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機械行業哪個有發展前景
現在是2017年了,我感覺機械行業,現在做一些樣件類的比較適合發展,比如3D列印什麼的,小批量的東西比較好做,因為現在什麼產品都更新很快,有的產品量還沒有起來,又更新了,現代社會都將就個性化,註定不會有太多的大批量,如果你要做機械行業,你可以參考
甚振金屬零件廠
,它工廠什麼設備都有,一個復雜零件需要多種加工方式時,它也能在本廠內全部加工,
不外發,節約了成本和更容易進行質量控制,這個廠就比較適合做小批量的一些產品。選擇機械一定要先考慮市場需求,不僅要看當前的市場,還要看這個行業未來的需求量,只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長,希望能幫到你.......
2. 2016年機械製造業的市場需求的報告範文
你這個機械製造范圍有點廣,最好具體到專門的行業,如XX行業機械製造。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機械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你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用!(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如若,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採納,您的採納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第1章:機械行業並購重組背景綜述
1.1 機械行業並購重組的基本定義
1.1.1 合並、兼並與收購
1.1.2 並購的類型
1.1.3 並購收益與成本
1.1.4 公司重組策略
1.2 機械行業並購重組的模式分析
1.2.1 股權並購
1.2.2 債券並購
1.2.3 資產並購
1.2.4 公司分立
1.2.5 並購前後的資產重組
1.3 機械行業並購重組與產業成長的模式
1.3.1 實業模式
1.3.2 投資模式
1.3.3 「企業+基金」模式
1.4 機械行業並購重組中介服務機構分析
1.4.1 投資銀行與並購
1.4.2 律師與並購
1.4.3 會計師與並購
1.4.4 其他並購中介
(1)銀行與並購
(2)評估師與並購
(3)公關顧問與並購
(4)咨詢機構與並購
(5)信託與並購
(6)研究機構與並購
1.5 機械行業並購重組政策環境分析
1.5.1 機械行業發展相關重點政策分析
1.5.2 機械行業企業並購重組涉及的法律法規
(1)組織結構操作層面
(2)股權操作層面
(3)資產重組及財務會計處理操作層面
第2章:中國機械行業並購交易整體情況分析
2.1 中國機械行業並購交易規模
2.1.1 中國機械行業並購交易數量
2.1.2 中國機械行業並購交易金額
2.2 中國機械行業戰略投資者並購交易情況
2.2.1 戰略投資者並購交易數量與金額
2.2.2 戰略投資者並購交易的重點行業
2.3 機械行業私募股權基金及財務投資者並購交易情況
2.3.1 私募股權基金及財務投資者參與投資交易數量
2.3.2 私募股權基金及財務投資者參與投資交易金額
2.3.3 私募股權基金及財務投資者參與的海外並購交易
2.3.4 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投資交易與退出數量
2.3.5 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投資企業上市與並購退出數量
2.4 中國機械行業海外並購情況分析
2.4.1 中國機械行業海外並購交易數量
(1)按投資地區分類
(2)按投資行業分類
(3)按投資者性質分類
2.4.2 中國機械行業海外並購交易金額
2.4.3 中國機械行業海外並購地區的選擇
2.4.4 中國機械行業海外並購重點行業分布
2.4.5 中國機械行業海外並購發展趨勢預測
第3章:機械行業資本市場並購重組情況分析
3.1 機械行業資本市場並購重組現狀分析
3.1.1 機械行業A股市場並購重組情況分析
3.1.2 機械行業中小板和創業板並購重組分析
3.1.3 機械行業新三板企業並購重組情況分析
3.2 機械行業A股市場並購路線分析
3.2.1 機械行業借殼上市情況分析
(1)借殼上市的數量和金額分析
(2)借殼上市涉及的行業情況
(3)借殼上市重點案例深度解讀
3.2.2 機械行業橫向整合資源的並購分析
(1)橫向整合為目的的並購數量和金額
(2)相關並購重組涉及的重點行業分析
(3)以橫向整合為目的的並購重點案例
3.2.3 機械行業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並購分析
(1)涉及產業鏈整合的並購數量和金額
(2)相關並購重組涉及的重點行業分析
(3)涉及產業鏈整合的並購重組重點案例
3.2.4 機械行業多元化戰略發展並購分析
(1)以多元化發展為目的的並購數量和金額
(2)相關並購重組涉及的重點行業分析
(3)以多元化發展為目的並購重組重點案例
3.3 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模式研究
3.3.1 機械行業二級市場收購模式——中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啟動
3.3.2 機械行業協議收購模式——中國目前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主流模式
3.3.3 機械行業要約收購模式——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收購市場化的推進
3.3.4 機械行業迂迴模式——中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模式創新的多樣化
3.3.5 機械行業整體上市模式——控制權不發生轉移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
第4章:機械行業國企改革過程中的並購重組分析
4.1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重組的政策環境
4.1.1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出台預測
4.1.2 地方政府國企並購重組方案解讀
4.1.3 國企並購重組相關鼓勵政策分析
4.2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重組現狀分析
4.2.1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交易數量和金額分析
4.2.2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涉及的主要行業
4.2.3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的重點類型分析
4.2.4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重大案例分析
4.2.5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的主要方向分析
4.2.6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的重點區域分析
4.3 機械行業VC/PE機構參與國企改革情況分析
4.3.1 機械行業VC/PE投資國有企業的重點案例
4.3.2 機械行業VC/PE投資國有企業的並購金額
4.3.3 機械行業VC/PE機構參與國企改革的模式
(1)直接參與國企的股權投資
(2)通過並購基金的模式參與
4.4 機械行業新三板國資國企並購重組分析
4.4.1 機械行業新三板最新功能和定位分析
4.4.2 機械行業國有企業在新三板的掛牌情況
4.4.3 機械行業新三板國資國企並購重組展望
4.5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重組中的投資機會
4.5.1 機械行業央企並購重組過程中的投資機會分析
4.5.2 機械行業地方國企並購重組過程中的投資機會
4.6 機械行業國企並購重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4.6.1 產權關系
4.6.2 政府行政干預
4.6.3 國有資產流失
4.6.4 人力資源整合
第5章:機械行業並購重組重點案例分析
5.1 機械行業股權並購重點案例分析
5.1.1 並購案例背景介紹
5.1.2 並購案例參與主體
5.1.3 案例並購過程分析
(1)市場環境
(2)並購目的
(3)目標選擇
(4)並購戰略
(5)股權交易分析
(6)並購整合
5.1.4 並購案例評價
5.2 機械行業債權並購重點案例分析
5.2.1 並購案例背景介紹
5.2.2 並購案例參與主體
5.2.3 案例並購過程分析
(1)市場環境
(2)並購目的
(3)目標選擇
(4)並購戰略
(5)股權交易分析
(6)並購整合
5.2.4 並購案例評價
5.3 機械行業資產並購重點案例分析
5.3.1 並購案例背景介紹
5.3.2 並購案例參與主體
5.3.3 案例並購過程分析
(1)市場環境
(2)並購目的
(3)目標選擇
(4)並購戰略
(5)股權交易分析
(6)並購整合
5.3.4 並購案例評價
5.4 機械行業合並(分立)重點案例分析
5.4.1 並購案例背景介紹
5.4.2 並購案例參與主體
5.4.3 案例並購過程分析
(1)市場環境
(2)並購目的
(3)目標選擇
(4)並購戰略
(5)股權交易分析
(6)並購整合
5.4.4 並購案例評價
第6章:機械行業並購重組風險及收益分析
6.1 機械行業企業並購的風險分析
6.1.1 機械行業企業並購中營運風險分析
6.1.2 機械行業企業並購中信息風險分析
6.1.3 機械行業企業並購中融資風險分析
6.1.4 機械行業企業並購中反收購風險分析
6.1.5 機械行業企業並購中法律風險分析
6.1.6 機械行業企業並購中體制風險分析
6.2 機械行業並購重組的風險控制
6.2.1 機械行業投資環境風險
(1)國別風險
(2)市場波動風險
(3)行業周期風險
6.2.2 機械行業項目執行風險
(1)目標公司基本面風險
(2)估值和定價風險
(3)交易結構設計風險
6.2.3 機械行業監管審批風險
6.2.4 機械行業輿論環境風險
6.2.5 機械行業後續整合風險
6.3 機械行業並購交易收益率的相關因素分析
6.3.1 並購目的的差異
6.3.2 支付方式差異
6.3.3 並購規模差異
6.3.4 公司類型差異
6.3.5 行業差異因素
6.4 機械行業各類型並購的收益比較以及投資線索
6.4.1 各類型並購的收益比較
6.4.2 買殼上市的特徵以及投資線索
6.4.3 多元化並購的特徵及投資線索
6.4.4 行業整合並購的特徵及投資線索
6.4.5 大股東資產注入類並購的特徵及投資線索
第7章:機械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機會分析
7.1 2015年並購重組新趨勢分析
7.1.1 整體上市成國企改革主線
7.1.2 新三板公司頻頻被A股公司並購
7.1.3 「PE+上市公司」模式風靡A股
7.1.4 分離式重組審核便捷受追捧
7.1.5 折戟IPO公司曲線上市
7.2 機械行業2015年並購整合方向預測
7.2.1 行業內部並購
7.2.2 上游產業並購
7.2.3 下游產業並購
7.2.4 跨界並購整合
7.3 機械行業並購融資渠道分析
7.3.1 增資擴股
7.3.2 股權置換
7.3.3 金融機構信貸
7.3.4 買方融資
7.3.5 杠杠收購
7.4 機械行業未來並購重組的機會分析
7.4.1 新興產業的並購機會
7.4.2 國企改革的機會分析
7.4.3 存在借殼機會的上市公司
………………
3. 2016年機械行業將面臨什麼困難
產業升級,結構調整。
4. 機械行業的現狀與前景
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裝備產業,承擔著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和生產工具的任務,機械工業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相關產業部門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水平。
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
近年來,我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放緩,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上半年,中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整體呈下降趨勢,2019年為5.1%,低於同期全國工業平均水平(5.7%),也低於上年機械工業6.3%的增速。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1.5%。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塑料機械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5. 誰知道2016年機械行業的前景以及金屬物價走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建築機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從目前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和機械工業的增長潛力看,機械工業發展既面臨挑,又有許多機遇。據分析,主要行業走勢大體如下:
工程機械行業:預計隨著國家對鐵道、公路、機場、碼頭和城市公用基礎設施等項目投資力度的加強,國內市場對工程機械產品的市場需求會有所改善。雖然今年企業生產漲幅會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全年工程機械行業仍將保持適度增長。
農業機械行業:由於國家繼續加強對農業的投入和農產品收購的順價政策實行,預計大型農機產品生產降幅將明顯降低,農業運輸機械將保持適度增長,一些小型、專用農機具市場需求將保持平穩。但受農民收入增長減慢和收入分流等因素的影響,預計農機生產低速增長的狀態不可能扭轉。
石化通用機械行業:由於石油化工通用設備行業的產品多系量大面廣的輔機製造,盡管今年以來這個行業生產增幅逐月回落,但與其它機械製造行業比仍是基本適度的。從主要產品情況看,受海上石油發展的影響,石油鑽采、煉油化工設備保持一定增長;氣體壓縮機、高中壓閥門生產與化肥行業生產不景氣有關,降幅都較大。從目前相關行業發展前景看,今後石化通用行業情況會有轉機,生產增長會有所恢復,尤其是國家加大對年產30萬噸及以上合成氨、48萬噸及以上尿素、30萬噸及以上乙烯成套設備等的技術改造會促進需求的平穩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機械行業重組並購主要方式有:1)資產置換,實現行業內部、或控股股東集團內部的重組。典型案例:上海機電與控股股東之間歷年的資產重組;中聯重科收購建機院下屬環衛設備、汽車起重機資產。2)借殼上市,實現跨行業重組。典型案例:浙江精工鋼構借殼長江股份上市;南方香江集團借殼山東臨工上市。3)戰略重組並購。典型案例:振華港機大股東中港灣集團和中國路橋集團合並重組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沈陽機床集團戰略收購德國希斯公司、雲南機床、交大科技。 全流通將為重組並購提供便利,並有望降低並購成本。根據「十一五規劃建議」精神,我們認為在未來幾年,機械行業中企業之間的收購兼並行為將進一步增加。通過收購兼並,國內將造就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6. 2016機械製造業形勢研判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展望2016年,我國裝備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既有「十三五」各項新的政策開始實施、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等積極因素,也有國內外需求持續低迷、企業面臨的困難超出預期等不利因素,但總體機遇大於挑戰,我國裝備工業將呈現新的發展形態和趨勢,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等將成為增長亮點。2016年中國裝備製造業及工業發展形勢展望(圖片來自網路)2015年是「十二五」最後一年,是我國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面對國內外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國裝備工業各項指標持續低位運行,發展壓力一直較大。一、對2016年形勢的基本判斷(一)生產、出口增速加快回升2015年以來,發達國家經濟復甦依舊緩慢,新興經濟體擴張偏弱,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進程中,盡管經濟運行整體平穩趨勢沒有改變,但受汽車等主要行業市場下行波動及需求低迷影響,前8個月我國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低位徘徊。9月和10月,汽車等行業快速回升,裝備工業增速也實現企穩回升。1-10月,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低於全國工業同期水平,不足2014年同期的一半。預計全年我國裝備工業增速將繼續回升,但在投資需求收縮和外貿形勢壓力下,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全年增速在5.5%左右。出口方面,1-10月出口交貨值增速呈逐月回落態勢,累計同比下降2.15%,10月下滑幅度略有減小,同比下降4.32%。預計全年出口形勢仍將嚴峻,出口交貨值累計同比降低幅度在2.5%左右。預計2016年,在「十三五」開局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國裝備工業下行壓力將減小。盡管國際經濟形勢仍然嚴峻,但隨著我國三大區域發展戰略、中長期製造強國建設戰略及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實施和加快落實,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逐步形成,國內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此帶動下,2016年全年我國裝備工業將加快發展,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加速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7%左右。出口方面,「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把裝備工業作為新的出口主導產業培育發展,同時因2015年出口基數下降,2016年我國裝備產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暖,出口交貨值將實現同比增長,預計全年累計增幅在5%左右。(二)汽車工業增速繼續回暖趨穩2015年以來,我國汽車工業加快轉型,前7個月產銷增速延續下降趨勢,行業下行壓力不斷增大。進入8月份,隨著國家政策實施效應開始顯現以及新的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等政策出台,汽車產銷增速跌幅逐步減小,10月雙雙回暖為正增長。1-10月產銷1928.03萬輛和1927.81萬輛,同比增長0.02%和1.51%,較上年同期雖均大幅減緩,但月度回暖趨勢十分明顯。其中,乘用車產銷增長較快,10月產銷分別完成189.97萬輛和193.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和13.3%。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保持增長,1-10月實現銷售675.71萬輛,同比增長12.6%,占乘用車的銷售比例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持續攀升,1-10月累計生產181225輛,銷售171145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預計在政策推動下,年內汽車產銷將持續快速回暖,全年汽車產銷增速將達到4%和3%。預計2016年,受宏觀經濟增速趨穩及利好政策影響,汽車產銷增速將保持較快回暖態勢。但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受環境保護、交通擁堵的限行限購不利因素影響繼續加深,汽車回暖空間有限,預計全年汽車產銷增速將逐漸趨穩,保持在7%左右增長。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戰略重視及多重政策繼續實施,各地政府為治理霧霾和節能減排也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將持續上揚,帶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和自主品牌汽車加快發展。同時,由「互聯網 」推動的智能網聯汽車以及無人駕駛汽車、新型燃料電池汽車也將在「十三五」開局取得新突破。(三)機械工業延續分化走勢2015年以來,我國機械工業運行面臨較大困難,主要指標增速創新低,總體呈低迷走勢,部分行業表現分化。1-10月,通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3.2%,專用設備製造增長3.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增長7.3%,儀器儀表製造增長5.7%。主要通用機械產品如泵、齒輪、氣體壓縮機、風機等產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金切機床產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同比下降9.8%,金屬成形機床下降6%;工程機械產量全線下滑,挖掘機、裝載機產量分別同比下降24.5%、28.9%;火電、風電等傳統發電設備產量下降幅度較大,但風電機組產量同比增長15.8%;大型拖拉機產量同比大幅增長32.3%,中型拖拉機增長7.2%,但小型拖拉機產量同比下降15.5%。預計2016年,影響行業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機械工業仍將經受嚴峻考驗。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逐步到位,宏觀經濟形勢逐步好轉,機械工業下行態勢也將逐漸企穩,加上行業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積聚,部分結構調整起步較早的企業、行業和地區將加快回升。同時,一些機械行業將延續增長分化走勢:工程機械、重型機械、礦山機械、石化設備、常規發電裝備等傳統投資類產品以及機床、交流電動機、低壓電器、電線電纜、中小型普通農機產品等產能相對過剩行業將延續下降趨勢,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農業機械、節能環保裝備、文物保護裝備、現代物流設備等將加快增長。
7. 機械行業發展前景
我國城鎮化率從1993年的27.99%上升到2012年的52.27%,給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機械行業黃金10年的時代背景。雖然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新型城鎮化給予了無限厚望,但由投資拉動經濟轉為內需驅動已是大勢所趨,加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保有量也已達到了一定規模,城鎮化率對行業銷量的邊際貢獻效應也在遞減,這一趨勢在2010年後就開始顯現。具體可參見下圖,從左至右分別是挖掘機、裝載機、汽車起重機和混凝土泵車的銷量走勢,可以明顯看出2010年是一個拐點。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建築工程機械製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顯示,在4萬億基建投資驅動下,2010年工程機械行業的相對估值也達到了頂峰。依據新上任領導班子的風格,未來類似4萬億的政策紅利應該難再有。2011年甬溫鐵路事故、日本核危機、高通脹、房地產泡沫,2012年整個宏觀經濟投資環境放緩,使得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在2012年經歷了嚴重下滑,時間和幅度大大超過市場預期,整個市場哀鴻遍野都認為工程機械業進入了長久的隆冬。
工程機械行業的下游需求跌到低谷,產能嚴重過剩,從下圖可看出,在工程機械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社會保有量巨大、需求透支、經濟和基建投資放緩、信用銷售風險嚴重,連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的矛盾也公開化、激烈化。
8. 請分析國內外機械行業目前的狀況與前景
受「穩增長」帶來的托底需求以及朱格拉周期驅動下產品替換需求推動,工程機械行業自2016年9月以來景氣度持續回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累計生產12.63萬台,較上年同期增長99.18%。工程機械需求大幅回暖的背景下,企業盈利明顯改善,同時資產減值損失對盈利的侵蝕也有所下降。
2017年以來,基建投資增速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地產投資增速則緩慢回落,宏觀需求有韌性。展望2018年,房地產投資或將繼續回落,基建投資增速或將放緩,宏觀需求指標邊際減弱。
由於工程機械行業將於2018-2020年迎來存量設備的替換高峰期,雖然下游投資增速放緩,設備總保有量的增速回落,但考慮到存量設備替換處於高峰期,前瞻認為2018年工程機械的高銷量有望持續。
9. 2016機械加工行業前景怎麼樣
2016年經濟總體不好,部分製造業小企業衰落,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最終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經濟時起時落,最主要是穩住自己企業的管理,才能在企業中脫穎而出。希望能被採納,謝謝!
-----廣州園大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