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灣股市大泡沫怎麼樣
等了1年了.這書的價格還真堅挺. 終於在最後一刻以/3於定價的價格到手. 安全邊際出來了~~ 作者原來不是華人,是個純正老美,起了個足以以假亂真的中文名字. 害得我差點放棄這本書. 如果不是N年以來我對台灣的一切那莫名的興趣的話…… 節選: 雖然沒有理性的理由相信,持有公司2/8的股份比持有1/4占優,但股票分拆和這種只是"聊勝於無"的新持股憑證的發放所帶來的興奮感,刺激了大眾的神經...使牛市得以持續~~ …… 在當時的台灣,即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投資者,在計算股息時,也會傾向於把紅股,免費股息和真實的現金股息等同對待. 有人曾經冷靜自信地告訴我,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股息率可以達到20%,然而實際上真正的現金股息只有1%或2%,其他部分都是一些一文不值的紙質憑證. (D兄,如果湊巧有這本書,幫我看一眼. 148~149頁,在股票股息方面,這個作者的觀點更加接近於我.) 看完. 總體而言,相當不錯.(只有最後2章有點跑題,講的是中文語言障礙和討論基金.) 泡沫的破滅確實都有相似的地方,但這本書比其他類似故事更吸引我的是台灣的文化和制度造就的大陸和台灣的金融市場的相似程度. 投機大眾的思路和大陸感覺上如出一轍,連合理化自己的謬論時找的借口都大同小異,而不僅僅是似曾相識. 每每遇到中國股市當中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會有人推託是中國的特殊的國情所致,但所謂特殊的國情似乎就是台灣以前發明的說法,被原封不動的移植到大陸的. 唯一不同的就是:台灣股市泡沫破滅於90年代初,早了近20年. 即使這是一個拉斯普京市場,但最終,地心引力還是存在的. 除此以外,對我還有另外一層的吸引力. 如果你只聽過阿扁的話可能未必有感覺. 但如果你象我一樣,對書里提到的郝柏村,李煥,王建煊,謝東閔,林洋港...都略知一二的話,你就知道這本書並不是離我們很遠的傳說. 還有一點題外話:看了這書之後,你才明白<大富翁4>中經常被撞飛的狗狗是怎麼回事……那是台灣大宇資訊出品的游戲.
『貳』 台灣股市跌700多點,政府說有不要推卸的責任!!為什麼中國股市連跌4000點,政府不說有責任啊!!!
中國股市就算跌倒現在PE也才和世界股市得PE差不多,所以根本沒有什麼不可推卸得責任,只是前期中國股市上漲得太猛了,不過說真得2000點對於中國這個經濟增長潛力這么大得市場來說,是適合做價值投資得。只是看你有沒有這個魄力了。
『叄』 在哪裡可以看到台灣股市指數K線
在雅虎奇摩上面有k線圖,周、日、月都有;台灣的永豐金證券。可以看到台灣股市指內數K線;
看k線圖的具體容步驟:
1網路一下中小板指數
2點擊信息來源後然後點擊圖形 進入網站以便查看詳細信息
3進入網站後點擊圖形 這樣可以查看大圖 方便觀察。
4在分時下 可以選擇不同的天數分時。
5k線的 不管是日k 周k 月k 時間單位都是日 剩下圖形的單位 是幾分鍾的圖形 最小單位就是幾分鍾。
6可以通過指向上方的兩個箭頭對應的按鈕拉長或者縮短k線 或者使用下箭頭指向的滑塊拉長或者縮短k線。
7點擊此處可以全屏顯示。
『肆』 台灣省都用什麼股票軟體炒股啊
一般來都是股票開戶營業廳源網站上的軟體炒股。
炒股軟體也就是股票軟體,它的基本功能是信息的實時揭示(包括行情信息和資訊信息),所以早期的炒股軟體有時候會被叫做行情軟體。
一般炒股軟體都會提供股票、期貨、外匯、外盤等多個金融市場的行情、資訊和交易服務等一站式服務。
炒股軟體的實質是通過對市場信息數據的統計,按照一定的分析模型來給出數(報表)、形(指標圖形)、文(資訊鏈接),用戶則依照一定的分析理論,來對這些結論進行解釋,也有一些傻瓜式的易用軟體會直接給出買賣的建議。其實,比較正確,或者實在的用法,是應該挑選一款性能穩定、信息精準的軟體,結合自己的炒股經驗,經過摸索之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應用法則,那樣才是值得信賴的辦法,而機械地輕信軟體自動發出的進場離場的信號,往往會謬以千里。
『伍』 哪裡可以查到在台灣上市的股票的詳細情況
要拿錢買呀! 祝你好運,即將成為中國的巴菲特! 加油吧 兄弟 ! 中國加油! 股市加油! 1W點指日可待!
『陸』 台灣有哪些股票高手
股票市場是浪花淘盡英雄的戰場,台灣現在活下來的比較出名的有台灣股神邱永漢。其它的都是,說話模稜兩可的算命佬。
『柒』 誰知道中國有幾個股市各有什麼特點國外比較有名的股市有幾個
A股都是以人民幣為保證金的。香港交易所是以港幣為保證金的。
國外還有:美國的納斯達克,道瓊斯,法國的法蘭克富,新加坡的海峽時報,東京交易所,台灣的台灣加權,英國敦倫交易所,印度交易所。 2、中國內地有兩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交所定位為主板市場,主要為大型企業服務。因此上市公司將以大盤為主;深交所定位為中小板市場,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因此上市公司以中小盤為主。事實上自從深交所恢復發行新股以來所發新股全部為中小板股票。
此外還有香港聯交所和台灣證交所。
目前世界十大證交所為:
納斯達克市場/美國
紐約證交所/美國
倫敦證交所/英國
東京證交所/日本
德國證交所/德國
巴黎證交所/法國
多倫多證交所/加拿大
香港聯交所/中國
澳大利亞證交所/澳大利亞
聖保羅證交所/巴西 3、中國現有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內一共有6個交易市場
分為上海A股市場(以人民幣為保證金),上海B股場(必須用美元交易)。深圳A股市場(以人民幣為保證金),深圳B股市場(必須用港幣交易),香港交易所(以港幣為保證金),台灣的台灣加權(以台幣為保證金)。
有名的,在電視上天天見的就是拉!
納斯達克/美國
道瓊斯/美國
法國的法蘭克富東京交易所英國敦倫交易所
在這些時間里可以委託買賣.可以撤單.股票交易時間
『捌』 台灣股票交易幾點開始
香港股市開盤和收抄盤時間為:上午10:00——12:30;下午2:30——4:00
台灣股市開盤和收盤時間為:上午9:00——下午1:30
日本股市開盤和收盤時間為:上午8:00——下午2:00
http://blog.163.com/owjbecky@126/blog/static/243311482008530111742211/
『玖』 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這就難以集中形成業績浪話題。香港市場既無法按上市企業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布排行榜,也難以評選什麼百強上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