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的回應董事長套現13億,具體是怎樣回應的
美的回應:因方總個人資產配置需要,且是首次減持。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交易中包含出現了2筆巨額的大宗交易,合計成交了2000萬股,占總成交的98%。
從交易對象看,交易的賣出方為中國中金財富證券平潭西航路營業部,買入方分別為機構和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其中機構買入1300萬股,成交額為8.86億元;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買入700萬股,成交額為4.77億元,兩筆交易累計金額13.62億元。
9月3日,深交所網站更新了一條重要股東變動信息顯示,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出現在減持董、監、高減持名單中,減持2000萬股,這意味著方洪波2日通過大宗交易套現了逾13億現金。
對於公司董事長方洪波的大額套現,美的集團回應稱方洪波因個人資產配置需要,且系首次減持。公司表示,方洪波之前都是增持美的集團股票。交易受讓方以海外投資機構為主,會繼續長期持有,且根據法規要求交易後六個月內受讓方也不得減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方洪波減持的前兩天,美的集團公告披露回購股份進展。公告稱,截至今年8月31日,美的集團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了1426.5萬股,占公司截至8月31日總股本的0.2031%,最高成交價為54.18元/股,最低成交價為46.30元/股,總支付金額超7億元。
從美的集團2020年上半年披露的十大股東名單來看,董事長方洪波持有公司股票1.37億股,佔比為1.95%,為公司第四大股東,如今減持2000萬股後,還剩下1.17億股,方洪波或將退至公司第五大股東。
二季度業績強勁復甦
美的集團董事長大額減持的一大背景是,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不斷震盪攀升,並在8月3日觸及歷史新高達74.74元,總市值也突破5000億。截至9月4日,美的集團股價有所回調,收盤價為68.79元,今年累計漲幅超21.5%。
美的集團股價不斷走高與公司的基本面息息相關。8月30日晚間,美的集團公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390.67億元,同比下滑9.56%;凈利潤約為139.28億元,同比下滑8.29%。
雖然業績有所下滑,但受到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影響,家電行業整體表現並不佳,而美的集團經營情況明顯好於行業平均水平。根據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全國家用電器行業營業收入6265.1億元,同比下降15.3%;利潤總額441.5億元,同比下降17.8%。
2020年上半年,美的主要家電品類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佔比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家用空調產品的全渠道份額提升明顯,線上市場份額超過35%,全網排名第一,線下市場份額超過30%。
分渠道看,美的的線上渠道增長較快。2020年上半年,美的全網銷售規模超過430億元,同比增幅達到30%以上,占內銷比例49%,全網排名第一,在天貓、京東和蘇寧易購等平台保持家電全品類領先。
從單季看,美的集團二季度已經呈現快速復甦態勢。二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是814億元,逆勢同比增長3.2%;歸母凈利潤為91億元,同比增長0.7%,二季度扣非後凈利潤也逆勢增長了2%。
二季度的強勢復甦,不少券商發布研報表示對其看好。國盛證券表示,展望下半年,地產竣工支撐、前期需求補償釋放等因素帶動銷量企穩回暖,預計美的集團下半年增長良好。
招商證券認為,中長期視角,公司持續深耕主業,深化零售轉型,提升效率,未來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概率較高;公司具有完善的股權激勵方案和穩定的分紅預期,質地優秀。較為穩定和高質量的業績增長+核心資產中長期估值提升大趨勢。
對於未來業績恢復情況,美的集團在回應董事長減持時同時強調,公司未來三季度基本面繼續向好,預計單季收入將實現強勢增長。
⑵ 如果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對美國會有什麼影響
有很大的影響,不僅僅對美國有影響,對中國也有影響。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中美兩國雙贏,完全沒有必要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想得那麼復雜,碰巧兩個國家,一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是發展中國家,買美國國債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賺取了太多的美元,再把賺來的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給工人發工資、支付原材料費用等成本支出。
而銀行保存的美元為了保值增值,就必須對外投資,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畢竟在一定程度上美國的國債最安全,而且收益穩定。但是較為不好的就是美國國債收益低,如果美國的美元貶值,我們的外匯資產會縮水。
就拋售美國國債的後果來看,中國並非能比美國輕松。如果中國拋空美國國債,那麼將帶有標志性意義,國際市場的跟風不可避免。美元迴流將使得貶值成為美元的唯一選擇,而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毋庸置疑。
(2)上海家化拋售擴展閱讀:
美國國債可分成兩個主要類別:
1、公眾(包括外國投資者)持有的債券,有可銷售債券以及不可銷售債券
2、美國政府帳目持有的債券
美國國債約有25%由外國政府持有,差不多兩倍於1988年的比例。美國財政部的統計顯示,2006年末,在「公眾持有」的國債中,44%由外國投資者持有,而當中的66%是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尤其是日本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
外國持有美國國債中,40%來自日本和中國,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⑶ 大型央企或國企為什麼頻頻拋售房地產資產
什麼信號?大型央企或國企頻頻拋售房地產資產!
今年以來,房企股權轉讓頻現,涉及項目大多處於虧損或高負債狀態。據觀察,在11月出售的15個地產項目中,有10個處於高負債或虧損狀態。如華僑城轉讓的豐台地王項目,截至10月末,項目公司資產總計95.56億元,負債則高達98.32億元;首創置業出售100%股權的四川首創遠大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6560萬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總資產5.77億元,總負債則為5.79億元。
克而瑞房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隨著房地產領域宏觀調控的不斷深入,市場成交持續降溫,房企回款難度加大。加之融資政策一直從緊,使得房企的資金來源受到影響,房企減負減壓需求大增,大部分主流房地產企業開始主動降低負債率,股權融資需求明顯增加。年底沖刺業績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從企業戰略層面來看,房企出售一些不符合企業戰略發展或不在企業戰略覆蓋城市的資產,可以達到調整業務結構及布局的目的。
⑷ 7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大漲36% 投資客開始拋售房產
經過三個月的低迷與回調,上海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在7月再度沖高。
據信義房屋數據,2016年7月上海二手房共成交3.85萬套,較上月環比上漲36.6%。全市二手房成交總金額889.6億元,環比上月增長39%。成交均價微漲,為2.79萬元/平方米。
投資客拋售兩套房
在剛剛過去的7月,林先生已經將自己在上海市長寧區伊犁路的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售出,總價275萬元,「成交很快,一掛出去就有買家上門,而且也沒有還價。」林先生說,自己在上海做生意多年,名下持有8、9套房產,從去年到現在,房價一路飆漲,自己所在伊犁路區域,均價從一年多前的3萬多元/
平方米上漲到現在的5萬多元/平方米,「我已經有些看不懂了,擔心市場有泡沫,我手頭的房產較多,總是持有怕後市存在風險,所以想先賣掉1、2套。」林先生說,好在出售的過程很順利,一掛出就有買家接盤,自己又欣喜又意外。
數據顯示,在年初的1月和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曾達到驚人的4.6萬套和5.7萬套,然而隨著3.25新政的出台,4月的成交量大幅下滑到2萬套水平,5、6月份也是在低位徘徊,成交量分別為2.3萬套和2.8萬套。
上海
太平洋房屋副總經理王超稱,3.25政策出台以後,4、5、6月份的成交量都很低迷,從3月的5.7萬套下滑至2萬多套,價格也出現5%左右的微調,這一階段市場轉為觀望,需求是被抑制的。而到了7月,政策的消化期已過,市場再度活躍,此前被壓制的剛需、改善型需求被釋放出來,加上7月上海土地市場單價、總價最高地塊頻出,加劇了市場的恐慌心理,出現了恐慌性購房的行為。
「怕漲價」:地價走高刺激買家入市
太平洋房屋
浦東金橋門店經理方波表示,7月他們門店成交了10多套房源,業績上漲了40%-50%,「外環外的地價都拍到3萬多了,我們這兒的房價才4萬多,所以客戶會選擇出手。」方波說,8月的行情會比7月更好,市場行情將持續走高。
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副總裁兼上海中原地產總經理劉天暘稱,7月上海二手房市場出現「淡季不淡」的行情,且交易量增幅超出預判。目前市場置換需求占據重要比例,買家往往是賣掉一套或者兩套原有房屋去購置新房。因此從新房市場來看,7月中高端項目有不錯表現,7月一、二手市場保持了很好的協調性。
「盡管7月成交量比較大,但是價格還是保持穩定。主要成交集中在中低價位段產品,結構性變化下均價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劉天暘說,7月二手房市場成交活躍,一方面是活躍的土拍市場提高了買家的未來預期。另外,7月新房市場供應減少,「一房難搶」使一些急於入市的客戶轉投二手房市場。最後,原先固有認知7
月是傳統淡季,但是今年7月出現「淡季不淡」的行情,讓很多客戶始料未及,有些買家唯恐到「金九銀十」樓市會變得更好而錯失入市良機,故在此預期下不如提前入市。
中原地產中遠兩灣城的中介業務員張碩也稱,7月市場明顯比前兩三個月好很多,整個中遠兩灣城片區成交了40、50套房源,原來出價580-590萬元的兩房現在出價在600萬元,房型好的兩房房源基本賣空了。
再出新政空間不大
王超說,照目前的情況看,預計8月二手市場仍會延續7月的火熱勢頭,成交量仍然會保持在3.5萬-4萬套的水平,如果接下來連續三個月成交量維持高位,價格將會再度上漲,「所以我們也很擔心,如果市場持續過熱,不排除到了10月份再出政策的可能。」不過王超同時表示,3.25政策已經堪稱史上最嚴厲調控政策,再出台新的政策,操作的空間已經不大。
房多多聯合創始人曾熙表示,上海作為一線城市,成交量持續上升是必然的。即便是在比較低迷4、5、6月份,上海二手市場的成交量也是呈現逐月回升狀態的,由於新房的供應量比較小,大量的成交轉移到二手市場,隨著政策被逐步消化,造成7月成交量的爆發。「從我們目前監測到的情況看,房東的加價比例在增加,在交易前臨時跳價的比例也在增加,在局部區域比如拍地的區域,價格是在明顯往上走的,所以未來價格上行的壓力是很大的。」
曾熙說,7月的市場情況將成為未來幾個月的常態,預計8、9月份市場會持續向好。
寶原地產寶山區域總監張燕介紹說,尤其是7月中旬以後,客戶購房的慾望非常強,不再猶豫了,看過幾套之後就能下定,而前面兩三個月都是在觀望的。因為土地市場火熱,很多客戶擔心到了9、10月份房價還會漲,所以紛紛出手,「價格總體穩定,有些微漲,談價的餘地已經不大。」
嚴躍進表示,應該說7月上海二手房交易非常熱,這和一手房的市場走勢基本類似,體現了淡季不淡的效應。這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房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後續是否會出政策還是比較擔心的,這個時候對於此類二手房市場的判斷就會比較一致,即積極認購此類二手房非常有必要。第二是持續的高單價、高總價地的現象,使得二手房跳價的現象比較多,這個時候購房者也會積極認購。第三是隨著7月份新盤的供應,會使得房東急於拋售二手房,進而換購新房。二手房熱是一個很大的信號,意味著此前「3.25新政」後上海房地產市場熱度依然不減。所以要警惕下半年突然收緊政策的可能。否則目前部分房源陸續步入到4萬元/平方米的均價,將是倒逼各類新政策的繼續出台。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8-0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⑸ 我國如果拋售美國國債會對美國產生何影響
拋售?傷人3寸,自傷1尺!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中美兩國雙贏,其實你完全沒有必要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想得那麼復雜,碰巧兩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給一些小說家有了一些戲劇聯想罷了,買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也就是世界工廠)賺取了太多的美圓,工廠把賺來的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給工人發工資、支付原材料費用等成本支出,而銀行保存的美元為了保值增值,就必須對外投資,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最安全收益穩定,總不能買伊拉克的國債吧!不好的就是美國國債收益低,如果老美的美圓一貶值,反過來我們的外匯資產還會縮水,中國也沒有太多辦法,只能靠升值增加進口減少出口,同時增加國內消費。
關於你說的利用手中的美國國債搞點小動作,你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這種觀點認為我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是一種牽制美國的武器。通過拋售美國國債影響美元匯率和國內利率。而在國際上這種觀點被政治利用,比如前總統夫人希拉里將這一武器用於民主黨黨內選舉,她呼籲限制性的立法以阻止美國成為北京、上海或東京經濟的人質。她聲稱「美國國債超過44%由外國控制,讓美國特別容易受到攻擊」。
就拋售美國國債的後果來看,中國並非能比美國輕松。如果中國拋空美國國債,那麼將帶有標志性意義,國際市場的跟風不可避免。美元迴流將使得貶值成為美元的唯一選擇,而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毋庸置疑。
美國是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軍事、科技、金融等都是世界第一,其國債安全性是最高的,而且流動性最好,你中國不買,日本、還有中東石油國家一樣會購買美國國債;當然,隨著美圓貶值,我國的美圓外匯資產出現了縮水,但是不買美國國債,縮水更嚴重;如果美圓反彈,或許會減輕資產出現的縮水。所以買美國國債不得已的選擇,不可能去買股票,那樣風險太高,虧損了怎麼辦,你看看中國的股市從6000點掉到2000多點,資產縮水多少?還有很多國內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虧損;如果去買工業資源,例如鐵礦石、石油等,中國買什麼就漲什麼,這些東西價格現在不知道翻了多少,因為國際炒家都在炒中國概念。
美國永遠也不會玩完!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也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都經過衰退——變革——重新崛起。因為他的貨幣是世界貨幣,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是美元,我國就有1萬多億美元外匯,美國玩完,我們的財產也玩完!美國玩完,我們生產的東西賣給誰,而我們的收入普遍很低,消費不了這么多的產品,如果工廠開工不足,必然裁員關門,中國勞動力眾多,不能就業沒有收入難道都去喝水。下游工廠倒閉,上游的電廠、鋼鐵廠、水泥廠、鐵路港口、石油化工等等……都好不到哪兒去,還有服務業,大家的收入沒有了,網吧、餐館、卡拉OK、理發店,直接關門。房子也沒人買,銀行業受牽連!
所以,美國一定不能跨,他已經借「美元」是世界貨幣,要挾了世界,不光中國,日本、中東石油國家、歐洲……很多。現在世界已經全球化了,彼此環環相扣,你那種冷戰思維需要在新形勢下做出改變。
⑹ 上海家化午後閃崩跌停,對此你有何看法
我覺得是這家公司的經營出現了狀況,因為資產如果是正常波動或者漲幅的話,一般不會出現這么大的波動,而是持續的下跌,每天跌停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他一下子閃崩跌停,那麼就不正常了。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在1月31日的時候,按照國家的要求,公司就要把自己的年報給披露,但是這家年報就把這家公司給跌停了,主要是因為年報的話就要寫出自己在去年的一天盈利和虧損狀態,而這家年報就表明了這家公司在去年的時候屬於虧損狀態,而且虧損的比較多,這個年報一披露大家就翻了,大部分股民就覺得這家公司不值得再投資了。
我們一定要理性購買股票不要過於追漲殺跌。因為追漲有時候還能賺點小錢,殺跌的話經常殺到半山腰啊,雖然這次的跌停看上去是一個機會,但有時候真的是自己進場加倉之後才發現又被套牢了,這是大部分股民經常會遇到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不可能在最低谷買入,最高點賣出就連巴菲特都不行,我們覺得自己比巴菲特更厲害嗎?我們其實更多隻是一種散戶的,非專業性的投資者而已,而這次的事件也反映出了大家對這家公司未來前景是不看好的。
⑺ 李嘉誠拋售500億內地資產,本人對此有何回應
李嘉誠拋售自己在內地的500億資產讓人們議論紛紛,根據媒體消息,李嘉誠之所以拋售近500億的資產是為了自己的孫女李思德繼承自己事業鋪路。李嘉誠拋售的資產分別位於北京和上海,而且融創中國很可能繼續接手。目前李嘉誠大兒子的長女李思德已經24歲,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一畢業就已經進入李嘉誠基金會成為最年輕的董事。此次李嘉誠拋售500億產業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賺取利益,他之前在北京和上海的房市裡投入了很多。現在他本人對於這個問題還沒有具體的明確回復,不過謀利的幾率還是更大。
⑻ 家化巨頭上海家化跌停,為何上海本地股屢屢閃崩
其實主要原因更多是因為大家本身對這些白馬股的一個非常看好的原因因為這些白馬股本身大家對它的期望值比較高,都認為它這么大的體量在這里肯定是盈利的,包括之前跌停的上海機場一樣,而其中原因也是相似的,主要是因為整個上海都受到了疫情的沖擊。因為疫情帶來了大家一些收入也會有所減少,所以收入有所減少的情況下面大家對消費的頻率也會相對降低,而生為家化巨頭的上海家化公司,他旗下有非常多的著名品牌,但是大家經常有所減少,卻需要一些剛需品的時候,就會選擇一些市場上的中下游品牌,因為中下游品牌價格較低廉,而現在因為資金緊張,所以就選擇中下游的品牌。結果就造成上海家化的盈利不佳,導致2020年是屬於相對以往盈利較少的情況,然後在發布年報之後瞬間跌停,這一點和上海機場是類似的。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大部分股民還是選擇拋售,但是也有一些股民他是選擇加倉的,因為他們認為現在是一個好機會,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驚慌,在別人驚慌拋售的時候,而我卻開始貪婪,這就是每個人對主持判斷不一樣,這也造成了每個人的盈利和虧損狀態不一樣,這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
⑼ 假如中國拋售美國國債會有什麼後果
售國債,美國回購國債,國債變現,相當於增加了美元貨幣供應量,從而導致美元貶值。
這樣一方面影響美國貿易的出口,導致美國貿易逆差加大;另一方面,對於急需引進美國先進設備和技術、吸引外資的國家,就會影響到這些設備、技術、外資等的輸入,雖然在貿易上可能實現順差,但大多是初級產品和勞務的順差,層次不高。
因此,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必須慎重對待美國國債持有量。
(9)上海家化拋售擴展閱讀:
美國國債的類別:公眾和政府持有美國國債
可分成兩個主要類別:
1.公眾(包括外國投資者)持有的債券:可銷售債券,不可銷售債券。
2.美國政府帳目持有的債券
3.外國持有
美國國債約有25%由外國政府持有,差不多兩倍於1988年的比例(13%)。美國財政部的統計顯示,2006年末,在「公眾持有」的國債中,44%由外國投資者持有,而當中的66%是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尤其是日本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
外國持有美國國債中,40%來自日本和中國,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⑽ 兄弟爭做董事長,父子恩斷義絕!後來怎樣了
"孝父母;和兄弟;敬祖宗;教子孫;務職業;善良;慎言行;節衣食;睦鄰友;戒爭訟。"這是記載在《越州阮氏宗譜》里的阮氏祖訓。
在染料行業里有一個人被人們稱為老龍王,他就是浙江上虞人阮水龍。
阮水龍白手起家,幾十年打拚出145億的身價,稱為行業的龍頭老大。可是最後晚年兩個兒子卻反目成仇,和大兒子更是幾乎斷絕了父子關系。祖訓中的"孝父母""和兄弟""戒爭訟"更是無法體現在阮水龍碩大的家業里了。
2007年阮水龍把董事長的職位交予二兒子阮偉祥時,曾表示說自己很高興選對了接班人,內心非常舒暢。而阮偉興離開龍盛以後轉做PE投資,幾年下來倒也發展的不錯打開了一片天地。
在龍盛集團的辦公大樓門口,鑲嵌著十六個用青銅澆灌的大字:"人生在世,事業為重,一息尚存,絕不松勁"。這是阮水龍最信奉的奮斗理念,提醒著每一位進出之人,同時也告誡自己的後輩子孫。
事業為重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為了事業而讓家庭失和,終究讓人痛苦,即使事業再大,又能如何?父子恩斷義絕,兄弟反目成仇的結果,當真是阮水龍想要的結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