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6家銀行上半年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嗎
6家銀行業績快報顯示,在不良貸款率方面,除南京銀行較報告期初保持不變外,其餘5家銀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吳江銀行不良貸款率降幅最大,上半年不良貸款率為1.39%,較2017年末下降0.25個百分點;另外,上半年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3%,較2017年末下降0.18個百分點。
在撥備方面,「一行一測」定調或將導致各行表現略有分化,但壓力均會緩解,前期撥備充裕的銀行具備較大的利潤釋放空間,不良確認較松的銀行在監管壓力下會適當消耗撥備來維持資產質量相對穩定。
傅慧芳認為,二季度盡管實際的不良生成率仍在改善,但考慮到信用風險事件的影響,預計商業銀行在營收改善的窗口期將加速不良的確認、核銷處置,並保持相對較高的信用成本。
❷ 在哪兒可以查2017年上市銀行半年報
按照證券法規他們都應當定期公布財務報告,另外這些銀行自己的門戶網站上都有「投資者關系」欄目,你費點心思找找就有,有季報和半年報四大銀行都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這些都可以在上交所的網站上查到,其中也有自己的定期報告
❸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
❹ 四大行上半年年報情況如何
昨天(8月30日),四大國有銀行半年報全都選擇在同一日出爐。統計顯示,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今年上半年全部實現凈利潤正增長,同時不良率均有所下降,資產質量向好。據統計,四大行上半年共實現凈利潤5036億元。其中,工商銀行上半年凈賺1530億元,仍居首位。
農行凈利息收益率同比下降7個基點
中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農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086.7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6.19億元,增長3.4%,公告稱主要是由於凈利息收入以及其他非利息收入增加。2017年上半年,農業銀行凈利息收益率2.24%,同比下降7個基點;凈利差2.11%,同比下降5個基點。凈利息收益率和凈利差同比下降,公告稱主要是由於2016年5月1日起實施營改增後價稅分離以及2014年11月至2015年央行連續降息的延續性影響。
四大行年報不錯啊。
❺ 2017年銀行業盤點要點有哪些
嚴監管」是貫穿2017年銀行業的關鍵詞。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可見,嚴監管、防風險是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領域的重中之重。
針對市場上亂象頻出,「套路」橫行,監管重拳層層加碼,相繼落地,擲地有聲。
站在2017年的年尾,本網盤點了一年來銀行業的重點監管事件,每一件都反映了監管趨嚴的態度,每一件都見證了銀行業發展的進程。
一、凈化金融環境,銀監會啟動三三四專項治理
3月29日,銀監會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銀行業「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全面開展「違反金融法律、違反監管規則、違反內部規章」(「三違反」)行為專項治理工作。
同天,還下發了《關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的通知》。
4月6日,銀監會繼續下發《關於開展銀行業「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瞄準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信託業務。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認為,監管文件不斷發布,監管措施不斷推進,這代表了監管層對金融業加強監管的決心,目的就是凈化金融環境,使金融進一步為實體經濟服務。
二、銀監會:大中型銀行年內需完成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5月26日,銀監會印發《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聚焦小微企業、「三農」、創業創新群體和脫貧攻堅等領域的普惠金融事業部。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有利於相關銀行進一步縮短融資鏈條,提供差異化產品,加大資源保障,增強業務開展動力。
三、防範利益輸送,銀監會規範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
6月26日,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的通知》,整頓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在強化廉潔從業、嚴禁利益輸送、防範道德風險、提升服務水平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通知》的實施有利於銀行業金融機構營造廉潔從業風氣,培育合規文化,並有利於維護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四、銀監會等三部委發文整治校園貸
6月28日,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疏堵結合、打開正門、扎緊圍欄、加強治理」的總體思路,防範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強調,應針對校園貸加快立法,盡快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對借貸平台的資質審核、資金監管、信息共享、監管主體等作出詳盡的規定,以科學立法引導健康發展。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取締具有欺詐性、不合規的校園貸平台。
五、銀行取消多項收費,中小企業或將獲得實惠
7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銀監會發布《關於取消和暫停商業銀行部分基礎金融服務收費的通知》,取消個人異地本行櫃台取現手續費,暫停收取本票和銀行匯票的手續費、掛失費、工本費6項收費等。
業內人士稱,此次通知調整較大的主要是對公業務,即本票、匯票的費用減免,中小企業或將從此規定中獲得實惠。
六、七部門定性ICO為非法公開融資
9月4日,為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公告》稱,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此次七部門聯合發布的《公告》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充分利用了法律的武器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防範化解了金融風險。」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表示。
七、銀監會提高股東准入門檻,隱性股東將被有效監管
11月16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總的原則和目標就是要進一步加強股權、股東的管理,避免和杜絕代持、隱形股東,通過穿透的原則識別出最終受益人,要求其真正履行股東的責任和義務。
中信證券研究部研究員肖斐斐、冉宇航認為,《辦法》賦予銀行監督股東的權力,加強對股東行為的管理和信息披露,股權代持、惡意收購、經營干預等亂象有望得到遏制。
十、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加碼,中小行將被有效監管
12月6日,銀監會就《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新引入三個量化指標:凈穩定資金比例、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和流動性匹配率。二是進一步完善流動性風險監測體系。三是細化了流動性風險管理相關要求,如日間流動性風險管理、融資管理等。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指出,新增三個量化指標彌補了之前對資產規模在2000億元以下的中小銀行缺乏有效監管的短板,加強了對銀行同業業務的抑制,有助於鼓勵銀行業務回歸傳統業務本源、服務實體經濟。
❻ 2017銀行行業分析報告怎麼寫
商業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主要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回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個答人貸款業務具有對象廣泛、單筆體量小、風險分散的特點,是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極具增長潛力的領域。相比於公司業務,個人業務的客戶基礎較為穩定,存款波動較小,個人貸款單筆金額小,風險較為分散,在經濟下行期具有穩定利潤的作用。
❼ 2017上半年銀行從業合格標准到底什麼時候公布
《2017年上半年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合格標准公布及證書申請的通知》已於2017年7月10日公布。
2017上半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初級和中級資格考試各科目的合格標准均為60分。
①證書申請時間是7月11日9:00-7月24日17:00期間。
②電子版證書可於8月1日9:00查詢。