。這是在謳歌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在樂曲結束前,樂曲巧妙的把《保衛黃河》、《東方紅》和《國際歌》結合在一起,表現了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有機聯系,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才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