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憑什麼影響世界是一本講中國崛起的經濟簡史
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影響有哪些?
很多分析人士都說,中國迅速增長的經濟實力正在改變整個世界的貿易模式。有些人批評中國的貿易和貨幣政策令人不安,但是也有一些人爭辯說,中國的崛起不論是對工業化國家來說還是對世界上一些比較落後的地區來說,通常都是有好處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維持了平均9.5%的增長速度。根據一些估計,它的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中國現在擁有1萬3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世界上最多的。它是世界上第三大貿易國,仍然是吸引外國投資最多的國家。
由於中國的就業人數每年增加2500萬,很多分析人士衡量中國的崛起時往往把它看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中國每年增加這么多就業人數,相當於每年給世界經濟增加一個中等的工業化國家。
造成新的國際分工
以促進國際政治和經濟合作為宗旨的斯坦利基金會的經濟學家謝弗爾說,中國的崛起引發了全球新的分工,結果有好有壞。
謝弗爾說:「中國巨大的勞工市場對貿易模式的改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已經看到不同產品產地上所發生的改變。我們看到,美國、歐洲和日本更多地集中生產高科技和非常專業化的產品,這給這些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種製造業、處於經濟發展鏈上比較低的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我們現在經歷的是一個混亂的經濟重組過程。因為很難確切地知道今後的發展方向,所以引起了一些人的憂慮。」
為了維持巨大的增長,中國不得不購買大量的礦產品。中國佔全球經濟的5%,但是它每年消耗全球20%的鋁和銅,大約30%的鋼材、鐵礦和煤炭以及45%的水泥。
廣進資源 造福多國
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說,中國對資源的巨大胃口給很多國家帶來了好處。
麥金農說:「它已經使東亞國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它在全球市場上對初級產品的購買給拉美帶來了實惠。像智利、阿根廷和巴西這些國家正在大量向中國出口原材料。因此我們看到拉美最近沒有出現任何經濟危機。」
影響全球借貸模式
麥金農補充說,中國的財富也在影響全球的借貸模式。他說,與世界銀行不同,北京一直在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情況下給發展中國家提供相當大數量的信貸。
麥金農說:「他們的借貸在政治上更加中立。他們在那裡修建道路、發電廠和新的港口,因為他們希望得到原材料。他們不過問當地政府的政治。這就是為什麼非洲人不介意中國的投資而且對中國的投資要比很多西方政府的投資感到更加舒服。」
但是,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的政策卻持批評態度。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的出口補貼和盜版行為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並宣布對一些中國產品徵收10%到20%的關稅。
華盛頓還加大了要求北京讓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他們說,中國貨幣價格的低估以及低成本的勞力使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通過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兌美元的比值,中國的出口產品對於美國的消費者來說就更加便宜,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就更加昂貴,使美國本來已經惡化的貿易赤字更加糟糕,也給美國經濟帶來不穩定。
一些專家說,人民幣兌美元的幣值應該至少增加40%。華盛頓的智囊機構經濟戰略研究所的總裁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說,中國與美國令人不安的貿易順差去年達到了2330億美元,幾乎佔美國貿易赤字總量的30%。他指出,北京的政策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大多數東亞國家是一樣的。
普雷斯托維茨說:「日本、中國、韓國、台灣和新加坡都追求出口導向的策略。他們都對他們本國的貨幣進行管理來使它們低於實際的價值。他們都在維持50%這樣的高儲蓄率,對出口工業進行大量的投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對美國的出口來促進經濟的增長。」
貿易順差最終對美國有利
斯坦利基金會的謝弗爾認為,中國對美國日益擴大的貿易順差最終也會對美國有利。
謝弗爾說:「假如說泰國一家生產出口到美國的低成本產品的公司由於中國的製造成本更加低廉而把它的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的話,這對美國市場並沒有負面的影響,因為這些工作機會本來就不在美國。但是由於進入美國的產品現在更加便宜,這對美國的消費者是有好處的。」
謝弗爾說,在與中國做生意的時候,很難說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謝弗爾說:「例如,當你談論在中國生產產品的美國公司或是跨國公司時,這是中國人占優勢還是某一個公司的利益占優勢呢?如果美國獲得好處,不管是中國繼續支撐我們的預算赤字還是給美國的消費者提供更廉價的產品,那麼這是美國的優勢還是中國的優勢呢?這比誰占上風誰佔下風要更為復雜。」
污染損失相當於GDP的5.8%
中國超高速發展的經濟造成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它給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帶來的環境破壞和污染。
水污染以及乾凈飲用水的缺乏是中國面臨的一些最嚴重的問題。中國很多運河、河流和湖泊都受到農業、工業和生活的嚴重污染。估計20%的中國人生活在受到嚴重污染的地區。
根據中國政府的計算,2004年,污染造成的後果損耗了67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據世界銀行統計,污染每年給中國帶來的損失相當於5.8%的國內生產總值。
盡管如此,很多專家說,隨著中國龐大人口長期被壓抑的需求逐步放開,內需會逐步增加,推動中國經濟在今後的幾十年中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
B. 《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是怎麼寫成的
《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是怎麼寫成的 來源: 李曉鵬的日誌 這本書,三十萬字,我只寫了五個個月。但為了它,我已准備了三十年。 我出生在中國西南山區的一個小...
C. 經濟學角度看大國崛起
1、大國崛起,其衡量的標准應當是包括硬實力、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崛起和世界性領先,並在一定時期內實現領先地位的鎖定。
2、大國崛起,其主要的支撐是經濟的崛起,主要表現為財富和物質生產能力的崛起。
3、科學技術、新興產業的發展史大國崛起的加速器。
4、大國在世界經濟秩序、貨幣金融方面也有很強的話語權。
5、社會文明是大國崛起得以持續的保障。
D. 請你用所學的知識從經濟要素方面分析中國崛起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機遇:1、中國是舉世第一的13億人口的大國。這一最根本的國情表明,中國有自己巨大的資源內需和市場,足以保證自己「和平崛起」。
2、中國疆域廣大,而且發展十分不平衡。正是這種差距,尚未發現和開發的資源潛力巨大。隨著經濟發展梯度推進,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總有自己「崛起」的地區和經濟亮點。
3、中國還是一個傳統小生產基礎深廣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努力實行向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轉變。因此,體制改革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國經濟近25年高速增長證明了體制改革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和巨大動力。體制改一改,經濟升一升,不竭地推進中國「和平崛起」。
4、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後現代化國家,科學技術和生產能力落後,具有巨大的後發優勢。及時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就能大大加速經濟的發展。中國實行全面開放,參加WTO,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與建設,必將分享全球經濟「共贏」發展的成果,有力推進自己的「和平崛起」。
5、中國實行「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將經濟發展納入依靠科學技術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化先化人,科教興國的效率和潛力都是無限的,是實現「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中國堅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有效結合。
障礙:第一,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受到資源供給方面的制約。
第二,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將會產生巨大的壓力。
第三,比較優勢轉移的規律可能使我們原有的勞動力廉價的優勢喪失。
第四,城鄉差別和地區差距將長期存在。
第五,就業壓力始終存在。
第六,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產生污染和治理污染可能處於膠著狀態。
第七,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外部的不確定性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更直接的方式和更強大的力量沖擊中國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最近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議論和頻頻發生的雙邊貿易摩擦,表明中國的發展必須越來越多地考慮國際環境的變化。
E. 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從政治軍事經濟三方面分析
支幾招
F. 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這個國家會好嗎百度會學
會好的,這是一本書的名字:《這個國家會好嗎: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從經濟視角入手,力圖解釋中國崛起的原因。書中涉獵內容甚廣:貧富分化如何產生、破壞性要素如何參與分配、市場有哪些缺陷、中華文明為什麼與眾不同、企業家精神怎樣發揮作用、地方政府如何定位……作者李曉鵬博士在剖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崛起的原因時,也為您解答了前面的世紀之問。第一篇 盛世危言: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崛起」第01章 從馬克思談起(代序)第02章 破壞性要素參與分配第03章 現代金融資本的「破壞力要素」如何參與分配第04章 為何這一次經濟危機與眾不同?——次貸危機的起源與「拯救」第05章 破壞力的會師:政治權力與資本權力的合流第06章 經濟政策的回顧:里根總統給美國「開掛」第07章 反思經濟危機的四個層次結語: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崛起」的警示第二篇 孔孟之道:中國崛起的文化背景第08章 來自家庭的信仰:中國文化中的現世主義傳統第09章 「大道不絕,天佑中華」:中國文化與現代化第三篇 庖丁解牛: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框架第10章 微觀基礎:企業家精神與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第11章 宏觀基礎:總量增長與經濟結構的變化第12章 政策工具:對羅斯福新政的再反思
G. 《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是怎麼寫成的
《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是怎麼寫成的
來源:
李曉鵬的日誌
這本書,三十萬字,我只寫了五個個月。但為了它,我已准備了三十年。
我出生在中國西南山區的一個小...
H.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西方經濟學為什麼不能用西方經濟學解釋中國崛起和經濟發展的奇跡試舉例說明。
西方經濟學有2個重要案例,一個是羅斯福新政,一個撒切爾夫人自由經濟。
前者,把財富差距減小,後者會導致財富集中。無論是哪個,其實都是國內財富的二次分配。
中國崛起和經濟發展的奇跡,必須要說道中國的制度優越。這個是西方精英政治家無法回答的,也是西方經濟學無法解釋的話題。
西方經濟學,服務於精英階層,目的是為了精英階層服務。財富是私有的。是屬於那1%的財富擁有者。
中國的經濟發展,財富屬於中國整個國家,屬於國有大型企業,執行的是國家的意志,由國家佔有財富,再通過一個一個大工程,基礎建設反哺底層民眾。集中力量做大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
I. 怎樣運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分析中國崛起
走和平發展道路 事物在曲折中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