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關於建國以來中國GDP發展的分析,轉折點及原因,詳細!好滴加分!謝謝!
改革開放也就是GDP停滯不前到飛速增長的轉折點,原因就是中國政府對經濟政策的改變,加入WTO更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GDP也從農業、手工業、資源開采業等低端產值佔主導逐漸向輕重工業、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轉移。GDP是衡量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也是觀察經濟發展的最簡單直觀的指標。我國的下階段目標就是要在保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要工業。
年份 GDP(億元) GDP指數 GDP增長率 人均GDP(元/人) 美元/人
1978 3645.2億元 100.0 0.0% 381元 226美元
1979 4062.6億元 107.6 7.6% 419元 269
1980 4545.6億元 116.0 7.8% 463元 309
1981 4891.6億元 122.1 5.3% 492元 288
1982 5323.4億元 133.1 9.0% 528元 279
1983 5962.7億元 147.6 10.9% 583元 295
1984 7208.1億元 170.0 15.2% 695元 299
1985 9016.0億元 192.9 13.5% 858元 292
1986 10275.2億元 210.0 8.9% 963元 279
1987 12058.6億元 234.3 11.6% 1112元 299
1988 15042.8億元 260.7 11.3% 1366元 367
1989 16992.3億元 271.3 4.1% 1519元 403
1990 18667.8億元 281.7 3.8% 1644元 343
1991 21781.5億元 307.6 9.2% 1893元 355
1992 26923.5億元 351.4 14.2% 2311元 419
1993 35333.9億元 400.4 14.0% 2998元 520
1994 48197.9億元 452.8 13.1% 4044元 469
1995 60793.7億元 502.3 10.9% 5046元 604
1996 71176.6億元 552.6 10.0% 5846元 703
1997 78973.0億元 603.9 9.3% 6420元 775
1998 84402.3億元 651.2 7.8% 6796元 821
1999 89677.1億元 700.9 7.6% 7159元 864
2000 99214.6億元 759.9 8.4% 7858元 945
2001 109655.2億元 823.0 8.3% 8622元 1041
2002 120332.7億元 897.8 9.1% 9398元 1135
2003 135822.8億元 987.8 10.0% 10542元 1273
2004 159878.3億元 1087.4 10.1% 12336元 1490
2005 183084.8億元 1198.7 10.2% 14040元 1739
2006 211923.8億元 1337.7 11.6% 16024元 2052
2007 249530.6億元 1496.9 11.9% 18868元 2553
Ⅱ 中國 GDP 被高估還是低估了
對於某些比較落後的地方,政府可能會對其GDP有一定操控,由此來說比較高估。但再考慮到未統計的經濟,也可能會低估。綜合起來說,高估低估不好下定論。
1.中國的農村住房一年更比一年的人數,在發達國家,農民建房是計入GDP的,而中國從來沒有包括在內;
2.越來越多的人在農村和城市從事保姆、月嫂職業,這部分收入在國外也計入GDP,和中國是不計算的;
3.由於稅收制度,對個體工商戶大量中國每年超過統計數據的實際營業額;
4.農村通過互助、橋梁、道路的義務勞動建設也不計入GDP。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在生產或消費,但中國的GDP總量只有54.6%的美國,這顯然是與事實不符。因此,世界銀行預測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美國。
Ⅲ 近幾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分析總結
1.沒有找到准確數據
2.上升趨勢
3.翻一翻就是增長一倍 再翻一翻就是在翻了的基礎上又增長一倍 依次類推 因此翻2翻就是原來的4倍
即99245*4=396806 增長了(396806-99245)/99245=300%
Ⅳ 1980 2010中國GDP分析
中國超越之路:來自黑布林北海居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04/23/5931940_98228143.shtml
Ⅳ 如何看待中國GDP世界
中國的經濟再一次靚麗的表現,在連續六年減速之後,2017年的實際GDP增速似乎正在回升。第二季度剛公布的6.9%的年增長率超過了2016年的6.7%,遠高於國際預測機構的共識,預計今年的增長率將接近6.5%,到2018年將進一步放緩至6%。
宏觀層面分析: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GDP忽略了中國經濟增長問題的深層次問題,那是因為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非同尋常的結構轉型之中 - 以製造業為主導的生產者模式正在讓位於日益強大的以服務為導向的消費模式。
這就意味著國內生產總值從投資和出口的快速增長轉向內部私人消費相對較慢的增長,整體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放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這方面需要考慮對中國脆弱性的認識。
中國在危機面前都有深度的復原力,例如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全球收縮最嚴重的情況下,2008 - 2009年中國經濟平均年增長率為9.4%。
近年來總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主要集中在去杠桿化和相關的房地產市場緊縮兩者之間 ,認為這是日本式的停滯。他們不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高度節約的經濟體,如果出現日本式的停滯,中國有比日本有更多的手段,畢竟我國戰略空間廣大。
中國的國民儲蓄在2017年可能達到GDP的45%,遠高於日本28%的儲蓄率。就像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239%的政府債務能夠迴避主權債務危機一樣,中國擁有更大的儲蓄緩沖和更小的主權債務負擔(佔GDP的49%),情況要好得多形狀來避免這種內爆。
微觀層面分析
中國的企業債務問題不容忽視 - 2016年末非金融債務佔GDP的比重估計達到GDP的157%(而2008年末為102%),這使得大部分負債上升的國有企業要做勢在必行的改革。
擔心中國房地產市場總有充分的理由。畢竟,一個崛起的中產階級需要經濟適用房。隨著中國人口的城市份額從1980年的不到20%上升到2016年的56%以上,到2030年最有可能達到70%,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但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 - 與其他完全城市化的主要經濟體不同 - 在需求方面得到充足的支持,未來10 - 15年,城市人口可能保持年均增長1-2%的增長軌跡。自2005年以來,中國的房價上漲近50%,幾乎是全球規范的五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住房手錶),可承受性顯然是一個合理的擔憂。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審慎地管理滿足城市化需求的住房供應增長,而不會造成過度的投機和危險的資產泡沫。
同時,中國經濟在2017年初也受到強勁的周期性復甦力度支撐。六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1.3%,與前幾年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受到後危機較弱的影響全球復甦。同樣,到2017年年中,通貨膨脹調整後的零售額年增長率為10%,比總體GDP增長6.9%的速度快45%,這反映了家庭收入的顯著增長以及日益強大的。
悲觀主義者一直視中國經濟為自己的經濟觀點 - 重復了耶魯大學歷史學家喬納森·斯賓塞(Jonathan Spence)多年前的開創性評估的一個經典錯誤。普遍認為打破日本和美國的資產泡沫在中國構成了同樣的威脅。同樣,中國近期的債務密集型經濟增長高潮預計也會和其他地方的情況一樣。
預測人士發現,難以抵制重大危機沖擊的發達經濟體對中國的影響。過去一直是錯誤的做法,今天又錯了。
Ⅵ 橫向分析1980,1990,2000,2010,2015中國GDP指標
依抄990年中國的GDP為依9三四漆襲.吧億元。相近幾年的GDP見下表: 上世紀吧0年代初,中國開始研究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中國於依9吧5年開始建立GDP核算制度。依99三年,中國正式取消國民收入核算,GDP成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GDP核算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規定,中國GDP是按照《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貳00貳)》(CSNA)的要求進行測算的,該體系採納了聯合國依99三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國家統計局正在對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修訂的貳00吧年SNA進行研究,並將逐步對我國GDP核算制度方法進行修訂
Ⅶ 中國歷年GDP走勢
自十八大以來,中國的GDP每年增長7.2%。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預期的6%-6.5%的目標。
從2013年到2016年,GDP的年均增長率為7.2%,高於同期世界的2.6%和發展中經濟體的4%的平均年增長率,年均444.130萬億美元 元(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平穩,發展平穩。 其GDP同比增長6.9%,並且連續八個季度保持穩定在6.7%-6.9%的增長率。
2019年全年的GDP按季度劃分,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4%,第二季度同比增長6.2%,第三季度同比增長6.0%,第四季度同比增長6.0% 。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 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 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
(7)中國gdp分析擴展閱讀:
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8%;股份制企業增長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2.0%;私營企業增長7.7%。
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5.0%,製造業增長6.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0%。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1和2.7個百分點。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58%。12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分別為53.2%,51.2%和51.1%,均高於臨界點。
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4%,位於較高景氣區間。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101億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10 月份收窄 0.8 個百分點;其中11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4%,10 月份為下降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