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證券分析師職業前景在哪裡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有了證券從業資格證,只是剛起步,有了敲門磚,離證券分析師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證券分析師要即懂宏觀經濟,又懂微觀經濟,即懂分析技術,又懂各項經濟數據指標,還要看得懂研究報告,自己會寫股評,還要有職業道德,是要在股市里磨練很多年才能歷練出一個合格的證券分析師。僅僅這張資格證書是不夠的,如果您有興趣可以看一下CFA的書(CFA即特許金融分析師,是金融投資界的一種職業資格稱號,由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學院」(ICFA)發起成立,每年在全球范圍內舉行資格考試。有「全球金融第一考」、「華爾街入場券」之稱。CFA考試分為三個不同級別,在全球各個地點統一舉行,考試難度大、總計需要3000$。考試內容包括:職業准則、數量方法、經濟學、財務報表分析、公司金融、固定收益、權益證券、衍生證券、其他投資、投資組合等十科。CFA在金融投資界享有盛譽,被認為是投資專業的黃金標准。目前全球有8萬余持證者。)
cfa的前景是很美好的。
希望我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的回答可以讓您滿意!
回答人員:國泰君安證券客戶經理屠經理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❷ 注冊金融分析師的職業前景
CFA在國際上認可度如何? CFA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正如獲取CFA特許資格認證顯示了投資專才對更高標準的執著追求,聘用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也表現了公司對此的重視。全球金融機構的僱主都將CFA特許資格認證視為卓越的專業標准。憑著如此廣泛的認同,CFA特許資格認證持證人在國際職場上享有明顯的競 勢。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通常就職於投資公司、互惠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或成為私人財富經理。 在中國大陸擁有最多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的僱主包括普華永道、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匯豐銀行、中國中信、法國巴黎銀行、瑞銀、德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平安保險、招商局集團、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CFA薪資水平
作為緊缺人才,全球擁有CFA認證的約10萬人,中國內地地區僅約2000人,因此CFA有著令人羨慕的高收入:
CFA年收入統計(單位:美元):美國19萬;英國20萬;新加坡11.3萬;香港13.6萬;加拿大10.8萬;全球平均17.8萬。
CFA與MBA年收入比較(單位:美元):哈佛MBA在美平均年薪12.8萬,CFA在美平均年薪17.8萬。
❸ 國泰君安怎麼樣、他們公司的傭金怎麼收取的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傭金需要根據您的實際情況進行核定。
國泰君安證券在上海乃至全國所有證券公司中排名第一、規模最大、服務最好、擁有江蘇路等最佳券商營業部。服務包括:
1、提供新股民入門貼心服務:基礎知識講解、開戶指導、軟體使用介紹、分析方法傳授、個股資訊專享;
2、開戶手續流程、辦理時間、年齡限制、要求條件、網上銀行、注意要點,本人證件等需要資料介紹;
3、B股賬戶開戶/轉戶手續、流程、費用、條件、時間、需要資料、境內外投資者資格要求等詳細介紹;
4、與全國18家銀行合作,開通基金賬戶後,直接網上申購或定投市場各類債券貨幣票基金產品;
5、為機構、公司、集團、法人、企事業等單位,,提供股票/證券賬戶開戶服務以及固定高收益產品;
6、提供中午或周末(六日)股票/證券賬戶開戶服務,可網上在線預約或電話預約開戶;
7、融資融券標的證券股票數量最多(包括9隻ETF)且余額充足,利率費率優惠,完全實現T+0交易;
8、同時提供固定收益產品,如現金穩定增值產品,靈活似活期、收益似定存、安全似國債。
詳情歡迎您登錄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網站人工咨詢。
回答人: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理財顧問曾經理
工號:011891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❹ 在國泰君安證券做投資顧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學歷、專業的資格抄證書是硬性襲條件,但這並不說你有了這個就可以做理財顧問、投資顧問、分析師學員。投顧等是對綜合能力要求非常強的職位,至少要具備營銷能力、分析能力、專業知識能力、表達能力等,在這個行業沒有個二三年的沉澱是做不好這些專業性要求很高的職位的。
其實很多證券公司明知在外面招不到符合條件的人才,但卻仍然把這些職位掛上去。其目的之一是抱抱試試看的想法,也許有這樣合適的人才呢?之二是豐富招聘的職位線,讓招聘的崗位不顯得單調。很多應聘者其實跟本就分不清投顧和營銷人員工作崗位的區別。在通知應聘者來面試後,HR會建議其從營銷做起,營銷做好了,綜合能力上來了,就可以轉成投顧崗。這樣也會吸引一部人投投顧簡歷的人做營銷崗位。
❺ 期貨分析師的工資高嗎
我是本科出身,出應聘的時候,他沒說要研究生,結果他收到簡歷時候,說我們要研究生,並且需要經驗。我當時懵了,反正沒戲,又不能要回簡歷,所以就斗膽問HR,說如果我明年考上研究生應聘你們分析師(國泰君安的),你們的薪水水平是多少。當時HR問我想要多少,我直接說7000(月薪),但是HR猶豫都沒有直接說有,看來我要的有點少都都可能。這個價格是我實際問的,可信度相對較高。分析師還要求有演講寫報告等能力,你可以准備一下。你有期貨行業分析的三年經驗,優勢很大。雖然期貨跟證券不太同,但是分析師崗位大同小異,期貨分析師可能低一些,五千多到六千多吧。祝君好運。
❻ 行業分析師工資收入多少
我是本科出身,出應聘的時候,他沒說要研究生,結果他收到簡歷時候,說我們內要研究生,並且需要經驗。我當容時懵了,反正沒戲,又不能要回簡歷,所以就斗膽問hr,說如果我明年考上研究生應聘你們分析師(國泰君安的),你們的薪水水平是多少。當時hr問我想要多少,我直接說7000(月薪),但是hr猶豫都沒有直接說有,看來我要的有點少都都可能。這個價格是我實際問的,可信度相對較高。分析師還要求有演講寫報告等能力,你可以准備一下。你有期貨行業分析的三年經驗,優勢很大。雖然期貨跟證券不太同,但是分析師崗位大同小異,期貨分析師可能低一些,五千多到六千多吧。
祝君好運。
❼ 我去年考過了系統分析師,想跳槽,可以要求多少年薪
你如果沒有工作經驗,而且在1類城市(北京,上海等),建議你要年薪3W-5W就行了;如果你有2年以內工作經驗,那麼你的薪資應該是6W-10W,如果你得工作時間是2年以上,那麼你得薪資應該在8W以上,另加年終分紅.
❽ 在國泰君安的營業部工作的人隨便有10多萬年薪吧,比如說客服、證券經紀、分析師等
證券業遍地是黃金不代表每人至少是中產。收入差距是很大的,少的一個客服,經紀1000多很正常。單純從營業部來說,同一個公司同一個城市的不同營業部收入也是天差地別。因為營業部人員的收入取決於營業部的成交額。總得來說,作為證券公司的基礎人員,營業部客服,經紀,分析師除開個別業績特別優秀的,其它的可以說收入平平。客服就是一般公司文員的水平,經紀完全是看開戶數量,客戶成交量。分析師略微高點,熟手大概4000左右。
❾ 金融分析師賺錢嗎
看你處於何種職位,還有個人能力如何,金融分析師一般是非常賺錢的。
正如獲取CFA特許資格認證顯示了投資專才對更高標準的執著追求,聘用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也表現了公司對此的重視。全球金融機構的僱主都將 CFA特許資格認證視為卓越的專業標准。憑著如此廣泛的認同,CFA特許資格認證持證人在國際職場上享有明顯的競爭優勢。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通常就 職於投資公司、互惠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或成為私人財富經理。
在中國大陸擁有最多CFA特許資格認證持有人的僱主包括普華永道、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匯豐銀行、中國中信、法國巴黎銀行、瑞 銀、德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平安保險、招商局集團、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全球范圍內,僱傭CFA協會會員的十大主要公司:美國銀行美林證券(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花旗集團(Citigroup)、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匯豐銀行(HSBC)、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瑞士聯合銀行(UBS)、富國銀行(Wells Fargo)。
作為緊缺人才,全球擁有CFA認證的約10萬人,中國內地地區僅約2000人,因此CFA有著令人羨慕的高收入:CFA年收入統計(單位:美元):美國19萬;英國20萬;新加坡11.3萬;香港13.6萬;加拿大10.8萬;全球平均17.8萬。
CFA與MBA年收入比較(單位:美元):哈佛MBA在美平均年薪12.8萬,CFA在美平均年薪17.8萬。
❿ 我是一名數學研究生,明天去面試沈陽國泰君安的研究員一職,想知道,基本工作內容和待遇,發展前途
註:姚偉,清華大學物理碩士,國泰君安首席研究員
姚偉:用邏輯制勝
2007-1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國泰君安是個多產知名行業研究員的地方,他們有兩位是首席研究員,都大名鼎鼎:一位是李質仙,另一位就是姚偉。
這個「首席」實際上相當於研究所的副所長。因為資深、因為影響力、因為多年未變的對研究的執著,有人戲稱他們是「骨灰級」的研究員。不過,初次見面的人,都會驚訝久聞其名的姚偉,原來只是個剛剛30歲謙遜的瘦高年輕人。
生於牛市 長於熊市
30歲的姚偉很年輕和富有朝氣,不過對於一個已經在行業里做了6、7年首席研究員的他來說,又稱得上是「老革命」了。姚偉的研究專注在電力等公用事業領域,因其領先的研究邏輯和研究報告的影響,且擔任國資委和多家上市公司的顧問,在電力行業和上市公司中有著很高的認知和認同度,常常被行業內的新研究員看作是「帶頭大哥」。
目前國泰君安研究所總共有80多人,其中從業三年以內的佔到相當一部分,五年以上的不到40%。姚偉認為自己是上一波牛市的產物。
2000年的時候,行情大好,股市持續上漲到2000點,券商大舉擴招研究人員,並且不限制行業門檻。在清華讀了7年物理專業的姚偉就此進入國泰君安,從2001年底開始做分析師。「當時各種學歷背景的畢業生都有人進入這一行。」但在姚偉入行的時候,大家沒有怎麼做深入的研究,各公司對研究的重視程度也遠不及現在,加上後來持續熊市,對很多證券業人士來說,都是苦熬日子。但姚偉並沒有荒廢時光,從2002年開始後的幾年時間里,姚偉平均每周出1.5篇左右的報告,每年共有70多篇,工作量可算是業內最大的。他曾經一年寫了14篇關於華能國際的研究報告。殘酷的熊市同時也培養了國泰君安研究所大批堅定信奉價值投資的研究員。
直到後來,價值投資理念被認可並得到市場的驗證,研究從過去的「幌子」變成「槍」,在證券公司的鏈條上,幾乎所有的業務都與研究相關。從經紀業務、投行購並、自營業務到投資業務、內部管理,研究都是必需的。國泰君安公司領導對研究所的重視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國泰君安的業務部門老總更是有超過一半都是從研究所出去的,用公司總裁的話說:「只有專業人士才有飯吃。」
姚偉說,牛市是很好的舞台,是研究員最大的幸福。「牛市裡大象都可以起舞,對於一個想做指揮者的人來說,如果面對的都是冬眠的熊,即便你的動作再漂亮也沒有成就感。」感謝牛市的同時,姚偉仍舊是理性的,他說分析師應該是市場里最理性的人,即使是大家都在享受泡沫的時候。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國泰君安研究所就很難受,因為老的研究員多,經歷的起落多了,很多事件當時有人覺得很重大,但在拉長了時間軸之後,發現其實是小浪花。」姚偉也承認,老的研究員,相對敏感度差一些,大牌的研究員相對謹慎。雖然資深的研究員人脈廣,經驗足,但有可能過於保守,放走了一些市場機會,被客戶所抱怨,所以他也面臨比較大的壓力。有投資經理笑話他們:你們都是熊市裡出來的,身上都是熊毛,沒有幾根牛毛。「如果是落後了市場,我們一定要改,另外,如果市場超出理性太多,我們也一定會迴避。讓客戶持續理性的賺錢,客戶也能夠理解。指揮大象固然有成就感,但是大象發瘋也很可怕,有可能被踩死。不能跟大象一起發瘋。」
從小黑馬變成大白馬
目前姚偉的研究覆蓋電力行業16家公司,其中有13家大公司,也就是處於指標股的地位。說起經典之作姚偉很開心:「比如華能國際,有人評價是我的最愛。」姚偉寫了很多關於這家公司的報告,這個公司已經打上了姚偉的烙印,市場評價每次它的上漲都和姚偉有直接關系,而每次下跌也可能伴隨姚偉的一些判斷。
電力是個大行業,幾年前的市場地位差不多相當於銀行股,這個行業出了很多優秀的分析師,也出了不少優秀的投資經理。比如從南方、易方達、上投摩根等都有基金經理出身於電力行業的研究員……這個行業的平穩增長帶來很多機會,姚偉覺得,大家的心態也相對平穩。
姚偉說,「我是一個典型的風險厭惡型的人,我的性格比較保守,而這正好和我研究的行業特性相符,公用事業本身就是完全防禦性的。」姚偉會在對公司心裡特別有底的時候才推薦給客戶,而客戶也逐步熟悉了他的性格,對他審慎的研究態度和豐富的研究經驗更為接受。
國投電力是姚偉做的一個比較完美的發現價值的案例。2004年初,它還是st公司著手進行重組的時候,姚偉就開始了推薦,目前該公司基本上屬於市場認可的一線白馬公司。當然,價值發現的過程通常是:一開始,大家對他的推薦都表示懷疑,之後是有分歧,然後大家都贊同他的看法。現在,姚偉覺得需要淡出對該公司的研究,因為在大家觀點同質化的情況下,研究的邊際效益比較低,需要新的投資機會了。「看著它從小黑馬變成大白馬,這個過程還是很享受的」。姚偉說。
之後在寶新能源和金山股份的發掘過程中,姚偉認為他們改變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看行業的角度。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以前的電力都是大公司,信奉「唯出身」,國有的核心大公司先天就是好公司。但金山股份和寶新能源這兩家民營背景的上市公司,從市場里攫取了一小塊份額。他們的市場化的體制和機制、項目優選能力、敏銳的市場眼光、突出的成本控制,以及對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很好利用,導致公司迅速超常規的發展,這些也給了姚偉對行業不一樣的認識。「電力行業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相對波動比較小,收益穩定。更多的決定因素在前端,如果前端的部分解決好了,後端就不會有大的壓力。」他說,「電力公司的調研不需要爬到鍋爐里去看,因為電力公司是標准化的。」當時也有其他研究員的推薦,但是姚偉的分析邏輯和分析方法,顯然更為市場所接受。從他推薦之後,寶新能源股價表現驚人,一年的時間里翻了十倍。
2006年至今的牛市中,對長江電力、華能國際、深能源、廣州控股、粵電力等龍頭公司的先後推薦也相當成功,股價表現的大的節奏也和姚偉的推薦有著相當的契合度。
伴隨這些故事,姚偉自己也從這個行業中資歷最淺的研究員發展到最資深。入行時他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看著很多前輩覺得他們高不可攀。而幾年下來,隨著證券行業的變化和賣方研究的不斷進步,姚偉抓住了不少機會。大概在入行第三年的時候,就做到了行業內第一,並且保持至今。
堅守行業變遷
姚偉的入行經歷也伴隨著他所研究的電力行業的變遷。
入行之初直到2002年電力行業可謂蕭條。通過對行業一些常規指標持續的跟蹤和分析,姚偉發現,電力行業和發電公司的各項指標都在逐步變好,因而自2003年開始,他主動跳出來指出,電力行業的轉折正在臨近。後來延續近兩年的電荒驗證了此判斷,電力行業也成為當時局部牛市中「五朵金花」中的一朵,其中華能、長電和國投電力等股票表現相當突出。
2004年後,煤價飆升、成本壓力加大、大量新機組投產使得機組利用率下滑,一時間行業境況風聲鶴唳,甚至在2005年第一季度出現全行業虧損。但姚偉通過對行業核心要素的仔細分析測算,提出行業波動的低點要好於普遍預期,2006年後行業將再度回暖。但這個觀點遭到了一定的懷疑,甚至行業利潤率重新走好的一年以內,還有相當多的人對行業持過度悲觀的態度。而姚偉在2006年下半年異乎尋常地大力推薦電力行業,指出行業股價表現完全忽視了行業景氣度的超出預期的顯著回升,並且在年底寫出了《景氣回升與資產注入比翼,水火龍頭和區域強者共舞》的研究報告,全面和有預見性的闡述了行業存在的大量投資機會,被稱為2007年電力股行情的「綱領性」報告。連同之後一系列的行業和公司報告,2007年初電力股也追上了牛市的步伐,走出惹人注目的行情。
所以,姚偉認為,「最領先的推薦固然重要,有時候更需要的是反省,如果發現自己沒錯,那就需要更多的堅持」。
姚偉的研究不僅要覆蓋電力行業本身,也需要對上游的煤炭和電力設備、下游的一些高耗能的行業進行關注。這是一個縱向軸,另外還要進行橫向研究。對於每個省和區域,供需成本發生變化,不僅要咨詢企業,還要直接問電廠。「相對來說,電力上市公司調研的決定性作用不大,但可以起到驗證的作用,此外,還需要對發改委等部門進行定期走訪。」
和其他競爭性行業不同,姚偉強調,電力行業里最難做的部分,不是通過調研等手段發掘優秀企業,而是從公開的資料里把握大的發展趨勢。例如以前對電力行業的分析基於「出身論」,後來他在2004年逐步建立了分析三要素:電價、煤價、機組利用率,從這三個指標來觀察行業的變化、預測企業利潤的變化、行業景氣度的走勢,以此形成了電力行業的基本分析邏輯。「三要素」的分析也一度成為今後電力行業研究員的分析方法。
姚偉的體會是,買方基金經理對研究員的判斷,一般也是喜歡嚴謹的邏輯,而不是看中結果。老的研究員在邏輯上比較有優勢,而新的研究員可能覺得信息量大最重要。相對而言,姚偉覺得其實賣方研究員的信息優勢並不明顯,重在理性分析、抽絲撥繭的加工工作。
比如最近這次發改委調整山西、內蒙古送京津唐電價,姚偉的點評報告並沒有計算哪家公司受益多少,而只指出趨勢:雖非煤電聯動但仍有趨勢性意義,調整兩省東送京津唐電廠的標桿電價的依據仍應是「成本推動」,相關調整的依據與年中兩省強烈要求的「區域煤電聯動」不無關聯。因而,此次電價調整應可說明整體電價調整的趨勢還是比較明確的。此次電價調整也遵循了優化調度原則,在調高部分新投機組電價的同時也調低了部分非高效機組的電價。因而,此次調整雖不能使得相關上市公司明顯受益,但未來電價調整(或第三次煤電聯動)也可能採取有升有降的做法,這樣一來,即便電價總體小幅上調也可使得行業先進產能(包括上市公司)顯著受益。這種對趨勢的判斷就來自於專業和經驗的結合了,而其後兩天電力股的走勢也再度印證了這種判斷。
投行的頭腦+投資的眼光
姚偉給自己的研究團隊定下的原則有三點:客觀分析,謹慎定價,大膽推薦。首先要不帶主觀色彩地去分析公司,審慎的前提下進行定價預測,然後不遺餘力地向客戶推薦。
姚偉常說:「頂級的研究員,要有投行的經驗和投資的眼光,尤其是對於重資產的行業——電力和鋼鐵等,玩的是資本的游戲。如果沒有投行的思路,沒能站在公司高管、行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就很難發現和抓住機會。」
他的另一個原則是:做分析員首先學會做人,要和自己做覆蓋領域的業內人事和多方面的客戶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信。有些上市公司曾經表示,「姚偉不看好我們公司,但我還是承認他是最好的分析師。」
姚偉的研究經驗是,預測最可靠的發展趨勢,一是要站在比較高的角度思考,二是和行業內最優秀的人交流,三是用證券行業專業的角度給公司的發展建議。他認為,要在腦力里把自己當成投行經理。他和公司高管交流的基礎是:同樣了解行業,曾經站在對方的角度幫他考慮,而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知名度和背後的投資人,大行業尤其要把握大趨勢。拿電力公司來講,相對同質比較強,個股差距不會像其他行業那麼大。所有基金經理也都更喜歡問他對行業的看法。
姚偉曾經和業內做了一輩子電力、年過六旬的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成為忘年交。他還為不少公司搭建了進入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安排和框架。他常常給各類電力公司講行業發展、講公司的案例,當年他給央企的一些高管講電力上市公司的發展理念:「份額為重,成本優先,現金為王。」現在回頭看,華能和長電等公司的發展軌跡大體都是這樣的。
「當你的想法能夠加諸於上市公司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的虛擬經濟影響了實體經濟後,會很有成就感。」姚偉說。
值得驕傲的是,這個行業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會姚偉都抓住了,行業內大多數最典型的公司和最有特色的、打破常規的公司都是他最先發掘並推薦的。很多基金經理對姚偉的評價是:既能講事實,又能講故事。
姚偉說研究是在理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和演繹。一個分析員不能像教科書,也不是一定不能和泡沫有關系,要堅持理念,但也不能排斥其他不同的聲音。
「國際化標准化的研究流程,會在未來席捲國內的研究。」姚偉說,老研究員可能生存下來,不能適應的可能會被淘汰。市場會淘汰一部分人、工作會淘汰一部分人、還有一部分是自我淘汰。現在很多研究員和姚偉有同感,有時候覺得自己是「腦力農民」,就某個階段來說,也被認為是「吃青春飯」,體力消耗大,非常辛苦。不過,香港的分析員一般可以做到45歲。「國內的研究道路一定會很快重復國外的路。未來能養得起實力研究機構的券商一定不超過10家,正常5家。哪些老傢伙能生存下來?哪些新的能搶到位子?都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過程。」
「我一直覺得這個工作比較適合自己,也還沒有到覺得沒法進步的時候,還有激情,也比較喜歡這個工作,它符合我的一些理想和性格,進步也比較大。個人的一些研究的方向和想法,還可以慢慢去實現。」這些是姚偉至今沒有轉行的原因。他說,這幾年有很多機會做別的職業,有頂級外資投行來挖,也有做基金公司投、研負責人的機會。但研究不光是歷史情況的歸納,還有未來預測和演繹,研究的核心是預測未來,但這是最難的。「每年都有新的東西,新的難題,新的成就和新的痛苦」,姚偉說,這個行業的吸引力仍舊很大。(
清華大學的都來了,你還怕啥,好好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