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供給側改革帶給零售業哪些啟示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而中國主張的「供給側改革」擁有更多的新意,一方面沒有排斥總需求管理,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就是在著眼於結構而不是總體的方面,再就是主張創造新供給(不是單單刺激供給側)。
12月1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供給側改革及零售業發展小型座談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飛,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鄭萬河同,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蒙進暹,京東集團副總裁鄧天卓,樂友(中國)有限公司創始人龔定宇等參加了研討。
與會專家、企業家認為,對消費者來講,零售業就是供給側;而對生產者來講,零售業又代表需求側,這種特殊的地位讓流通行業在供給側改革中承擔重任,不管對實體店還是電商來說都是發展的新機遇,也是新挑戰。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是需求側管理失效或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從根本上講,供給側改革是解決有效需求,是更明晰的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滿足需求,創造新需求,核心是推出更能滿足需求的好產品,解決的是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問題。而簡政放權、打破區域格局,建立全國大市場,繼續給企業松綁,是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方向。
零售行業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契機,同時在政策層面也應鼓勵流通行業的發展,解決流通成本過高,稅負負擔過重等問題。
供給側改革必將促進零售商繼續向商業本質轉型,加強商品創新,業態創新,供應鏈優化,大數據應用。同時促進零供關系創新升級,倒逼零供數據共享,深度合作。
與會專家和企業家認為,互聯網給供給側改革中解決過剩產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要淘汰低端產能就要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監管,確保商品質量。與會專家和企業家認為,供給側改革應該大力鼓勵自營電商和實體連鎖經營的發展,鼓勵沿海的過剩產能與實體零售的需求對接,從而將出口導入內需。
專家還指出,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日前連發《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對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兩大重磅文件也都是部署消費升級,培育新供給、新動力。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在支出端主要是要推進消費在GDP中的比重,而在供給端則是要提高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隨著轉型的深入,中國必然要淘汰低端製造業而轉向服務業的供給側改革。
上海商學院教授顧國建則認為,供給側改革還包括流通領域各供應鏈環節上的製造商、代理商、經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的交易行為、交易制度與交易方式的改革。供應側端流通領域的多環節和低效率現狀造成的價格高企和流通產業職能履行不到位這兩個主要問題必須要進行大力改革。
B. 上海都有哪些商圈可以詳細分析一下么
目前上海已成熟的商圈有九個,分別為:
南京西路商圈(包括靜安寺區域)
徐家匯商圈
淮海路商圈
陸家嘴商圈(新上海商業中心商圈)
南京東路商圈
虹橋商圈
五角場商圈
中山公園商圈
四川北路商圈
C. 今年這情況,請問上海商業地產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會怎麼樣
商業地產已過投資高峰期
商業地產中的商業營業用房、辦公樓已過了投資高峰期,2018年商業地產開發投資額為20173.42億元,增速下滑嚴重,同比下降9.95%。
《2018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指出,過去多年我國商辦用地供給規模較大,存量去化有限,部分城市亦面臨較大的商辦庫存壓力。加之電商交易模式的快速下沉,對零售商業的沖擊愈發強烈,商業地產行業變革壓力愈發迫切。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商業地產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D. 目前在上海比較專業的商業地產運作商是那家比較成功的案例是那幾家有誰研究過呢好文章推薦一下。
司徒文聰的盈石資產,你可以網路一下
E. 上海楨至商務能夠提供什麼商業調查服務
那可就多了,上海楨至商務就是專注於這領域的,商務調查包括為客戶提供商業情報調查、商業犯罪調查、知識產權調查、競爭對手情報調查、員工忠誠調查、隱匿資產及訴訟證據收集、市場信息調查、尖端尋人抓騙、商業調查律師法律服務。
F. 上海能夠成為國內最大的商業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
答案C
分析:上海能夠成為國內最大的商業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海本身擁有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和商品經濟發達的廣闊腹地。
關鍵點:題中各選項可以說都與上海成為全國最大商業中心有關,但解答此題關鍵是要抓「最主要」的原因。在解答選擇題時抓「最主要」的往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G. 上海成為商業中心的優勢是什麼
獨特的地理位置 有港口 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