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美國人技術分析

美國人技術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12 16:06:29

① 美國人在技術方面看得起小中國人嗎(日本人)

要看是什麼方面了,中國在單兵破片式殺傷武器比美日都好,戰斗機和潛艇不如美國但是比日本好。總體來說他們看不起我們的技術,但是極力「贊揚」我們,因為他們想麻醉我們。

其他但我也不清楚

② 美國人用k線嗎

在美國炒股是基於價值分析,也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但在中國不適用,中國政策市相當嚴重,因此有人根據M012的值,也就是M1-M2所謂的「剪刀差」,來判斷中國上證指數的高低點,用技術分析和國內莊家博弈不太現實。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結構不斷完善,我希望10年以後價值投資理論會成為國人的首選。
美國人價值投資的代表有:本傑明·格雷厄姆、沃倫·巴菲特(前者的弟子)、菲利普·費雪、彼得·林奇、塞思·卡拉曼、約翰·鄧普頓、約翰·涅夫等,你可以查找相關書籍閱讀。
如果讓我首推的話,當然是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此人是公認的投資領域研究的鼻祖,巴菲特對他深信不疑。

③ 美國人在書中說的算術移動平均線,是sma還是ma均線啊 我需要得到確切答案,謝謝。

算術移動平均線:就是將N天的收盤價加和再除以N,得到第N天的算術平均線數值。所以就是MA。
MA是簡單算術平均,MA(C,2)=(C1+C2)/2; MA(C,3)=(C1+C2+C3)/3;不分輕重,平均算;
EMA是指數平滑平均,它真正的公式表達是:當日指數平均值=平滑系數*(當日指數值-昨日指數平均值)+昨日指數平均值;平滑系數=2/(周期單位+1);由以上公式推導開,得到:EMA(C,N)=2*C/(N+1)+(N-1)/(N+1)*昨天的指數收盤平均值;
因為EMA的平滑系數是定的,=2/(周期+1);如果要改變平滑系數咋辦?這就用到了SMA;
SMA(C,N,M)與EMA的區別就是增加了全重參數M,也就是用M代替EMA平滑系數中的2,這樣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當日數值在均價中的權重=M/N。(要求N>M);

所以美國人在書中說的算術移動平均線,其實就是MA。

還可以用股票公式來看,這樣理解似乎更方便。

炒股不是要求自己成為專家,理解即可。

④ 美國股市是強勢有效市場嗎美國股民是不是大多不用技術分析而用基本分析

美國股市已經有近二百年歷史了,美國人炒股不只是看K線圖,還有其他看圖方法。

美國股市歷史:1792年,24名紐約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約定以後每天都在此進行股票等證券的交易。1817年,這一交易市場日漸活躍,於是參加者組成了紐約證券交易管理處。1863年,它正式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便是美國股市的起源。
1882年,道(Dow)與好友瓊斯(Jones)在華爾街15號創辦了道瓊斯公司,並緊靠紐約證券交易所。1884年,道最早開始嘗試計算股票價格變動指數,當時採用樣本均為鐵路公司,這就是後來的道瓊斯運輸業平均數(DJIA)。1889年,道親手創辦了華爾街日報。1896年5月26日,道第一次計算並對外公布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當日指數為40.94。1929年,道瓊斯公用事業平均數DJUA指數誕生。1992年,道瓊斯綜合平均數(DJCA)誕生。近年來,道瓊斯公司又跨越全球創設了相對獨立的3000多個股價指數,統稱為道瓊斯全球指數(DJGI)。然而,在上述所有道瓊斯股價指數中,唯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數是最重要的,它不僅是當今美國最重要股價指數,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股價指數。因此,它既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人們一般將道瓊斯工業平均數簡稱為道瓊斯指數(以下簡稱「道指」),而且將1896年5月26日這一天確定為道瓊斯指數的「生日」。
道指屬於成份股指數,它的樣本數歷史上曾有過三次變化:1896年首次計算時設定樣本股為12隻;1916年設定樣本股為20隻;1928年最終將樣本股固定為30隻。直到今天,道指樣本股仍為30隻。目前的30個樣本主要取自紐約證券交易所及NASDAQ股票市場。

為了適應科技進步與股市發展的需要,道指30隻成份股已不再局限於傳統定義的工業股,如今的道指取樣已經覆蓋了整個美國股市中最優秀的藍籌股,並包含了金融服務、科技、零售、娛樂以及生活消費品等多種行業。作為樣本,它們是各個行業的龍頭或代表,這些樣本股擁有最廣泛的個體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2005年底,道指30個成份股合計市值佔全美股市總市值的比例高達23.8%。

100多年來,道指以其獨到的計算方法為專利,以一流的藍籌股為樣本,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從不間斷的計算保證了道指百年來的一貫性與可比性。這正是道指「長生不老」的秘訣之所在。近百年來道指走過的「路」,不僅折射出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同時,它更具歷史價值地記錄下了美國股市的百年歷程,可供後人研究與思考。

美國道斯瓊指數千點耗時統計

千點關口 首破千點關口時間 累計耗時 千點間隔

1000 1972年11月14日 76年 76年

2000 1987年1月8日 90年 14年

3000 1991年4月17日 94年 4年

4000 1995年2月23日 98年 4年

5000 1995年11月21日 99年 9個月

6000 1996年10月14日 100年 11個月

7000 1997年2月13日 101年 4個月

8000 1997年7月16日 101年 5個月

9000 1998年4月6日 102年 9個月

10000 1999年3月29日 103年 12個月

11000 1999年5月3日 103年 1個月

一、30年代大蕭條「吃掉」道指33年的「積累」

1896年5月26日,道指(DJIA)從40.94點艱難起步。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道指緩慢「成長」。1929年9月3日,道指收至歷史最高點位381點。其間,美國股市經歷了美國海外軍事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柯立芝繁榮三大「利好」階段,這一時期也是美國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美國股市一路順風,從40點到接近400點,道指走了33年時間。

否極泰來、樂極生悲。正當美國人民沉浸在繁榮與幸福之中不難自拔時,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危機正在悄悄逼近美國人民。1929年10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一,上午開市不久,道指狂跌不止,當日收於260點,日跌幅達12.82%。這便是美國人聞風喪膽的「黑色星期一」。以此為導火索拉開了30年代世界性大蕭條序幕。

次日(10月29日),道指收盤再大跌11.73%,收於230點。隨後,道指伴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一路下跌不止,一直跌到1932年6月30日43點收盤。

從40點出發,33年漲至400點附近,接著只用兩年半的時間便狂跌至「原點」。後人也稱之為「大股災」。大股災、大蕭條,讓富有的美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淪為了「窮光蛋」。如今想來,依稀如夢。

二、重鑄基石:40年後道指首破1000點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人從「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來,重新審視必要的法制與宏觀調控。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蕭條永世難忘的「痛」讓美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金融業實行最嚴厲的管制,包括加強金融立法、分業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險等舉措。這樣做的好處:對高風險的金融業,尤其是對證券市場嚴加管制,有利於抑制金融投機,抑制金融泡沫,有利於整固金融秩序,從而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的成功施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從中「漁利」,使美國成為真正的、絕對的世界霸主,而且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同步增強。從5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進而步入到了6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的一路走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道指也一並向上。1956年5月12日,道指首破500點大關。從道指生日算起,從40點到500點,道指整整走了60年。這60年應該算是道指苦難的60年,其經歷坎坷曲折,它從生到死,再到重生。這一曲折的過程也教會了美國人如何看待投機、如何對自己的投機行為負責。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它將美國股市引入了嚴厲的「法治」之道。

60年代的「黃金十年」將美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高潮終結的標志是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點。這是道指的第一個「千點」,若從大蕭條的43點算起,它整整花了40年來跨越它的首個「千點」關口;若從道指誕生時算起,它則花了76年的時間來攻克這1000點大關。由此可見,這一千點的基石的確是夠扎實的。

然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泡沫及通貨膨脹已積聚到相當程度。到了該停下來喘息的時候了,於是,從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又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滯脹」時期。高通貨膨脹伴隨高失業,經濟滯止不前,70年代中期,美國利率水平高達15%以上。為此,剛上千點不久的道指又面臨著巨大的大跌考驗。1974年末、1975年初,道指一度暴跌至550點上方,幾乎吃掉1956年以來的戰果。好在自大蕭條以來,美國股市一直處在嚴加管制的狀態,泡沫與風險才能較快的順利化解。

1976年末,道指重返千點之上。但由於美國經濟並未真正好轉,因此,道指很快又回到了千點的下方,從1977——1982年的5年間,道指一直800點之上、1000點之下作窄幅整理。從1972——1982年的10年間,除1974年與1975年之交有過短暫的下落外,其他時間均保持在800點以上運行,這應該再次證明了美國股市在嚴厲的「法治」下的有效性。

三、第二個「黑色星期一」考驗道指:有驚無險

1982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的陰影,國民經濟景氣指數開始上升。當年底,道指再次穩穩地站上1000點關口。1985年底,道指首次突破1500點。從1000點跨越至1500點,道指花了13年的時間。隨後一路繼續飆升,1987年1月8日,道指首破2000點大關。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一」,道指當天狂跌508點,日跌幅達22.61%,道指從前日收市的2246.74點跌至1738.74點收盤。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來的第二高。美國爆發的這一「股災」,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但當年年底,道指又重拾2000點。

這一次股災的有驚無險,應該主要歸功於三大因素:

一是美國經濟的快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

二是美國股市前期管制的功效;道指花了76年的時間始終在1000點以下「築底」,牢牢夯實的基石,是美國股市大廈後來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指首破1000點後,僅有兩次回探的記錄;1500點更是一次性通過,沒有出現過任何反復;2000點也僅在1987年和1988年有過兩次短暫的反復。這是美國股市「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美國股市低風險的表現。

三是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球一流的企業)實力已是今非昔比,一流的上市公司,必須具備一流的投資價值。因此,大批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是美國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們優良的投資價值足以化解股市泡沫與投機風險。

80年代末,道指繼續保持了向上的趨勢。應該說,道指與美國股市的一同成長並不斷長大,這除了歸因於成功的市場監管外,主要原因是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流的投資價值,讓投資者與股市共享國民經濟的繁榮與成長。

四、持續增長的「新經濟」將道指送入向上通道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網路時代+知識經濟」的驅動,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長達100多個月的持續增長,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個「長周期」經濟增長。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節節攀升,道指承接80年代末的慣性繼續發力、不斷通關。

1991年4月17日,道指首破3000點;

1995年2月23日,道指首破4000點;

1995年11月21日,道指首破5000點;

1996年10月14日,道指首破6000點;

1997年2月13日,道指首破7000點;

1997年7月16日,道指首破8000點;

1998年4月6日,道指首破9000點;

1999年3月29日,道指首破10000點大關。

2000年1月14日,道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11723點。

截止2001年「911」發生前,道指從3000點一路上漲至10000點之上,其間的各個「千點」整數關口,均為一次性通過,幾乎沒有出現反復。這正如我們搭蓋房子,如果基石不穩、不牢,房子就蓋不高、蓋不穩,弄不好會「推倒重來」,弄不好會搞出一個「豆腐渣」工程。相反,只要基石夯實扎穩,則大廈搭蓋起來就越快,而且樓房也會越有質量。

盡管美國股市隨經濟持續了100多個的月的上漲,泡沫也似乎感覺出來,但它的上漲已有些過份。於是,正常的技術回調隨之開始。道指連續下穿11000點和10000點關口,並且於2001年3月20日直抵9721點。正當美國股市技術性回調至關鍵點位時,讓美國人最不信的大事件發生了,這就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911」不僅讓美國人意外,更讓世界為之震驚。全球股市也為之恐慌。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美國股市從「技術回調」轉換為「恐慌下跌」。「911」後道指很快首次下穿9000點,並直逼8000點關口。2001年9月21日,道指跌至8236點。

2001年底,隨著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發動的戰爭取得徹底的勝利,股市人氣開始重新聚集,道指於2002年3月19日再上萬點,達10635點。但由於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衰退,尤其是2002年第二季度經濟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導致道指從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之間曾三次下穿8000點。但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點,2005年底再次逼向11000點。2006年5月9日,收於11640點,離歷史最高點位11723點僅一步之遙。

這就是美國股市,一個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股市!它的成長是200多年的經歷,它的成長絕不是「急來的」,更不是「一夜成名」的,也正因如此,道指也才能隨它一步步長大,顯而易見,道指能從40點「長大」成今天的10000點之上,它絕非一日之功、一步到位。因此,股市的成長,不能急功見利,應一步一個腳印,做實它,就是對後人負責。

⑤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人捕獲薩達姆後,採用了什麼技術確認其身份

據美軍第四步兵師指揮官雷蒙德?奧迪諾少將所說,在被捕時,薩達姆對抓捕的士兵說:"不要開槍,我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我願意談判."雖然一句話就交代了被捕者的身份,理發師也立刻讓他回復了原本的相貌,並且手上的文身也在告訴人們他就是薩達姆本人,但美國人還是不敢就此認定,也不敢馬上公布這個消息,他們可不想開一個國際玩笑.他們把驗明正身的權利交給了DNA測試.
DNA測試有3個必須步驟, 首先要從實驗對象身上拿到部分組織樣本,比如少量皮膚組織、毛發或者血液,然後進行萃取提純,分離出遺傳物質DNA,如果順利的話,這一切只需要半個小時;接下來再把得到的DNA片斷放到特定的儀器中進行擴增(PCR),這可能要花2-3個小時的時間;最後再用專門的基因檢測儀對擴增出來的DNA進行分析作圖,標出那些能作為本人特徵的遺傳信息,這一步大概也需要2個小時.剩下的工作只需將得到的圖與早先得到的遺傳信息圖進行對比,即可判斷出樣品是否源自同一個人.
既然美軍可以對薩達姆做基因測試,那就說明他們已經擁有了薩達姆的遺傳信息圖.美國軍方聲稱,他們在今年4月份就已經採集到了檢測樣本———可能來自他用過的牙刷或者喝過的水杯.並且早在幾個月前,薩達姆的兒子烏代和庫賽被美軍擊斃時,美國人就用類似的DNA檢測技術進行過身份確認.這又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鑒別薩達姆身份的方法:烏代和庫賽是薩達姆的親生兒子,他們的Y染色體完全遺傳自薩達姆,所以可以通過檢驗他們三個人身上的Y染色體的微衛星標記是否相同來鑒別被捕者的身份,如果一致那就是薩達姆無疑———除非他還有一個孿生兄弟.
根據新聞媒體漸次透露的消息,北京時間14日凌晨2點26分,薩達姆在提克里特附近的村莊中被美軍抓獲.這一消息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就傳到了美國總統布希的耳中,此時這個被懷疑是薩達姆的人已被轉移到了一個安全地區.然而,直到北京時間14日晚上19點14分,布希才得到了確定的消息———這個傢伙就是薩達姆,並在隨後發表了演講.
從2點到19點,只用了17個小時,美國的科學家就驗明了身份,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速度.在日常生活中,基因測試的結果常常需要在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後才能出來.英國萊斯特大學的亞歷山大?傑弗里是DNA分析作圖方面的專家,他認為:"雖然這個速度讓我感到吃驚,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檢測的確是可行的."美國馬里蘭州OrchidCell mark實驗室的夏洛特曾參與了9?11遇難者身份確認的工作,她也認為,在有理想的血液或唾液樣本的情況下,進行快速DNA檢測是可能的.但在實際中,要想得到沒有被污染的足夠樣本可能會有一定困難.在美國紐約從事犯罪調查的DNA專家勞倫斯?科彼林斯基則認為,整個基因檢測過程甚至可以做到在7個小時內完成,但在犯罪調查中,完成書面報告的過程也常常佔用了大量時間.
從這次行動可以看出,美國為了捕獲薩達姆可謂煞費苦心,除了動用情報力量、軍事力量之外,還隨時准備好了科研力量.正是由於科學家的幫助,布希才避免了對薩達姆身份的置疑而帶來的尷尬.

⑥ 美國人炒股看哪些技術指標

美國是基於價值分析,也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但在中國不適用,你說的m120也是一種方法

⑦ 美國股市為什麼不流行技術分析而流行基本分析呢

有很多原因

首先,美國股抄市的公司財務數據真實性是中國A股市場無法相比的,相對來說,國內造假太嚴重。

其次,市場的成熟度,也可以說是市場的有效性,也就是股票價格反映信息的充分程度,誰高誰低一想就知道。

第三,想樓上說的,美國股市裡都是大型機構,普通居民買的則是這些機構發行的各類基金,所以,股市裡都是職業的,實力雄厚的炒家,少了散戶,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就會減輕許多

還有很多,可以寫一篇論文,不過樓主的分有點少,呵呵

⑧ 作者約翰·邁吉 [美國人]《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在哪裡有買

這本書一直暢銷啊,當當、京東、淘寶、實體書店都有賣。
建議您買第八版,第九版的翻譯很差勁。

⑨ 請推薦幾本技術分析的經典書籍!最好是外國人寫的

《誰動了我的股票?》主要是教你如何不再被那些手中握有利益的人蒙騙,如何從頭開始完全掌握自己的投資,看清自己的錢到哪裡去了、今後該往哪裡去。從今天起,停止浪費彈葯,在資本主義的投資戰場上,做個了解市場真相、不受外力擺布的聰明投資人。
閱讀這《誰動了我的股票?》,便足以窺探金融環境與股票市場的現實與真相。讓讀者可以不用花費更多的「學費」,不用「吃塹」便能「長智」,這一本獨一無二的投資理財書,不容錯過!

內容簡介誰動了我的股票?:揭秘股市陷阱與應對技巧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揭秘股市的7大陷阱,包括造假業績、欺騙上市、莊家設套、惡意炒作、假借重組、消息效應、股評「黑嘴」;第二部分介紹基本御敵術;第三部分專攻分析決竅;第四部分告訴讀者怎樣才能不被騙。

作者簡介誰動了我的股票?:揭秘股市陷阱與應對技巧
作者姓名:付剛
相關作品:《看透莊家玄機》《散戶賺錢的100個細節》《老闆財務課堂:搞不懂財務就當不好老闆》《查賬步步通:圖解版》《出納新手應知應會一本通》《成本控制步步通:圖解版》《記賬步步通:圖解版》《財務報表步步通:圖解版》《會計新手應知應會一本通》《誰動了我的股票?:揭秘股市陷阱與應對技巧》《銅仁年鑒:2006(精裝)》《銅仁年鑒:2005(精裝)》《長線炒股一點通》《財務經理日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具箱 (1光碟)》《新股民賺錢必讀》《怎樣選股 金錢滿倉》《港股投資一本通》《短線炒股一點通》《網上炒股一點通》《「股」林高手:選股致勝12招》《Protel DXP電路設計實用教程》
作者簡介:付剛,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經濟學碩士學位,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中級會計師,全國證券從業資格一級專業水平。對證券投資、財稅金融政策改革有較深入的研究。在國內率先提出了電子貨幣對於現實金融體系存在沖擊的觀點,是股權分置改革的積極推動者。曾任鵬華基金客座顧問,是近年來在證券基金研究領域嶄露頭角的復合型研究專家。主要著作《短線炒股一點通》《短期套利88招》《新股民賺錢必讀》等。

閱讀全文

與美國人技術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芒果超媒並購價格 瀏覽:993
歐元對人民幣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796
2007年人民幣對泰銖匯率 瀏覽:912
合米金服理財 瀏覽:512
登記外匯網站 瀏覽:61
最新理財投資產品 瀏覽:523
融資租賃起步 瀏覽:413
基金確認份額買入是哪日的凈值 瀏覽:861
外匯期貨寶貴金屬 瀏覽:309
股票程序華人 瀏覽:337
什麼叫融資租入 瀏覽:557
美國生豬價格報告 瀏覽:746
美元對人民幣期貨交易單位 瀏覽:384
金道貴金屬出金有問題嗎 瀏覽:243
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 瀏覽:903
網上貸款的口子那些好 瀏覽:193
四達網路貸款網路貸款 瀏覽:504
麥包包融資 瀏覽:75
個人融資計劃書 瀏覽:910
梁晨股票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