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系統分析與決策

系統分析與決策

發布時間:2021-06-15 03:29:50

㈠ 論系統分析決策的程序與方法

1.提出決策問題,確定決策目標。2.為了做出最優決策,必須擬定達到目標的各種可能行動方案,以便進行比較,從中選擇最優方案。3.廣泛的搜集與決策有關的信息。4.對與各種可能行動方案的有關資料進行分析、評價與對比。5.選定最優方案。這是決策的關鍵環節。6.組織與監督方案的實施。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要建立信息反饋系統。

㈡ 什麼是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亦稱「系統方法」。以系統的整體最優為目標,對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它是一個有目的、有步驟的探索和分析過程,為決策者提供直接判斷和決定最優系統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資料,從而成為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程序和核心組成部分。

其應用范圍很廣,一般用於重大而復雜問題的分析,如政策與戰略性問題的分析、選擇,新技術的開發、設計,企業系統的輸入、處理和輸出的分析等。

(2)系統分析與決策擴展閱讀:

主要步驟:

1、對研究的對象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系統的說明,目的在於確定目標和說明該問題的重點和范圍;

2、收集資料,在系統分析基礎上,通過資料分析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3、依系統的性質和要求,建立各種數學模型;

4、運用數學模型對比並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得失;

5、確定最優方案。通過分析,若不滿意所選方案,則可按原步驟重新分析。一項成功的系統分析需要對各方案進行多次反復循環與比較,方可找到最優方案。

㈢ 常見的決策分析系統是什麼

一、系統概述:

瑞聯財政決策支持系統專門為各級財政部門及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度身訂做的智能分析系統可以幫助用戶深入分析業務特性,打破孤立信息堡壘,其可伸縮性、安全性和快速響應能力,為各行業用戶提供一個整合系統數據資源、挖掘問題、分析業務規律及預測前景的全面解決方案。該系統可廣泛應用於政府、金融、製造及服務等各大行業,滿足不同行業客戶各具特徵的分析需求。

二、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 我們如何整合資源
打破各業務系統分割造成的信息壁壘,使各業務系統數據相互關聯、統一規范又不影響原有系統運作

◆ 我們如何展示數據
打破枯燥的傳統信息展示方案,提供多種自定義報表、儀表盤等形象全面的展示工具,讓數據「活」起來

◆ 我們如何挖掘問題
使用多種智能工具自動化處理大批量數據
發現問題更深入、更全面

◆ 我們如何預測前景
通過歷史數據總結推斷出業務規律,並可自定義業務規則;

面對市場及政策變化,對業務規則進行調整,預測未來變化

三、主要功能:
● 形象多樣的數據圖表展示
------多樣化數據展示形式,包括儀表盤、趨勢圖、對比圖、三維圖等;
------圖形具備3D、背景、縮放、旋轉、動態效果;
------數據表格、圖形分析結果可用Excel、Html等多種方式進行發布。
● 對跨平台數據進行全面整合
------基於B/S架構,可與各廠商提供的應用系統無縫對接,實現跨系統的數據整合。
● 強大的復雜報表定製和管理能力
------無需編程,通過滑鼠的簡單拖拉,輕松自定義任何復雜的報表;
------系統自動按要求生成各類分析報表;
------自定義報表樣式,實現報表共享;
------報表許可權管理和版本管理,可根據訪問級別靈活設定。
● 靈活定製業務分析規則
------提供豐富函數集合,可對業務分析規則進行自定義;
------根據不同業務特性動態擴展,滿足用戶各種分析要求;
------通過定製規則實現對業務的縱橫向比較,總結業務規律。
● 豐富的統計分析功能
------提供常用計量統計功能,如:80/20集合分析、絕對值分布分析、比重分析、異常值分析等;
------可從歷史數據利用不同模型對各類指標進行趨勢預測;
------對研究對象進行信用等級劃分;
------考察主要因子的實際影響及相關性等等,挖掘隱藏在數據背後的潛在信息。
● 強大的儀表盤功能
------生動而明了的圖形顯示各業務的關鍵性指標,對業務運營情況進行監控,為制定和調整戰略提供依據。
● 靈活完善的關聯分析功能
------提供切片切塊、鑽取、旋轉、三維分頁、過濾、自定義計算值、排序、等多種OLAP分析功能,支持用戶決策分析;
------不同分析維度靈活組合多角度、多層次的主題分析,精確地掌握業務發展趨勢;
------支持OLTP和OLAP查詢分析,支持多種展現方式,支持多種分析工具進行有機結合。
● 直觀的電子地圖與決策圖功能
------可通過不同顏色標識分析不同指標,在地圖上按預設鑽取路徑進行上鑽下鑽;
------提供直觀的方式實現模擬業務管理鏈,將與管理決策最關聯的指標高度濃縮在一個頁面,讓決策層快速掌握業務運營全局狀況。
● 自動生成應用工具
------無需編程,通過系統管理工具能方便地完成系統定製及語義層定義工作;
------面對復雜多變的業務環境,無需編程就能生成前端應用工具,可輕松滿足各種決策需求;
------利用用戶熟悉的業務術語封裝工具背後的計算機專業術語,通過滑鼠簡單操作可進行復雜的數據分析。
● 智能告警技術
------提提供指標的分級功能,當指標突破設定的告警值時,系統會自動發出告警信息,並及時地傳遞給相關的管理人員。

㈣ 系統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①對研究的對象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系統的說明,目的在於確定目標和說明該問題的重點和范圍;

②收集資料,在系統分析基礎上,通過資料分析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③依系統的性質和要求,建立各種數學模型;

④運用數學模型對比並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得失;

⑤確定最優方案。通過分析,若不滿意所選方案,則可按原步驟重新分析。一項成功的系統分析需要對各方案進行多次反復循環與比較,方可找到最優方案。

(4)系統分析與決策擴展閱讀:

原則:

(1)緊密圍繞建立系統的最終目的,對系統的各種方案進行分析並作出選擇,切忌背離之而盲目追求先進技術或限制必要的投資

(2)從系統整體的全局觀念出發,尋求總體的最優。

(3)從方法論上看,系統分析一方面需要採用科學的分析技術和工具進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還要利用分析者和決策者的直觀判斷和豐富經驗。兩者交替進行,相互融合,最終達到優選的目的。

(4)在眾多系統分析問題中,務必注意找出主要矛盾,並設法尋得解決主要矛盾的方法及途徑。

㈤ 系統分析的方法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

㈥ 決策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系統分析判斷的過程,一般應按什麼程

決策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系統分析判斷的過程,一般情況下決策要聽取民意,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採用民主決策的方式有利於推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㈦ 系統分析方法論的特點是什麼

系統論方法論是研究一切系統的一般模式、原則和規律的理論體系。它包括系統概念、一般系統理論、系統理論分析、系統方法論和系統方法的應用等。
研究一切系統的基本觀點(原理):
原理一、整體性——「盲人摸象」的教訓。
原理二、相關性——牽一發而動全身。
原理三、層次性——等級森嚴的結構整體
原理四、有序性——系統功能發揮的源泉
原理五、動態性——發展變化的理論
原理六、調控性——系統的自組織
原理七、最優化——如何追求完美
一、系統方法
就是按照客觀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種方法。即,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從整體與要素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揭示系統性質和運動規律,從而達到最佳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根據上面例舉的系統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是從方法論角度提出的,其著眼點在於應用,根本目的是優化。
二、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是:
(一)、整體性原則
這是系統方法的出發點。這個原則要求我們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時從整體著眼,從整體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最佳的處理方法。
(二)、有序性原則
系統與系統,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之間是層次分明、井井有條的。系統的有序性通過系統的結構來體現,結構決定性質,結構不同,功能不同,有序性也不同。此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系統本身的發展變化規律,而且認識到通過調整或改變結構可以提高整體的功能。
(三)、動態性原則
一切系統都是變化、運動著的,這也是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因此探索系統發展變化的方向、動力、速度、原因和規律等有助於我們對更復雜的對象進行研究。這個原則告訴我們,考察系統性質時,要在動態中考察,研究系統的動因,從系統自身的矛盾運動中尋找改善方法,注重提高自我調節能力,提高系統的管理水平,遵循動態原則。
(四)、最優化原則
如何從幾種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使系統運轉處於最佳狀態,達到最優目標,這是系統方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達到目的,我們應遵循:局部效應服從整體效應;堅持系統多級優化原則;堅持優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結合的原則。
三、系統分析方法的步驟
(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系統的、合乎邏輯的敘述,提出問題的重點和關鍵,劃定范圍、確定目標、明確要求。
(二)確定系統目的。確定達到系統目的各種目標,根據目的提出具體要求,在考慮相應措施。
(三)收集資料。特別重視反映各因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資料。
(四)建立模型。根據資料,建立各種模型,反映系統不同方面的屬性。
(五)設計方案。利用模型獲得的預測,設計方案,比較各方案的利弊,確定最優。
(六)試驗鑒定。試驗最優後所獲得的方案,提出建議,進行系統評價

㈧ 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有何區別

1、作用不同

系統分析以系統的整體最優為目標,對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系統設計是根據系統分析的結果,運用系統科學的思想和方法,設計出能最大限度滿足所要求的目標 (或目的) 的新系統的過程。

2、內容不同

系統分析是一個有目的、有步驟的探索和分析過程,為決策者提供直接判斷和決定最優系統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資料,從而成為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程序和核心組成部分。

系統設計內容,包括確定系統功能、設計方針和方法,產生理想系統並作出草案,通過收集信息對草案作出修正產生可選設計方案,將系統分解為若乾子系統,進行子系統和總系統的詳細設計並進行評價,對系統方案進行論證並作出性能效果預測。

3、適用不同

系統分析應用范圍很廣,一般用於重大而復雜問題的分析,如政策與戰略性問題的分析、選擇,新技術的開發、設計,企業系統的輸入、處理和輸出的分析等。

在系統設計時必須採用內部設計與外部設計相結合的思考原則,從總體系統的功能、輸入、輸出、環境、程序、人的因素、物的媒介各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出整體最優的系統。

㈨ 系統分析的目的在於

系統分析的任務和目的
系統分析的主要任務是對現行系統進一步詳細調查, 將調查中所得到的文檔資料集中,對組織內部整體管理狀況和信息處理過程進行分析, 為系統開發提供所需資料,並提交系統方案說明書。 系統分析側重於業務全過程的角度進行分析, 主要內容有:業務和數據的流程是否通常,是否合理;數據、業務過程和管理功能
之間的關系;原系統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統管理方法的實現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確定的分析結果包括開發這對於現有組織管理狀況的了解, 用戶對信息系統功能的需求,數據和業務流程, 管理功能和管理數據指標體系以及新系統擬該改動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 最後,提出信息系統的各種設想和方案,並對所有的設想 和方案進行分析、 研究、比較、判斷和選擇, 獲得一個最優的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並在用戶理解計算機系統的工作流程和處理方式的情況下, 將它明確地表達成書面資料—— 系統分析報告,即系統方案說明書。
企業信息系統是一個具有業務復雜性和技術復雜性的大系統, 為了使目標系統既能實現當前系統的基本職能, 又能改進和提高, 系統開發人員首先必須理解並描述出已經實際存在的當前系統, 然後進行改進, 從而創造出基於當前系統, 又高於當前系統的目標系統,即新系統。 系統開發的目的是把現有系統的物理模型 轉化為目標系統的物理模型,而系統分析階段的結果是得到目標系統的邏輯模
型。邏輯模型反映了系統的功能和性質, 而物理模型反映的是系統的某一種具體實現方案。 系統分析階段的主要工作步驟分為: (1)對當前系統進行詳細調查,收集數據 ( 2)建立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 (3 )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和新系統應達到的目標 (4)建立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 5)編寫系統方案

閱讀全文

與系統分析與決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豐田汽車股票歷史漲了多少倍 瀏覽:737
股指期貨理論定價模型有哪些 瀏覽:783
閑人理財 瀏覽:390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2016 瀏覽:921
淘寶集市貸款 瀏覽:616
天風匯盈創業投資基金章程 瀏覽:294
匯市期貨證券 瀏覽:754
邯鄲永年外匯 瀏覽:892
外匯反彈圖解 瀏覽:907
怎樣找滬深兩市的外資資金 瀏覽:2
龍大資金流打法 瀏覽:286
2500英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649
項目投資理財 瀏覽:793
瀘天化股票股吧 瀏覽:887
206年央行基準貸款 瀏覽:716
新子基金 瀏覽:430
452億美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58
農行貴金屬有哪些 瀏覽:885
通達信軟體怎樣資金驅動力 瀏覽:46
4月12日湖北廢銅價格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