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光源的積極意義
上海光源打造網路化視頻監控
上海光源能量居世界第四,是世界上同能區正在建造或設計中性能指標最先進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性能被優化在用途最廣泛的X射線能區,科學壽命大於30年,並可開展自由電子激光等下一代光源的研究。它將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產生重大影響,主要可簡述為以下四個方面:
1、上海光源將為中國的多學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應用提供先進的實驗平台,將為提升中國的綜合科技實力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上海光源具有幾十條可向用戶開放的光束線和上百個科學實驗站,它們將為中國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信息科學、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團簇物理、化學、醫學、葯學、地質學等多學科的前沿基礎研究,以及微電子、醫葯、石油、化工、生物工程、醫療診斷和微加工等高技術的開發應用,提供不可替代的先進實驗平台。僅以生命科學為例,生命科學已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蛋白質科學已成為各發達國家競相搶占的制高點,因此蛋白質科學技術已成為中國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關注點。而以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研究為主要目標的結構基因組學研究,其中80%以上的工作需要在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進行,所以上海光源將成為中國生命科學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大科學設施。
上海光源將對有巨大產業前景的微電子、微機械等高新技術的開發,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由於在長三角地區存在擁有此類高技術的許多高端用戶,故而草擬中的上海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里,已將應用上海光源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潛在用戶中囊括了微電子與光電子工藝平台、先進復合材料、紅外光電材料和器件、再生能源等多個領域中的上千名高科技開發商。
上海光源作為先進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本身具有很高的現代高科技的融合度和集成度,因此它將成為中國顯示綜合科技實力的標志性重大科學裝置,並為提升國家知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科技實力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2、上海光源將為不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交叉融合創造優良條件,為組建綜合性國家大型科研基地奠定基礎。
上海光源首批建設的光束線和實驗站居國際先進水平,可同時容納幾百名來自不同學科和高技術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科學實驗。幾十條光束線和上百個實驗站全部建成後,同時容納的研究人員可達上千名。如此之多的研究人員同時使用上海光源,就創造了特有的科研氛圍,為不同學科間的學術交流提供了天然的優良條件,使上海光源自然而然成為綜合性的大型前沿研究中心,為萌發新思想、創造新方法和開辟新學科提供極為有利的環境條件。
中國科學院正計劃籌建以上海光源等大型設施為依託的上海應用物理國家實驗室。該國家實驗室在發展光源物理與技術的同時,還將大力開展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性研究,如空間技術向小型化和微型化發展中所需要的新型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與研製、健康領域中疾病的新型診斷技術和新葯的設計與遴選技術研究、結構與功能材料研究、強光技術研究、有機化學領域前沿問題研究等。這個計劃組建的國家實驗室將成為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的綜合性高科技研發中心。
3、上海光源將直接帶動中國相關工業的發展
上海光源直線加速器實現電子束出束
上海光源的建設將直接帶動中國現代高性能加速器、先進電工技術、超高真空技術、高精密機械加工、X射線光學、快電子學、超大系統自動控制技術以及高穩定建築等先進技術和工業的發展。大科學工程的實踐證明,這種帶動作用的間接效應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是非常大的。
上海光源對於中國在現有的工業基礎上及早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開發成果,將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中國在某些催化劑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有著相當好的基礎和科技積累,但加入WTO之後,面臨激烈的競爭,催化劑的研發就是競爭的一個焦點。上海光源將是新型催化劑研發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放眼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均已在同步輻射光源上建有專用的光束線站,假如沒有高性能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先進技術的支持,中國企業將面臨十分被動的局面,因為一種催化劑的成敗,會導致進口貨和國產品每年的銷售差價超過10億元人民幣之多。此外,基於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微細加工技術已成為發展微電子機械繫統的主要支撐技術,微細加工將在不長的時間內形成具有相當規模的產業。隨著業界對集成電路的集成度要求越來越高,科學界估計,對線度在幾十納米及以下的集成電路,第三代同步輻射光刻技術有可能將成為主要的光刻手段。在醫療診斷和新葯研究方面,上海光源也將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例如雙光子高清晰度心血管造影技術等。
4、上海光源將產生的社會效益
大科學工程對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上海光源的建成是民族自強的體現,它顯示了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決心和意志。可預見到,上海光源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普及的基地,國內已建成的大科學工程均已開展這項工作,獲得很好的效果。上海光源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在中國更是開歷史之先河。中國正處在一個變革時期,構建新體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上海光源的建設將為此增添一份寶貴的經驗。
Ⅱ 上海光源的大事記
2004年12月25日,舉行上海光源工程開工典禮,正式破土動工。
2006年10月26-27日,上海光源工程5條光束線站和電子直線加速器的調整方案通過評審論證。
2007年4月16日,增強器正式開始隧道安裝。
2007年5月15日,直線加速器啟動調束,當日實現電子束出束。
2007年6月11日,儲存環設備總體安裝正式啟動。
2007年6月28日,直線加速器各項技術指標基本達到設計要求。
2007年11月30日,首批全部7條光束線站前端區設備安裝完成。
2007年12月24日 在開工三周年之際,上海光源出光。
2008年5月12日,第一條光束線站——小角散射線站首輪調試成功,將聚焦的同步輻射單色光引到實驗站樣品處。
2008年12月27日,第一條波盪器光束線站——軟X射線譜學顯微線站首輪調試成功。
2009年1月28日,第一台真空波盪器自主研製成功,在儲存環上安裝就位。
2009年2月6日,硬X射線微聚焦及應用線站首輪調試成功。
2009年3月7日,首批建設的最後一條光束線站——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首輪調試成功。
2009年4月中下旬,直線加速器、增強器和儲存環、首批7條光束線站通過工程科技委組織的專家測試。
2009年4月26-27日,上海光源工程建設國際評估會舉行。
2009年4月29日,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舉行竣工典禮,上海光源工程按期建成,總工期52個月。同時,上海光源國家科學中心(籌)正式揭牌。
2009年5月6日,上海光源正式對國內用戶開放試運行。
2009年7月16日,上海光源完成對用戶的首輪開放,期間安排用戶實驗時間39天。
2009年10月22-27日,上海光源工程通過驗收工藝測試。
2009年12月8日,上海光源工程通過工藝鑒定驗收。
2010年1月18日,上海光源工程通過中科院和上海市組織的預驗收。
2010年1月19日,上海光源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Ⅲ 上海交大有幾個校區
上海交通大學現在有6個校區,分別為:徐匯校區、閔行校區、黃浦校區、長寧校區、七寶校區、浦東校區,總佔地面積300餘萬平方米。
上海交通大學,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一。學校現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校區,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學校的各項辦學指標大幅度上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上海光源中心電話擴展閱讀:
部分上海交大校區的介紹:
(1)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在上海市徐匯區華山路1954號。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2)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區之一,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800號,校區毗鄰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佔地面積約309.25公頃(4638.75畝)。校區內有醫院、郵局、銀行、影院、學生活動中心、各類體育場所等設施,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社區。
(3)上海交通大學長寧校區在上海市法華鎮路535號。交通大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一百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近30萬各類優秀人才,包括一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實業家等等。
Ⅳ 7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的上海奮進展車沒有展示哪個地標
「奮進上海」彩車以LNG十萬噸巨輪為主體造型,象徵著上海乘風破浪、繼續遠航。鼎立船頭的「上海」二字,與前甲板上的中共一大會址模型珠聯璧合,寓意上海由紅色起點出發,一路砥礪前行。船頭上方,一架騰空而起的C919大型客機代表新發展與新動能;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鷗門」後方,是一條充滿速度與激情的能量隧道,16個城市景觀建築群模型踞其上,與背後真實的東方明珠、陸家嘴摩天大樓交相輝映;彩車尾部,一根飄帶串聯起2010年世博會中國館、「上海光源」和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三座地標,展示上海城市發展的巨大成就。
Ⅳ 上海去年成績如何,今年工作將有哪些亮點
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今天開幕!楊雄市長作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上海在加快建設科創中心、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等方面做了哪些實質性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如何?2017年,上海又將在哪些方面作更多努力?小布摘選《政府工作報告》要點,配以動圖,帶你快速了解市政府2016年工作答卷和2017年任務清單,和每一位市民都息息相關哦!
楊雄
去年成績單
1
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預計增長6.7%
楊雄說,2016年,預計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8%,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PM2.5年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5微克/立方米;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比上年分別增長8.9%和10%。
Ⅵ 上海光源的上海光源
「超級顯微鏡群」支撐科研開發
「普通的X光就能清晰拍攝出人體的組織和器官,而上海光源釋放的光,亮度是普通X光的一千億倍。通俗說來,上海光源相當於一個超級顯微鏡集群,能夠幫助科研人員看清病毒的結構、材料的微觀構造和特性。」上海光源中心主任趙振堂介紹,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為我國材料、生命、環境、醫葯、物理、化學、地質等學科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截至2015年12月,上海光源首批7條線站共開機提供182123小時用戶實驗機時,支持課題近7000個。來自365家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和公司的1938個研究組的12674名用戶在這里開展實驗,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透露,上海光源中心正在加緊籌備上海光源線站(二期)工程和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與用戶裝置。「如果說第三代同步輻射光能為科學家拍攝『分子照片』,那麼屬於『第四代先進光源』的X射線自由激光能夠對生物活體細胞展開三維全息成像和顯微成像,進入拍攝『分子電影』的時代,以更高的世界級水準推動上海乃至國內各領域科學家向自主創新進軍。」 蛋白質中心,探索生命奧秘的「國之利器」
「在中國,每年有上百萬兒童感染手足口病,給家庭以及兒童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蛋白質中心主任雷鳴在發布現場與大家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不久前,利用蛋白質中心的冷凍電鏡設施,蛋白質中心的叢堯研究員與巴斯德所的黃忠研究員合作,成功揭示了手足口病病毒抗體的作用原理。相信用不了多久,科學家就能研發出手足口病特異性葯物,兒童將不再受手足口病困擾。」
幾天前,蛋白質中心的許琛琦研究員在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發現了提高T細胞抗腫瘤免疫功能的新方法,為開發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奠定了重要基礎。
雷鳴介紹,蛋白質中心是當今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家綜合性的大科學裝置,「以前一個科學家可能要花很多年才能認識一個蛋白質。但是在蛋白質中心,藉助各式各樣的先進設備和儀器,最短僅需2分30秒就能認識一個蛋白質。」今年1月,利用蛋白質中心設施,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福研究團隊進一步解讀了埃博拉病毒的入侵機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病毒膜融合激發機制,為阻斷埃博拉病毒入侵取得重大突破,並在《細胞》上發表論文。
2015年7月28日,蛋白質中心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探索生命奧秘的「國之利器」亮劍出鞘,將不斷推動我國在生命科學前沿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量子卓越中心,微觀粒子使信息傳輸更安全
提到「量子」,很多專業外的人「霧里看花」。量子卓越中心院長潘建偉介紹,「日常生活中的光就是由大量光量子組成。如果能夠掌握這些光量子的特徵,通過對這些光量子的精確操作,就能進行信息的編碼、存儲、傳輸和操作。量子通信將比傳統通信方式更安全,是對信息處理的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