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花旗銀行 真的 破產了嗎
據稱花旗財報負資產按揭可能高達754億美元 花旗將申請破產保護
花旗集團:作為全球化金融服務公司,在100多個國家約為2億客戶服務,包括個人、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服務,從消費銀行服務及信貸、企業和投資銀行服務到經紀,保險和資產管理。現旗下公司主要有花旗銀行、旅行者人壽和養老保險等。1902年5月,花旗銀行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目前是中國最具全球性的外資銀行。
據報道,華爾街目前盛傳花旗集團有可能申請破產保護,因為該公司並沒有收到來自中東投資者,特別是阿布扎比投資管理局75億美元的投資。
這一傳聞真假尚難判斷,但似乎像是某些交易機構為操作花旗短期股價而放出的虛假消息。花旗集團為平衡資產負債表正在積極地做著努力,其宣布獲得阿布扎比基金投資已超過一個月,且上周宣布的29億美元公開市場增發股份已經被搶購一空。
花旗上周的業績報告顯示,相關次按的撥備達181億美元,使虧損達98.3億美元,這兩個數字使花旗成為次貸危機中受傷最重的銀行之一。業績報告出台之後,標准普爾將花旗的信貸評級降為AA-。
而一位摩根士丹利不願意公開姓名的分析師表示,「花旗財報埋伏著很多炸彈,僅負資產按揭一項可能就相當嚴重。」
在國內消費信貸方面,花旗產生了41億美元的損失,主要包括6.9億美元的高等級信貸凈損失和33.1億美元的凈貸款損失准備。信貸損失的增加主要包括一次住房按揭和二次住房按揭的違約率增長,以及未保護的個人貸款、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等方面。
目前花旗的一次樓按和二次樓按的信貸規模一共2144億美元。業績報告上的LTV指標 (指樓按對樓宇價值的比率)顯示花旗按揭有很大的比例已經暴露於風險之中,樓價下跌將對銀行產生很大影響,一次、二次樓按可能變為負資產按揭的規模高達754億美元。
如果經濟陷入衰退,隨著消費者無力償還信用卡和汽車貸款,花旗和其他銀行可能需要計入更多虧損,為此,花旗在第四財季計提74億美元潛在貸款損失准備金可能遠遠不足。
另悉,花旗集團現正在英國裁去400名投資銀行事業員工。
報道指出,此為花旗在全球裁去4200人的一部分。目前花旗在英國約有1.1萬名員工。
而除英國的部分外,其餘裁員可能為美國的消費金融事業、印度及亞洲其他地區。花旗集團發言人丹努南未回復媒體的訪問電話。和訊
美國銀行欲賣建行股權救急
受次貸危機影響,參股中資銀行的外國銀行開始考慮出售持有的中資銀行部分股權,來拯救其因次貸危機而重創的資產負債表。有報道稱,美國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已表示,正考慮兌現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部分股權。
此前,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控股已於去年減持2.8億股建行H股和10.82億股中國銀行H股,共套現7.92億美元。
將持股中資銀行的外資銀行名單排列起來就像是次按危機「受害名人錄」。除了美國銀行,名單中還包括花旗集團、匯豐控股、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銀集團。
另有報道稱,匯豐控股和花旗集團,有意提高其在中資銀行的持股比例。瑞銀集團中國證券交易主管表示,外資機構面臨兩難,即出售持有的股份套現,還是繼續在中國和新興市場加大投資,來彌補其他地方損失。
② 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間和過程
時間:08年美國金融危機,早在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形勢看來似乎不是很壞。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造成了這次經濟危機。
過程:
2007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關閉了手下的兩家對沖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來的首次虧損。2008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促使摩根大通銀行收購了貝爾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晚些時候,美國銀行發表聲明,它願意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 。
2008年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短期緊急貸款。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接二連三地倒下後,美聯儲宣布:把現在只剩下最後兩家投資銀行,即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全部改為商業銀行。這樣可以靠吸收存款來渡過難關了。
至此,歷史在2008年9月21日這一天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上的投資銀行畫上了一個驚人的句號,「華爾街投資銀行」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等實體經濟受到很大的沖擊,實體產業危在旦夕。
拓展資料: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是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導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到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次貸危機的爆發瞬間就影響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邊國家,其范圍也遠遠不僅僅是次貸危機方面,而是蔓延到整個金融行業。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極大得影響了其他地區的經濟,一度造成世界各國的恐慌。
對中國的影響及應對:
主要負面影響在我國的外貿出口及金融領域,但從另一個角度,無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發展,此次危機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這就需要宏觀決策層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緩沖的時機。
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變和提高。今年乃至未來,靠過去單純的密集性、低成本生產模式會逐步遇到發展瓶頸,這需要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兩個方面必須要准備,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業技術需要進行提高和准備。第二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型為主的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對一些經濟和金融領域熟悉的人才,做一個必要的配備。(資料來源於網路)
網路鏈接:美國金融危機
③ 200分!金融風暴中涉及花旗銀行的內容。
以下信息來自華爾街日報11月25日的頭版頭條。日期後面的是花旗當日收市價。
07/10/01 $46.67
花旗發出第三季盈利警告。
07/10/11 $47.14
花旗調整投資銀行部門,任命Pandit為部門CEO。
07/10/15 $47.87
花旗公布第三季盈利只有2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60%。
07/11/05 $37.37
Prince卸任CEO一職,花旗警告未來的次貸虧損將高達110億美元。
07/11/16 $34.58
花旗替換其首席風險官。
07/11/26 $31.70
花旗從阿聯酋融資75億美元。
07/12/01 $34.77
花旗任命Pandit為CEO。
07/12/13 $31.47
花旗把490億美元的陷入困境的表外資產劃入其資產負債表。
08/01/14 $28.56
花旗任命前戴爾執行官為人才管理部門主管。
08/01/15 $29.06
花旗公布第四季度虧損98億美元,縮減股息達41%,並宣布計劃從國有投資基金和其他投資者融資145億美元。
08/01/29 $27.65
花旗任命Edward Kelly為另類投資部門主席。
08/02/27 $25.72
花旗再次替換其首席風險官。這次提升的是CEO Pandit 的長期夥伴Brain Leach。
08/03/03 $23.71
花旗重組資產管理部門。
08/03/04 $23.09
一名迪拜的國家投資基金官員稱花旗需要更多的融資。花旗股價跌穿賬面價值。CEO Pandit在香港與花旗全球的高層執行官舉行電話會議,保證花旗有足夠的資金。
08/03/06 $22.15
花旗宣布計劃縮減其房屋貸款部門,出售450億美元的房屋貸款。
08/03/17 $19.78
花旗調整投資銀行部門,任命CEO Pandit的心腹John Havens為該部門CEO。
08/04/18 $24.03
花旗公布第一季度虧損51億美元,警告其消費者部門面臨更多的麻煩,並宣稱不排除進一步的融資。
08/04/21 $25.11
花旗發售60億美元優先股。
08/04/22 $25.03
花旗召開年度股東大話,CEO Pandit被憤怒的投資者嚴厲指責。
08/04/30 $26.32
花旗發售45億美元普通股,出乎投資者和分析師的預期。
08/05/06 $25.75
花旗再發售20億美元優先股,進一步提高資金持有量。
08/05/09 $24.30
Pandit告訴投資者他無意拆分花旗這個金融巨頭,盡管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花旗會出售大約4000億美元的資產。
08/06/20 $20.17
花旗警告第二季度其房屋貸款投資將面臨進一步的減記。
08/06/23 $19.30
花旗宣布在全球的投資銀行部門裁員數千人,計劃把65000名員工縮減10%。
08/07/18 $17.97
花旗公布25億美元虧損,比分析師預期要好。
08/08/06 $19.92
花旗與美林答應贖回170億美元的拍賣利率證券。
08/08/22 $17.47
花旗開始檢討其投資銀行的資本市場部門的結構。
08/09/22 $20.65
花旗的資產管理部門主管Sallie Krawcheck下台。
08/09/30 $17.75
花旗同意在政府幫助下以20億美元收購美聯銀行。
08/10/03 $22.50
花旗收購美聯銀行的計劃被富國銀行打斷。
08/10/10 $12.93
花旗退出收購美聯銀行。
08/10/16 $16.23
花旗公布第三季度虧損28億美元,連續四個季度虧損。
08/11/13 $20.65
花旗的高級執行官團隊與高層主管關系緊張,令部分主管考慮替換主席Win Bischoff。
08/11/19 $6.40
花旗收購其結構化投資工具剩下的174億美元資產,導致11億美元的資產減記。花旗股價下跌23%。
08/11/20 $4.71
沙特王國控股公司的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王子增持花旗股票到5%,力挺Pandit。但是花旗股價在略微反彈後繼續下跌,跌幅達26%。
08/11/24 $5.95
聯邦政府在星期天較晚時候宣布拯救花旗集團,承擔花旗不良資產帶來的損失,並注資200億美元。
④ 分析金融危機的成因,經過,後果以及治理措施,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市原因,政府就無限地把貸款的標准降低,因為有社會壓力。什麼樣的社會壓力呢?我認為這個經濟上的需求來自於社會壓力。美國人擁有房子的家庭比例並不是很高,比如說一些人根本買不起房子,非裔的美國人一般的家庭擁有房子的比例肯定是低於白人,像這個種族上的壓力、房價漲的時候會影響到要急著把貸款放出去,所以經濟上的這些需求就是來自於這個社會壓力,因為每個人一有錢就要多買點不動產等,只不過是這個過程出了問題。
第二項就是說它有法律的因素。法案基本的精神就是把傳統的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合在一起,變成一個金融控股,所以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是說花旗銀行買了一個保險公司,然後再去收購很多其他的證券業和投資銀行,就是說它有這個東西。那花旗銀行在過去十幾二十年總被美國政府罰款是因為有了銀行、證券和保險,過去這三個行業是獨立作業,現在想讓公司股票上市的時候,需要的資金會去別的地方拿,因為是金融控股,自己的公司,這個時候就有一點上下其手,壞就壞在這里。我這樣解釋是因為為什麼會有1999年通過所謂現代化法案,最主要就是花旗銀行所領導的跟花旗銀行游說的結果。這里還牽涉到是花了十幾二十年的時候,在1929年的時候政府就規定說這三個行業不能合,而且在當時的美國銀行業是不能跨州經營的,這就限制了范圍,這也被花旗銀行打破。
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對市場的規范和監管是必須的,但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監管永遠趕不上金融工具的創新,危機依然四伏。中國仍面臨著工業化、城市化、生存環境治理、反腐敗等眾多的歷史課題,政府努力塑造企業生存的客觀環境,企業更要降低自身金融風險,經營風險可通過自身的調整化解,金融風險落到誰頭上都毀滅性的。利潤像誘人的毒花,只有不斷增強風險意識,才能確保自身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的企業家既要善於經營,也要清楚自己的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科學文明的發展。
⑤ 花旗銀行陷入困境的原因
因為次貸危機的影響了,購買了大量跟次貸有關的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導致這些資產大量虧損,從而影響總資產的質量,陷入資本金不足的困境
⑥ 美國的金融危機怎麼沒有涉及到 花旗銀行 呢
怎麼會沒有涉及?
花旗集團2008年1月15日宣布,由於出現了高達180億美元的次貸相關損失,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凈虧損98.3億美元(每股凈虧損1.99美元),為該公司有史以來的最大季度虧損。
花旗同時透露,已向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科威特投資局等海內外投資人進一步融資145億美元。並最終決定,裁員4200人。
應該說,他是最早一批收到次貸危機影響的金融企業。或者也可以說,正由於這樣才正式打開了金融危機的大門。也給華爾街的投資商帶來了撤資的借口。
⑦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怎樣解決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各個國家都會採取相關措施去阻止事件的蔓延或者使這個危害降到最低。
財政政策措施: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5、產業振興計劃。
貨幣政策措施: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連續下調基準利率,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7)2008花旗銀行危機和解決方案分析擴展閱讀:
2008世界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如下:
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
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
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上半年中國繼續延續出口增長減速的趨勢。從出口金額看,上半年同比增長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降低近6個百分點;從出口數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
⑧ 花旗銀行在金融危機下為什麼選擇破財
花旗銀行破產了嗎??花旗集團分家了才對吧!為什麼,原因有下:
國際貨幣體系缺陷造成美元流動性泛濫而促使銀行不斷從事高風險業務的原因,有金融自由化浪潮下金融監管日益缺失和能力滯後的原因,有濫用宏觀經濟政策導致金融機構風險不斷積累而得不到有效釋放的原因,還有美國消費模式以及憲政體制等多方面原因,而這些原因與花旗銀行自身日益顯現的嚴重問題互為因果,最終將花旗推向了危機境地。
好好讀下這篇文章,樓上說的也在理啊!
http://active.zgjrw.com/News/2009518/index/323621371100.html?
⑨ 以往金融危機的過程與解決辦法
最早的金融危機是在18世紀的荷蘭,由於鬱金香市場的泡沫嚴重導致整個鬱金香花市和相關產業和金融產品(比如股票)價格崩潰,那個時候也沒現在這么豐富和成熟的經濟理論支持,就等價格崩潰到一定程度後市場自然形成新的均衡點。(現在有了理論其實也是這么搞,等市場築底)
19世紀中從美國開始爆發了第一次世界范圍(主要是美歐)的經濟危機,主要也是由於工業革命後產量爆炸性增長和一段時期內經濟特別繁榮導致的通貨膨脹和市場泡沫,這次危機的最嚴重影響是發生了歐洲各地的工人運動,包括社會主義在歐洲的流行,但各國通過嚴厲打擊給鎮壓下去,然後紛紛調整勞資關系等緩解了矛盾,另外新市場的開發,尤其是打開了中國市場,給這些國家找到了經濟增長的新g點,此外由於改善了工人條件,國內消費市場開始興旺也帶動了資本主義在19世紀後半期的奔騰年代。
最著名的「大蕭條」(the depression)就是奔騰年代後發生的,准確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爆發的,起點是美國華爾街。爆發原因主要體現在一方面美國有嚴重的經濟泡沫,歐洲在戰後為了尋求經濟恢復紛紛採取嚴厲的貿易保護主義,對外國商品徵收重額關稅,導致國際市場大蕭條,最終反過來損害了各國經濟實體(所以貿易保護主義絕對是弊大於利的)。這次危機最終的解決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美國式的羅斯福新政,國家開始加強干預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大力推進基建措施,成立美聯儲控制金融界,打擊投機倒把,恢復工業保證就業等等。另一種就是德國式道路,開始整軍備戰。於是二戰就爆發了。
再之後是70年代由於海灣戰爭導致國際石油價格暴漲,受此影響美歐經濟陷入二戰後黃金發展後第一次衰退,而新興亞洲國家和地區如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則抓住機會以低成本吸引外資發展製造業崛起。這次危機的另一影響是經濟學界又放棄了原來羅斯福新政那套凱恩斯主義,開始採取新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次衰退以柯林頓上台後的大增長結束。
之後是亞洲金融危機,原因是亞洲在70年代發展後累積的泡沫,由頭是索羅斯投機做空泰銖,解決是嚴酷的等待市場到達均衡點。
然後是2001年網路泡沫,原因是網路概念股在美國暴漲引發泡沫,911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採取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令美國經濟沒有太大衰退,但造成了一個嚴重後果,就是給今天的次貸危機打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