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近年來的所有台風
海()棠,龍()王,泰()利都是登陸閩進入贛、湘,對滬沒有一點影響。
2007年的第14號台風「韋帕」。
2007年的第16號台風「羅莎」
2005年的第9號台風「麥莎」。
2004年的第7號熱帶風暴「蒲公英」。
(02)年的夏天還有兩個蒲公英、威馬遜。
2. 求上海歷年台風的名稱
1954~2004年,影響上海的台風共74次,最早出現在5月,最遲出現在10月,平均每年出現1.4次。實測到的極大風速為31.7米/秒(11級,1982年的9號台風),台風過程降水量最大的為431.8毫米(1963年12號台風)。
風、雨影響均達到台風影響天氣標準的有20次,風力達到影響標準的有66次,雨量達到影響標準的有35次。台風影響上海的持續時間平均為2~3天,最多為5天,最少為1天。
只找到這些。
3. 近10年侵襲上海的台風資料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dta/TF/
4. 上海近幾年的台風
需要什麼內容下面自己找。
上海地區台風,暴雨災害。
2002年第5號熱帶風暴「威馬遜」於6月29日14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沿西北方向移動,漸漸加強,7月1日02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7月2日02時加強成台風,並繼續增強,至7月3日02時台風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力15級50米/秒,7級大風半徑580公里,10級大風半徑250公里,這時台風已發展到最強盛時期,繼續沿西北偏北方向北上。7月4日11時到達北緯27.2、東經124.1度後開始轉向,基本上沿東經124度筆直北上。7月5日02時在上海以東約250公里的海面北上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40米/秒,7級大風半徑仍達500公里,10級大風半徑達200公里,上海處在台風的7級大風范圍內。台風北上越過北緯32度後,轉向東北偏北方向,7月6日穿過朝鮮半島,最後於7月6日20時減弱消失。
台風移動路徑和速度都比較穩定,台風早期在低緯度時移動速度較慢,在北緯18度附近加速,移速最快達26公里/小時;台風從北緯20度開始,移速一直穩定在18—20公里/小時。台風最強盛時中心氣壓940百帕,且持續強盛的時間長達39小時。高橋實測最低氣壓7月5日5時986.2百帕。六月下旬生成的台風達到如此的強度,歷史上比較少見。台風的風速大,中心風速50米/秒,大於12級,台風的7級大風半徑580公里,10級大風半徑250公里。由於7級大風半徑大,沿海受大風的影響非常明顯,7月4日開始浙江中南部沿海海面就出現12級大風,上海高橋站從7月4日10時開始刮7級大風,直至7月5日21時,持續時間長達32小時,過程最大風速達27.4米/秒。「威馬遜」台風對上海地區水情的影響:受「威馬遜」台風北上影響,上海地區出現了風、雨、潮的綜合影響,因恰逢天文小潮汛,黃浦江的潮位不高,使「威馬遜」台風對上海地區的損失相對減少。雨情:受台風影響,上海地區從7月4日上午11時左右開始下雨,至7月5日21時左右結束。這次台風降雨過程,歷時較長,長達34小時,但因降雨強度小,總的雨量也不大,雨量和雨強均小於「派比安」台風影響期間的降雨。降雨中心位於市區的三江路橋附近,單站最大雨量為徐匯區的三江路橋76毫米,沿江沿海的大部分地區雨量大於50毫米,上海的西部地區雨量小一些。風暴潮:這次台風引起的風暴潮非常明顯。以黃浦江黃浦公園潮位為例,7月4日07時,台風距上海的距離約600公里,這時台風的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速50米/秒,7級大風半徑580公里,長江口高橋站出現了6—7級偏東風,黃浦公園實測高潮3.48米,高潮增水0.83米,風暴潮十分明顯。隨著台風的進一步北上,台風中心距上海的距離越來越近,上海沿海和長江口區都處在台風的7級大風范圍內,測站實測氣壓也越來越低,風暴潮增水越來越大,過程最大增水達1.71米,7月4日下午的高潮增水1.11米,7月5日上午的高潮增水1.09米,兩個高潮的增水超過1米。實際上從台風越過北緯29.3度後,黃浦公園就出現了大於1米的嚴重風暴潮增水。
2002年第16號熱帶風暴「森拉克」,8月29日14時在太平洋中部洋面上生成,即北緯18.3度,東經155.3度。由於正處於副熱帶高壓南側,受東風氣流的引導,穩定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8月30日08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31日08時加強為台風,形成台風時,中心氣壓970百帕,近中心風力12級,7級風圈半徑達350公里。隨著台風的逐漸西移,9月4日夜間至9月5日晨,台風中心越過硫球群島進入東海南部,開始影響我國,影響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超過12級,7級風圈半徑維持在350公里。福建、浙江等華東沿海地區風力逐漸加強,本市也開始受到台風外圍影響,長江口區風力達到了4—5級,並進一步增強。台風進入東海後,9月5日至7日晨,由於台風引導氣流的減弱,其移動速度變的較為緩慢,並出現了向南轉向,9月5日20時至9月6日08時,沿125度經線向南移動了大約一個緯距,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從而增加了台風的影響時間。從9月7日08時起,台風移速略有增加,到7日18:30時左右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大於12級。登陸後,台風強度逐漸減弱,至9月8日20時後逐漸轉為低氣壓。台風期間本市的風力、氣壓、降水情況:
這次台風是2002年影響我國最大的一場台風,台風在浙江登陸時中心氣壓960百帕,實測風力達12級,浙江部分地區出現了400多毫米的特大暴雨。受其影響本市從9月5日起,長江口區的風力逐漸增大,9月6、7、8持續三天,外高橋出現了6—7級的偏北大風。沿海的蘆潮港、金山咀等站也出現了5—6級的偏北風。由於離台風中心距離相對較遠,本市的氣壓未出現劇烈變化,基本維持在1007百帕以上;由於台風外圍雲系不很發達,本市正處於雲系邊緣,因此也未出現暴雨情況,只是部分地區出現了零星小雨。台風期間的水情特點:台風影響期間,本市正值入汛以來的第七次天文大潮,也是本市今年最大的一次天文大潮, 9月6、7、8、9四天,本市黃浦公園站的天文子潮分別達到了3.89、4.13、4.27、4.29米,黃浦江下游吳淞站的天文子潮分別達到了4.18、4.44、4.57、4.57米。受台風影響,從9月5日開始,本市的沿江、沿海出現了持續的風暴增水,其中黃浦江下游的吳淞從9月5日到9日出現了4個潮次的超警戒水位,最高潮位出現在9月8日00:15時達5.53米,為歷史第三高潮位,風暴增水最大達0.96米;黃浦公園站從9月6日到9月9日出現了連續6個潮次的超警戒水位,9月8日01:00時出現了5.33米的最高潮位,排名歷史第三,最大增水出現在9月6日達到了1.09米;黃浦江上游米市渡站也出現了6個潮次的超警戒水位,9月8日03:10時出現了歷史第二高潮位4.17米。沿海的外高橋、盧潮港、金山咀均出現了較大的風暴潮,其中外高橋出現了歷史第四高潮位。
2004年第7號熱帶風暴於6月23日14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後,向偏西方向移動,6月24日14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6月27日加強為台風,折向東北方向移動,並繼續加強,6月29日台風發展到最強盛時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速50m/s達15級,7級風圈半徑460公里,10級風圈210公里。台風進入東經122度以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7月1日10時30分在台灣花蓮登陸,7月2日穿過台灣省北部地區後進入東海南部海面繼續向偏北方向移動,台風減弱為強熱帶風暴,7月3日9點30分中心在浙江樂清黃華鎮登陸,繼續沿浙江海岸線北上,經舟山海域轉向東北,20時熱帶風暴中心已經到達上海以東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緯31.3度,東經122.4度,中心氣壓987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9級,距中心大約250公里的地方風力有8級,並以每小時30 公里的速度朝東北偏北方向移動,逐漸遠離上海,7月5日08點鍾減弱為低氣壓消失。「蒲公英」台風呈現風力很強的特性,中心最大風速達50m/s,近中心風力達15級,其中12級以上風力持續時間為84個小時。在台風處於上海臨近海域時,上海外高橋水文站的風力達到7-8級大風,長江口區達到9-10級大風。另外此台風發展不穩定,「蒲公英」台風在減弱為熱帶風暴,經過上海繼續北上過程中,中心氣壓又開始增強,由7月4日2點鍾的990百帕增強到7月4日14點鍾的983百帕,後又慢慢減弱,這在歷史台風中是比較少見的。受其影響,上海市黃浦江及沿海的許多站點均出現了2002年以來的最高潮位,普遍超警戒水位。其中,長江口區的外高橋站4日01時出現了5.02米最高潮位,超警戒線(4.90米)0.12米;吳淞口站7月4日凌晨1時15分水位達5.00米,超4.80米警戒線0.2米,市中心區黃浦公園站4日01時55分出現了4.73米最高潮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黃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時30米水位達3.91米,超3.5米警戒線0.41米。同時,受熱帶風暴強降雨雲團的影響,3日上海市普遍出現了大雨、局部出現了暴雨、大暴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本市的北部地區,南部地區雨量相對較小。其中,嘉定、寶山,崇明、浦東新區等地出現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個別站點崇明的新建站出現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區雨量相對較小,最大的楊浦區為37毫米,其他各區雨量在20多毫米。雖然「蒲公英」台風在穿過台灣後減弱為強熱帶風暴,於7月3日16時繼續減弱為熱帶風暴,但該台風依然風力較強,受「蒲公英」台風北上外圍雲系的影響,上海外高橋水文站風力達到8-9級,又恰逢黃浦江處於大潮汛,因此,上海地區受到了風、雨、潮的綜合考驗,最高潮位超過了警戒水位,由於預報及時,防汛措施得當,大大降低了上海地區因台風引起的經濟損失。雨情:7月3日20時熱帶風暴中心到達上海以東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緯31.3度,東經122.4度,中心氣壓987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9級,距中心大約250公里的地方風力有8級,全市普降大到暴雨,由於此時台風雲系非常不對稱,從而造成的降雨也不均勻,暴雨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北部區域,南部相對較小,其中嘉定、寶山,崇明、浦東新區等地出現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個別站點崇明的新建站出現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區雨量相對較小,最大的楊浦區為37毫米,其他各區雨量在20多毫米。風暴潮:「蒲公英」台風對上海黃浦江潮位的影響非常明顯,7月4日凌晨,上海市黃浦江及沿海的許多站點均出現了近二年來的最高潮位,普遍超警戒水位。其中,長江口區的外高橋站4日01時出現了5.02米最高潮位,超警戒水位(4.90米)0.12米;吳淞口站4日凌晨1時15分水位達5.00米,超4.80米警戒水位0.2米,市中心區黃浦公園站4日01時55分出現了4.73米最高潮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黃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時30米水位達3.91米,超警戒水位(3.5米)0.41米。
2005年第9號台風「麥莎」,於2005年8月6日凌晨3點40分在浙江玉環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50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大於12級,10級風圈半徑為200公里,7級奉勸半徑為600公里。台風登陸後沿西北方向移動,穿過浙江省境內進入安徽,繼續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由於台風「麥莎」強度強,7級大風半徑大,上海長時間處於台風的7級大風半徑內,且長時間位於台風移動方向的雲系深厚的右半側,台風影響尤為嚴重。同時遭遇汛期第5次天文大潮,於是出現了天文大潮、風暴潮和暴雨三碰頭的局面,致使黃浦江上游米市渡、大泖港的泖港站、出現了超歷史記錄的高潮位。「麥莎」影響上海期間的主要水情概括如下:長時間持續偏東大風:受台風影響,長江口高橋站從8月5日12點就開始刮偏東及東北向的6級風,持續時間長達42小時;8月6日2點開始風力加大到8級,8―10級的大風連續25小時,最大陣風26.6米/秒;杭州灣蘆潮港的最大陣風達30.5米/秒,市區風力也達7―9級。這場台風風的影響比較明顯。高潮位:因遭遇天文大潮,加上台風暴潮,黃浦江出現了今年汛期首次超警戒水位的高潮位。8月6日凌晨,黃浦公園站出現了4.65米的高潮位,吳淞出現了4.92米的高潮位,米市渡出現了4.02米的高潮位。8月7日凌晨,黃浦公園站出現了4.94米的高潮位,超警戒水位0.37米;吳淞出現了5.03米的高潮位,超警戒水位0.28米;米市渡出現了4.38米的高潮位,超警戒水位0.88米,創歷史新記錄,比原來4.27米的記錄抬高了0.11米。由於上海地區普降雨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黃浦江上游和市區河流出現了較高的潮位。大泖港的泖港站8月7日凌晨也創歷史新記錄4.22米,比原歷史記錄抬高了0.02米,掘石港的洙涇站也出現了平歷史記錄的4.08米的高潮位。暴雨:由於上海長時間被台風雲系籠罩,8月5日上海地區便開始降雨,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5日雨量最大的為崇明縣的堡鎮,日雨量100.4毫米。8月6日上海地區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據初步統計,從8月6日8時至7日7時,市中心區普降大暴雨,普陀和徐匯下了特大暴雨,普陀區雨量高達216毫米,徐匯區累計雨量201毫米,大多數的區累計雨量在150―200之間。中心城區以外的大部地區降雨在100―200毫米之間,南匯的周浦累計雨量203毫米,寶山區的蘊東閘累計雨量194.5毫米,浦東新區的楊思累計雨量191毫米,金山區的累計雨量191毫米。「麥莎」台風引起的雨量大多數測站總雨量在200―300之間。
5. 2005年的台風名稱和時間
1 強烈熱帶風暴玫瑰 持續日期 2005年1月13日—2005年1月18日
2 強烈熱帶風暴洛克 持續日期 2005年3月13日 —2005年3月17日
3 台風桑卡 持續日期 2005年4月20日—2005年4月26日
4 台風納沙 持續日期 2005年5月30日—2005年6月14日
5 台風海棠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11日—2005年7月20日
6 熱帶風暴尼格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0日—2005年7月25日
7 強烈熱帶風暴榕樹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1日—2005年7月31日
8 熱帶風暴天鷹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8日—2005年7月31日
9 台風麥莎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31日—2005年8月6日
10 台風珊瑚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10日—2005年8月14日
11 台風瑪娃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19日—2005年8月27日
12 台風古超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20日—2005年8月25日
13 台風泰利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26日—2005年9月1日
14 台風彩蝶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29日—2005年9月11日
15 台風卡努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5日—2005年9月16日
16 強烈熱帶風暴韋森特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15日—2005年9月19日
17 台風蘇拉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19日—2005年9月28日
18 台風達維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19日—2005年9月27日
19 台風龍王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25日—2005年10月3日
20 熱帶低氣壓 20W 持續日期 2005年10月7日—2005年10月8日
21 台風鴻雁 持續日期 2005年10月9日—2005年10月20日
22 台風啟德 持續日期 2005年10月25日—2005年11月2日
23 熱帶風暴天秤 持續日期 2005年11月6日—2005年11月12日
24 台風布拉萬 持續日期 2005年11月13日—2005年11月20日
25 熱帶風暴 25W 持續日期 2005年12月18日—2005年12月21日
時間表
一月
1月13日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1W 於關島阿迦納東南575海里(1,065公里)形成。
1月14日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1W 增強為熱帶風暴玫瑰。
1月18日
1800 UTC - 熱帶風暴玫瑰於日本南鳥島東南偏南330海里(610公里)消散。
二月
二月沒有熱帶氣旋形成。
三月
3月13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2W 於關島阿迦納東南偏南355海里(660公里)形成。
3月14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2W 增強為熱帶風暴洛克。
3月15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洛克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風暴 Auri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1500 UTC - 熱帶風暴洛克增強為 台風洛克。
3月16日
1200 UTC - 台風洛克於菲律賓Borongan以南登陸。
1800 UTC - 台風洛克減弱為熱帶風暴洛克。
3月17日
1800 UTC - 熱帶風暴洛克於菲律賓Culion西北115海里(210公里)消散。
四月
4月20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3W於雅浦島東南偏東275海里(510公里)形成。
4月22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3W 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低氣壓 Bisi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4月23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3W 增強為 熱帶風暴桑卡。
1800 UTC - 熱帶風暴桑卡增強為 台風桑卡。
4月24日
0000 UTC - 台風桑卡增強為 2 級台風。
0600 UTC - 台風桑卡增強為 3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桑卡增強為 4 級台風。
4月26日
1800 UTC - 台風桑卡減弱為熱帶風暴並於硫磺島西北偏西45海里(80公里)成為溫帶氣旋。
五月
5月16日
0000 UTC - 低壓區 96W 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低氣壓 Crising,位於 Surigao 以東180海里(330公里)。
5月17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96W 於 Surigao 以東145海里(270公里)消散。
5月30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4W 於關島阿迦納東南偏南290海里(540公里)形成。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4W 增強為熱帶風暴納沙。
六月
6月1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納沙增強為台風納沙。
1800 UTC - 台風納沙增強為 2 級台風。
6月2日
0000 UTC - 台風納沙迅速增強為 4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納沙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由 PAGASA 定名為台風 Dante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6月10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納沙於名古屋東南275海里(510公里)成為溫帶氣旋。
七月
7月4日
0600 UTC - 低壓區 93W 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低氣壓 Emong,位於菲律賓 Samar Island Catarman 東北35海里(65公里)。
7月5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93W 於呂宋東岸登陸。
7月6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93W 於呂宋以西海域解散。
7月11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5W 於日本南鳥島西南110海里(200公里)形成。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5W 增強為熱帶風暴海棠。
7月13日
1800 UTC - 熱帶風暴海棠增強為台風海棠。
7月14日
1200 UTC - 台風海棠增強為 2 級台風。
7月15日
0600 UTC - 台風海棠增強為 3 級台風。風暴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由 PAGASA 定名為台風 Feria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1200 UTC - 台風海棠增強為 4 級台風。
7月16日
0000 UTC - 台風海棠增強為 5 級超級台風。
7月18日
0000 UTC - 台風海棠於台灣花蓮登陸,強度為 3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海棠穿越台灣後減弱為熱帶風暴。
7月19日
0600 UTC - 熱帶風暴海棠增強為台風,朝向中國東南沿岸。
1200 UTC - 台風海棠於中國東南沿岸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
7月20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6W 於威克島以北330海里(610公里)形成。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6W 增強為熱帶風暴尼格。熱帶低氣壓海棠於中國江西消散。
7月21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7W 於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島以北300海里(550公里)形成。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7W 增強為熱帶風暴榕樹。
7月23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尼格於日本南鳥島東北偏北 615海里(1,140公里)消散。
7月26日
熱帶風暴榕樹於日本本州南岸及東岸掠過。
7月27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榕樹於日本本州東北岸對開海域成為溫帶氣旋。
7月28日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8W 於香港以南215海里(400公里)形成。
7月29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8W 增強為熱帶風暴天鷹。
7月30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天鷹於中國海南島登陸。
7月31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9W 於雅浦島西北偏西130海里(240公里)形成。
0500 UTC - 熱帶風暴天鷹於越南南定附近登陸。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9W 增強為熱帶風暴麥莎。風暴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Gorio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天鷹於越南北部消散。
八月
8月2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麥莎增強為台風麥莎。
8月4日
1000 UTC - 台風麥莎穿越日本八重山列島。
1200 UTC - 台風麥莎增強為 2 級台風。
8月5日
1800 UTC - 台風麥莎於中國浙江附近登陸。
8月6日
0000 UTC - 台風麥莎減弱為熱帶風暴。
8月7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麥莎於中國江蘇消散。
8月10日
0000 UTC - 低壓區 93W 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低氣壓 Huaning,位於菲律賓 Samar Island Borongan 東北偏東320海里(590公里)。
12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低壓區 93W 定作熱帶低氣壓 10W。
8月11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0W 增強後,國際命名為熱帶風暴珊瑚。
2100 UTC - 熱帶風暴珊瑚穿越呂宋島卡加延省北端。
8月13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珊瑚增強為台風珊瑚。
0600 UTC - 台風珊瑚於中國汕頭附近登陸,減弱為熱帶風暴。
8月14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珊瑚於中國江西附近內陸消散。
8月19日
15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1W 在西太平洋水域中形成。
8月20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1W 增強為 熱帶風暴瑪娃。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2W 於西太平洋水域中形成。
8月21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瑪娃增強為台風瑪娃。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2W 增強為熱帶風暴古超。
0600 UTC - 台風瑪娃增強為 3 級台風。
8月22日
0000 UTC - 台風瑪娃增強為 4 級台風,風速達每小時130海里,升級為超級台風瑪娃。
0600 UTC - 超級台風瑪娃仍然是 4 級台風,但風速降至每小時125海里,降級為台風瑪娃。
8月25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古超於北太平洋成為溫帶氣旋。
1800 UTC - 台風瑪娃於日本登陸,強度為 2 級台風。
8月26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3W 於雅浦島東北方形成。
1200 UTC - 台風瑪娃於東京灣附近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瑪娃。
8月27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瑪娃於日本以東對開水域成為溫帶氣旋。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3W 增強為熱帶風暴泰利。
8月28日
0600 UTC - 熱帶風暴泰利增強為台風泰利。
8月29日
0000 UTC - 台風泰利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台風 Isa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0000 UTC - 台風泰利增強為 2 級台風。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4W 於塞班以東365海里(675公里)形成。
0600 UTC - 台風泰利增強為 3 級台風。
1200 UTC - 台風泰利增強為 4 級台風。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4W 增強為熱帶風暴彩蝶。
8月30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彩蝶增強為台風彩蝶。
8月31日
0000 UTC - 台風彩蝶增強為 2 級台風。
1200 UTC - 台風彩蝶增強為 3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泰利於台灣花蓮登陸。
九月
9月1日
0000 UTC - 台風泰利於台灣海峽減弱為 1 級台風。
0600 UTC - 台風泰利於中國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
1200 UTC - 熱帶風暴泰利於中國福州西面消散。
1200 UTC - 台風彩蝶增強為 4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彩蝶增強為 5 級台風,升級為超級台風彩蝶。
9月3日
0000 UTC - 超級台風彩蝶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超級台風 Jolina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9月5日
1800 UTC - 台風彩蝶於日本鹿兒島縣登陸。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5W 於雅浦島東面形成。
9月6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5W 增強為 熱帶風暴 15W。
0600 UTC - 台風彩蝶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彩蝶
1800 UTC - 熱帶風暴彩蝶於日本隱歧島西北偏西30海里(55公里)成為溫帶氣旋。
1800 UTC - 熱帶風暴 15W 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熱帶風暴 Kiko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9月7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 15W 由日本氣象廳命名為熱帶風暴卡努。
9月8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卡努增強為台風卡努。
9月9日
1200 UTC - 台風卡努增強為 2 級台風。
9月10日
0600 UTC - 台風卡努增強為 3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卡努增強為 4 級台風。
9月11日
0600 UTC - 台風卡努於上海以南120海里(220公里)的中國東部登陸,強度為 2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卡努減弱為熱帶風暴。
1800 UTC - 熱帶風暴卡努於中國消散。
9月16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6W 於越南東面形成。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6W 增強為熱帶風暴韋森特。
9月18日
0600 UTC - 熱帶風暴韋森特於越南順化西北75海里(140公里)登陸。
1200 UTC - 熱帶風暴韋森特減弱為熱帶低氣壓韋森特,並於內陸消散。
9月19日
0900 UTC - PAGASA 開始為熱帶干擾 Labuyo 發出警報。
9月20日
0000 UTC - 日本氣象廳開始為一熱帶低氣壓發出警報。
1200 UTC - 熱帶干擾 Labuyo 增強為 熱帶低氣壓 17W。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8W 於日本南鳥島西南220海里(410公里)形成。
9月21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蘇拉。
03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7W 增強為熱帶風暴達維。
9月22日
0300 UTC - 熱帶風暴蘇拉增強為台風蘇拉。
1800 UTC - 台風蘇拉增強為 2 級台風。
9月24日
2100 UTC - 熱帶風暴達維增強為台風達維。
9月25日
0900 UTC - 台風達維增強為 2 級台風。
2000 UTC - 台風達維於中國海南萬寧市登陸。
2100 UTC - 台風蘇拉減弱為熱帶風暴。
9月26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蘇拉在日本對開海域成為溫帶氣旋。
00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開始為日本沖繩島東南偏南335海里形成的熱帶低氣壓 19W 發出警報。
09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9W 增強為熱帶風暴龍王。
9月27日
0300 UTC - 熱帶風暴龍王增強為台風龍王。
09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發出熱帶風暴達維的最後警報,該風暴位於河內西南偏南90海里。
0900 UTC - 台風龍王增強為 2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龍王增強為 3 級台風。
9月28日
0600 UTC - 台風龍王增強為 4 級台風。
9月29日
0000 UTC - 台風龍王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台風 Mari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1200 UTC - 台風龍王增強為超級台風龍王。
9月30日
0900 UTC - 超級台風龍王減弱為台風龍王。
十月
10月1日
2100 UTC - 龍王台風(Maring)在台灣花蓮登陸,強度4級
10月2日
1335 UTC - 龍王台風(Maring)在中國福建省登陸
21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發布龍王台風的最後公告:龍王台風在台灣的台北西方370公里消散。
10月6日
0000 UTC - 海南島當地的單位開始發布海南島附近有新的低壓形成。
10月7日
15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約在海 南島西南方的20W,發布熱帶低壓警報。
21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熱帶低壓20W發布最後的警報,此低壓當時位於越南順化市西北偏西方55海浬處。
10月9日
1200 UTC - 日本氣象廳開始對熱帶低壓21W發布警報。
10月10日
0000 UTC - 熱帶低壓21W進入菲律賓警戒范圍,並依菲律賓的台風命名系統,將之命名為Nando。
0600 UTC - 熱帶低壓21W (Nando)增強為熱帶風暴鴻雁(Nando)。
10月11日
1500 UTC - 熱帶風暴奇諾基(Nando)增強為鴻雁台風(Nando)。
18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增強到2級。
21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增強到3級。
10月12日
09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增強到4級。
10月15日
21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轉變成3級。
10月16日
09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增強到4級。
10月19日
0300 UTC - 鴻雁台風(Nando)行進到較高緯度的日本。
10月28日
21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開始對熱帶低壓22W發布警訊,15小時候日本氣象廳發布海上警報。
10月29日
0000 UTC - 熱帶低壓22W升級為熱帶風暴啟德.
10月30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啟德升級為台風啟德.
0300 UTC - 台風啟德轉為2級。
十一月
11月2日
0300 UTC - 熱帶風暴啟德在越南河內東南偏南方205 海浬登陸
1500 UTC - 各單位持續對熱帶風暴啟德發布警報,並慢慢在河內西南偏南方60海浬消散。
11月7日
0900 UTC - 熱帶低壓23W在雅浦島西北偏北方75海浬形成。
2100 UTC - 熱帶低壓23W升級為熱帶風暴 23W。
11月9日
0900 UTC - 熱帶低壓23W(Ondoy)增強為熱帶風暴 23W(Ondoy)。
11月10日
0300 UTC - 熱帶風暴23W (Ondoy)定名為熱帶風暴天秤(Ondoy).
circa 1600 UTC - 熱帶風暴天秤(Ondoy)在菲律賓北邊登陸。
11月11日
0300 UTC - 熱帶低壓天秤(Ondoy)在台灣附近消散。
11月13日
1500 UTC - 熱帶低壓24W帛琉西南偏南方形成。
11月14日
0000 UTC - 熱帶低壓24W被PAGASA命名為熱帶低壓Pepeng。
11月15日
0600 UTC - 熱帶低壓24W(Pepeng)升級為熱帶風暴24W(Pepeng)。
11月16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24W(Pepeng) 被定名為熱帶風暴布拉萬(Pepeng)。
11月17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布拉萬(Pepeng)轉為布拉萬台風(Pepeng).
11月20日
大約0000 UTC - 熱帶風暴布拉萬(Pepeng)菲律賓東北方登陸
1200 UTC - 熱帶低壓布拉萬 (Pepeng)菲律賓北方消潵,警報也停止發布。
十二月
12月18日
1500 UTC - 熱帶低壓25W在婆羅洲北方形成。
12月19日
大約0300 UTC - 熱帶低壓25W(Quedan)增強為熱帶風暴25W。
12月20日
0600 UTC - 熱帶風暴25W(Quedan)的警報停止發布。
6. 2005年所有台風的名字誰知道
給你個列表吧,這里不光有今年得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
序號 英文名 中文名 名字來源 意義
1-1 Damrey 達維 柬埔寨 大象
1-2 Longwang 龍王 中國 神話傳說中的司雨之神
1-3 Kirogi 鴻雁 朝鮮 一種侯鳥,在朝鮮秋來春去
1-4 Kai-tak 啟德 中國香港 香港舊機場名
1-5 Tembin 天秤 日本 天秤星座
1-6 Bolaven 布拉萬 寮國 高地
1-7 Chanchu 珍珠 中國澳門 珍珠
1-8 Jelawat 傑拉華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1-9 Ewiniar 艾雲尼 密克羅尼西亞 傳統的風暴神(Chuuk語)
1-10 Bilis 碧利斯 菲律賓 速度
1-11 Kaemi 格美 韓國 螞蟻
1-12 Prapiroon 派比安 泰國 雨神
1-13 Maria 瑪莉亞 美國 女士名(Chamarro語)
1-14 Saomai 桑美 越南 金星
2-1 Bopha 寶霞 柬埔寨 花兒名
2-2 Wukong 悟空 中國 孫悟空
2-3 Sonamu 清松 朝鮮 一種松樹,能紮根石崖,四季常綠
2-4 Shanshan 珊珊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2-5 Yagi 摩羯 日本 摩羯星座
2-6 Xangsane 象神 寮國 大象
2-7 Bebinca 貝碧嘉 澳門 澳門牛奶布丁
2-8 Rumbia 溫比亞 馬來西亞 棕櫚樹
2-9 Soulik 蘇力 密克羅尼西亞 傳統的Pohnpei酋長頭銜
2-10 Cimaron 西馬侖 菲律賓 菲律賓野牛
2-11 Chebi 飛燕 韓國 燕子
2-12 Durian 榴槤 泰國 泰國人喜愛的水果
2-13 Utor 尤特 美國 颮線(Marshalese語)
2-14 Trami 潭美 越南 一種花
3-1 Kong-rey 康妮 柬埔寨 高棉傳說中的可愛女孩兒
3-2 Yutu 玉兔 中國 神話傳說中的兔子
3-3 Toraji 桃芝 朝鮮 朝鮮深山中的一種花
3-4 Man-yi 萬宜 中國香港 海峽名,現為水庫
3-5 Usagi 天兔 日本 天兔星座
3-6 Pabuk 帕布 寮國 大淡水魚
3-7 Wutip 蝴蝶 澳門 一種昆蟲
3-8 Sepat 聖帕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3-9 Fitow 菲特 密克羅尼西亞 一種美麗芬香的花(Yapese語)
3-10 Danas 丹娜絲 菲律賓 經歷
3-11 Nari 百合 韓國 一種花
3-12 Vipa 韋帕 泰國 女士名字
3-13 Francisco 范斯高 美國 男子名(Chamarro語)
3-14 Lekima 利奇馬 越南 一種水果
4-1 Krosa 羅莎 柬埔寨 鶴
4-2 Haiyan 海燕 中國 一種海鳥
4-3 Pol 楊柳 朝鮮 一種在城鄉均有種植的樹
4-4 Lingling 玲玲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4-5 Kajiki 劍魚 日本 劍魚星座
4-6 Faxai 法茜 寮國 女士名字
4-7 Vamei 畫眉 澳門 一種鳥
4-8 Tapah 塔巴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4-9 Mitag 米娜 密克羅尼西亞 女士名字(Yap語)
4-10 Hagibis 海貝思 菲律賓 褐雨燕
4-11 Noguri 浣熊 韓國 狗
4-12 Ramasoon 威馬遜 泰國 雷神
4-13 Chataan 查特安 美國 雨(Chamorro語)
4-14 Halong 夏浪 越南 越南一海灣名
5-1 Nakri 娜基莉 柬埔寨 一種花
5-2 Fengshen 風神 中國 神話中的風之神
5-3 Kalmaegi 海鷗 朝鮮 一種海鳥
5-4 Fung-wong 鳳凰 中國香港 山峰名
5-5 Kammuri 北冕 日本 北冕星座
5-6 Phanfone 巴蓬 寮國 動物
5-7 Vongfong 黃蜂 澳門 一類昆蟲
5-8 Rusa 鹿莎 馬來西亞 鹿
5-9 Sinlaku 森拉克 密克羅尼西亞 傳說中的Kosrae女神
5-10 Hagupit 黑格比 菲律賓 鞭子
5-11 Changmi 薔薇 韓國 花名
5-12 Megkhla 米克拉 泰國 雷天使
5-13 Higos 海高斯 美國 無花果(Chamarro語)
5-14 Bavi 巴威 越南 越南北部一山名
6-1 Maysak 美莎克 柬埔寨 一種樹
6-2 Haishen 海神 中國 神話中的大海之神
6-3 Pongsona 鳳仙 朝鮮 一種美麗的花
6-4 Yanyan 欣欣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6-5 Kujira 鯨魚 日本 鯨魚座
6-6 Chan-hom 燦鴻 寮國 一種樹
6-7 Linfa 蓮花 澳門 一種花
6-8 Nangka 浪卡 馬來西亞 一種水果
6-9 Soudelor 蘇迪羅 密克羅尼西亞 傳說中的Pohnpei 酋長
6-10 Imbudo 伊布都 菲律賓 漏斗
6-11 Koni 天鵝 韓國 一種鳥
6-12 Hanuman 翰文 泰國 有趣的猴子
6-13 Etau 艾濤 美國 風暴雲(Palauan語)
6-14 Vamco 環高 越南 越南南部一河流
7-1 Krovanh 科羅旺 柬埔寨 一種樹
7-2 Dujuan 杜鵑 中國 一種花
7-3 Maemi 鳴蟬 朝鮮 一種蟬
7-4 Choi-wan 彩雲 中國香港 天上的雲彩
7-5 Koppu 巨爵 日本 巨爵星座
7-6 Ketsana 凱薩娜 寮國 一種樹
7-7 Parma 芭瑪 澳門 澳門的一種烹調風格
7-8 Melor 茉莉 馬來西亞 一種花
7-9 Nepartak 尼伯特 密克羅尼西亞 著名的勇士(Kosrae語)
7-10 Lupit 盧碧 菲律賓 殘酷
7-11 Sudal 蘇特 韓國 水獺
7-12 Nida 妮妲 泰國 女士名字
7-13 Omais 奧麥斯 美國 漫遊(Palauan語)
7-14 Conson 康森 越南 古跡
8-1 Chanthu 燦都 柬埔寨 一種花
8-2 Dianmu 電母 中國 神話中的雷電之神
8-3 Minle 蒲公英 朝鮮 一種小黃花
8-4 Tingting 婷婷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8-5 Kompasu 圓規 日本 圓規星座
8-6 Namtheun 南川 寮國 河
8-7 Malou 瑪瑙 澳門
8-8 Meranti 莫蘭蒂 馬來西亞 一種樹
8-9 Rananim 雲娜 密克羅尼西亞 喂,你好(Chuukese語)
8-10 Malakas 馬勒卡 菲律賓 強壯, 有力
8-11 Megi 鯰魚 韓國 魚
8-12 Chaba 暹芭 泰國 熱帶花
8-13 Kodo 庫都 美國 雲(Marshalese語)
8-14 Songda 桑達 越南 越南西北部一河流
9-1 Sarika 莎莉嘉 柬埔寨 雀類鳥
9-2 Haima 海馬 中國 一種魚
9-3 Meari 米雷 朝鮮 回波
9-4 Ma-on 馬鞍 中國香港 山峰名
9-5 Tokage 蠍虎 日本 蠍虎星座
9-6 Nock-ten 洛坦 寮國 鳥
9-7 Muifa 梅花 澳門 一種花
9-8 Merbok 苗柏 馬來西亞 一種鳥
9-9 Nanmadol 南瑪都 密克羅尼西亞 著名的Pohnpei 廢墟
9-10 Talas 塔拉斯 菲律賓 銳利
9-11 Noru 奧鹿 韓國 狍鹿
9-12 Kularb 玫瑰 泰國 一種花
9-13 Roke 洛克 美國 男子名(Chamarro語)
9-14 Sonca 桑卡 越南 一種會唱歌的鳥
10-1 Nesat 納沙 柬埔寨 漁夫
10-2 Haitang 海棠 中國 花
10-3 Nalgae 尼格 朝鮮 有生氣,自由翱翔
10-4 Banyan 榕樹 中國香港 一種樹
10-5 Washi 天鷹 日本 天鷹星座
10-6 Matsa 麥莎 寮國 女人魚
10-7 Sanvu 珊瑚 澳門 一種水生物
10-8 Mawar 瑪娃 馬來西亞 玫瑰花
10-9 Guchol 古超 密克羅尼西亞 一種香料(調味品)(Yapese語)
10-10 Talim 泰利 菲律賓 明顯的邊緣
10-11 Nabi 彩蝶 韓國 蝴蝶
10-12 Khanun 卡努 泰國 泰國水果
10-13 Vicente 韋森特 美國 女士名(Chamarro語)
10-14 Saola 蘇拉 越南 越南最近發現的一種動物
7. 2005年在中國登陸的台風的時間和名字。
1 強烈熱帶風暴玫瑰 持續日期 2005年1月13日—2005年1月18日
2 強烈熱帶風暴洛克 持續日期 2005年3月13日 —2005年3月17日
3 台風桑卡 持續日期 2005年4月20日—2005年4月26日
4 台風納沙 持續日期 2005年5月30日—2005年6月14日
5 台風海棠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11日—2005年7月20日
6 熱帶風暴尼格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0日—2005年7月25日
7 強烈熱帶風暴榕樹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1日—2005年7月31日
8 熱帶風暴天鷹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8日—2005年7月31日
9 台風麥莎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31日—2005年8月6日
10 台風珊瑚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10日—2005年8月14日
8. 2005年登陸中國的台風有哪些及登陸時間
2005年(第1號「玫瑰」(Kularb,一種花,泰國提供)
第2號「洛克」(Roke,男士名,美國提供)
第3號「桑卡」(Sonca,一種會唱歌的鳥,越南提供)
第4號「納沙」(Nesat,漁夫,柬埔寨提供)
第5號「海棠」(Haitang,一種花,中國提供)
第6號「尼格」(Nalgae,有生氣,自由翱翔,朝鮮提供)
第7號「榕樹」(Banyan,一種樹,中國香港提供)
第8號「天鷹」(Washi,天鷹星座,日本提供)
第9號「麥莎」(Matsa,女人魚,寮國提供)
第10號「珊瑚」(Sanvu,一種水生物,中國澳門提供)
第11號「瑪娃」(Mawar,玫瑰花,馬來西亞提供)
第12號「古超」(Guchol,一種香料,密克羅尼西亞提供)
第13號「泰利」(Talim,明顯的邊緣,菲律賓提供)
第14號「彩蝶」(Nabi,蝴蝶,韓國提供)
第15號「卡努」(Khanun,泰國水果,泰國提供)
第16號「韋森特」(Vicente,女士名,美國提供)
第17號「蘇拉」(Saola,越南新發現的動物,越南提供)
第18號「達維」(Damrey,大象,柬埔寨提供)
第19號「龍王」(Longwang,神話傳說中的司雨之神,中國提供)
第20號「鴻雁」(Kirogi,一種候鳥,朝鮮提供)
9. 2005年的台風
樓上的發的是所有台風名字吧.......
2005年西太的台風有23個
2005年台風有
序號 英文名 中文名 命名會員國 注釋
一號 Kularb 玫瑰 泰國 一種花
二號 Roke 洛克 美國 男子名(Chamarro語)
三號 Sonca 桑卡 越南 一種會唱歌的鳥
四號 Nesat 納沙 柬埔寨 漁夫
五號 Haitang 海棠 中國 花
六號 Nalgae 尼格 朝鮮 有生氣,自由翱翔
七號 Banyan 榕樹 中國香港 一種樹
八號 Washi 天鷹 日本 天鷹星座
九號 Matsa 麥莎 寮國 女人魚
十號 Sanvu 珊瑚 澳門 一種水生物
十一號 Mawar 瑪娃 馬來西亞 玫瑰花
十二號 Guchol 古超 密克羅尼西亞 一種香料(調味品)(Yapese語)
十三號 Talim 泰利 菲律賓 明顯的邊緣
十四號 Nabi 彩蝶 韓國 蝴蝶
十五號 Khanun 卡努 泰國 泰國水果
十六號 Vicente 韋森特 美國 女士名(Chamarro語)
十七號 Saola 蘇拉 越南 越南最近發現的一種動物
十八號 Damrey 達維 柬埔寨 大象
十九號 Longwang 龍王 中國 神話傳說中的司雨之神
二十號 Kirogi 鴻雁 朝鮮 一種侯鳥,在朝鮮秋來春去
二一號 Kai-tak 啟德 中國香港 香港舊機場名
二二號 Tembin 天秤
二三號 Bolaven 布拉萬 寮國 高地 日本 天秤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